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水浒传》女性的角色?她们的“水性杨花”有哪些背景?
《水浒传》描写了许多女性形象,她们形态各异独具特色,多姿多采栩栩如生,为《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增光添色,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若问她们有哪些特点和背景,这就要分门别类按照不同的角色,逐一进行分析。
一、巾帼红颜的女性。
水泊梁山108人,只有三位巾帼红颜。其中孙二娘和顾大嫂上山前都是生意人,扈三娘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她们虽为女人,却不爱红装爱武装,在水泊梁山的男人世界里,成为了独树一帜的三朵金花。
孙二娘孙二娘原在大树十字坡开酒店,因为丈夫张青和武松结拜为生死弟兄,孙二娘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武松的嫂子,相互关照感情甚好。武松这个刚烈梗直的打虎英雄一生未婚,也只有这个嫂子最心疼他。后来孙二娘与丈夫投奔了武松所在的二龙山,继后归顺了梁山。
顾大嫂顾大嫂上山前在登州不仅开酒店,而且还开赌场和屠宰作坊,是当地出名的女能人。她的两个表弟解珍解宝被人陷害入狱,在顾大嫂的组织下,与当兵马提辖的大伯哥孙立和丈夫孙新一起成功劫狱,救出了两个表弟。后来她们又渗透进祝家庄内部,里应外合配合梁山捣毁了祝家庄,成为了水泊梁山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
扈三娘扈三娘大概是应了红颜命薄那句老话,因为扈家庄与祝家庄订有协防盟约,当祝家庄被梁山攻打时,她理所当然地前去支援。扈三娘先是活捉了梁山的矮脚虎王英,自己却反被林冲生擒成了梁山的俘虏。虽然宋江把她收为了义妹,可是却把她许配给了王英。花容月貌的她嫁给了一个手下败将加丑八怪,典型的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至今还被后人耿耿于怀。
二、被压榨迫害的女性。
金翠莲金翠莲被镇关西以“虚钱实契”的手段骗作了外宅。所谓虚钱实契,是指契约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可是约定的三千贯钱却没有支付。后来镇关西的老婆把金翠莲赶了出来,却反过来向她要那根本不存在的三千贯钱。逼得父女俩流落街头靠卖唱还债。被鲁智深搭救后,她们逃难到代州雁门县,遇到个好人赵员外收留了父女俩,这才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林娘子林娘子的丈夫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夫贵妻荣,小日子过得蛮滋润。可惜被官二代高衙内盯上了,把林冲栽赃陷害剌配了沧州。面对高衙内的步步紧逼,林娘子誓死不从,最后选择了自缢身亡。林娘子死后,她的老父亲一病不起,不久也去世了。这血海深仇使林冲创造了“风雪山神庙”和“雪夜上梁山”的两个壮举,为《水浒传》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题立意,开辟了逼上梁山的典型范例。
三、贪得无厌的女性。
阎婆惜阎婆惜的父亲去世没钱出殡,是宋江慷慨解囊救助了她们母女。阎婆惜的母亲看中了宋江是个可依靠之人,便死皮赖脸地非要把女儿婆惜嫁给宋江作外宅。逼得宋江实在没办法,只好给他们母女安排了住房,并且负责母女二人日常的所有开销,使他们母女一下子成了衣食无忧之人。谁想到这个阎婆惜恩将仇报,她不仅和宋江的同事张文远私通,而且还借着无意中得知宋江与梁山有染的绝密消息,敲诈宋江。在百般劝说无果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绝密不被外泄,宋江只好把她杀之。
四、被骗上贼船的女性。
潘金莲潘金莲本是个良家妇女。有人总愿把她和《金瓶梅》扯到一起,其实完全是两码事。她本是清河县张大户家的一个使女(佣人),张大户看她年轻貌美便想占她的便宜,被她严辞拒绝,而且于第一时间向张大户的夫人进行了举报。张大户为报复她,强行把她嫁给了三寸丁谷树皮般的武大郎。
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社会,尽管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潘金莲依然安心过日子,为了躲避地皮无赖的纠缠,举家又搬到了阳谷县。
不料,由于西门庆和王婆设下圈套,以做针线活的名义,把她骗到了王婆家,被风流成性的西门庆所诱惑,一时心辕意马便上了贼船。
上了船就下不来了,于是便酿成了千古悲剧,与西门庆和王婆一起,被武松一并给杀了。
五、自以为是的女性。
潘巧云潘巧云前夫病故后,家境比较富裕的她,便招了在蓟州衙门里做事的杨雄作了倒插门女婿。杨雄是初婚,比潘巧云小几岁,结婚后管媳妇叫大嫂。杨雄本来在家里就没有地位,可他又只埋头工作不擅风情,经常住在衙门里不回家,无形中冷落了正值虎狼之年的潘巧云。而这个潘巧云仗着一家之主的身份,自以为是,竟狂妄地把自幼就相识的和尚裴如海招到家里来住。不仅如此,而且为了赶走在家里开屠宰作坊的石秀,向杨雄无中生有的诬蔑石秀,说石秀趁杨雄不在家时摸她的胸,问嫂子是否怀孕了。杨雄和石秀是结拜兄弟,他偏信了潘巧云的话,导致石秀只好离开。
待真相大白后,潘巧云还是丢掉了性命。
六、稀里糊涂的女性。
卢俊义夫人贾氏玉麒麟卢俊义,大名府首富,棍棒功夫天下无敌。这样的声名显贵之人,怎么可能轻易落草为寇呢。可是卢俊义的夫人贾氏,偏偏就听信了管家李固的胡说八道,跟着李固到官府去告发卢俊义,致使卢俊义身陷囹圄,险些丧命。贾氏又公然和李固同居,把身家全部交给了这个忘恩负义的无耻小人。
在此之前,贾氏对卢俊义言听计从,和丈夫的关系并没有隔膜。可见这是个没有头脑不善于思考的愚鈍之人。最后掉了脑袋也是咎由自取。
总结:
以上九位,是《水浒传》中女性的主要人物,其她还有多位女性,因篇幅限制,只好暂且不表。
以上九位女性的所作所为孰是敦非,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题主所问的“水性杨花”,愚以为,能够胜此重任的,只能是阎婆惜莫属了。
如何看待《水浒传》女性的角色?她们的“水性杨花”有哪些背景?
《水浒传》是描写男性为主的小说,但其中也描写了一些女角色,用以对男主角的衬托。
书中较详细的叙述以水性杨花著称的的女人,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氏等人。这些女人遭遇杀害的起因不同,但她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对自己的男人不专一。最终都是被自己的亲人所杀死,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这些带有悲剧色彩的女性故事,都是那个时代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婚姻制度牺牲品。
藩金莲为摆脱强加入于身的不平等婚配,去追求理想的婚姻,本来是令人同情的,但她却采取了勾引情夫,杀死同为弱者的亲夫武大郎来达到目的,行为令人不耻,应该是死有余辜。
潘巧云与和尚私通,並没有对其丈夫杨雄危及生命安全,应过不至死,杨雄完全可以休妻另娶。但在“万恶淫为首”感念的社会中,杨雄怎能忍得下带绿帽的耻辱?所以他用了最残忍的手段杀死了妻子潘巧云,连丫鬟也没放过。
阎婆惜並没有正室地位,只是宋江的小妾。她的出轨行为,宋江并不在意,是睁眼闭眼的。但是人总是贪心不足,在发现了宋江通匪的证据后,宋江愿以百两黄金平事,阎婆惜本应就坡下驴,则相安无事。而阎婆惜非要报官致宋江于死地。宋江怒而杀之,阎婆惜纯属咎由自取,並不值得同情。
芦俊义的结发妻子,相对来说死的有点冤。梁山为骗芦俊义上山,不惜毁灭他的家庭。将芦俊义骗上山后,把管家李固放回家,谎称芦俊义己坐了梁山二把交椅,当了强盗。又将芦俊义软禁两月余放下山,这期间李固霸占了全部家产与芦俊义妻子贾氏。並将芦俊义告上官府,判处斩刑。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了芦俊义,同吋也把李固,贾氏捉拿上山,交芦俊义处置。芦俊义大骂泼妇贼奴,将二人割腹剜心,凌迟处死。贾氏的死,除自己原因以外,大半应记在梁山上。
所以《水浒传》描写的水性杨花的女人,並非都是天生如此,是当时社会背景的造就的。这些女人的遭遇也从一面,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如何看待《水浒传》女性的角色?她们的“水性杨花”有哪些背景?
水浒里泡妞的几种方式
诗经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见男人追求女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孟子也说过,食色,性也,意思都是在说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
看见水浒人物泡妞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来与各位读者一起分享。
第一类:按部就班型
代表人物是周通。周通号称小霸王,人虽然长得有点蛮横,可是泡起女人却总是很讲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他看到桃花庄上刘太公的女儿长得好,就有点自作多情。尽管自己身为山上的大王,却没有硬逼着对方,而是选择黄道吉日,并且三媒六证,下了聘礼,很像一个多情的书生。不过最终却被爱打抱不平的鲁达给搅了局。周通爱的地老天荒,遭到这次婚变,从此发誓不再与女子牵手。
第二类:霸王硬上弓型
代表人物是王英。王英号称矮脚虎,人长得很猥琐,品行也不是太好,江湖上都知道他是个好色之徒。爱起女人来也是不择手段,当然他的所谓爱女人完全是为了痛快自己。比如发现知寨刘高的夫人有些姿色,抢过来之后,就要宽衣解带。也不问别人愿意与否,只是后来在宋江的撮合下,才与美丽的扈三娘修成了正果。
第三类:死缠烂磨型
代表人物是高衙内。高衙内本是高俅的堂弟,因为高俅当时无子,就自己降低一辈,甘愿做高俅的养子。人之无耻,就在于此。后来邂逅了温柔大方的林娘子,一时禁不住内心的喜悦,就表露其衷肠。无奈,林娘子已是有夫之妇,可是高衙内却浑然不惧,仍然想冲破重重阻力。最后逼得林冲落草,逼得林娘子自尽。
第四类:杀鸡取卵型
双枪将董平人长得漂亮,武艺也好,心却极其歹毒。看上了自己上司东平府程太守的女儿,便想用尽心机要上司把女儿许配给自己,可是一再被拒。为了得到别人的女儿,董平不惜与梁山取得了联系,最后董平迳奔私衙,杀了程太守一家人口,夺了这女儿。为了娶妻,却杀了自己的女人的父亲,真的是风流双枪将。
第四类,重温旧梦型
九纹龙史进当年曾和名妓李瑞兰有点瓜葛,后来史进到东平去卧底的时候,心里对李瑞兰旧情复燃,于是就想接李瑞兰上山,还说“带你全家上山快活”。不想却被李瑞兰出卖,而自己身陷囹圄,想快乐也不太能够。
第五类,高人指点型
西门庆是水浒里的登徒子,只因为喜欢潘金莲的美梦,却无法上手。于是慢慢思忖。巧遇卖茶的王婆,在王婆的启发开导下,一步步滴水不漏,有条不紊,终于和潘金莲做成了好事。
其实,文学即人学,无论哪一部经典著作,都是对现实的反应,就是水浒也是如此,施耐庵先生运用自己的如椽大笔巧妙的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古代生活画卷。
如何看待《水浒传》女性的角色?她们的“水性杨花”有哪些背景?
《水浒传》对妇女的描写基本上是两个极端,要么如“一丈青”扈三娘式的女“巾帼”,要么“水性杨花”、“风流淫荡”,这是作者对北宋时代女性的解读。《水浒》作者在书中描写了那些“水性杨花”的女子,或直接或间接造成了一些好汉被“逼上梁山”。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出这些“水性杨花”女子的呢?有以下几种:
第一,社会大环境“造就”了她们。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名言虽出自北宋理学家程颐之口,但对当时的社会并没造成什么影响。“程朱理学”思想对妇女的禁锢,是到了南宋时期才逐步加强的。北宋的士大夫们,对妇女还是很宽容的,比如司马光主张让女子读书,范仲淹撮合自己守寡在家的儿媳改嫁,这些在当时的北宋社会,都是稀疏平常之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对妇女的“贞操”问题就没有像后来那样,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了。
第二,“冷淡”的丈夫“造就”了她们。
不可否认地说,后来成为梁山好汉的一些“英雄”,做事易走极端,专注于嗜好而忽视了家庭。宋江忙于行“及时雨”,很少陪伴“新人”阎婆惜,使张文运有了“可趁之机”;卢俊义沉浸在枪棒中,无暇顾及夫人贾氏,给李固钻了“空子”;杨雄日夜忙于公务,夜不归家,间接促成了潘巧云与裴如海的“好事”。
第三,心有不甘的“苟且”“造就”了她们。
潘金莲嫁给武大郎本就是其东家的“恶作剧”,貌美如花的她被迫嫁给一个有生理缺陷的“三寸丁”,一直心有不甘,一旦遇到风流成性的西门庆,“出轨”就成了必然之事。阎婆惜嫁给宋江本属无奈,“黑三郎”并不是她心仪的郎君,一旦出现了她喜欢的“小白脸”,“以身相许”那是早晚的事。
《水浒》的作者生活在元明时代,他是以元明时期的价值观,讲述了北宋时期的故事。在作者眼里,那个没有“程朱理学”思想束缚的朝代,妇女们肯定会存在大量“不守妇道”现象的。
如何看待《水浒传》女性的角色?她们的“水性杨花”有哪些背景?
《水浒传》是一部世代累积而成的著作,在其成书过程中,男性英雄始终处于被赞颂的地位,除了男性的母亲和几位少见的贤内助之外,小说中的其他女性大多是贪慕虚荣、自私自利、淫荡无耻的形象。根据《水浒传》的英雄人物对女性的态度,作者在小说中以第一叙述者的口吻对女性发表的评价,我们可大致看出《水浒传》对女性是有偏见的,甚至对女性抱有敌视心理。
《水浒传》中受到作者严重鄙斥的主要女性群体是虔婆、媒婆和妓女。虔婆和媒婆都被塑造成嗜钱如命、寡廉少耻,乃至心狠手辣、周顾他人性命的毒妇形象,而妓女形象,除了李师师帮助梁山受到朝廷的招安时给予了李师师珍贵的赞扬之外,其他的都是无情无义、认钱不认人、水性杨花的无耻女性。
同样是杀人,王婆教唆潘金莲毒死武大遭到法律和人情的严重惩罚,但梁山英雄杀死无辜之人却受到作者的褒奖。在第七十三回中,李逵不由分说杀死狄太公之女和奸夫王小二,在此回开头前也附上了作者所作的诗:“狄女怀中诛伪鬼,牛头山里戮凶徒。”诛伪鬼和戮凶徒明显带有表扬李逵替天行道之意。
这样的例子在其他回目中也有许多,如武松杀嫂、杨雄杀妻、宋江杀阎婆惜、卢俊义杀妻、张顺杀李巧奴等等,其中以杨雄惩罚潘巧云的手段最为凶残。杨雄先是叫石秀剥了潘巧云的衣服,然后将她的舌头割掉,再“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上,取出心肝五脏”。
如此凶残的杀人手段在作者眼里却是常态,他认为女性只要稍有出格行为就应当得到男性的报复和惩罚,“须知愤杀奸淫者,不作违条犯法人”,是作者对英雄好汉杀人的最好解释。周作人曾指出:“《水浒》中杀人的事情也不少,而写杀潘金莲杀潘巧云迎儿处都特别细致残忍,或有点欣赏的意思,在这里又显出淫虐狂的痕迹来了……一夫多妻的东方古国最容易有此变态在文艺上都会显示出来,上边所说的只是最明显的一例罢了。”
施耐庵是一位至情至孝,慷慨仗义之人。因此,在他的笔下,母亲成为最受梁山好汉尊敬的群体。梁山英雄标榜忠义仁孝,小说中的男性英雄几乎个个都爱母敬母,李逵因痛失母亲而打死老虎,雷横因母亲受辱而打死白秀英,这些行为都受到作者的极力称赞。
另外,作者对贤妻形象也是表示赞许的,但前提是她们必须服从丈夫,时刻维护丈夫的利益,如何九婶、何涛老婆在小说中的出现都是为了帮助丈夫渡过难关。那么为何作者一方面要贬低女性,另一方面又要称赞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呢?
原因在于《水浒传》描写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既描写了奸官当权的黑暗统治阶级,又描写了竭力维护自身利益的普通市民阶层,而最重要的是描写了以义为宗旨的绿林文化。作者认为绿林好汉必须要远离女色,因为女性是阻挡他们事业的绊脚石。对于有了家室的好汉,他们要求妻子或妾室对自己绝对忠诚,否则就以会残忍凶狠的手段惩罚她们。其他的社会女性也是如此,如果损害了梁山事业的利益,好汉们就会让她们得到相应的惩罚。
《水浒传》中的一些女性被残忍杀害都是因为她们背叛了梁山好汉或是损害了梁山的利益。如李巧奴以及她的虔婆本与梁山毫无关系,就因为宋江生病需要安道全去治疗,李巧奴阻止了安道全前往梁山,就遭到了张顺的杀害。至于贤母形象受到梁山英雄的尊敬主要是因为孝道是绿林好汉们奉行的一个重要信条,他们认为孝是整个社会都需要遵守的道德底线。
另外,其他几个少数的贤妻形象主要是针对市民阶级的普通市民,这些贤妻与梁山文化没有多大的关联,基本上都是普通百姓之家的妻子,如何九婶、李小二妻子。这是作者个人情感倾向的不自觉流露,他认为妻子应该贤良淑德,应该全心全意为丈夫或家庭付出,这样才能受人尊敬和赞赏。因此,敌视女性的是提倡远离女色的绿林文化,在十分崇拜绿林文化的作者笔下,女性自然逃不开这种观念的毒害。
中国古典小说种类繁多,从题材上可分为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侠义公案小说等等。《水浒传》是一部典型的英雄传奇小说,更是一部男性小说。小说主要以梁山英雄为描写对象,极力赞颂了他们替天行道的义举。在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有三位女英雄,这三位女英雄不论是武艺或胆识都不输男性,但是在排名次上她们都位于后面。就单单从题材上来看,女性就己经处于被轻视的地位。
梁山好汉的人员组成比较复杂,既有因各种因素被迫逼上梁山的官吏,如宋江、秦明、林冲、呼延灼、杨雄;又有一些武功高强的社会闲散人氏,如阮氏三兄弟、李违、石秀、二邹、二解;还有一些是本就占山为王的强人,如王英、燕顺。
不论他们是何种身份,作者都竭力让这些英雄好汉聚集梁山,替天行道,带有非常浓厚的绿林文化。《水浒传》这部英雄传奇小说实际上是绿林文化的杰出代表。绿林,最早是以地名的含义出现在《汉书·王莽传》和《后汉书·刘玄传》中,《汉书·王莽传》曾记载:“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云杜绿林,号曰:下江兵,众皆万余人。”《后汉书·刘玄传》记载:“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净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藏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这就是著名的绿林起义,因此绿林又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之间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有组织集团。
梁山事业就是典型的绿林,一百零八位英雄也就是典型的绿林好汉。绿林文化既受墨家侠义思想的影响,又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忠孝仁义是他们必须遵循的价值观,其中义又是最重要的,兄弟义气是维系他们共同谋取事业、共同生活的纽带。他们一般都视钱财如粪土,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劫富济贫,这是他们心中义的另类表现。绿林文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排斥女色。这个特征在《水浒传》中发挥到了极致,他们认为近女色不是好汉该干的勾当。
宋代学者黄大光在《积善录》曾说道:“大抵妇人女子情陛多淫邪而少正,易喜怒而多乖。率御之以严,则事有不测,其情不知,其内有怨,盖未有久而不为害者御之以宽,则动必违礼,其事多苟,其心无惮,盖未有久而不乱者。”这句话主要表达了女性天生多淫乱,不守礼法的观念。梁山好汉也是认同这种观点的,他们认为男性之间的很多祸患都是女性引起的,沉迷女色不仅伤身,而且还会耽误自己的大业。
《水浒传》中很多英雄都是间接或直接因为女性被逼上梁山。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其前途不可限量,却因为妻子的美色被陷害乃至差点丧失性命;卢俊义本是家缠万贯的大员外,却因妻子与管家勾结被陷害关进大牢;史进也因为妓女李瑞兰的背叛陷入东平府。这些男性英雄都受到女性的连累遭遇大祸,这样就以不争的事实表达了女人即祸水的观念。作者的这种情节安排既符合英雄传奇题材所宣扬的绿林文化排斥女色的价值倾向,又让英雄好汉顺理成章地走上梁山,女性就十分自然地成为了其中的牺牲品。
同样是以男性为主角的《三国演义》,作者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却并没有刻意将女性丑化,《三国演义》只是以客观的角度描写每个女性人物,虽然其中也不乏有与他人私通的女性,如云英、李春香,但是作者在描写这些反面女性人物之时只是轻描淡写,没有对私通之事进行主观的负面评价。《三国演义》既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又是一部政治权谋小说,贯穿整篇小说的是统治阶级思想,因此作者对女性采取淡薄态度,让女性在小说中为男性的政治斗争谋取利益,为男性服务。
《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充斥全篇的是绿林文化,在对待女性时,除了带有作者个人的主观情感之外,还要符合绿林文化对女性的看法和态度。对女性的轻视和敌意是《水浒传》绿林文化中的缺陷之一,到了清代后期,这种缺陷逐渐被人摒弃,出现了侠骨柔情的侠义小说。
外在文化因素是造成《水浒传》敌视女性的间接原因,主要是指社会文化环境对《水浒传》女性观的影响。其中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对《水浒传》轻视女性起到了间接的作用。从母权制转变为父权制之后,男性地位一跃而上,成为社会的主体。传统社会一向认为男为阳,女为阴,阴气太盛会对社会产生不利。这些观念在理学家的发展之下变得更为严苛,程颐在《二程集》中曾明确地提出过男尊女卑的思想:“恒,长男在长女之上,男尊女卑,夫妇居室之常道也。”这些观点的提出让男尊女卑思想有了明确的理论基础,大多数女性在这些条规的束缚下丧失了个人人格和价值。
《水浒传》中的女性要么是处于需要被男性保护的弱势状态,要么便是需要服从丈夫的妻妾,要么便是被严重异性化的女英雄。不论她们处于何种身份,都在男性的支配之下。女性在其中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衬托男性英雄的义,如宋玉莲一家三口的出现就衬托了宋江的仗义疏财,金翠莲从困境中得以逃生也衬托出鲁智深的侠肝义胆,贾氏和潘巧云都间接衬托出燕青和石秀的心思缤密、聪明才智以及对父对兄弟的义气。
《水浒传》最终成书于元末明初,此时“男尊女卑”思想己发展了数百年,成为很多人心中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也是当时的时代思潮。作者生活在那个时代,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不光作者如此,普通市民阶层也带有浓厚的男尊女卑思想。
《水浒传》是一部世代累积型小说,在最后成书之前,水浒故事就己经流传了很多年。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就记载了杨志卖刀、宋江杀阎婆惜以及晃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等情节。南宋时期,说书、演剧等勾栏瓦肆活动为水浒故事的盛行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些文艺活动的进行让水浒故事家喻户晓,市井百姓对水浒故事也是津津乐道。长期受社会思想影响的市民阶层也认为女性应当服从于男性,对于出轨背叛丈夫的不节女性应受到严重的制裁。
《水浒传》是在这些零散的水浒故事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完成的,作者在《水浒传》中也继承了市民阶层对女性的处理态度,再加之自身的情感色彩就使得《水浒传》贬斥女性的特征非常严重和明显。
如何看待《水浒传》女性的角色?她们的“水性杨花”有哪些背景?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水浒传在小的时候确实很让人着迷,一群“英雄好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无视律法,随性而为”,小的时候看没问题,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大英雄,但是随着我们年龄增长,长大成人,发现不对劲,好像这些“大英雄”也可以用“杀人放火,肆意妄为,草菅人命,为害一方”来形容!这才明白“少不看水浒”的原因,少年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只看到了“英雄”的一面,实际上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是一件件惨案,一桩桩血案换来的!说到这,可能就有读者反驳了,别急,我们细细道来!
本题目问的是水浒传中的女性,可以说作者为了突出“英雄们”的义薄云天,是把女性死死地踩在地上,完全无视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美德,这一点是极其错误的,水浒传中的女性描述,都是为了男性角色服务的,阎婆惜的水性杨花是为了让宋江哥哥杀妻上梁山理由光明正大,潘金莲西门庆的奸情衬托出武松的大义灭亲,潘巧云出轨吧,还出轨个和尚,这哪能忍?好像家庭的惨剧发生都是女性的错一样,男性难道一点错也没有?首先那个年代女性是不能追求自由的,哪怕潘金莲和西门庆是真心相爱,也是不可以的,阎婆惜嫁给宋三郎,明知道自己丈夫是官府中人,还勾结土匪,黑白通吃,难道妻子就不提心吊胆吗?这个是时代的悲剧,女性是不能独立存在的,是依附在男人身上的,这一点是时代的问题!
那这个时候肯定又有人反驳了,你说的不对,梁山上可是有好几位女性好汉的,说明作者还是平衡的,我只能说你读的不够细!我们看看梁山108将里面的女性好汉!
一丈青扈三娘,梁山攻打祝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关系很好,但是明明扈家庄已经投降梁山,也就是大家都是“自己人”了,结果好汉李逵把人家满庄给屠了,看清楚,是屠,男女老幼都杀了,这得多残忍?更别说扈三娘已经是自己人了,结果呢?宋江哥哥只是斥责了几句,然后没下文了,这也太扯了吧,更过分的是梁山那么多黄金单身汉,宋江哥哥故意给扈三娘选了王英,王英啥形象?矮矬穷的典型代表,人家扈三娘可是貌美如花的黄花大闺女,就不配有一段郎才女貌的美好婚姻吗?
再看其他几位女性英雄,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看看外号,一个母夜叉,一个母大虫,这哪是形容女性的词语?形象也是膀大腰圆,做的事也是骇人听闻,人肉包子,这绝不是褒扬女性的优点!
水浒传不可否认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作品,但是文学作品总是有时代的烙印,也可以说那个年代对女性是不友好的,注定只能成为男性丰功伟绩的注脚,这是时代的悲哀,更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