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被围之后还有可能反败为胜吗?
赵括当然有机会反败为胜,但是反败为胜的契机不在长平战场,而在东方六国的外交。
长平战场上,赵括虽然说是被围困,但是并不是真的被一个大包围圈围住了,请看下图:长平战场,是一个南北长方形的两军对垒局面,根据史书记载,两军分东西布阵,秦军在西,赵军在东,南北长五十多里,东西长二十多里,两军都依据山地地形修筑了壁垒。前面是敌军壁垒,后面是地形复杂的山地,两军面对的情况是相似的。
那么怎么说是秦军围住了赵军呢?因为秦军主将白起派了一支二万五千人的骑兵,从南边迂回到赵军的背后,截断了赵军退路,同时也截住了赵军的援军来路和粮道,赵军背后一开始只是这两万五千骑兵,大部分却是复杂的地形。
但是秦国为了打赢这一仗,下了血本,秦王亲自出马,召集秦国十五岁以上的人去赵军的后方,增援那两万五千人,堵住赵军的退路和粮道,同时抵御赵国方向的援军,这些秦国的援军有多少人,史书并无记载。
另外,白起还派出过五千骑兵,跑到赵军的中间地段,把赵军南北拦腰斩断为两截,使赵军南北不能相顾。
这就是一开始赵军所谓被围困在长平的状况。此时,赵括经验不足,没有发动正面对秦军的大规模攻击,也没有向后大规模攻击秦军包围后路的军队,而是在等待粮草和援军。此时白起也派人向秦王要粮草,白起派到秦王那里要粮草的人,还被范雎给杀了。
赵括在苦等赵国的援军和粮草,但是他并不是太清楚,赵国的外交此时也是陷入了绝境,把突围的机会给丢失了。赵括苦等粮草不至,赵军开始出现人吃人的现象,此时赵括才开始发动大规模攻击,而且是连续四次,都失败了。
在等待的这四十多天里,如果赵国的外交,稍微有那么一点起色,那么赵括手里这几十万大军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赵国肯定知道围魏救赵,此时如果能跟东方几个国家合纵,派兵攻打秦国,那么秦国必败。因为秦国的绝大多数兵力都已经集中在了长平战场,国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也被征集到了长平,后方是一片空虚,正好围魏救赵!
但是赵国的外交很失败,东方六国里的其他国家也只想观望两强相斗,不但能减少两强对自己的威胁,而且说不定还能坐收渔翁之利。
当时赵国面对长平的战况,曾经向齐国和燕国借粮,还跟齐、燕制定了救赵的计划,但是并没有实现。
秦国也看到了自己的危险,万一赵国跟东方国家合纵成功,派兵攻打秦,秦国就危险了。所以为了防止赵国跟它南边的魏国合纵,秦国便交好魏国,许诺战后把从韩国抢来的垣雍这个地方割给魏国。垣雍原来是韩国的地盘,但是对魏国却至关重要,相当于魏国的一个照门,秦国和赵国,无论谁控制了垣雍,谁就掌握了灭魏国的法门。因为垣雍在魏国都城大梁的上游,控制了垣雍,就可以从上游放水,水淹魏国国都。后来秦始皇灭魏就是用的这一招。
魏国也有人看出来秦国这也只是缓兵之计,但是魏国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赵国,所以魏国跟赵国的合纵没有成行。
这时候,东方几国,无论帮谁,谁都会赢,输的一方则有可能灭或者被瓜分。但是,东方几国却对秦赵双方都没有出手相帮,而是继续观望,因为无论帮谁,对东方几国都是不利的。
如果帮秦瓜分赵国,那么东方几国的合纵局势就会根本转变,秦国有可能接连吞并韩,魏这两个国家,东方的合纵局势瓦解,无论是齐,楚,燕,就算联合起来,都不是秦国的对手了。
如果帮助赵国瓜分秦国,对齐和燕来说,没有多少好处,因为他们离得太远什么也捞不着,反而帮助赵国成为第一大强国,而韩国弱小,很容易被蚕食甚至并吞,赵国又在魏国的上游,魏国随时被赵国捏住咽喉,赵国说不定哪天就开闸放水。对于西南的楚国,此时一方面楚国实力已经很弱了,被秦国打怕了,另一方面,楚国的上层很是没有战略眼光,还想着泗上一帮小国,战略目标不在西进,而在北上。
赵国没能积极联结外援,合纵东方六国,东方六国也在观望,隔岸观虎斗,无论如何,此时秦赵的两败俱伤对东方几国都是有好处的。因此,扭转长平战场的机会,赵国没有抓住。
其实,魏和楚,无论哪个出兵,对秦来说都非常非常危险。但是魏和楚却乘机出兵泗上,各自兼并了鲁西鲁南几个小国。过了几年东方国家才想起来帮助赵国守住都城邯郸,但是此时的赵国军队精英损失殆尽,而秦国却迅速恢复了强大,统一六国之势已经形成。
如果当初东方几国的上层眼光能长远一点,集结一些兵力合纵稍微给秦国一点压力,保留下赵国的部分大军,使秦国和赵国都有所削弱,天下局势重回平衡,那么是否是秦国统一六国,还未可知!
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被围之后还有可能反败为胜吗?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仅仅根据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就把长平战败的锅全甩到赵括的头上,这是不智也是不负责任的,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这场战争不是几个月内结束的,在序战失利,副将赵茄战死之后,廉颇利用丹河天险和长平山势将秦军阻挡了三年之久,战争最后仰仗的还是实力,赵孝成王治理之下的赵国虽处实力鼎盛时期,但是国力仍是不如秦国,面对消耗战,赵国难以支撑,所以必须决战,这才派上了主战的赵括,若赵王克服一切困难,举全国之力,全力保证后勤供应,而不急于决战,耗下去就算秦胜也是惨胜,赵国甚至可以把秦国拖到难以为继,秦国不以赵国一国为敌,不可能拿所有力量来和赵国血拼,赵国把秦国逼退也有可能。但是赵国国家基础不如秦国稳定,赵国能否长时间保住胜利果实则是另一回事。
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被围之后还有可能反败为胜吗?
靠赵括自身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他已经多次尝试突围都被挡了回来。但如果有象孙膑那样的军事家率领的外国部队参与救援的话,赵括还是有可能脱困的。但似乎赵国也没能争取到别国的支援。
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被围之后还有可能反败为胜吗?
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反复问有意义吗?这正是头条最大败笔,遇到这样的提问者,应让其搜索从前的答案,否则头条会沦落为厕纸。
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被围之后还有可能反败为胜吗?
微乎其微!
而且仅有的可能性可以忽略,我觉得
1,秦王死了。2,秦国发生地震或者其他国难,秦国才有可能撤兵,就算撤兵,也不会轻易留给赵国追击的机会。
3,秦军内讧,这个可能性只有在军纪不严,后勤出现问题才有可能。可是这种事情赵国更容易发生。
总结: 除非老天插手,否则赵国无救
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被围之后还有可能反败为胜吗?
几乎不可能。其一,国力不行,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秦强赵弱;其二,国君不行,二十多岁刚成赵王的赵孝成王比起六十多岁的老谋深算的一代明君秦昭襄王差多了;其三,主将不行,赵括比起武安君白起差更多了,白起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大小七十余战全部取胜大厉害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