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亮剑》里赵刚500米外打中日军太假,这个说法是真是假?

有一定真实性,但不代表有完全的可操作性。

首先,三八大盖的标尺2400,弹丸弹道稳定性好,瞄准基线非常长,所以射击精度很优秀,是一种极为适合长距离射击的步枪。

因为三八大盖的优异性能,日本通过它还改进出了九七式狙击枪,这里就不赘述了。

三八大盖的标尺一直划到了24,后期为了方便,三八大盖带有三个照门印记,一个在游标上,两个在标尺框框上,分别对应300米,400米,500米,以及500以上到2400米。如果目标在50到100米时,则竖起标尺框,让目标、准星、框成为三点一线,日军经过训练的老兵可以做到枪枪命中。

在强调精准射击的日军里,三八大盖的这种觇孔照门设计表明了其作战指导思想。在通常的作战环境下,日军也极为强调“通过准确射击,远距离消耗敌人”而非我们电视中看到的,犹如野猪般端着刺刀无脑突突。

所以三八枪作为远距离射击的步枪,是没有问题的。

再来看日军的步兵素质。

二战日军的军训标准是:

1.11 个月以上的军训

2.两个月的小队、中队级强化训练

3.一个月的大队作战训练,并接受野战射击训练。

注意了,这个时候,对新兵的要求已经是——400米10枪达到80环。

4.两个月的联队大训,摸爬滚打练刺杀

这种模式训练出的兵,拿到现在战场上换把枪也是优秀的战士。

不用质疑日军的精确射击能力,中国战场上,日军一个上等兵能做到怎样的程度呢?——800米外,一枪打死在城墙上探头的中国士兵。400米距离打中只露出小部分身体的人。200米击杀机枪射手。

这是很恐怖的能力了。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东方主战场并没有狙击手这个概念,一直强调的是前线神枪手。日军突出的个人射击能力使得他们只是拿优秀士兵就能完成精确射杀,美国在太平洋丛林中也受尽了这种苦——日军的射手把自己绑在高高的树上,他们在很远的,枪声比子弹传来更慢的地方开枪,枪枪致命。

新四军东南警卫团团长兼东南行署主任王澄同志,启海县委书记兼东南警卫团政委鲍志椿同志二人,就是1944年初一次探查敌情时,被日军特射手远距离一枪命中,两人同时牺牲,年仅30岁。

今天的江苏省启东市王鲍镇,就是当年以牺牲的二位烈士命名的。

两位烈士同年生,同年工作,1944年12月26日清晨,被同一颗子弹杀死。

同理,鬼子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

抗美援朝时展开了“冷枪冷炮”运动,发动战士主动通过冷枪冷炮,通过零碎的打击方式收割敌人,综合起来取得了非常大的战果。让中国军队里一批优秀的神枪手崭露头角。

根据资料,仅第12军,7月下旬到10月底,全军狙击杀敌2506名,消耗步枪弹药5843发,狙击手伤亡11名。十五军45师135团守备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阵地,9个月冷枪歼敌3558人,全军歼敌19921人,超过40%为冷枪杀敌。

为此,联合国军给537.7北山阵地取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狙击兵岭。

甚至68军一个炊事员庞子龙,送饭之余为了过过瘾,手一滑就毙敌了,3个月毙了54个。。。

冷枪冷炮运动,中国军队根本没搞什么狙击专业训练,就是班长排长连长带着新兵上去,现场教学,手把手讲要领,就这么诞生了一只神枪手大军。

而赵刚同志呢,虽然是影视人物,但他有文化,有积年的革命经验,从表现看拥有不错的军事素质。500米外,在那个年代不算什么特别令人惊异的射击技术。通过影视露一把,强化其人员形象,其实是说的通的。

各位有什么新看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