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公司会把优秀员工排挤走,然后又不断招人?

描述:初创装修公司,150多名员工 我们公司我所见到的,有本事,有业绩的员工(管理层)今年大批量的被迫辞职,公司不管不顾,然后又外聘管理层,是何原因?

追根究底,不过是权利之争。

.

优秀者固然优秀,但现阶段单位的实力强了,用不着这些人的力量了,自然就不值钱了。

非但不值钱,且有“性价比低”的倾向,那更要干掉了。

优秀如何,能干又如何?

在一个“已经不需要这些人”(卸磨杀驴,节省成本)的单位眼里,这种人不干掉,难道等着过年(发奖金)吗?

.

如果“排挤主导者”是个新上任的领导,那更有“清洗一片、只剩顺民”的嫌疑。

.

.

再能干的人,也有“失去价值”的时候。

公司初创、一穷二白,要啥没啥的时候,最需要能人

越能越好。

不可能弄些不能、更不能的人来干,那处在婴儿期的单位只有死得更快。

只有更能干的、更有“哺育力”的能人,才能把单位耐心、细致地慢慢养大。

比如,挣钱给单位(婴儿)喂食。

.

这个阶段,只需要画大饼就能管理得很好。

因为单位太穷,没啥可分,所以再能干、再付出,也不会多想待遇的事。

只需拼命画大饼,许诺美好的前景、“三年后让你年入千万”,就可。

希望就是动力,能人同样脱不了这个俗套(也得上这个当)。

.

等婴儿长大,有了走路的能力,就希望独立自主、希望能“完全自己说了算”——但为单位贡献无数的员工有可能不干。

就跟封建时代的小皇帝长大了想亲政,但摄政大臣不想放权一样,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出现了。

摄政大臣自觉劳苦功高,且权力的滋味(说了算)何等美妙,怎么可能愿意就此后退?

小皇帝越想越疯。一想到自己的天下由别人说了算、许多好处落到别人手里,那憋气、痛苦、难受,是不可避免。

接下来的“斩杀摄政王”,就是必然。

.

单位亦同。

在之前的“婴儿成长期”,并不处于优势地位的单位,不可避免地要对能干的、贡献大的员工做出让步,以换取他们的更多付出。

比如画大饼,比如放权,比如扁平管理,比如更多的资源分配。

.

现在婴儿长大了,有力量了,就想自己全盘说了算,想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员工不愿意。他们已经习惯了之前的工作模式、分配模式,不希望有改变。

面对想要改变的单位,员工更多的感觉是背叛——单位背叛了自己曾经的付出。

又因为单位一直以来的“相让,弱势”,更让员工觉得“不能让,不必让”。

矛盾,便不可调和。

.

再加上能干的、有贡献的普遍拿钱较多,让单位觉得很不爽,觉得“很伤成本”,觉得“凭什么?”

挤人走,便必须要干。

把这些“有分配权,自觉有贡献”的人挤走,不仅利于权力集中,更有利于重新制定分配标准,百利而无一害。

.

至于“挤走能干的单位要受损失”?

  • 其一单位实力已然跟上,即便走掉一些能干的,对单位也没啥大的影响——至少短时间内是。
  • 其二单位觉得现在自己“有能力,有实力”,对未来充满信心,根本不认为能人走了单位会会有麻烦。
  • 其三,单位觉得新人里面,也会出一些能干的——且听话、又便宜

.

.

新人又便宜又听话,单位好生喜欢。

对“只剩年轻”的人来说,经验、工作机会,要比钱重要得多。

当然,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基本也不存在高薪的机会。

也因此,他们通常是“单位虐我千百遍,我待单位如初恋”。总之,单位说啥就是啥,且根本不敢要价儿、讲条件。

对于“有一定实力、只想全面掌握主动权”的单位来说,这样的新人再合适不过。

.

至于“新人有可能不怎么能干”?

单位觉得“强大的、有业务的、有积累的”自己,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再怎么,也比被“优秀老员工”掐着脖子的强。

.

.

权力交替之时,也容易出现清洗现象。

许多领导上任后,第一件事不是忙着了解情况、掌握实情,以便全面、具体地规划下一步的工作——而是忙着“搞人的工作”。

把那些“看起来太能干的、话语权太强的、不愿服自己的.......”统统干掉,美其名曰“甄别人员”。

总之,但凡领导感觉不好统治的,就想方设法挤走——最好全部干掉。

要是哪个愿意“跪下来,帮新领导搞人”,那就留着——弄不好还要重用。

.

接下来,就是大量招新了。

招来的新人在这单位毫无根基,绝无忤逆、拆桥、捣乱之忧。

.

至于“新人没老人能干”?

那领导不管。这单位不是他的,他只是个打工的。

单位死了,大不了换个地方打工。

但在他当领导期间,还要讲求“顺利、顺心、顺风顺水”的。

越是实力不强的领导,就越有“搞人的工作”的倾向。

(暂时没能力搞业务,那就把能人搞掉)

.

.

总之,并不是所有的能人,都是单位需要的、都是得人喜欢的。

单位当然喜欢能人,但单位不喜欢那些“已经掌握话语权、分配权”的。

越不行的单位,越是如此。

.

同样,领导当然也喜欢能人,但领导不喜欢那些“综合实力太强”的。

越不行的领导,越是如此。

.

这是权力的争斗,这是生存的本能,这是某些人向前的“必备手段”。

这不是那些被挤走的优秀员工的问题,他们只是“对单位没有产权”,根本不具竞争的基础,而已。

看透了这一点,也许对于“工作”,从此就有不同的认识。

.

别在职场强调道德,那不科学

观察新来的领导,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什么一个公司会把优秀员工排挤走,然后又不断招人?

在现代社会,有很多优秀员工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会离开自己奋斗的公司另寻出路,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很常见的,虽然员工出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绝对不会是老板因为这个员工优秀了,而故意将其排挤走。

因为做老板的都知道,优秀员工就意味着利润,把自己的优质手下赶走,自己的钱袋子就要受损失,没有哪一个老板会这么蠢得去做,但是优质员工出走公司也是事实,这主要是因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优质员工觉得在本公司没有了上升空间,然后离开公司寻找新的起点。

当一个员工在公司里工作时,如果工作勤奋,能力出众时,必然会得到老板的赏识,继而得到职务上的提升,比如一般员工提小组长、部门经理,再或者提到公司副总等等,有的大度点的老板甚至就把优质员工提升为公司合伙人。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优秀员工虽然会提拔得比别人快,但是这种进步不会是无限制的,因为公司就这么大,老板再怎么提拔优质员工,也不可能会提到自己的头上。

此外,在一个公司里,必然会存在姻亲关系上的提拔,比如像财务、或者重要副总这样的岗位,老板因为情感上的原因,或者为了保证公司财产的安全性,会选择一些自己的亲属或者重要亲信来坐这个岗位。

虽然这些人的能力不如那些优秀员工,但是在这个时候老板需要的不是这些人的能力,而是需要他们的忠诚,而老板觉得一个人是否对自己忠诚,一般都是出自于本身的主管观感,所以被招聘进来的员工再优秀,老板处于公司运转安全的考虑,都不会让他们去做这样的关键岗位。

所以被招聘进来的员工,如果觉得有些岗位上的人能力不如自己,但是却职务等级比自己高,自然就会产生心理落差,继而在老板不能满足自己的一些要求时,选择出走公司,或者被老板赶出去,就成为了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2、有些优质员工,在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产生倦怠心理,导致自己被其他员工超过,达不到老板对自己的期待值,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引发老板对员工的不满,并最终将其赶走了事。

在很多公司,有很多员工在为公司奋斗了很多年之后,往往就会以这个公司的元老自居,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常常会流露出,当年要不是我,这个公司早就怎么样怎么样的话。

这些元老虽然说出来的话,虽然有时候反映的是真是情况,但是对于任何一个老板来说,这样的话听上去都是非常刺耳的,必然会引起老板的不快,这种矛盾日积月累,往往就会成为老板把优秀员工赶走的动机。

因为一个人能干上公司的老板,基本上都是能力出众的人,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员工之所以为员工,他没有干成老板,其实就是因为员工在多数情况下能力不如老板。而在这个时候,手下的员工夸耀自己对公司的贡献,必然会引发老板的逆反心理。

要知道凡是有能力的人都是有个性的,老板也不会例外,只不过有的老板宽容大度,笑一笑就过去了,但是有的老板性格刚硬,眼里容不下沙子,那么他就会把这些发牢骚的优秀员工赶走以显示自己的权威。

3、有些优质员工会在公司内部建立山头,或者发牢骚引发公司管理混乱,这样的人往往会成为公司首先清理的对象。

有些发牢骚的优质员工,常常会引起公司内部的不团结,容易在公司内部出现山头,如果在这个时候,老板不能及时将其清理出去,那么将会引起公司内部的不稳定,导致公司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出现问题。

其次优质员工因为工作能力强,所以在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建立起一支实力较强的工作团队,继而发展成为公司里的山头,同时这些优质员工手中一般都会有很多客户,等于是拿住了公司发展的命脉。

而一旦山头壮大,在某一天带走公司的团队或者业务的话,那么公司也会因此元气大伤,所以有些老板对于公司里的优质员工,一般都是采取“用且防”的心态,公司越小、员工越优秀,老板就会越提防这些员工。

因为对于老板来说员工走了可以招,但是公司垮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们在公司和优质员工的选择上,往往会选择少发点财甚至吃点亏,也要保住公司,而不是迁就员工。

所以作为一个员工,不管优秀不优秀都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老板就是老板,员工就是员工,这个心态必须摆正。

老板需要的是员工的能力,而不是员工的个性,所以任何跟老板摆个性的员工,一般都会被老板赶走,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其次,员工能不能让老板视其为心腹,需要员工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个时候老板也许会做考察,但绝不会轻易做决定。

第三你进去别人家的公司,端的是别人给的饭碗,那么你就要明白这个公司到底是谁家的,老板也许会忽悠你要以公司为家,但是如果员工想要分“家产“的时候,老板则一定会让你净身出户,因为老板才是这个“家“的主人。

作为员工,在工作中一定要摆正心态,做事要努力,但是也要有随时被开除的心里准备,因为在公司里不可能那么好,也许只是你惹到了老板让他心里不痛快,就可能会让你混蛋,所以心态一定要好,合则聚,不合则散,就是如此。

看了这个问题的很多回答,感觉很多东西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我就写点东西补充一下,请大家多多指教。

为什么一个公司会把优秀员工排挤走,然后又不断招人?

评论员四维认为:所有企业在经营中都要面临非常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带领什么样的员工团队。无论多好的业务、多优秀的老板,没有得力的执行者,也是白搭。公司越大越是如此。

一个公司排挤优秀员工可能源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管理者用人不善,他不能让优秀员工在本公司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并获得应有报酬与尊重。这样导致员工出走后只能再招新人。

其次,对于“优秀员工”的判断,公司/领导与员工的理解往往存在不同,一个团队需要的优秀员工绝不仅仅只是其个人能力十分突出,而是将其放在公司环境下,能够与团队同心同德、同舟共济,顺利解决并完成问题。因此有的员工可能能力非常强,但独断专行,无法与团队成员精诚合作,从整体上影响公司向上发展,公司也必须忍痛割爱;而有的员工可能脑子不够聪明,但踏实肯干,也可能成为公司优秀员工。

再次,新员工比老员工更易于管理。在很多公司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老员工在公司时间长,慢慢形成一种惰性,很多事情能拖则拖,能不做就不做,这样的员工无论其之前有多优秀,现在都是公司的一棵毒草,不仅不能有效完成自身工作,还会对新员工形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一个公司会把优秀员工排挤走,然后又不断招人?

老鬼建议要浏览此文的朋友,首先抛开任何的感性、情绪,完全站在局外来看待老鬼的个人看法。否则会受到自己“员工”这个岗位角色的影响进行评断。这不利于我们更加客观的看待职场,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是不利的!

一、冷冰冰的现实:老板或者管理者对“优秀”的定义,与员工对“优秀”的定义是不有差异的!首先不可否认有些企业中的部分管理者嫉贤妒能、红眼病,见不得比自己有能力,且害怕优秀员工有可能威胁到自身地位、让自己有职业危机。因此赶走优秀员工。这类管理者确实是有的,老鬼并不回避这种人的存在。同时严肃的说:如果把领导赶走、挤走、弄走“优秀员工”都定义为小人作怪、领导红眼病、心胸狭隘、脑子出问题了........是很可悲的.........

而在此基础上,要承认:领导/老板对于“优秀员工”的定义,与员工的定义往往会有很差异,甚至有些地方是抵触的!

员工对优秀的理解,与领导对于优秀的理解,因为角度的不同、看待问题高度、角度、未来目标长远的不同,等等各个方面决定了,二者定义不仅不同,还可能有冲突!

说一句非常不客气的话: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看法、想法都是正确的,员工的观点都是客观的,那这些“员工”早都成老板了!早都能自己经营好一家企业了!——话虽难听,但理不会错!

别老觉着老板不对!!!如果一家企业的老板所做的所有事情、所有决策,所有员工都认为正确的,那这个企业也距离关门大吉不远了!

二、只知道走基层路线的“优秀员工”需要自省!

1、有些员工工作能力突出、在同事中人员也特别好。可就是很少与领导进行沟通——俗称走基层路线。这类“优秀员工”很多企业都有。而领导在选拔干部时,对此类“优秀员工”是有不同看法的。有可能因为这类优秀员工在基层影响力很强、公信力很足,但其观点、看法总是有与上层不同之处。甚至有抵触之处。

有不同、抵触之处并非坏事,但很少与领导去交流、沟通,而是私下里去和同事去谈。很可能导致团队形成了非正式精神领袖。这很麻烦的!

这类员工,不但得不到领导的重视,还有可能导致领导害怕你会导致团队不稳定。如果让你当上干部,有可能把上司架空了!

有些企业内这类员工,自恃能力强、业绩高,忽略了本该有的职业精神,被赶走,不冤枉。

三、有时优秀员工,作为既得利益者,会影响公司的变革、创新,成为阻碍者

有时优秀员工可能变成公司变革的障碍

公司发展过程中,有时候会涉及到运营/精英模式的调整、各种制度/规则的改变。因为,企业发展要站在整体企业实际情况的高度来进行相应的变革。

而有些优秀的员工,往往是现有模式、规则、流程的受益者。但公司明显的感觉到了单单靠现在的模式、规则、流程等等,无法使整个团队、整个公司作出整体提升!单单一两位、两三位“优秀员工”的业绩,无法让企业整体快速提升。

此时,“优秀员工”被赶走,也是正常的!

四、有些“优秀员工”,可能是团队不稳定的元素,造成公司领导忍痛割爱

部分业务技能高超、成绩优异的一些优秀员工,因为其在企业、团队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其个人品质、信任度等等,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发现有时候部分这类人往往在企业中隐隐的形成了“国中之国”,形成了一个“圈子”、一股势力。这会让企业的经营管理非常难受。

国内有几家优秀的大企业,多年前就曾经出现过类似的严重事故。为此,还有人被送进了牢里。这是有历史教训的。弄不好会让一个企业崩塌。

五、企业不是家,换血、激发新活力,有时候也是企业的一个选择、一种手段

冷冰冰的一个观点:很少有优秀员工能够做到“一人影响一个企业”,再优秀的员工,企业离开他,也不会出现什么天塌下来的情况。

老员工、优秀员工,有时身上会无意识中出现一些不利企业发展、不利于激发整体团队发展的因素。甚至会出现“老资格、功劳意识”,导致管理实施出现障碍。

各种可能导致公司整体运营出现效率下降、管理不顺畅、基层团队协调困难等等现象时,挤走、赶走“优秀员工、老员工”的现象也会出现!

因此,身为职场人、打工者,千万莫将自己看的太重。永远有危机意识、分得清自己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为好!——企业不是家!

以上五点供参考吧。或许您非常冷静、客观的看到了这里。

只要您能看到这里,老鬼感谢您!说明您是真正的想全面的看待问题、站在不同角度、不同高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消极的、灰暗心理的去评价这类现象。恭喜您,能够去沉下心来阅读老鬼多年的管理心得。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也欢迎私信、留言、提问,老鬼会尽力整理成文章、视频、问答进行分享。

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为什么一个公司会把优秀员工排挤走,然后又不断招人?

用心研究,你也会成为老板心腹人才,暗含:老板用人玄机、优秀员工的作死之路。

有本事、有业绩的人才(管理层)纷纷离职,做过人力资源总监的我,来帮你揭秘一下你没有看到“真实”情况:

2020年疫情复工之后,老板直接找到我,跟我开始密谋:

今年形势一定不会太好,疫情不确定什么时间结束,应该未雨绸缪,也是一个更新换代的好时机,你懂吗?三类人,要想办法处理掉:

第一类:业绩不错,但只认钱的人;

第二类:管理岗位只是激励型的人,认知不足的人;

第三类:日常平庸、有负能量的人;

我当然懂老板的意思,这也正和提问者的场景。就结合在一起,为各位剖析一下,关键是:如果你真的懂了,你就会在职场上畅通无阻

三个问题解释你的疑问,并且学会自己如何做一个不被排挤走的优秀人才:

  • 第一,挤走的是不是真的优秀人才?
  • 第二,老板想要什么样的优秀人才?
  • 第三,你如何做一名优秀人才,稳定而多金呢?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一定要记得关注、点赞、转发,分享更多有用的干货。

1、优秀员工?80%的“人才”都是公司平台造出来的,离开公司可能什么都不是。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不用着急替公司惋惜,因为你看到的可能只是表面现象而已:一个老板的视角,不比你更高、更全面。如果你不理解,那说明还有你没有看到的真相。

80%的人优秀人才,离开当前的这个平台,可能什么都不是。

人,一旦有了一点成绩之后,最常见的动作就是:把所有的功劳、努力、成长都归功于自己。这里有一个巨大的陷阱。想想看:如果没有产品、机制、客服、机会等等,你有可能做出成绩吗?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优秀员工”,一定是做出了相应的工作成绩,需要客观地分析这些成绩的来源,才能正确地认知自己。

老王,在公司里因为在公司工作经历比较长,业务员来来走走,有一些客户就落到了他身上,他也成了公司里业绩属一属二的人。人,一旦得意时,就开始跟老板有意无意地叫板。

他成为第一个被换掉的人,如果他的工作交给另一个新人,可能会比他做得更好,为什么不换呢?

诸如此类,把平台当成自己本事的人才,不在少数:他们有业绩、有“能力”,但第一批被干掉的就是他们。

2、把老板当成傻瓜,那你才是真傻。老板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弄懂这一点,你才会懂为什么公司总在“排挤人才”、“流失人才”:

最常见的一个现象,你肯定也经历过:

老李是技术部门的骨干,也工作有四年多时间。他也被干掉了。但让他不解的是:

老板新招、空降的技术人才,工资比他原工作高了50%,而当初他要求增加1000元工资,老板都没有答应。

为什么老板会做一些普通人看上去“特别傻”的事情呢?这与老板想要什么样的人才有关:

  • 想要对自我认知清晰的人:不要事事都觉得自己了不起,离开平台,可能什么都不是;
  • 想要更加积极用心的人:优秀员工往往会懈怠、自傲,甚至处处给老板难堪,而新人或新提拔的人,则更加有效率,才能更加针对公司产生的新问题用心工作;
  • 想要对平台、公司、老板感恩的人:任何的人才,都是公司用金钱、时间给培养起来的,不要过多强调自己的努力,那是你自己的事。很多人变得“优秀”之后,就忘记了这一点,这是老板难以容忍的;
  • 想要不断成长的人:停止成长,是很多人才的死穴。有点成绩,就吃老本;但公司要发展,每天都面对新问题,这是那些停步不前的“优秀员工”解决不了的。

用上面这几条,再衡量一下:那些走掉的人才。你还会轻易的笑老板太傻了吗?

3、评价别人,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优秀:那你如何成为那个比较优秀,而又稳定的人才呢?有一个核心问题,想明白,你就可以成功出关了。

先说个问题吧:是你需要公司,还是公司需要你呢?

为什么要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员工被排挤走了,很多人就开始对公司质疑不尊重人才,抱怨公司,抵制或者也跟风而走

这就是没有弄明白:是评价公司,校正公司的行为;还是明白自己需要公司,需要修正自己的行为,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呢?

记住:任何情况下,都是你需要公司,而不是公司需要你,对你而言,永远都是这样

不要把精力,放在选择公司上,放在纠正老板的“错误”行为上,而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上。

你认同这一点吗?

如何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呢,结合多年的经历,给一些建议:

  • 永远不要放弃成长:过去的成绩,永远已经过去。企业发展一直都在面临新问题,这需要新的知识、能力,一旦停止成长,你就是单位的累赘、老板的弃子;
  • 综合化的能力结构: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结束,你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单纯靠忠诚、努力、沟通等等单一的能力,越来越让老板缺乏安全感,尤其是面对更多的优质人才诱惑时;
  • 要尊重平台的价值:在这里没有特别强调“感恩”,老板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不再刻意要求员工感恩,但你一定知道,你的成功是平台支持下的成功,是公司给了时间、金钱,不是你一个人的成功。如果一成功,就觉得自己了不起,那就是自寻死路。

从评价自己,到提升自己,这就是正确的思考模式,也是在为自己赋能。

80%的人才,离开平台,什么都不是?你认同这句话吗?

永远是你需要公司,而不是公司需要你?你认同这句话吗?

欢迎探讨。

不说想听的,只说有用的,只说职场大实话,有痛才成长。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心变了,才能职场逆袭。

为什么一个公司会把优秀员工排挤走,然后又不断招人?

你说的这种现象绝非个例,而是很普遍的现象,因为很多公司都在采用这种策略。

更有甚者,听闻某上市公司的人才策略是招聘35岁左右的精英管理层,任用2年后踢走。这两年中,加班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要他们发挥自己特长为公司建章立制,梳理流程,实现标准化。一般2年时间一个较为成熟的操作标准化系统也就运行正常了,这时候再换一个只要懂得盯着干的水平一般的管理层或者自己信得过的人就能维持这个部门正常运行了。什么时候感觉这个部门有点跟不上公司的步调了,再按上述方法走一遍!

乍一听,恨得牙痒痒是不是?其实各有各的立场,想通了也就没什么了。

这就好比穿衣服。你花了大价钱买了一件大衣,但到了夏天恐怕说什么你也不会再穿了。又或者你也不会一直穿着它的吧,总要换换的。那是衣服的问题吗?恐怕不是,衣服还是衣服。那是穿衣服的人的问题,也很难说,因为换衣服是人之常情嘛!

职场人士就是那“衣服”,公司就是“穿衣服的人”。

那作为职场人士该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呢?

这里有一个真实故事:

有一位朋友的前同事,学财务的,中级职称吧。原来的国企改制后就为各个企业做财务梳理,因为很多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都是一团乱麻,所谓的财务人员也往往都是老板的亲戚或小三,主要作用也就是看住钱而已。

刚开始的时候呢,她也很天真,听信老板那套说辞,也就是“工作是慢慢干的,工资要慢慢涨,日后不会亏待你的”之类的,可打脸的事实是一到第二个年头老板就开始横挑眉毛竖挑眼的,总之就是一副"原来你也不过如此,这些事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会干"的姿态!其实,老板只是看到了结果没看到过程,那可是人家梳理了一年,通过不断建章立制梳理流程得来的结果,经过这一年多的财务标准化后很多日常的记账、核算当然是一个新人也能干的了!但要放到一年前你让他们试试?!但老板可不管这些,反正现在是横竖看你没用!没办法,只能走呗!

吃一堑长一智。后来,再去别的公司,这位朋友的前同事就直接挑明了,说这种工作的性质就是前期栽树,后期乘凉,我呢也不打算后期留在这乘凉,所以,前期的待遇必须是高的,我最多呆1年,双方都合算!

所以,高手都是把自己当成商品进行分析,搞清楚它满足了企业哪方面的核心需求,最重要的是它的价值在什么时间节点上是最大化的,以便做好定价策略!要么前期给够你“乘凉”的钱,要么他给你“乘凉”的法律许诺。不过个人还是劝各位不要相信任何许诺!

【奋斗者逻辑】,把奋斗变简单!

||分享就是收获,点赞就是观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