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太平洋战争期间实力强大的英国被小小的日本打的满地找牙,看见日本人就跑?
太平洋战争初期,英国的确是被小日本打得到处跑,如果不是因为美国也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差点就被赶出印度洋,得退守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了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后续的时间里,日军同步袭击了整个东南亚的英、美、法、荷殖民地,泰国也被作为盟友拉进了日本的战壕。
在日本的大战略里,主攻方向为缅甸、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他们一边通过海军对太平洋夏威夷基地的美军进行毁灭性打击,一面将围在南洋地区的西方军队从容的包饺子,以达到快速占领这些区域的目的。
当时日本因为“北向”的侵苏政策在1939年被粉碎,他们选择了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方式,换取苏联取消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也因此,日本将目光盯向了南方,因为1940年以后的南洋,就是坨明晃晃的大肥肉。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直接导致英法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战全面爆发,在随后的战争中,德军迅速干掉了英、法、荷、比多国联军,东、西欧全境几乎都被德国侵占,什么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法国、丹麦、挪威、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等等等都成为德国的底盘,东方哪里还管得了?
英国人通过敦刻尔克大撤退,屁滚尿流的逃回了岛上,当时的境地相当凄惨。武器装备全扔给德军了,人心士气全甩到海里了,而且德国人还展开了潜艇封锁,海里到处都是U艇组成的“狼群”,运输物资的运输船来一艘沉一艘,十分令人绝望。
欧洲打成了这么个德行,曾经的殖民者大人们要么成了亡国奴,要么被德国人揍得满地爬,日本人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捞好处的机会。老牌殖民者虚弱不堪,再加上中国战场上入不敷出的战争情势,日本人顿时铆足马力杀向了南洋,他们此时已经将南洋的攻略当做了自己民族崛起的唯一希望,也是日本能继续赢得战争的唯一出路。
想想便知,这种倾注了日本对未来决心的大战略,令山本五十六都一度手抖的决策,只要开动起来便是风雷滚滚,英国那虚弱的东方舰队哪里能拦得住?
再说,英国当年虽然有号称全球第一的海军,但大部分的军舰都用在包围英伦三岛和维持航线上了,东方他们实在是鞭长莫及,就连护卫印度殖民地都难得不得了。
当时为了守卫新加坡,英国还硬是挤出了光辉级航母“不挠号”(HMS Indomitable R.92)、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反击号”(HMS Repulse)、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HMS Rrince of Wales)、3艘驱逐舰“伊莱克特拉”(HMS Electra)、“快递”(HMS Express)、“忒涅多斯”(HMS Tenedos),哈游澳大利亚海军的“吸血鬼号”(HMAS Vampire)组成“Z舰队”防卫新加坡基地。这个阵容不能说豪华,但放在东方也算是只不错的海军了。
结果日本人采用了一种新战法“航母航空作战”,这种打法不仅在珍珠港将美军太平洋舰队炸得一塌糊涂,更在随后的没几天的战斗中将英国海军炸得一塌糊涂。Z舰队别说与日本海军的军舰对抗了,连漫天的飞机都应付不了。
很快,在日军疯狂的攻击下,Z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而山下奉文、本间雅晴等将领也迅速的杀上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美英军队虽然在大混乱后重新组织并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但失去海军助力的他们,完全成了被关门暴揍的落水狗,很快就因为低劣的士气和断绝的补给投降。
说起来,美国人表现的比英国人英勇,退守到巴丹的美军硬是扛到弹尽粮绝才投降,而英军总司令阿瑟·珀西瓦尔在马来西亚战役中,仅仅因为山下奉文虚张声势的威胁就献城投降了,当时山下奉文部队已经是强弩之末,炮弹平均下来每炮都只剩两发。
第一Z舰队覆灭以后,感到羞辱的英国又新编了一只Z舰队,率队的是曾经追击俾斯麦的萨默维尔将军,还从本土抽调了航母“竞技神”、“可畏”、“不挠号”也被重新编回。还有4艘战列舰“复仇号”(Revenge)、“决心号”(Resolution)、“拉米利斯号”( Ramillies)、君权号(Royal Sovereign),以及一艘声望级战巡。
这次作战明显增加了航母的配置,但是英国航母在亚太地区似乎有点水土不服,相反南云忠一的那一大堆航母,再加上英国人之前沦丧给日军的军事基地、机场,构成了日军绝强的区域性航空火网,英军的军舰在航空优势面前不断溃败,连“竞技神”号航母都被炸沉了。
可以说,当时英、荷、美、澳组成的联合舰队根本抵挡不住日军的航空兵,几乎被日军全灭。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根本就再也抽调不出军舰对付日军了,海上的力量搞不掉,陆上的力量就更没办法弄掉。
这也是山本五十六计策中的核心,通过快速消灭英美的舰队有生力量,再通过岛屿和航空兵层层设防抵御,日本将因此获得相当多的资源发展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日本快速发展力量,继而发动大反攻,最终消灭美英势力。
可以说,山本五十六的前半部计划算是马马虎虎的完成了,这才造成了珍珠港的严重损失,也造成了南洋英、美军的大溃败。
经过“锡兰海战”后,日本人一时之间独霸南洋,联邦国澳大利亚甚至从欧洲撤回了一些部队,用以进行本土防御,为此不惜与英国本土翻脸。而残余的英军势力也只能加大力量防御印度,避免日军从缅甸以及海上进击,尤其是前沿的斯里兰卡,几乎成了日机和舰队轰炸的白热化区域。
正因为英军被打得满地找牙,日军当时还做起了更狂妄的打算,他们希望能通过占领斯里兰卡扼住印度洋,继而一路杀过阿拉伯海,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建立基地。最后还是因为美国人在4月18日发动了“杜立特空袭”轰炸日本,南云忠一的舰队被临时召回,这才给了英国人喘气的机会。
说到底,20世纪中期的英国已经开始没落了,无论是军力,战斗力还是对殖民地的控制力都有了很大漏洞。而当时欧洲的战事也给日军带来了天赐良机。再加上近乎完美的珍珠港袭击,战略上失衡的英国当然会被小日本按住爆锤。
为什么有人说太平洋战争期间实力强大的英国被小小的日本打的满地找牙,看见日本人就跑?
应该这么说,是大英帝国下面的孤军、残兵、乌合之众,对抗实力强悍的日本,岂有不输之理呢?
1941年、1942年这年份里,英国的主要敌人是德国,英国人的重心全都是放在对付德国那边。而亚洲的日本,英国根本就顾不上了,守卫一个远在天边的殖民地,哪有守卫家门口的殖民地和本土重要啊。英国方面对日本重视不足,这是东南亚英军惨败的主要原因。
而英国方面重视不足,导致的问题就是东南亚英军兵力不够、装备不足,就看马来战役吧,英军能用的大舰就两艘,一艘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一艘反击号巡洋舰。而日军有五艘重巡洋舰、四艘轻巡洋舰,海上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战机上,英军150架老掉牙的飞机,日军300架。别的不看,就看这一堆武器,英军是绝对落后于日军的。
(水牛战机,远远落后于日军的零式)
在东南亚,英军唯一的优势就是人多,但是他这个人多仅限于开战初期。日本可以源源不断的调集部队去和英国人互殴,而英国人则是孤立无援,只能靠手里的殖民军和当地的乌合之众跟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对抗。除了英军,美军也很窝囊,菲律宾一战,全军覆没,麦克阿瑟孤身逃跑了。输了的原因都一样,兵员不行、装备不行、孤立无援。
这会儿的大英帝国已经是日薄西山了,对殖民地控制力度不够,自己也是有心无力,甚至可以说是无心无力了。而日军是决心要拿下东南亚,这仗,无论从哪一点看,都是日军占优。但也不是说英国不行,你把战场挪到英国家门口试试?
二战中的一大错觉就是英国很渣,但是实际上英国实力依旧强劲,而且有美国的支援,欧战中,陆战打不赢德军,而到了海上,德军也只能和英军打打游击战了。
为什么有人说太平洋战争期间实力强大的英国被小小的日本打的满地找牙,看见日本人就跑?
首先分析一下二战时英国和日本情况,英国当时号称日不落帝国,做着全球贸易军事实力世界前列尤其海军;日本是亚洲最具实力的国家,从甲午海战到日俄战争,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世界上公认的和欧洲一样的强国,并且当时日本的全国战争动员与武士道精神(被天皇洗脑),并且日本的海军也很厉害。由上可见两个国家实力势均力敌,但是英国当时在欧洲自己家门口再和世界世界最有战斗力的德国在殊死的抵抗着,亚洲战场自然不是主要战场兵力不足,反观日本占领着中国东南亚后方就是基地以战养战和本土也近,加上军人不怕牺牲的武士道精神英国自然不是日本的对手!
为什么有人说太平洋战争期间实力强大的英国被小小的日本打的满地找牙,看见日本人就跑?
战争意志,也就是士气低落。二战时英国本土一直在忍受着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周边国家相继沦陷,英国本土都朝不保夕,还指望海外士兵能够全力死战维护殖民地吗。而且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军队中大部分都是殖民地本土雇佣军,在他们的眼里日本和英国在本质上都是侵略者,或许日本人来了会更好,所以战斗意志也不会很强烈。
为什么有人说太平洋战争期间实力强大的英国被小小的日本打的满地找牙,看见日本人就跑?
英国当时面对强大的纳粹德国,死守本土英伦三岛,根本无暇顾及太平洋战争。而且,当时的日本军力也非常强大,也只有美国和苏联能够匹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