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看待《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之间的关系?
谢谢邀请本人认为:回答《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之间的关系,应该首先弄清一个概念,即:我们不是专业学者,不是在写专业论文。我们只要说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否则,洋洋洒洒去掉书袋,容易陷入所问非所答的误区。那么,既然是问二之间的关系,当然要把二者各自的性质先说清楚。1.《三国志
-
三国中是小桥还是小乔?有什么故事或典故?
《三国演义》中,吴国大都督周瑜之妻小乔,其实她本姓桥,是东汉末年庐江皖县大户人家桥公的二女儿。后来桥姓逐渐演变成乔字,也便约定俗成的称为小乔了。桥公本有大桥和二桥两个女儿,生得国色天香有沉鱼落燕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正由于闻名遐迩,故大桥嫁于东吴当时的国君孙策,二桥嫁于东吴大都督周
-
《三国志》中为什么曹操被列入本纪,而刘备和孙权只能屈居列传?
《三国志》是中国24史之一,陈寿作为晋朝史官,当然为晋朝前朝魏朝写下了春秋之笔。魏是大一统汉朝所禅让,而晋是魏朝所禅让,因此魏是汉晋之间的桥梁。陈寿把曹操列入本纪,如同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一个样。曹魏承继东汉国玺、国都,除了没能统一另半个江山外,俨同中原王朝继承者。这样,晋朝大一
-
三国志曹操传和三国志姜维传比如何?
从人物身份看,姜维和曹操显然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曹操是前三国的一个重磅级人物,与之相提并论的寥寥无几。曹操是十八路诸侯同盟之一,也是军中最活跃的一个,他主导了北方统一,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前三国最具帝王相的一人,是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显赫人物。姜维是后三国蜀汉的军事统帅,他的事迹主
-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有何不同?
演义和志不是亲兄弟,而是有关联的连襟关系。志的女人是纯历史血统的,演义的女人是七三混血种(七分纯、三分野),与纯历史血统只能是模糊的表姐妹关系。《三国志》就是作为正统的历史传承下来的,《三国演义》是作为戏说历史的文学载体传承下来的。《三国志》是跻入中国25史之一,无论水平如何,都
-
《三国志·赵云传》为什么记载这么少?长坂坡一战是不是如《三国演义》一样精彩?
《三国志》是史书,自然不会像小说那样描绘得绘声绘色。毕竟史书一般都是概括性描述,用最少的字写最多的事。再者历史记载也要分主次,笔墨的浓厚程度因人身份而异,地位越高者记录越详细。像刘备曹操等人,自然要大书特书。而且作为上位者,他们的行事讲话一般都会有记载。就跟帝王们的起居注差不多。
-
《三国志》中的张飞算算粗人还是文武全俱备?
三国志里面的张飞他不是粗人。三国志张飞传是这样记载: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他因为随意的殴打士兵所以最后被手下人干掉。张飞的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面都有讲过,所以我不在重复讲。基本上两者相差不太大。张飞绝对是有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刘备从北向南进攻成都,然后让张飞带部
-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讨论区总会有自诩读了《三国志》的优越党?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我好像也是这样的,但是我没有在三国演义吧里面说三国志的内容因为小说就是小说,历史就是历史,两者毕竟是两回事虽然它们有渊源。说实话我也挺喜欢显摆的,但是我不会在三国演义里面显摆。😂😂😂😄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吧,一种想体现自己的优越感和想寻找自己的存在感的一种本能的表
-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哪本比较通俗易懂?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哪一本比较通俗易懂?首先你得弄清楚,你看这两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想了解历史的真相肯定是要看三国志。三国演义他是一本小说,小说不能把它当成历史来看。你对三国的了解程度是如何的?如果三国完全很陌生的,建议你去看三国演义,这样方便了解其中的人物。因为如果一开始看三国
-
为什么关注三国演义这么多,这些人有几个看过三国志呢?
我只是想问,关注三国演义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去关注三国志呢?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是历史。三国演义脱胎于三国志,你不能说跟三国志不符合,就说三国演义是虚假的。我觉得这个观点绝对是错误的。历史是什么?记录人类发展进程的内容。小说是什么?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
学习三国历史应该看《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
如果你对三国感兴趣,可以看看我写的文章,我是专门写三国方面的文章,我叫知常荣,你在今日头条搜索这个名字就可以找到。我是想知道你想了解三国的什么?如果只是想熟悉一下,你可以看一下三国的连续剧,央视拍的三国演义相对来说还是挺符合书本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如果你想看一些经典的
-
刘备和孙权都是皇帝,为什么《三国志》的作者不把他们列入本纪,而是放在列传?
首先非常感谢你,因为我原来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看来你这个问题我去翻了下三国志,还真是这样。因为陈寿他是晋国的官员,晋国取代了魏国,所以必须以魏国为正统,换句话就是说晋国只承认东汉魏朝,不承认有蜀汉和吴国。蜀汉和东吴一般在记录中说他们是寇。而且晋国是通过魏国禅让的,所以更加必须要
-
陈寿著的三国志中为什么没记司马懿?
陈寿的三国志里面有司马懿的记载,只不过是没有独立成传。因为司马懿是晋朝的先祖,他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跟司马懿是列传呢还是本纪?如果本纪的话,按司马懿之三国的地位是轮不上的。如果是列传的话,你信不信晋朝的皇帝会劈了你?如果你真的把司马懿详细的记录下来,那么你觉得把司马懿的好处
-
《三国志.蜀书》为什么将《刘二牧传》而不是《先主(刘备)传》列为第一?
因为三国志里面没有把刘备当成是皇帝。三国志里面正统的是曹魏。我们以前历史书里面有一句话叫做魏晋南北朝。没有说三国南北朝。说明我们历史书也承认为魏国是正统。上一次有个网友在问曹操为什么用本纪?因为曹操是帝王。被他后代追封为武帝。刘备为什么用传,因为刘备他不是帝王。既然刘备不承认他是
-
关羽若不死,蜀国能否统一天下?
关羽不死肯定不能统一天下。关羽的特长是武勇,而不是谋略。包括早年的守下邳也是守不住的,后来守荆州也是守不住。但是刘备方面入川前有镇守一方经验,又能得到刘备信任的仅关羽一人而已。关羽是有勇有但是谋略不够超群,或者说他的对手太厉害了。如果荆州没有失去上庸城,跟荆州,跟成都,汉中连成一
-
假如刘备迎立了汉献帝,结局会如何?
汉献帝依旧是傀儡,继续撑好这一个牌子,不过大权全在刘备的掌握之中,按照刘备小时候的愿望的话,汉献帝的位置可能要让一让,他要是安心的活的很久的话,刘备会很抓狂,说不定中途就病了,暴毙了。刘备继位这种可能性有吗?没有?如果汉献帝活着的话,刘备是没有机会继位的,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他
-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里出入最大的人物是谁?
三国演义和三国之中出露最大的人物,我第一个反应是华歆。华歆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有一个成语大家肯定熟悉。割袍断义,大家肯定知道。这个故事就是讲的是他跟管宁的事情。这个成语也可以用管宁割席来表示。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
-
董卓进京初期,袁绍为什么不先下手铲除董卓呢?
董卓进京之后,鲍信曾经劝过袁绍早点下手杀掉董卓。骑都尉鲍信自泰山募兵适至,说袁绍曰:“董卓拥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乃其新至疲劳,袭之,可禽也!”绍畏卓,不敢发。——《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这里给出的答案是袁绍害怕董卓,所以不敢动手。袁绍真的怕董卓吗?如果真的话,在废
-
《三国志》记载张辽八百人杀几十个人死了至少六百多,怎么被魏吹吹成名将?
趣谈答案:如果张辽800人真的仅仅是杀掉几十人,并且死了600多人的话,曹魏早就完犊子了。孙权的小算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张辽为什么会和孙权直接接壤?他们两个人直接接壤,是因为一场远在千里之外的战役,那场战役叫做汉中之战。汉中战役简单讲就是为了赚取某一块地盘,而赚取这块地盘的两者,谁
-
三国时的辽东公孙氏是汉人吗,为什么东吴陆瑁称公孙氏为“东夷”?
公孙姓出现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的后代成为公孙,诸侯国国君的儿子中,继承父亲位置的称为太子,其他儿子成为公子,公子的儿子便称为公孙,这些人一般出生于贵族,但与太子一支较远,为了显示身份,就以公孙为姓,所以公孙这个姓氏来源较杂,但都是古代诸侯的后代无疑,在身份上属于中原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