瑞典及爱尔兰为何在二战中保持中立?
这两个国家口可没有真的中立,他们只是在形式上借“中立”这个词汇而已,行为上他们一直都倾向于轴心国一方。要说原因的话,两国无非都是想方设法在战争中保全自己而已。此外“中立”为瑞典带来了丰厚的利益,赚取了大量的战争财。而爱尔兰的中立则更倾向于以“中立”做借口反英。
瑞典与德国的关系历来都比较密切,一战时就差点勾搭在一起进攻俄国,二战时瑞典在德国面前也表现的比较老实,甚至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德国的战争,再加上他们毕竟是北欧的大国,军力上确实也不容忽视,所以德国对瑞典仅仅是政治施压,没有像对丹麦和挪威那样付诸军事行动。
作为夹在盟军和轴心国之间的国家,瑞典很难完全的倒向任何一边,尤其是德国在海洋上的弱势,即便瑞典倒向德国,也会成为英国舰队的猎物,成为捞不到好处,还要替德国抵挡战祸的一线阵地。
所以,瑞典很明确的表示了中立,然后又背地里与德国搞些小动作,比如在厄勒海峡布雷,封锁英国人进入波罗的海的通道,还故意关闭沿途灯塔不让英国舰队好过。
在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中,瑞典已经倾向性很明显了,他们不仅为德军提供了相当多的资源和矿产,还开放了铁路给德国纳粹提供补给和兵员,到1943年因为战局发生逆转,瑞典这才停止了援德行为。而且整个战争中,瑞典是德国的第一大铁矿石提供者,没有瑞典的铁矿,德国根本造不出那么多飞机大炮坦克。
后来轴心国山河日下,德国也一天不如一天,瑞典这种偏向性的中立便逐渐停止了,德国捉襟见肘的兵力对付苏联人都不够,哪里还敢对付瑞典?由此瑞典开始大发战争财,通过多边贸易赚得了大量的财富,而且还吸收了不少欧洲各地的精英,以及来自北欧、中欧的不少难民充做劳动力,为自己的发展狠狠胡了一把。
至于爱尔兰,这个国家的“中立”其实是种背叛,他们是英联邦国家,甚至更早的时候还是联合王国的一部分。因为闹民族独立的缘故,爱尔兰与英国政府的关系非常僵,在二次大战之前,因“脱英”问题两国就已经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在20年代爆发过战争。
所以战争爆发后,爱尔兰并没有像其它英联邦国家那样跟随英国对德宣战,他们选择了“中立”以表明自己的懒得与英国穿同一条裤子的立场。
英国为此当然很恼火,可是他们也没有太多办法,毕竟战争开始时英国进行的并不顺利,让德国杀得是丢盔弃甲屁滚尿流,这种时候他们哪还有余力对爱尔兰的态度表示硬气?爱尔兰关键时刻不出幺蛾子已经是给英国本土面子了。
英国本土怕什么就来什么,爱尔兰与轴心国联盟走的很近,不说投怀送抱,那种拿冷屁股对着英国,对德国笑脸相迎的态度也够英国气得发抖了。无奈他们战争没占到上风,还得避免刺激爱尔兰,将它逼到轴心国那边。
不过英国也不是无底线的软弱,你爱尔兰不是“中立”吗?还修宪说要不承认联合王国还有女王的统治名义,那就干脆滚滚滚,我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不照顾你了!很快英国就从爱尔兰区域扯走了海军、雷达站和航空兵的飞机,直接加强不列颠岛的防御。此外还封锁了爱尔兰的贸易,连国际援助都得走英国,然后再分配给爱尔兰。
英国曾经也想干掉这个坑爹的爱尔兰,但因为之前英爱战争的前车之鉴,英国人可能始终觉得爱尔兰比较烫手,再加上区区爱尔兰确实对战争没啥影响,更翻不出英国的手心,因此最终也没选择武装解决。
搞笑的是,德国纳粹也有入侵爱尔兰的计划,他们期望能通过这个傻乎乎的政府,将部队送上爱尔兰岛,继而控制住这个地方,当做攻击英国的桥头堡。遗憾的是德国始终没法与强大的皇家海军抗衡,爱尔兰离英国本土也太近,风险太大这计划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不死心的纳粹还搞出个“鸽子计划”企图通过支持爱尔兰共和军来武装夺取爱尔兰,在暴动的同时德国发起对英国的进攻,这件事在战后的纽伦堡国际法庭上被抖出来了。后来德国还在爱尔兰的都柏林等地投掷了炸弹,但爱尔兰仅做出了抗议,德国人以误炸的名义道歉后,爱尔兰人很快就大方的接受了,他们认为这能理解,毕竟德国飞机是去炸英国的。
更好笑的是,到第三帝国毁灭,希特勒自杀后,这种时候爱尔兰仍然表达了自己亲德的态度,不仅领导人德.瓦莱拉会见了德国大使表示慰问,他们还公开为此发出来唁文。
这件事当时把美国恶心得不行,杜鲁门就差问丘吉尔贵联邦里怎么出了这么个脑残玩意儿了,要知道,前不久罗斯福总统病逝时,爱尔兰可是装作不知道一样。
更恶心的事情还有,爱尔兰的反应只是一种政府行为,民间许多人仍然对英国具有很强的认同感,也反对法西斯的四处侵略,所以不少爱尔兰人不仅反对着政府这种反骨式的中立,还找机会加入了英军,以这种方式来保卫祖国不被法西斯所吞噬,整个二战约有6万爱尔兰人加入了英军,这其中不乏爱尔兰的军人。
等战争打完,爱尔兰政府不仅没给予这些战士以荣誉,反倒将他们统统当做逃兵关进监狱,其中5000多人被军事法庭审判,连在诺曼底海滩上英勇战死的死人都不放过。
爱尔兰的国防部长特雷纳甚至提请了一项议案,将“逃兵”们视为叛国者,他们将没有养老金,不能从公公基金中获得钱财,失业救济金都被取消,还不能从事任何公职。直到21世纪,通过新法案才“宽恕”了这些同纳粹作战的军人。
瑞典及爱尔兰为何在二战中保持中立?
瑞典和爱尔兰没加入德国已经是保持最大理智了
先说下瑞典把,二战时期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是个老牌的铁杆的骨灰级德粉。一战时粉德意志帝国,二战时粉希特勒,他没有把瑞典拉进德国阵营已经是瑞典国会最大努力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瑞典在一战二战时,国王是德粉,首相是英粉,然后就保持中立了。
古斯塔夫五世粉德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的妻子维多利亚身份不一般,她是德意志帝国巴登亲王的女儿、完成德意志帝国统一的威廉一世的外孙女,跟德皇威廉二世是堂兄妹关系。所以对于德意志贵族圈来说,古斯塔夫五世完全是自己人。古斯塔夫五世对德国来说也算是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一战爆发前夕,他会见丹麦和挪威王室,试图说服大家一起加入德国阵营参战,结果大家没理他,在国内的提案也被国会执政党和反对党联合反驳。1905年时的瑞典王室,需要注意的是,古斯塔夫五世的王储阿道夫,先后娶英国康诺特公爵(维多利亚女王第三子)的女儿,和英国蒙巴顿侯爵女儿(二战英国蒙巴顿元帅的姨妈),所以人家也鸡贼的很,后路也已经找好
在二战时他又跟希特勒关系非常好,而种族主义者的希魔本身对北欧人非常有好感。鉴于国王此前的劣迹,1939年欧洲大战爆发前,瑞典国会修改宪法,强行把国王最高武装力量总司令给撸去,变成纯粹的“橡皮章”。气的古斯塔夫五世从此深居简出,不问政事。不过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古斯塔夫五世硬是以退位相威胁,要求总理同意德军过境进攻苏联。还以私人名义写信给希魔,祝贺其与“布尔什维克害虫作战”并取得“巨大胜利”。古斯塔夫五世与戈林
而对于二战交战各方来说,瑞典的这种骑墙式中立,对于谁都有利。德国的战争机器很需要瑞典的铁矿石供应,二战爆发后,瑞典石油进口量猛增了五倍,你说其中大部分石油会流去哪里?德国脑袋有坑才会进攻这样的瑞典。
对盟国来说,瑞典远在波罗的海内部,挪威和丹麦上的德军都是纳粹德国灭亡后才投降。对人家中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而且跟国王德粉不同,瑞典政府和军队则是一群英谍,比如俾斯麦号战列舰编队出击后不久,在波罗的海碰到瑞典海军巡洋舰,人家把情况报告上去后,瑞典海军暗地里第一时间通知英国人…
至于爱尔兰,人家对英国差不多是赤裸裸的家仇国恨。在一战的1916年爱尔兰就发动复活节起义,试图独立。当时起义者还计划邀请德皇威廉的约阿希姆王子来担任爱尔兰国王,换取德国支持,但起义惨遭镇压。历史上“三光政策”最先是克伦威尔的“爱尔兰大清洗”时发明的,在19世纪中期爱尔兰大饥荒后,爱尔兰对英国恐怕只剩下赤裸裸的仇恨
一战结束后,英国加大对爱尔兰的压迫和“清算”,引发1919年爱尔兰独立战争,这场独立战争中,由于大量以英军身份参加过一次大战的爱尔兰老兵加入,战斗力要强的多,而英国一战后国力衰弱,反倒先承受不了,在1921年承认爱尔兰自治地位。
到二战爆发后,德军开局一顿操作猛如虎,势如破竹。担心爱尔兰乘机背刺的英国赶快安抚,同意其只要承认英国国王为元首,留在英联邦内什么都可以,几乎完全独立的地位。而爱尔兰实际上暗地里跟德国也眉来眼去,就等德军上岸,只可惜德国人游泳失败。
之后爱尔兰慌忙跟德国撇清关系,包括拒绝德国的武器援助等,而丘吉尔也准备“报复”爱尔兰。不过恰好这个时候美国人过来撑腰了,因为美国有大量的爱尔兰裔移民,为争取这部分选民支持,罗斯福过来和稀泥,爱尔兰的中立地位也就这样确立了。
瑞典及爱尔兰为何在二战中保持中立?
玩不起啊。当然只能寻求中立。
别说瑞典和爱尔兰,西班牙这样亲德国的国家远比瑞典爱尔兰强大,也不敢参与进去。
瑞典及爱尔兰为何在二战中保持中立?
这两个国家在二战时期保持中立,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没有什么意外可言。
爱尔兰由于与英国的关系不佳,确实可以有点亲德的倾向,但是爱尔兰不是什么大国,也谈不上多重要,实力也非常弱,军事力量更不足,根本就不足以影响什么,如果要加入德国一方,不等德军来了,英国就随手灭了它,可以轻易的解决掉它,所以爱尔兰之维持中立地位是最有利的,没有条件可讲了。
瑞典在政策上确实是采用亲德的,在许多方面与德国进行着合作,长期向德国供应铁矿石,瑞典企业与德国也有相当的联系,但是瑞典采取中立也是一种政策,而不是可以选择的问题。瑞典不是地区大国,只是一个小国,但是祖上曾经也是一个地区强国,只不过连续失败之后,不想再出门打仗了,有着强烈的中立倾向,而且参战与否也没有什么影响,德国为了获得资源,还是要承认其中立地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