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要杀阎婆惜?

宋江亲手杀人,在《水浒传》中仅此一例,而且是激情杀人。

激情杀人这个学术名词,我也是近几年才从专家的讲座中理解的。就是说,杀人者并没有杀人的意图和准备,只是到了紧急关头,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不处理又不行,一时冲动就把人杀了。

想说清楚宋江为什么要杀阎婆惜,只能从头说起。

一、宋江仗义疏财扶贫解困,不料竟埋下了终身遗患

阎婆惜的父亲是个唱曲的出身,她自幼便和父亲学得唱曲,以此为生。他们不是本地人,一家三口来郓城县投奔有点权势的官人,不料没有寻到,父亲却染病死了。剩下母女俩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是街上保媒拉纤的王婆,拉着母女找到宋江,希望宋江给予帮助。

宋江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经他资助的人无计其数,在江湖上久负盛名,人称及时雨。见到阎婆惜母女俩的可怜相,宋江又是慷慨解囊,不仅给了她们棺材钱,而且还多给了一些零用钱。

在宋江的从政生涯中,这种事情早已司空见惯,这件事他并没放在心上。可让他做梦没想到的是,这次偏偏遇到了两个灾星。阎婆看出宋江是个好说话的主,又仗义疏财,便起了歪心思,撺掇王婆从中说媒,硬要把阎婆惜嫁给宋江做外宅。宋江根本没这个心思,自然一口回绝。可是架不住王婆和阎婆俩人轮番轰炸,天天缠住他没完没了,看那架势若不答应不会善罢甘休。宋江被缠得实在没办法。只好租了房子,把阎婆母女俩安顿好,并给足了生活费用,这才了却此事。

二、由于宋江不恋女色,被他人乘虚而入,种下了祸根。

宋江是个不恋女色胸怀大志的人,他以为把阎氏母女安顿好了,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他虽然有了阎婆惜这个所谓的外宅,其实和没有区别不大。因为他依然住在县衙,十天半月能过去一趟就不错了,弄得像走亲戚似的。可是,阎婆惜和他完全是两个路上的人。这个本来就是水性杨花的女人,当吃饱穿暖以后,就开始饱暖思淫欲了。宋江这种走亲戚般的行为,再加上宋江不擅风情,不会讨女人欢喜,渐渐的让阎婆惜心理上,生理上都难以接受,怨恨之情与日俱增。

若不怎么说宋江不擅风情,在这方面纯属门外汉呢。人家阎婆惜那边怨声载道,他无意中竟顺便把同在衙门作事的张文远领到了家里。这个张文远是个小白脸,能说会道,风流倜傥,还会唱几句小曲,这个优势和阎婆惜不谋而合,双方马上就对上眼儿了,很快便勾搭到一起。正好宋江常住县衙,等于给俩人厮混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阎婆惜眼里,宋江总不来才好呢,正好让他们俩人寻欢作乐。

三、一百两黄金,给久已酝酿的火药筒,增加了一根导火索

没有不透风的墙,阎婆惜与人乱搞的风声,很快传到了宋江耳朵里。对这种事情,宋江一笑了之,根本不太在意。 在他心里,阎婆惜和他既不是明媒正娶,也不是父母媒妁之约,表面说是什么外宅,实际不过是个受他救助的难民。反正他轻易不去那里,由着这个女人折腾去吧。

可是,新出现的情况,却节外生枝酿出了灾祸。

宋江提前给晁盖等人报信,使智取生辰纲的晁盖七人得以逃脱官府的追捕。到了梁山后,为感谢宋江的大恩,晁盖手书一信,连带一百两黄金,由刘唐下山送给宋江,感谢救命之恩。宋江是个不贪财的人,他留下书信,只留下一条黄金,其余的都让刘唐带回了梁山。

阎婆毕竟是个过来人,看着女儿背着宋江和张文远这个穷酸书生乱搞,自己母女俩还得依靠宋江生活,长此下去总不是个办法。他跑到县衙,死拉硬扯地把宋江拉到家里,想让俩人重温旧好。阎婆想的是挺好,可她不着调的女儿却不回头,心里只想着和小白脸厮混,根本不搭理宋江,俩人都没脱衣服,分床睡了一晚。

四、在弥天大罪既将败露的危急情况下,宋江迫不得已,杀人灭口

既使阎婆惜让他睡了一宿冷床,宋江依然不在意这事儿。在他心里,又不是自己要来的,不是阎 婆生拉硬扯,他根本不来。天刚麻麻亮,宋江就爬起床,急匆匆就走了出去。到了街上,遇到卖早点的王公。王公诧异地问,押司怎么起的这么早?宋江假说昨晚喝多了,今天早起来醒酒。王公说这么早衙门也不能上班,干脆吃个早点吧。于是宋江便在王公的难床上吃上了早点。吃着吃着,宋江想起先前曾许诺资助王公一幅棺材板(看来那个年代的风俗,人没死,要先预备好棺材),今天不是正好兑现承诺么。于是便把手伸进怀里掏钱,这才发现装钱的公文袋忘在了床头。

钱是小事,关键是那晁盖写来的那封信还在公文袋里。宋江急忙赶回阎婆惜那里,公文袋不见了。原来,阎婆惜看到了那封信和一条黄金,更重要的是,信上写的还有一百两黄金。

当宋江向她索要公文袋时,阎婆惜当既提出三个条件,一是和宋江断绝关系。二是宋江先前资助的一切物品包括房子都得归她所有。三是把一百两黄金交给她。

宋江满口答应前两个条件,只是第三个条件没法兑现,因为黄金已被拿回了梁山。阎婆惜岂能相信到手的黄金宋江会不留下,坚持不拿出黄金就把这封信交到官府告发。宋江上前去抢夺,双方发生撕打,偏巧从公文袋里掉出了压衣刀,宋江拿起刀子就给了阎婆惜一刀。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宋江先前根本没有杀死阎婆惜的打算,只要能拿回晁盖的书信,不仅现有的一条黄金可以给她,并且答应对方以后可以给她讨来黄金。

2、宋江只要抢回书信,毁掉这个证据,阎婆惜怎么闹他都不怕了,并且还可以用金钱来安抚对方。怎奈对方死活不给。

3、既使这样,宋江也并未想到杀死阎婆惜。因为他若有此想法,凭他一个会武功的大男人,还用得着和一个弱不禁风的女人厮扯么,抬手既可以置对方于死地。关键是碰巧公文袋里掉出了刀子,他属于情急之下,顺手捡起刀子,给了对方一刀。没想到这一刀就要了对方的小命。

4、见到阎婆惜已死。宋江马上找出书信,点火烧了。这才长出一口气。之后便走上了逃难的路程。

这就是宋江杀死阎婆惜的经过和原因。

《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要杀阎婆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林冲为什么要杀阎婆惜呢?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

因为林冲根本没杀过阎婆惜,甚至没见过。

你要问的是宋江为什么要杀阎婆惜吧?

很简单,灭口。

宋江作为大宋的吏,也是体制内的一份子,却私通梁山贼寇。

在当年,这可是诛全族的大罪。

比如王庆造反后,他留在开封的父亲和其他亲属都被朝廷斩杀了。

至于宋江自己,当然也是死路一条。

而阎婆惜恰恰抓住了他的罪证。

而阎婆惜和宋江好歹做过夫妻,双方还是很了解对方的。

阎婆惜不是好人,而且性格狠硬,行事肆无忌惮。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可能明知道宋江在当地的威名,还和张文远私通。在宋代,私通本身就是罪,要坐牢流放的。

宋江好歹也是包养阎婆惜的男人,阎婆惜是他的妾,也是受法律保护的。

说明阎婆惜此人不好惹。

而且看看阎婆惜的要求,也知道这个女人不是什么好人。

抓到宋江的罪证,不但要求独吞宋江置办的所有家产、允许她改嫁,还要100两金子。

这100两金子可不是小数目,至少相当于上千两白银。而宋江送给李逵10两白银,李逵都兴奋的不得了,由此成为宋江小弟。

可见,阎婆惜贪欲很强。

更狠的是,她还要求立即给,,否则天一亮就到县衙告官。

宋江家里虽富裕,但让他一次拿出100两金子,他还是办不到的。

况且,以宋江对阎婆惜的了解,即便给了100两金子恐怕十有八九也拿不回罪证。

这样一来,阎婆惜可能毕生都会敲诈宋江,宋江就成为一个倒霉蛋。这第一次都敲诈了至少一百多两金子,后面肯定无底洞啊。

等到宋江没钱的时候,估计阎婆惜还是会报官,到时候还是死路一条。

既然这样,不如干脆杀人灭口,以绝后患。

因为在宋代,斗杀最严重不过是个死刑,不会像私通梁山一样被灭族。

况且,以宋江的人际关系和手腕,不会判得很重,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后来就刺配到江州做文书工作,知道等到朝廷大赦就可以释放。

所谓两害相比取其轻。以宋江的狡诈狠辣程度,只有杀掉阎婆惜灭口这一个办法。

阎婆惜的失败在于错估了形式,毕竟她还不到20岁,不如宋江厉害。

阎婆惜看自己给宋江戴了绿帽,宋江也没敢怎么样,以为他是软弱的人。

其实,宋江只是不愿意因小失大而已,不把女人当回事。

说白了,宋江是个能做大事的人,把女人当做衣服。

他是一个用软弱外表掩盖凶恶内心的人。

别的不说,宋江后来攻打宋朝城池,杀了多少百姓。连无辜的小衙内,一个九岁小孩子,也被宋江下令杀了,只为了招纳朱仝。

《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要杀阎婆惜?

说起梁山好汉之首宋江为何要杀阎波惜,这个故事请听我娓娓道来:

宋江表字公明,排名第三又称宋三郎,本是山东郓城县一个押司,“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叫做"孝义黑三郎"。且"济人贫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一时名动山东、河北"都称他做及时雨"。(详情见水浒传第十八回)

阎婆惜本是东京人士,与父母投亲不着,流落在郓城县,因父亲阎公病故无钱葬送,宋江遂赠棺木银两接济。后阎婆看上宋江,经媒婆王婆说合,将女儿阎婆惜嫁给宋江做了外室。

宋江有个同事名叫张文远,本来是宋江的同房押司,生情飘蓬浮荡,宋江为人坦诚,自带张文远来家吃酒,婆惜本性风流,遂于张文远勾搭成奸,打的火热。从此心生去意,一心要脱离宋江。

当时晁盖等刚刚劫了"生辰纲",由于事发,幸亏宋江预先得知消息,急急飞马报信,私放了晁天王,救了晁盖等人。晁盖聚义梁山泊后,常感念宋江恩德,遂使赤发鬼刘唐,携书信一封并黄金一百两相谢。宋江推辞不得将书信并金子放入招文袋内。宋江与刘唐相别,路遇阎婆,阎婆纠缠宋江回家,宋江遂夜宿阎婆惜处,一夜种种的不开心……凌晨三更由于心情不好,走的慌忙,未将放有书信并金子的招文袋取走,落在阎婆惜手里,婆惜暗道:“我正要和张三做夫妻,单单只多你这厮,今日也撞在我手里,原来你与梁山泊强贼通同往来,送一百两金子与你,且不要慌,老娘慢慢消遣你"。待宋江急急回头讨要,阎婆惜千万个不肯,威胁"明朝到公厅上"与宋江说话,就是不还。各位看官:这可是私通梁山贼冦的迷天大罪,宋江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急怒之下杀了阎婆惜。(详情见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宋江本来是个忠义之人,一生仗义疏财,怜贪济苦。本不愿意杀害阎婆惜,偏偏阎婆惜恩将仇报,为与张文远双栖双飞,极尽冷漠、威逼之能事,终招杀身之祸。综上所述,宋江私放晁盖,把柄了落于阎婆惜之手,为求自保进而怒杀阎婆惜!

《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要杀阎婆惜?

水浒传里宋江杀阎婆惜,不为情不为爱,一是为了保命,二是为了“通过仕途而光宗耀祖”这条路不被毁了。

宋江当时虽然只是个小吏“押司”,但从他的诗中:“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反映出宋江是不甘心久居人下的,摆在宋江面前地有两条路,一是造反,二是沿着读书做官的阶梯向上爬。至于造反这条路,虽然宋江广交江湖人士,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走这条路的,他要走地是通过科举和投机钻营逐渐向上爬,以求得高官厚禄。

宋江当时是个小吏,按宋朝官场规制,吏是难有发展前途的,更别言什么高官厚禄了,但宋江是个读书人,又很自负,他在等机会再参加科举,以求得功名。

阎婆惜地威胁,如果变成现实,不但宋江的命难保,宋江从小构筑的高官厚禄之梦也就被毁灭。

晁盖等人劫得生辰纲后,事有败露,是宋江涉险送信,晁盖等人才得以走脱。为报宋江报信之恩,晁盖派刘唐给宋江送去一封信和一百条黄金,但宋江并未收取这百两黄金,只收了书信和一条黄金。未想到正是这封书信和未拿的百两黄金,给宋江惹出了事端。

宋江未经父母同意,私自在县城养了个外室阎婆惜,这阎婆惜是个美人,更是个不守妇道之人,私通了宋江的同事张文远,这就对宋江不上心了,再加上宋江认为阎婆惜不是明媒正娶的妻子,也就不管阎婆惜与张文远私通的事了。

可阎婆惜的母亲阎婆不愿失去宋江这棵摇钱树,一天在街上硬是拉宋江到了阎婆惜处。一夜无趣,事有蹊跷,宋江走时,竟然把放有晁盖书信的招文袋丢在了阎婆惜哪里。

阎婆惜见宋江走了,正要歇息,忽然看到宋江忘在庄栏上的紫罗弯带和招文袋。从袋里抖出金子和晁盖写给宋江的书信。这阎婆惜就思谋着用这些东西要挟宋江。

当宋江返回寻找招文袋时,阎婆惜提出了三个条件:一同意她嫁给张文远,二是不讨回给她娘俩的东西,三是要晁盖给宋江的一百条谢金。前两个条件宋江都答应了,因为宋江本就没把阎婆惜当做是自己的女人,平时宋江挥金如土,那点东西宋江也不放在眼里,只是晁盖那一百条黄金宋江只收了一条,去哪里拿一百条黄金呀。可这阎婆惜不识好歹,还嚷嚷要与宋江天明见官,直逼得宋江拨刀杀了阎婆惜。

如果宋江不杀阎婆惜,这婆娘真地把晁盖书信送与官府,与梁山私通可是杀头之罪,那宋江命不保了,宋江高官厚禄的梦也灰飞烟灭了。

《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要杀阎婆惜?

宋江是《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个好汉之首,阎婆惜是宋江的小妾,宋江杀害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宋江和阎婆惜的三观不合。宋江生性为人坦诚、正直、善良、胆小。而阎婆惜又叫阎婆娇,是郓城县最有名的妓女,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通,尤其写得一手好文章。可以称得上当时的才女。可惜入错行,爱财如命。和宋江恰相反。作为一代名妓,好色成性。而宋江又是一个不贪色之人。

二、宋江是江湖英雄,行侠仗人之人。而阎婆惜是个阴险绞诈,知恩不报的人。当时宋江收留她娘俩是对她的痛情,而她且用掌握宋江和晁盖的书信来恐吓宋江,从而逼宋江,让其走投无路。

三、阎婆惜又是个荡妇,出轨张文远,并还当作理所当然,不知脸耻。尽在宋江的面前公开化。

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宋江杀害阎婆惜是在被逼无忍的情况下实行的。阎婆惜死也是必然的。

望说得不对的地方给予指正。

《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要杀阎婆惜?

宋江杀阎婆惜是一个过程的逐渐发展,是一个女人贪得无厌以后的必然结果。

为了给自己的晚年找到一张长期饭票,刘婆想尽办法将阎婆惜推给了有权有势有地位的宋江,可等到阎婆惜住进楼房、穿上绸缎以后,却将刘婆忘了,甚至连块缎子都不愿送给刘婆。眼见于此,刘婆威胁阎婆惜要将她和张文远的好事抖搂出来,可阎婆惜并不在乎,因为她正好有一个极为阴险的计划需要进行。

宋江喜欢阎婆惜吗?

不喜欢,而且还在想办法甩掉这个累赘,张文远就是宋江刻意安排的甩锅对象!

阎婆惜喜欢张文远吗?

喜欢,但也只是喜欢而已,她绝不会放弃宋江带给自己的富裕生活!

对于阎婆惜而言,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才是最完美的?

宋江养着,张文远陪着,让目前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永远持续下去!

所以,阎婆惜需要借着这个机会试探一下宋江的态度,看看宋江到底是不是想要甩掉自己!

如果宋江不想甩掉自己,一切都好说;如果宋江真想甩掉自己,阎婆惜就会想办法掌握宋江暗通晁盖等人的证据,用以要挟宋江,保证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

好了,明白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看下阎婆惜的具体计划。

从刘婆口中得知阎婆惜的丑事后,宋江果然立即前来,可没等上楼,他就想转身离开。宋江走了,阎婆惜还怎么试探,所以,阎婆惜的第一步就是想办法留下宋江。

押司不能走!押司不是听了刘婆的话,前来捉奸的吗,你若现在走了,我倒是说不清了!

“恶人先告状”的目的就在于掌握主动权,阎婆惜将自己塑造成“受害者”,才有资格向宋江提出要求,才能要求宋江留下来。

可宋江并不在乎这件事,甚至还庆幸于自己的甩锅计划顺利推进,他这次前来也不过是想看下“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张文远而已!现在,阎婆惜能有如此态度,说明张文远已经离开了,宋江的目的也就无法验证了。

所以,宋江就只想赶紧离开:

婆惜放心歇息,宋江并非听信她那些个混话。

只是,在阎婆惜看来,宋江既然能主动前来就说明他已经信了刘婆的话,所以,阎婆惜还得继续加码:

那刘婆说的要是真话呢?今日我偏要你去看!

抓住宋江的好奇心理,先将宋江拉上楼来再说。

看到张文远不在,宋江再次想要转身离开,阎婆惜不能再拿这个事挽留宋江了,只能改变策略:

押司每日只说公事、兄弟,把我一人孤零零的仍在这空房子里,今日我偏不让你走!

抱怨,尤其是“独守空房”的抱怨,最能引起男人的愧疚感。可此时的宋江已经对阎婆惜全无兴趣,巴不得她对自己彻底失望,所以,这句话并没有阻止宋江想要离开的念头。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阎婆惜又拿出女人最为擅长、男人最没有抵抗力的本事——“装可怜”,进行挽留:

世上人只说押司如何如何心善,却为何对婆惜这般心狠!

注意,这句话让阎婆惜的弱势形象立马树立起来了,宋江如果再走就明显有点故意欺负女性的嫌疑了;更何况,这句话还牵扯了宋江最为在乎的正面形象和江湖名声,所以,宋江动摇了!

不过,宋江的态度也只是动摇而已,并没有明确要留下的决定,所以,这个时候反倒最为关键,阎婆惜需要趁热打铁,将剩下的办法一股脑的全部用上。

押司,天都黑了,哪有什么公事要办,莫不是又骗我!

巩固挽留成果,将宋江用以推辞的理由彻底堵上!

我猜你要来,刚刚叫了些酒菜,今晚要与押司共饮几杯!

展现女人的温柔和体贴,让宋江不好意思再离开!

屋里暖和,又不急着出门,我替三郎把外衣脱了吧。

切断离开的后路,从根本上消除宋江离开的可能性!

注意,阎婆惜想要帮助宋江脱掉外衣还有另外一层目的,她知道宋江并不喜欢自己,自己动手定会让宋江生出两种反应:

要么,起身离开予以拒绝,可这条路已经被堵死了;要么,自己动手予以拒绝,可宋江只要自己动手就等于答应留下了!也就是说,这是阎婆惜在逼着宋江主动表态,明确表示自己不走了!

好了,这一整套动作配合语言下来,宋江不好意思再走了,只能乖乖留下,等待阎婆惜的进一步表现。

可宋江刚一坐下,阎婆惜就立马主动承认了自己的丑事:

那刘婆说的一句不假!

宋江一愣,心想,这么理直气壮吗?这么光明正大吗?都不避人了吗?

阎婆惜的目的何在?试探宋江,等待宋江的反应态度,以验证他到底是不是想要趁机甩掉自己!

所以,看到宋江没有反应,阎婆惜继续给出刺激:

自把身子典给了押司以后,押司便管我吃管我穿,可押司忘了婆惜也是二九年华,整日在这里冷冷清清,日复一日寂寞难捱,不免做出些对不住押司的事儿!

一句话,我错了,但这个错却不能怪我,反倒是你的责任!

然后,阎婆惜继续自己“受害者”的形象塑造,试图将全部责任都推到宋江的身上,进一步刺激宋江。

换成正常男人,哪怕他已经不在乎对方,恐怕也会生出愤怒反应,可宋江同志并没有,人家只是轻飘飘给出了这样一句:

你莫哭,我又没有怪怨于你!

我们再来看阎婆惜的反应:

可押司连怪我的话都没有,足见押司心里没有婆惜!既然如此,就请押司立一个字据,休了婆惜!婆惜日后,也好另寻出路!

注意,不管宋江给出何种反应,阎婆惜都能找到理由给出“既然如此,那就休了我”的最终试探:

宋江不怪怨,阎婆惜可以说你不在乎我,那就休了我吧;

宋江怪怨,阎婆惜更可以说你都这么生气了,那就休了我吧;

宋江心想,计划了这么久,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句话了,赶紧给出答复:

若真是张文远的主意,我便成全于你们!

行了,阎婆惜的试探完成了,宋江就是想趁机甩掉自己。可还是那句话,阎婆惜不可能舍得放弃如此圆满的幸福生活,所以,她开始进行计划的第二步——挽留宋江。

慢着!若押司真心成全于我,就将这房屋的吃穿用等杂物都送于婆惜,日后不得讨还。我知道押司是个善心人,不如好事做到底吧!

表面上看,这是阎婆惜贪得无厌的表现,但这更是进一步刺激宋江,挑战宋江忍耐底线的表现。

这句话翻译过来应该这样理解:想休了我,那你得付出点代价!

一般情况下,哪个男人能接受如此要求?现今社会都有“婚内出轨,净身出户”的规矩,在传统观念最为牢固的宋朝,这种要求只能被理解成故意挑战宋江的忍耐底线。

不想付出代价?那就别休了我,那就继续当我的长期饭票!

只是,让阎婆惜没有想到的是,宋江竟然连这个极端无理的条件也答应了,直接回了一句:“我依你便是”,并很快写好了休书!

等到阎婆惜拿到休书,暗暗说了一句:

好一个无情无义的宋三郎!

这句话验证了我们前面的推断,验证了阎婆惜的试探目的,更验证了这个女人的阴险用心!

阎婆惜的计划失败了,就连最后试图挽留宋江的特殊方式也宣告失败以后,阎婆惜绝望了。只是,所谓“无巧不成书”,宋江离开后,阎婆惜偏就发现了宋江的招文袋和招文袋中晁盖写给宋江的“感谢信”。

很快,彻底改变宋江命运的重大事件就要发生了!

宋江发现自己丢了招文袋后,赶紧返回阁楼,向阎婆惜索要。只是,有了“身在官府,私通贼寇,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的致命把柄,阎婆惜怎能轻易放过。

于是,阎婆惜开始了“漫天要价”,什么“房子物什”、什么“百两金子”,宋江只能通通答应。可宋江的顺从态度并没有让阎婆惜满足,她想要的并不只是这些,她还有一个能够换来更多东西的终极追求:

我要你明媒正娶的把我抬进宋家大门当正室!

这个要求,宋江自然不能答应,他之所以答应纳了阎婆惜并非真心喜欢,只是顾全江湖名声而已;再说了,阎婆惜也配不上有权有势有地位有声望的宋江;更何况,此时的阎婆惜已经有了有辱家风的行为,已经有了让宋江无法容忍的坏名声!

可人家手里有把柄,宋江也不能直截了当地拒绝,只能如此回应:

娶妻纳妾非要父母作主,由不得宋江,换了别的全都依你!

有了这个正室身份就等于拥有了一切,这叫一劳永逸,阎婆惜还会在乎其他的条件吗!所以,她才不会答应,继续给出威胁:

只这一件,你若不依,明日我便交于公厅!

没办法,谁让宋江现在处于劣势呢,只能暂时应承下来:

好,我依你便是!

可阎婆惜也不傻,她知道宋江只是在敷衍自己,更知道该如何牢牢控制住宋江,逼着宋江不得不履行自己的承诺:

到那一天,我自然给你!只要这书信在手,我就不怕你说了不算!

可对于宋江而言,这封书信不光能要了自己的命,还会株连九族,他当然不会让阎婆惜掌握着这样一颗定时炸弹。软的不行,只能来硬的,宋江开始动手硬抢,可对于阎婆惜而言,这封书信就等于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她更不会轻易放弃。

只是,阎婆惜接下来用以保住这封书信的三句话,却错误估计了一个男人的忍耐底线,更错误估计了宋江这样一位黑白通吃的大佬的脾气。

宋三郎,你别不识好歹,你若再抢,除非要了我的命去!

这句话等于告诉宋江: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只能杀了阎婆惜!

你的小命捉在我的手里,反倒吓唬我!你来呀,来呀!

这句话等于告诉宋江:光说不练假把式,有种你就来,有种你就杀!

宋三郎杀人啦!

行了,一切准备就绪了,宋江就只剩下一条路可选了——怒杀阎婆惜,抢回招文袋!至于以后,没想那么多,先保住命再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