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这本书你怎么看?

在什么情况下,人会拒绝自由,逃避自由?

当自由成了祸害,成了自己的对立面,所以要逃避自由吧!?

《逃避自由》这本书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好深奥的问题。这是一本1941年首次出版的书,作者美籍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思想家艾瑞克.弗洛姆【1900——1980】。



这是一本心理学著作。

二战后的西方世界,西方青年,被称为【迷惘的一代】,

他们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的血腥,残酷,经历了宗教般的狂热和杀戮,他们脆弱的神经无法在和平时代松驰下来,猎杀动物,血腥的打斗,毒品,性,充斥其中,怀疑一切信仰,在经历过混乱的迷途后,他们重新反思自身的存在状态,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扭曲的灵魂需要重新排列组合。

海明威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曾亲历二次世界大战,并在战后写出大量标志着迷惘一代的作品,如《乞力马扎罗的雪》等,有关于人与自然的精品《老人与海》。

海明威最终用双筒猎枪打暴了自己的脑袋,如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

《逃避自由》,正是在这样背景下的作品。

描述了现代人【西方】处于自由与孤独的两难境地。

要自由,却逃避,矛盾重重。

讲述了人不断争取获得自由后,却又不断发生异化,逃离自由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层解析和批判。

哲学,心理学,如同身披斗蓬的传教士,神秘而又深奥。

《逃避自由》这本书你怎么看?

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现代人的处境却是被给予许多自由选择绝大部分非本愿的事,连内心的梦想大概也是长久以来家庭教育社会等外因影响促发的结果。

一个所谓能适应社会的正常人远不如一个所谓人类价值角度意义上的精神病症患者健康。前者很好地适应社会,其代价就是放弃自我,以便成为别人期望的样子。……相反,精神病症患者则可以被视为在争夺自我的战斗中不准备彻底投降的人。——埃里希·弗洛姆

《逃避自由》这本写在七十多年前的心理学著作,其深刻触及人类精神本核的解析,穿透时代的阻隔,对于现代人依然具有振聋发聩之警示作用。

当代人获得越来越多的物质和人身自由,却在这种放任中缺乏了归属感和安全感,于是向某种团体或者权威妥协放弃部分自我和牺牲部分自由代价以求得认同肯定,来重新获得整体归属感和安全感。

这就是焦虑孤独的现代人“逃避自由”的精神困境生存状态。

我们自由的假象一般人毫无所觉不会深究,看透而克服这种困境的人必定是内心强大自由的人,因为身处社会环境非个人所能改变,只能诉诸精神的自由来获取幸福。

把幸福而不是自由作为人生终极追求,那么一些束缚自由的枷锁并不会使人难受。

《逃避自由》这本书你怎么看?

没看 逃避 书名不喜 人不都是应该渴望自由吗

《逃避自由》这本书你怎么看?

没有看过,书名很有吸引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