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未来发展何去何从?有人说没有了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反观丑书越来越多,你怎么看?
现在能左右受众的思想家有吗?书法也一样,没谁能把握未来书法走向,没大师 ,即使有也一样不可能左右人们的喜好。
中国书法未来发展何去何从?有人说没有了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反观丑书越来越多,你怎么看?
我虽不懂书法,但还是认为未来书法的发展,应在传统的书法基础之上再求创新,何谓创新,就是溶入书者的个性,学识修养等等,
古人云:人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也。心中若有浩然正气,写出的字则如刚直的君子,有一种凛然的气势,威不可犯。
所谓的丑书。东坡有句诗即是:吾书意造本无法,点划信手烦推求。其实,东坡的字取法唐书家李北海,北海书法是尚意初始,所以东坡字执宋书家之牛耳。今之丑书,也许是意造的表现形式吧,点划信手更能体现。门外汉闲谈,勿笑。
中国书法未来发展何去何从?有人说没有了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反观丑书越来越多,你怎么看?
即便如今有大师,也是由后人来评判,艺术这东西,需要一段历史来沉淀发酵。就如当下不少人热衷于吹捧民国,无底线的吹捧。有人甚至对其人其时的文化艺术并不深晓,之所以高山仰止、心悦诚服,或许只是因为他们穿着长衫马褂。并非艺学崇拜,更多的是敬畏先人,或者说是情感膜拜。
书法尤如此。几千年的大浪淘沙,执节举旗、成就一代绝学的书法大手不过数十,两三代人之于历史就是白驹过隙、沧海一粟。不必着急,文化不死,书法不灭,就一定会有新人横空出世。
纵观书法发展史,正书与丑书,拙书与妍书,就如同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共同维系推动着书法的星球。
也如同一句历史格言,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抱庸认为,现代的主流书法,成熟于魏晋时期,而晋韵尤其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重融再造,容止端丽、飘逸俊朗的正书妍书,美仑美奂、欣欣向荣。时即大唐,唐楷如雨后春笋,法度被推到了巅峰,世上无拙书。物及必反,宋四家的出现,撬动了森严的法度,推崇有法度也要个性,最终“宋人尚意”在书法圈一时繁荣、洋洋大观。后来的赵孟頫、文征明等人,又重拾魏晋笔法,颇似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动动,晋唐之风再掀小高潮。而王铎、董其昌,又反其道而行之,书法艺理之美再被推崇……如此反复,螺旋上升。
很多人在骂“丑书”,其实所谓的“丑书”是书法自然生长发展延续的时代现象,更多的是尝试探索,想在打破原有机制体系上有作为。当然,书法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都非常成熟的传统艺术,想有大创新、大建树是非常之难的。“丑书”有真也有假,虽然他们确实是在努力探求自已的线条艺术,但书而无法,终究不会有前途。
“丑书”之所以出名,给人非常繁荣的假象,是因为被看作是“行为艺术”,曝高度高。至于名气,更多的是“吸睛”的人气,而非真正的才气、艺术水平。丑书应当有底线,书法艺术可以探索尝试,但不能丑得太放肆、太离谱。
抱庸乱谈。
中国书法未来发展何去何从?有人说没有了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反观丑书越来越多,你怎么看?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
我认为,中国书法未来的发展,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书法创新很怕,但不创新更可怕!书法大师级人物还是会有的,善丑书者永远也成不了书法大师。丑书,是书者放飞自我、大显神通的神通的一种表现,但丑书不会成为中国书法的主流。中国书法的主流应该定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书法家的个性,并形成自己书法风格的书法作品。这就是中国书法未来发展的方向。
书法,在传统没有继承好之前,万不可轻谈创新,更不要先融入自己的个性。还有就是:书法创作不是创新。创新是创新,创作是创作,两者是不能混淆的。
丑书,自古以来没有定义。至少在史料上没有记载。我的观点是,书法创作,只要笔法不变,结体是可以变的,但结体的变化应建立在传统结体的之上,要变,只能变三分到四分,变多了就没有传统结体支撑了,失去了传统的变化,那就是失败的变化。如果书者能做到以上所说的,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就不能称之为丑书。书法创作,关键要把握好一个度。度,就是书法创作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不能突破和超越的。古人学习书法,度,就把握得很好!记住,书法创作万变不离其宗!
关于书法作品的章法和墨法,我认为,笔墨当随时代。书法作品形式可与时偕行。墨法之变更简单了,只要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书写就可以了。通俗的说,就是蘸饱一笔墨,可写多个字和多行字,直到笔枯时再蘸一笔墨,忌写一笔蘸一次墨,忌写一个字蘸一次墨。按照这样的办法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也不能称之为丑书。
关于中国书法发展的未来,请各位书友不必为之担心,自有权威机构引领,自己只管跟着走就可以了。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风。自古以来如此。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国书法未来发展何去何从?有人说没有了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反观丑书越来越多,你怎么看?
现代书法的悲哀在于两级分化,中庸沉没。
什么事两级呢?
一个极端是二田之流,基本功扎实,突破境界后或可有为,可惜径入馆阁,自己径入歧途不说,还大肆宣扬,把太多的人都拉进自己的水塘中。
另一个极端是丑书之辈,基本功尚未成熟就急着突破,创造所谓的自己的体,结果是写出的作品漏洞百出,不成模样。
我说的中庸者是踏实走传统路径的人。其实,这类人才应该是书法界的中坚力量,可惜,这群人的力量过于薄弱,而且,到现在为止,这群人还没突破的人物出现不说,仅仅是传统书法也没有达到充分理解的地步。
现如今,三方纷争严重,彼此进攻,一时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服谁!
归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框架。其实也不是没有这个框架,是有大家没有人能够达到理解通彻的地步,所以,大家都避免谈这方面的问题,可是!不谈这方面的问题,书法就没办法进步啊!
我的建议是大家开几个大讨论会,也可以是现场的技艺大比拼会,大家彼此真刀实枪地比试一下,或许能对书法的发展有所推动。
最关键的是把书法审美的真谛找回来,无论那一方,谁掌握了书法的真谛就由谁来把持书法的发展方向,大家看,这样可以吗?
中国书法未来发展何去何从?有人说没有了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反观丑书越来越多,你怎么看?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觉得当今的书法发展的还是很好的,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与其去担心这个,还不如去好好练练字。
当今是一个好的书法时代,至少在书法上是这样的。
书法开始职业化有了职业的书法家,他们职业从事书法的研究和创作,随着电脑时代的来临,很多人不写字了,更不要说练习书法了,职业书法家的产生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而比较令人高兴的是,这些书法家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一支毛笔来养活自己,甚至获得财富的自由,这在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不可想象的。
书法开始学科化和专业化自从山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书法作为一个专业在大学里开设,先是隶属于美术学,后来成为了一级学科书法学,现在还建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位建制,虽然相对于日本还是晚了很多年,但现在的发展势头很足,全国已经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
书法展览开始正规化中书协和各级地方协会的展览也越来越正规,设立了书法最高规格的奖项“兰亭奖”。和电影的金鸡奖以及戏曲的梅花奖一样,成为18个中国国家级的文艺奖项之一。无论是协会还是比赛,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丑书越来越多了吗?丑书并不是越来越多了,是不懂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了,“书盲”越来越对了,网络的发展让不懂书法的人也开始展示自己的书法了,哗众取宠的人更容易火,也是因为真懂书法的少了。
很多教授级别的导师都认为书法会在50年以后消失,他们都对书法一窍不通,还停留在书法就是简单的写字的认识层面,可见大多数的人还是不懂书法的,书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有它完善的技法、审美和理论体系,是不可能在50年以后消失的。
真的出不了书法大师吗?我觉得也未必,这才写了几年字啊,二三十年而已,500年出一位也可以了,时间还长,何必这么早就开始担心。
再说大师即使现在出现了,说不定我们现在正骂着他呢,因为大师都是超越时代的,我们是看不懂的,需要下一个时代的人来评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