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历史上的宋太宗要毒杀南唐后主李煜?
宋太祖曾经有一句名言: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宋太祖这句话是对一个叫徐铉的人说的。徐铉是南唐大臣,在宋朝平定南唐以前,曾经两次出使宋朝,很受南唐李后主的器重。就是此人直接导致李后主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杀死的。我国有一副名画,叫《韩熙载夜宴图》。这个韩熙载和徐铉都是南唐重臣,合称徐韩。
-
大明王朝1566里面,严党明知道江山迟早是裕王的却还跟裕王一党势同水火,难道就不知道给自己留条后路吗?
因为严党首领严嵩清楚,嘉靖帝搞的是权力平衡,把朝廷的权力分成代表自己的司礼监,严党,和跟裕王结合在一起的清流党,清流党也就是倒严党,他们的核心人物是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三个权力集团,当然是代表皇权的司礼监居中,最重要,负责调节朝廷的权力平衡。而且嘉靖帝虽然躲在深宫,但是他通过司礼监
-
哪些偶然的历史小事却对历史进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这种事历史上有不少,比如大汉奸吴三桂为什么投靠了满清,满清为什么那么容易就进了山海关。这都是因为一件小事引起的。当然这件小事不是什么冲冠一怒为红颜,什么为了陈圆圆,那都是野史家或小说家的穿凿附会而已。吴三桂在李自成攻打大明朝的京城之前,是大明在辽东新建的著名堡垒宁远城的总兵。明朝
-
文韬武略的千古一帝康熙,为什么对儿子们的“九龙夺嫡”束手无策?
说康熙帝对九子夺嫡束手无策,一方面恐怕是没认真读过清朝的历史,另一方面恐怕是太小瞧康熙帝了。咱们就说说夺嫡最激烈的八爷党,就被康熙帝狠狠地打压下去了了。怎么能说康熙帝束手无策呢?九子夺嫡,看起来像是在说九个皇子竞争皇位,实际上核心人物只有五位,而后期的老四和老十四夺嫡的时候,康熙
-
清朝妃子侍寝为什么不能留夜?
清宫的很多制度沿袭自明朝,因为明朝皇宫内曾经发生过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嘉靖帝在后妃宫内就寝时,十几个宫女趁嘉靖帝睡觉,差点勒死他,所以清朝吸取教训,改变制度,不再是皇帝去后妃的宫里临幸,而是妃子去皇帝的寝殿侍寝。明朝壬寅宫变,嘉靖帝差点死在曹端妃床上。为了皇帝的安全,明清后宫产生了
-
面对练有“肛门藏银”的库兵,清朝是如何防止国库银两被盗呢?
清朝京城共有十大国库,分为内库、户部三库和内务府六库。这十大国库里,其中有三个库是储存金银的银库,其他的库,各有储存的东西。所谓内库,就是紫禁城内库,这个国库是一个存银子的银库,常年存银子一百二十万两,作为备用国库使用,主要作用是防止北京城被围攻。一旦北京城连续多天闭城,就会启用
-
太平天国原有库银1800余万两,曾国藩灭国之后为何上奏没有银两?
这都是传说罢了,如果太平天国的都城真有那么多银子,天京也不至于缺粮,拿钱去买粮食,去买洋人的军舰跟湘军在长江上干,去买洋枪洋炮,去招兵买马多好,还至于天京城破,遭湘军屠戮吗?曾国荃打破天京以后,去查看传闻已久的太平天国宝藏,结果里面空空如也,啥都没有。曾国荃只好纵容湘军在南京城大
-
闯王李自成进紫禁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起义军攻陷明朝都城,当时李自成是从西直门骑马进的城。李自成进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自己的亲兵发了一个号令。当时李自成骑在大马上,进了西直门,然后停下来,拿出弓箭,拔箭去簇,向后连射三发,令曰:“军人入城,敢伤一人者杀无赦!”接着,李自成又安抚京城的老
-
胡惟庸到底因何被杀?是因为谋反吗?
个人认为,胡惟庸被杀,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明太祖朱元璋要加强中央集权。二是胡惟庸跟李善长等淮西集团的结党,已经对朱元璋及其继承人太子朱标皇太孙朱允炆造成威胁,太子朱标和浙东集团首领刘伯温死后,明朝朝廷进一步失衡。1.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李善长及胡惟庸的跋扈和专权
-
康熙为什么传位于老四,而不传位于老八?
其实康熙曾经有意于老八胤禩,可是当他发现老八势力太过强大,极有可能逼他生前逊位,立马断绝了这个念想,而复立了二阿哥胤礽为太子。至于老四胤禛,他的夺嫡活动主要在太子第二次被废以后,主要对手也从老八胤禩,变成了老十四胤禵。康熙最后选择老四,而不是老十四,大概还是觉得老十四此人太张狂的
-
康熙为什么说容妃是扎在他心头的刺?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康熙平时太宠容妃了,所以才更不能容忍她跟自己作对。我们总是对深爱自己的人很苛刻,在外面时我们对同事和客户都是一团和气,总之能不得最得罪人就不得罪人。可到了家里,往往又是另外一种面孔,和妻子儿女交流时爱答不理,甚至朝他们发火,释放自己在工作中的不满情绪,我们觉得
-
雍正登基以后,为何不计前嫌重用“九王夺嫡”中的政敌皇八子胤禩?
雍正夺嫡继位以后,重用了四个人,分别是八阿哥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臣马齐和隆科多。这四人在雍正甫一继位时,就被封为总理事务大臣,负责朝廷重大事务和雍正谕旨的颁布。其中,允禩是八爷党的首脑人物,雍正夺嫡后期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另一个是十四阿哥允禵。十三阿哥允祥和隆科多是雍正的主要支
-
明朝为什么被称为三无朝代,明朝真的存在吗?
把明朝贬低为“三无朝代”的人,是一个又胖,头发又长的胖子高晓松,他曾经给自己起过一个矮大紧的别名,矮大紧就是高晓松三个字反过来。在网上讲明史的,拿史料说事儿的我一般不敢杠,毕竟人家有证据,你一杠,人家甩出来《明实录》《明史纪事本末》《国榷》《起居注》《明纪》《大明会典》,啪啪打你
-
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感动的一句话是什么?
犯我強汉者,虽远必诛。西汉陈汤的短短几个字,让強汉威震异域,征服诸国。也让后世的堂堂中华儿女,无畏所有艰难苦困,毅然决然的守护祖国河山,以致于在今天,敢对于一切来犯之敌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为什么只有中国历史上出了厚黑学和中庸之道?
这种提问是不是在暗示厚黑学与中庸之道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或者说中庸之道与厚黑学有某些相似之处?如果真是这样那真是对中国文化大大的误解。中华文化是渊源流长辉煌灿烂的,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三教九流的思想蔚为大观。但是,厚黑学还真不是百家学术之一。它是在民国时期才出现
-
劳燕分飞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劳燕分飞的“劳”是伯劳,也是一种鸟。“燕”是燕子。劳燕分飞的意思是,伯劳和燕子,你飞你的,我飞我的。最直接的解释是分别的意思。劳燕分飞现会被许多人误解为,双栖双飞的辛劳的燕子,被分开了。产生误解的原因,是人们把“劳”字给理解成辛劳之意了。如果知道了“劳”是伯劳
-
为什么明代宗为易储轻而易举而明神宗争国本却争论了15年?
如何选择继承人的问题,无论哪个朝代都是大问题,继承人选的好,国家就会定兴旺,反之,就会引起政治不稳,社会动荡。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继承人选择,是有一些公认的原则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就是正妻,在皇家,也就是皇后所生,若皇后生了很多孩子,那么大的有优先权。唐
-
“神宗”的庙号是什么意思?
“神宗”的庙号是什么意思?它真的是明褒暗贬吗?历史上被谥为“神宗”的,宋明各有一位,他们分别是宋神宗赵顼,与明神宗朱翊钧。因为庙号是对皇帝一会功绩的总结,比如一生在文治上有所贡献,可称“文帝”或“文宗”,武功很厉害,就称“武帝”,一般开国之君,以武力平天下的,称武的较多,比如曹操
-
如果让王阳明当皇帝,明朝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要说,这个“如果“是不可能成立的。既然网友己经提出来了,那么,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子。如果让王阳明当皇帝,我们就要问一下,王阳明是通过什么方式当上皇帝的?在当时,唯一的方式就是造反,可是,王阳明的志向不在当皇帝,而是当圣人。所以,现实是不可能。假如王阳明以一种类似于现在的民主方
-
如何评价萧皇后?
历史上被称为萧皇后的,大概有两人。一个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萧绰,也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萧太后。另一位,是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氏。因为萧绰在后代一般被称为萧太后,所以,把这里的萧皇后理解为隋炀帝之萧后。 历史上的萧皇后有两个形象,一个是正史的形象。另一个是小说演义中的形象。这两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