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智囊,还能建立蜀国吗?

细数刘备生平,自从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才如雨得水,才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没有诸葛亮的到来,刘关张几乎在北漂,寄人篱下,不是关羽的忠义和千里寻主,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蜀汉和五虎将了。

而刘备已经漂泊半世,古城会后刘备也许已经意识到了,如果三兄弟再漫无目的的漂泊,万一再失散,一是年岁渐大,二是不会常有被人收容的幸运,也许真的将一事无成,老死山野。

在依俯刘表的一段日子,刘备已经开始留意人才了,通过大量接触,基本上锁定了名儒司马徽。可司马徽本人不愿出仕,只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伏龙丶雏凤,两者得一,可得天下"。

在寻求人才中,先后遇到司马徽四大弟子中三个,却和恩师司马徽一样,都无意于仕途。刘备后来好不容易得到徐庶,首战火烧新野,帮助刘备打退曹军,一战成名。但曹操釜底抽薪,逼迫徐庶救母归曹。徐庶临行之前,把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告诉了刘备。

这才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而诸葛亮"淡泊而明志,宁静以致远"。是一个有着管仲乐毅之抱负的青年才俊。他同时在荆州有非常广大的人脉,他自幼失父母,被做官员的叔父从小带在身边,见多识广。他的姐姐嫁给了刘表后夫人的兄弟,他的岳父黄承彦是荆襄一带文坛领袖,他的先生先后有庞统叔父庞令公和司马徽,他的兄弟各有一个在曹操丶孙权处当官。

如此背景,都让刘备兴奋不异。连顾三次茅庐,最后一次已是大年夜,大雪纷飞,张飞都已不耐烦了:"大哥,我三兄弟驰骋疆场这么多年,从没见过你如此礼贤下士,况且还是一个毛豆子咸菜"。

刘备阻止他:"三弟,诸葛亮如水,得到诸葛亮,我三才能如鱼得水啊!"

张飞一脸茫然:"他真的有通天本领"。

果然,三顾茅庐诸葛亮奉献了"隆中对",刘备听着"三分天下"之宏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仿佛眼前展现韩信对刘邦的天下十大观,不由自主地挺直身躯,两眼发光,生平第一次有被人辅弼欲效光武中兴之大业。这是刘备梦寐以求但从未展现的梦想,连朝夕相处的关张兄弟也是第一次看到刘备异常兴奋丶异常激动却也异常虔诚的表情,也忍不住泪盈满眶。

多少年了,刘关张南北转战,辗转反侧,寄人篱下,何曾看到前方的星途?而三顾茅庐,一扫前怨,刘备丶诸葛亮在描绘三国未来走向,实乃经国大事,没有王佐之才能行吗?

顷刻间,侍立两旁的关张也仿佛看到了自己指挥千军万马丶逐鹿中原的壮烈景象,豪情万丈,义薄云天!

刘关张和诸葛亮,隆中对,才真正打开了三国鼎立的大门,而诸葛亮,就是开启这扇历史之门的操盘手。

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智囊,还能建立蜀国吗?

我认为如果没有诸葛亮不可能有刘备的蜀汉,在没有诸葛辅左前,刘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付曹操投刘表依袁绍靠公孙,一直不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隆中对诸葛亮给刘备指名前进方向和战略目标、刘备按照诸葛亮的指导思想办事,先取荆州以为立足,后以西川为基础,东和孙权北据曹操南抚彜越西和诸戎逐步形成自己的政权范围最终形成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因此我才认为没有诸葛亮不可能有蜀国的存在。

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智囊,还能建立蜀国吗?

刘备要是没有诸葛亮,最多就是个较晚一点被曹魏剿灭的“流寇” ,就不可能称帝,也就直接没有了三国这段历史。

徐庶离开刘备之后,若没有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曹操大军南征,刘表集团破灭投降,刘备已无立锥之地了。

若没有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也能够流落何方安身尚未可知,孙刘联盟也无从谈起。赤壁大战也一定会发生。孙权集团早晚是归顺朝廷。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三分天下,直接缔造了三国这段灿烂多彩的历史。若没有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就不存在三国这段历史。所以,三分天下的诸葛亮,胜于一统江山的刘伯温,就是这个道理。

三分天下之后,刘备有些高傲了,听不进去诸葛亮的意见,也没有理解好《隆中对》的精髓,去巩固孙刘联盟,不断积累实力,以待天下有变,然后联合孙权,三路北伐,一举北伐成功。

相反,刘备未约束好关羽维护好孙刘联盟,结果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于麦城,又引起刘备错误伐吴,导致夷陵大败,蜀国精锐尽失。这些,都是诸葛亮反对的。也是和《隆中对》精神不符的。

因此,刘备最终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反而首先败亡,根本原因不是诸葛亮的《隆中对》的战略有所不足,而是完全是刘备集团既没有理解好又没有执行好《隆中对》既定方略所致。

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智囊,还能建立蜀国吗?

在中国历史上或民间记载流传着很多君主爱才敬贤的传奇故事,其中有齐桓公五见东郭野人,周文王拜谒姜子牙等佳话。但最让后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刘备三顾茅庐。想那刘备虽有匡扶汉室鸿鹄之志,手下也有关、张、赵等皆万人敌大将,争奈缺少一个运筹帷幄,通权谋划,决胜千里的军师助他成就事业。相比曹操府下谋士如云,孙权手下尽集江南名流,而刘备手只有孙乾、简雍等书生相随。多年来刘备颠沛流离,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只能投靠他人,寄人篱下。刘备经徐元植、司马徽提醒方知缺少大才辅佐。于是刘备诚心诚意拜请高贤,才有了这一段感人的历史佳话。诸葛亮素有大志,学富五车,天文地理,六韬三略,诸子百家无不通晓,有经天纬地之才,虽然蛰伏隆中,天下大势尽在掌中。二人初见,诸葛亮便替刘备分析形势,点分要害,指出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规划出发展方向和蓝图。后来的形势发展,果如所料,这才成就了刘备的霸业。设如没有诸葛亮,刘备绝对成就不了帝王之业。我想起《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有古风一篇单道诸葛亮大展宏图之志。"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茅庐三顾心相知,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荊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智囊,还能建立蜀国吗?

村夫,气人特甚!

二哥,你怎麼这么说俺的军师呢?

三弟,你不是很不喜欢大哥整天如鱼得水吗?你瞧瞧那孔明自从几把火烧成功以来,总是使用些激将法把你我兄弟玩于天书之中……

二哥,就算那样也不能叫俺军师为村夫啊!

关羽火了!那个小小的村民不是村夫是什么?

刘备闻声走了过来,满脸怒容:"你们俩既然因怀疑军师而伤害我们兄弟间的感情,那麼我又因何得而何喜、失而何忧!"说罢呛啷啷一声响,把宝剑抽了出来要抹脖子。

关张吓坏了,连忙给大耳贼跪了下来:大哥,你又何怒于此呢!既然你那么相信只有诸葛亮才能帮你建立蜀国,我们俩又凭他妈的什么去怀疑呢。

大耳贼泪流满面,竟然不知所措滴嚎淘啕滴大哭了起来……

[捂脸][捂脸][捂脸]

[大笑][大笑][大笑]笑什么笑

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智囊,还能建立蜀国吗?

没有诸葛亮刘备也建立不起来蜀国。

刘备被曹操追到新野时,兵不过几千,将不过几十个,在诸葛亮的帮助下火烧新野击败曹兵,让刘备依靠荆州刘表,取得荆州后,又先后攻取长沙、桂阳、零陵九郡。又联吴抗曹赤壁之战击败曹军。取得西川攻占成都后成立了蜀政权,平定蛮邦孟获。攻下汉中使蜀国势力范围扩大了,这里边没有诸葛亮,光凭刘、关、张是难以实现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