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凉月号”驱逐舰战斗力如何?
“凉月”最大的问题是武备太弱,这是一艘类似于“挂件”的舰队防空驱逐舰,所以单纯的看战斗力确实有点提不上台面。
怎么说呢?作为“秋月级”驱逐舰,这级军舰对空探测能力非常不错,拥有性能优异的相控阵雷达。但是她们的防空手段却很差。只有通过MK41发射单元发射的“海麻雀”导弹和“密集阵”近防炮。
“密集阵”可以不说了,到用到近防炮的时候军舰也差不多了。而“海麻雀”防空导弹最大的射程只有23km,作为一艘盾舰,这个射程实在令人牙酸。
还好美国慈父给力,开发出了ESSM增程海麻雀,这型导弹能够达到50多公里的射程,也算是凑合帮了把“秋月”们。
有人说怎么不上“标准2”呢?怎么也比“海麻雀”靠谱吧?但问题就出在这里,秋月、凉月们吵吵嚷嚷了很多年,对于标准2上舰的问题就从没有得到过妥善的解决。而且“秋月”们打的算盘是“友舰防空”,即通过数据连接,用自己的“硬件”来辅助或使用友军来战斗。
为了匹配这种功能,秋月级设置了专用指挥系统,能进行辅助决策和直接决策指挥。比如说友舰发射了一枚“标准2”,那么在线的“秋月”即可获取这颗导弹,通过自己的雷达设施来进行导航和操控指挥。
总的来说,凉月还算是一艘中规中矩的现代化军舰,电子系统可圈可点,反潜能力也还不错,如果不计较那个“海麻雀”的射程的话,放到舰队里,还是一艘很能提升整体作战能力的军舰。真要放到现代驱逐舰行列的话,真心不出彩。
日本“凉月号”驱逐舰战斗力如何?
日本“凉月”号驱逐舰,是日本新锐的秋月级驱逐舰三号舰,该舰舷号为DD-117,2012年10月17日下水,2014年3月12日服役。
“秋月”级驱逐舰,舰身采用先进的流线型隐身设计,上层建筑低矮平滑,舰面布置简洁,舰体线条流畅;舰长150米,宽18.5米,航速30节,满载排水量6800吨。“秋月”级是“高波”级驱逐舰的后继级,承担的作战任务涵盖了从传统的防空、反潜、反舰、应对外敌入侵、监视周边海域、处理突发事件、对付间谍船等,到参加国际反恐行动、紧急救援、海外撤侨等多种任务,并具备长期在海上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武器方面,“秋月”级驱逐舰装备1门127毫米口径舰炮、2座“密集阵”近防武器、8枚90式反舰导弹和1套32单元MK-41垂直发射模块(混装16单元反潜导弹和16单元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再加上2座HOS-303型324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系统和2架SH-60K型反潜直升机等,
动力系统,“秋月”级采用全燃联合动力,由4台LM-2500改进型燃气轮机提供动力,总功率64000马力,双轴双桨推进。巡航时只使用2台,高速航行时4台并联工作。
电子设备方面,“秋月”级驱逐舰配备了FCS-3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工作于C波段;FCS-3属武器管制用主动相控阵雷达,探测能力非常优异,不但能探测和精确跟踪对反舰导弹这类低空高速小型目标,而且还能跟踪127毫米炮弹;一套FCS-3能同时控制10枚以上舰空导弹拦截多个空中目标,具备强大的抗“饱和攻击”能力。
“秋月”级驱逐舰还装有日本第五代舰载作战指挥系统,主要包括OYQ-11型先进战斗指挥系统(ACDS)、FCS-3A火控指挥系统、OQQ-22综合反潜系统(AWSCS)、NOLQ-3D型电子战控制系统(EWCS)等。
“秋月”级驱逐舰,具有防空、反潜以及对海的综合作战能力,可使有限的兵力做最妥善的运用,落实网络化作战概念,分享战场情报以提高舰队整体的作战效率。不论是DDG编队(以防空导弹驱逐舰为旗舰的编队)还是DDH编队(以直升机驱逐舰为旗舰的编队),“秋月”的加入均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编队战斗力。
此外,“秋月”级驱逐舰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日本“宙斯盾”驱逐舰“金刚”级,采用的早期“宙斯盾”系统中存在一个严重漏洞,即全舰系统对低空目标,包括攻击机、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等目标应对能力明显下降。换言之,原本从事区域防空的“宙斯盾”驱逐舰在执行反导任务时,反而会变成极为脆弱的目标。因此,在“金刚”级驱逐舰执行反导任务时,秋月级还要提供从点到面的区域防空的能力。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日本“凉月号”驱逐舰战斗力如何?
日本凉月号是秋月级驱逐舰的一艘,秋月级是一款通用型驱逐舰,装备了一坑四弹的海麻雀防空导弹64枚,用来弥补整个舰队的防空不足,秋月级的反潜能力属于比较强的,一般会载有2架SH-60K直升机,16枚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三联装鱼雷射装置布置在舰桥结构内,除发射Mk46型鱼雷外,也能发射97式鱼雷,在我看来,一般日本海自编队都会编进一艘准航母,几艘宙斯盾驱逐舰,几艘多功能驱逐舰,来组成远洋舰队,在这样的舰队里秋月级会主要负责外围反潜,以及内层防空,编队远程防空基本上交给金刚和爱宕级来护卫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