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农村你听过哪些奇葩的故事?
前几天早早地买了车票,准备乘火车去省城医院复查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车站打出了字幕:火车晚点一个多小时。只能在车站里干耗着了。突然有人拍拍我的肩膀。一转身,那个人摘下口罩——是我在汾河边上的大村里租房住的时候的邻居。自然而然地问起了原来左邻右舍的情况。其中一户人家的事儿,堪称奇葩。
-
农村的“自榨油”被指不干净,为何农民依然爱吃?
农村的自榨油干净不干净,不是谁能说了算的。主要取决于加工的原料和市场的需要。说自榨油干净和不干净的人,都有道理。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不是墙头草,随风倒。那儿刮风往那跑?那有你这样看问题的?等你看完了本文,我觉得你可能会赞同我的观点。我们这儿的油坊,在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之前,几乎所有
-
大家在农村都遭遇过什么糟心事?
在农村,遇到的糟心事太多了。简直是数不胜数。我从小到大,在农村生活了至少有四十年。因为搞家电、摩托车维修,当业余兽医的原因,可以说农村的各色人等都见过。我就亲眼见过这么一个邻居,教唆邻家到了婚龄的哥哥,问父母要手表戴,要灯芯绒一身的衣服:你看看建生(村支书的儿子,在大队砖厂开票)
-
在农村,有个能干的媳妇,是怎样的生活?
在农村,能干的媳妇儿可真的不少。虽然她们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干起活儿来,那可真的是一等一的好手。2015年,我在一个丘陵区的农村,试验种植陈瑛先生培育的杂交谷子等新品种时,就见识过这样一个十分能干的女人。人家那技术,可真的不是吹的。因为杂交谷子穗子很大,因此种植的行距就达到了45厘
-
老爸说70年代农村大肚汉特多,一顿一斤粮食也就半饱,可能吗?
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人,究竟有多大饭量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大肚汉们,都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甚至有些那个时候四、五十岁的人,是解放前岀生的。从小就过惯了吞糠咽菜的日子。因为饭菜里没有营养,缺少油水。更吃不到肉。又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因此他们的饭量很大,大到了
-
你还记得哪些小时候用过的农具?
我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我们这里的农活儿,除了没有摇过耧、下过种之外,其他的农活儿都干过。那些犁、耧、耙、叉、铲、锹、锄筐、篓等各种各样的农具,当然都用过了。比如常用的扁担,就分为挑水、挑粪的那种带着铁链和长钩子,可以调整被挑东西高低的扁担。还有一种两头带着长约五寸的铁勾子的扁担
-
为什么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妇女,过不下去了就喝药死了?
这样的事情,我见过至少有两次。在农村、在城里,都有。女同胞们闹事吵架的方式如出一辙。有人总结出了一个顺口溜:一哭二闹三睡觉,四喝毒药五上吊。但是真正用喝农药的方式寻死的,为数极少。绝大多数的情况是拿这样的方式,吓唬和要挟男人——要是不听我的,我就死给你看!我们生产队里,就有一个这
-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我是六十年代岀生的人。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正是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我姐姐(我妈老生病)就会拿上升子(一种用木头做的方形没盖的盒子),去比较富裕的邻居们家里,借上一升白面。大约一斤重。回来后和成碗大的一团。然后用手捏成长条薄片状,再一片一片地从面上撕下来。扔进
-
有些城里人出身农村,可直到死也不愿落叶归根回乡安葬,为什么呢?
别人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是我是不想死了以后,回村里安葬的。我的老家,是山西省中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丘陵区山村。我在十六岁考上中专以前,一直生活在这里:上学、割草、干农活儿、捡煤核儿……几乎什么农活都干过。我从二十岁步入社会,并且接过了养家糊口的冢庭重担后,就离开了家乡,在外地打拼
-
在农村,你吃过最多的野菜叫什么?
在农村,吃过的野菜可不少:有扫帚菜,嫩苜蓿草,蒲公英,柳树早春刚刚萌发的嫩芽。还有一种非常好吃、但是多数人既没有吃过、更没有见过的野菜,俗名儿叫“松针针”——它可不是松树的叶子,而是长在比较阴冷潮湿的老林里树干上的一种野菜。学名儿不清楚叫啥。采回来以后晒干了,颜色形状和枯黄的松树
-
农村人放牛,为什么牛会自己回家?
我们这里的平川乡镇,除了圈养的肉牛和奶牛外,是没有那种自由采食的放养牛的。只有在边远的山区乡镇,才有放养的牛。经过从1980年以来的黄牛改良,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头纯种的本地黄牛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放养牛,是西门塔尔黄白花牛。山区乡镇的农户家里,为了种地、拉庄稼,几乎家家都会饲养
-
在农村里,你见过低调的人有多低调?
在三十多年前,我们村以及邻村的路上,经常会碰上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脖子里搭着一条脏兮兮的羊肚子手巾,身上的衣服没有一件是没补钉的。衣服上到处是各种污渍和擦上的土。还有铁锈——没错儿,这个人就是走村串巷,推着一辆加重自行车,绑着两个筐子。收购废铜烂铁的小贩子二庆。有一年冬天,天气冷
-
农村里切菜用的砧板,用什么木材做比较好?
农村里的案板,不一定全是用来切菜的。在我们这里,案板(也叫砧板)是有多种用途的。用来切菜的案板,叫菜案。这种案板要求木质细腻,不损刀刃。多数是用松木、柳木、桦木制成。尺寸也不大。多数是一尺二乘二尺左右。俗称小案板。大案板又叫面案。它的尺寸,大约是二尺二乘三尺六寸左右的样子。这种案
-
有人在农村的溪流抓鱼遇见过让人害怕的事吗?
小时候放了暑假,我就经常去外婆家。两个村虽然相距才五里,但是环境条件却大为不同:我们村里、包括多数邻村的河滩里,除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之外,就是沙子和河边稀稀拉拉的杂草。没有水,鱼虾就更没有了。外婆家住在村边。窑洞的后墙外两丈多远,就是一道陡坡。下去的时候,可以抓着酸枣树裸露的根部
-
很多人在外面稍微混的有点样子,回到农村就摆起架子来,这样的人你会远离还是假装奉承?
这样的人,我既不会远离,更不会去奉承。而是就当他是空气,咱视而不见就是了。我有一个小学、初中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学校毕业后,分到了城里的机关,当了干部。后来经过不断的升迁,在几年前,就已经是正县级干部了。以前他刚毕业,安排了工作。回到村里的时候,还和发小们啦呱几句。后来官儿越当越大
-
农村房子一般可以住几年?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主要是看那里的农村,建设房子的材料,施工的技术水平,是否有人在居住等多种情况而定。比如我的老家,就是在黄土高原上的丘陵地带。人们居住的房子,既有窑洞,也有瓦房。就窑洞而言,可以分为砖劵成的砖窑洞,石头砌成的石窑洞,还有依地形条件,挖开黄土掏出来的土窑洞。
-
农村有的老人有糖尿病,却不忌口,饼干、糖果大把吃,他们是怎么想的?
有人说无私才能无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知者无畏却是最常见的事情。我们小区里面住着一对儿农村来的老夫妻俩个。都是八十开外的人了。都没有什么文化。女的还能勉强认得几个字,男的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的就只认识那些一、二、三、四了。俩人没有文化,为人处世又自以为事。并且喜欢拗着来——比如
-
农村走出来的大部分人才为什么很少和村上有来往?
我小时候,听说过我们的邻村,有一个读过私塾、也上过学堂的年轻人。解放初期因为和后妈的关系很僵,又赶上“抗美援朝”运动。他就瞒着家里,给父亲留下了一封信。就从学校里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他身体素质好,又有文化。所以他参军后并没有如他所愿,上阵杀敌。而是留在了某航空学校,先是
-
四害之首的老鼠,以前在农村很常见,为什么现在很少见了呢?
在我看来,农村的老鼠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老鼠的主要天敌,猫。大幅度地增加了。2000年前后,由于某种含氟乙酰胺的X氏鼠药大量应用,造成了严重的二次伤害——老鼠吃上鼠药,中毒以后,被家猫捕捉到。家猫吃了中毒的老鼠后,把猫也药死了。我记得村里的一户人家,他家养
-
有人说农村的“新四害”是喜鹊、野猪、野鸡和野兔,有道理吗?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首先说喜鹊。这种东西不仅叫声不招人喜欢,“叽叽喳喳”的太难听。而且对于农业生产上的危害很大。没有种过地的人,是感受不到的。春天,为了提高地温。种棉花、种甜瓜西瓜、种蔬菜、栽红薯……都会用到地膜。每天上午八九点钟前,地膜内不和土壤接触的地方,就会附着大大小小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