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高手过招“一寸长一寸强”,为什么还有判官笔、峨眉刺这种奇门兵器?
嘿嘿,一寸长一寸强?老夫那得看你能长到哪个份儿上去。大枪?长矛?方天画戟?太可惜了,你注定长不了,中国古代不少时候民间是拿不了“军火”的。
没见强如武二郎,翻山越岭过有老虎的景阳冈也只能提着个“齐眉哨棍”?
隋文帝制律:“收天下兵器,敢私造者,坐之!”炀帝又曰:“民间凡铁叉、搭钩、钻刃之类,皆禁绝之!”
《唐律疏议》又曰:“私有禁兵器”,谓甲、弩、矛、槊、具装等,依令私家不合有。若有矛、槊者,各徒一年半。”
元朝更惨:“枪若刀若弩私有十件者,处死;五件以上,杖九十七,徒三年;四件以上,七十七,徒二年;不堪使用,笞五十七。”
你看,多么惨,这让长兵怎么玩?你让老夫拿这么大的家伙造反啊?
但是我们是地主阶级啊!作为封建统治金字塔的一环,当那些臭泥腿子拿着粪叉、锄头、木犁找上门来闹佃、吃大户怎么办?别的不说,和东村头的王地主家抢水,还有西坡头的张大户家抢婚,没点武力哪能行?
武力怎么来?练呗!咋习武之人,哼哼哈嘿!看那少林罗汉堂的大师,各个膘肥体壮,镇着良田几万亩,谁都不敢动弹。再说了,人家是官身…
好么,江湖就是这么危险,普通小地主也得有点武力威慑啊。朝廷不让用兵器,棍子又没粪叉锄头那么给力,咱是良民又不能犯禁,那总得来点见血的家伙镇邪呀?
你看,我这判官笔如何?耍起来虎虎生风,扎哪儿哪是个漏儿,抡下去就是锤子,还能天天练,日日练,夜夜练…
什么?朝廷盘问?我这是文具啊?读书人的事儿…哪能叫兵器呢?
啥?还有峨嵋刺儿,快别提了!近来不太平,庄子上抓了大半年的飞贼,逮一个,就缴一个这玩意儿。你说那些飞贼脑袋也是灵光,尽扮作尼姑道士郎中,到了晚上就两眼放光,手里揣着这峨嵋刺四处溜门撬锁。
没法子,管不住啊,几寸厚的木闩吧啦一下拨开了,三斤重的铜锁咔咔咔的就给戳坏。糯米加蛋清包的青砖墙啊,捅几下就给挖开了,可怜老夫白花花的银子啊!
说时迟那时快,老夫的护院拿着判官笔追上去准备给丫一榔头的,哪知那贼倒精怪,挥手之间就在那护院腰子上扎了俩眼,然后钉着墙壁蹭蹭的就翻跑了,要不是那边厢是个茅坑,兴许今晚就走了贼人,啊呀呀!
这峨嵋刺,端的是个好物件…
不提了,都收好,老夫劳累了一夜,得去看看新买来的翠荷有没有吓着…
都说高手过招“一寸长一寸强”,为什么还有判官笔、峨眉刺这种奇门兵器?
欢迎阅读《梦露居士读金庸第9期:武侠小说中的奇门兵器威力探析》,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一寸长,一寸强,这是古人的经验总结。
武器越长威力越大,当然,武器也不是越长越好。古人的马槊、长矛动辄三、四米长,那只能在战场上用,比如骑马冲锋,或者结成战阵,威力无穷。
但是,如果贴身肉搏还用三、四米长的武器,那是找死,因为根本施展不开。
那么好汉们行走江湖用多长的武器最为合适呢?我们看《水浒传》,里面的英雄好汉最常用的武器是朴刀,其次是哨棒。这两种武器不到一人高,可以说是步战肉搏最合适的长度了。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他虽然写的是宋朝故事,但基本是按元末明初的情况来写的。这说明在元末乱世,好汉们行走江湖用的主要是朴刀和哨棒。《水浒传》里从没出现峨眉刺、判官笔一类的奇门兵器,因为这些短小的武器跟朴刀这样的长武器比根本不实用。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峨眉刺、判官笔这样短小的奇门兵器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在太平盛世,特别是清朝,官府根本不准百姓携带刀、剑这样的长武器,所以江湖人士没办法只能使用短武器,便于携带、隐藏,威力又比拳、掌大,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比如说我国著名的咏春拳,其实是配合匕首或八斩刀而施展的拳法,咏春拳空手打出来威力并不大,但如果配上八斩刀威力惊人。传统的长拳也是配合匕首使用的功夫,电影《杀破狼》中吴京就用演绎持匕首打长拳的凶狠。
当然持短武器遇到持朴刀这样长武器的对手,基本只有死路一条。
另外在一些复杂的地形中,或者需要快速反应的时候,短武器也有优势。比如电影《师父》中的巷战,廖凡用八斩刀、子午鸳鸯钺打败了一众使长武器的高手。那些人也是脑子不好,不想想在巷子里用长武器能耍得开吗?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回复关键词“金庸”,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都说高手过招“一寸长一寸强”,为什么还有判官笔、峨眉刺这种奇门兵器?
十八般兵器,在谱上都有对付的办法,让习武之人研究透了,怎么办?只能玩点“私人订制”的兵器,这就出现了判官笔、峨眉刺等器械,刚出来的时候,都摸不准套路,让对方没少吃亏,但是,久而久之,研究者日甚,曝光率高了,也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都说高手过招“一寸长一寸强”,为什么还有判官笔、峨眉刺这种奇门兵器?
总的来说,一寸长、一寸强指的是冷兵器。但是呢,并不是越长的冷兵器战斗力就越强,应当是越适合自己的冷兵器就越强。
判官笔
像古代打仗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用长枪。后来有了火器之后,大家又喜欢用火器了。实际上,火器也只不过是一种射程很长的冷兵器罢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一寸长、一寸强”。但是在有些时候,我们不方便用一些长兵器。
长枪才是冷兵器时代的主流
比如说在古代,挎把剑在身上,那就是身份的象征。如果走哪儿扛把长枪,别人没准以为你是从乡下来的土包子呢。而像古代的判官笔、峨眉刺,在现在也是有传承的。比如说,战术笔。
战术笔
实际上战术笔也是一种可以合法防身的小工具,平时放在衣兜里,还可以拿来正常写字。一旦有突发情况可以立刻拿出来防身。而判官笔、峨眉刺的作用也是类似的。
影视作品中的峨眉刺
这也就好比现在步枪的射程、火力、精度碾压手枪,但是很多高级军官还是会佩戴手枪而不是挎一把步枪一样。
一种镀金的P08手枪
我是战甲装研菌,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
都说高手过招“一寸长一寸强”,为什么还有判官笔、峨眉刺这种奇门兵器?
不懂武功,我想谈谈这句话的理解。
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指的是武器越长攻击半径越大,所以就显得比较强势。而一寸短一寸险,是指武器短的话,必须要贴到对方身边才能刺杀成功,这就必须要冒险,一寸短一寸险指的就是武器短就必须冒险。
所以险就是冒险的险,并不是说就不如比较长的武器。
在各种格斗中,有时候就必须要冒险。
比如暗杀,这时候就必须要贴到暗杀对象身边,把武器隐蔽好,冒险 才能成功。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短武器都是出现在暗杀中,例如《三国演义》曹操刺杀董卓用的就是七星宝刀;例如《史记》上荆轲刺秦王用的匕首虽然没有记载名称,但也是太子丹用重金从徐夫人手里购买的,这把匕首能藏在地图里,就可知道这匕首有多精致。另外还有专诸刺王僚用的也是大名鼎鼎的鱼肠剑。
所以为什么“一寸长一寸强”还有判官笔峨眉刺这种短小的奇门兵器?
就是为了近身搏斗需要。
之所以打造成各种形状,这是便于个人习惯使用,属于个性化定制的范围了。
而且这种短小的武器便于携带,拿在手里,不招摇,低调奢华有品位。
虽然一寸短一寸险,但是许多格斗高手运用起来,并不见得就比那些长的武器弱。
锦翼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都说高手过招“一寸长一寸强”,为什么还有判官笔、峨眉刺这种奇门兵器?
“一寸长一寸强″还有后半句,叫“一寸短一寸险”,这里的“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使用短兵器,必然需要欺近身去贴身打斗,使用者需要承受更高的风险;二是阴险诡异的意思,毕竟兵器越短小就越便于藏匿。
例如在《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使用一根绣花针力敌任我行、向问天、令狐冲三大高手,针刺的杀伤力虽然不高,但由于其短小轻便,东方不败才能施展开鬼魅般的身法,接连刺中三人,而且使得任我行无法从针上吸取他的内力。
在战阵上,兵器肯定是越长越好。像横行天下的马其顿方阵,其装备核心就是长度超过四米的长矛。
在密集的长矛阵面前,任你武功身法再高,也难逃被捅成马蜂窝的下场。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将也都使的是长兵器:吕布使方天画戟,关羽使青龙偃月刀,张飞使丈八蛇矛。谁要是天真到敢拿着倚天剑去跟他们单挑,绝对连毛都摸不着就被KO掉了。没办法,兵器长,攻击范围自然也就远,不服不行。
不过长兵器虽然牛逼,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长兵器的使用门槛高。俗话说,月棍年刀一辈子枪,长枪虽然上限高,但是要想练好练出效果来,那难度是很大的。既然上手难,那自然就需要其它相对易于上手的兵器作为替代品。
其次,长兵器杀伤力过高。没错,杀伤力过高也可以是兵器的缺点,因为使用兵器的目的不仅只有杀人这一种。假设你和人产生矛盾,本意只是想要教训他一顿,结果一枪过去戳个大窟窿,对手不是重伤就是死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管是在哪个朝代,相信肯定是够判了。
再次,长兵器要想施展开需要足够的空间。战场上能容纳千军万马厮杀,长兵器自然拥有充足的发挥空间。可对于江湖中人来说,他们之间的争斗往往发生在茶馆酒楼、街道小巷之间,这些地方的地形通常狭小复杂,手持长兵器的人难免束手束脚,无法发挥出全部实力。
最后,长兵器不便于携带和隐藏。长兵器通常来说体积和质量都很大,使用者难以时刻把它带在身边。像中世纪欧洲的骑士,他们作战的主要武器是骑枪,但骑枪也只有在作战的时候会拿在手上,平时就放在驮马上由扈从打理。除了携带不方便外,长兵器还有个缺点就是不容易隐藏。试想一下,荆轲刺秦王、曹操刺董卓,如果使用的不是匕首和短刀,而是长枪长矛的话,他们该怎么拿着武器接近目标呢?
长兵器的这些不足,自然就由短兵器来弥补了。特别是在没有战争的和平时期,军队使用的制式兵器往往受到严格的管制,民间人士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官府管制之外的武器。
比如在《水浒传》中,江湖中最常见的武器当属朴刀,而朴刀这个东西又叫“着裤刀”,它形制简陋,安上短把就是刀耕火种使用的“畲刀”,算是农具的一种,因而没有被列入管制范围。
当然,人民群众的创意是无限的,特别是一些追求逼格的武林人士,他们怎么乐意挥舞着农具去跟人格斗呢?于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奇门兵器就被创造了出来。
像是什么判官笔、峨眉刺、鸳鸯钺、拦面叟、杆子鞭,这些兵器因为用的人少,见过的人也少,在战斗中往往能够出奇制胜。不过它们的优势也就胜在一个“奇”字了,如果真的威力巨大,也就不会成为冷门了。
事实上,在武侠小说里,用这些花里胡哨奇门兵器的人基本都是酱油角色,甚至连活过一集都很难。这些兵器在小说里都不受待见,在现实里的实战效果就更不用多说了。
不过到了现在,传统武术已经带上了更多表演的性质,像峨眉刺这些兵器由于具有不错的观赏性,逐渐被人们所熟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