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从张灵甫的整编74师覆灭之后到淮海战役之前,这一阶段华野在中原战场有两股劲敌,一是邱清泉兵团,二是胡琏兵团,注意这是两个没有番号的临时兵团,分别以整编第5师和整编第11师为基干加强配属部队组成,在一年多的中原逐鹿中,粟裕数次试图捕拿这两支部队予以歼灭,均未能成功。黄百韬也很善战,
-
《亮剑》中,楚云飞在病床上说的解放军大规模战略与成吉思汗如出一辙,对此你怎么看?
过于美化楚云飞的战略眼光了,并且解放战争收官阶段的战略布局与成吉思汗也不相同,诚不可同日而语。其中最显著的标志,是攻略四川的先后次序不同,在这一点上,虽然是在医院里跟部下的闲聊,楚军长云飞不能欺负我们答友读书少。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自北向南的统一之战,大多是逐鹿中原后渡
-
在《亮剑》中,为什么李云龙受伤以后步步赶不上解放战争?
李云龙是在淮海战役中负的伤,此时的国民党军队最后的精锐犹在,仍然具备一定的战斗力,像黄百韬兵团、邱清泉兵团和黄维兵团等,所以虽然大胜,华野打得也十分艰苦,到淮海战役结束时,部队中“解放战士”(补充的俘虏兵)的比例高达80%,可见战斗的残酷。淮海战役是1949月1月全部结束的,2月
-
《北平无战事》中,崔中石为什么不发展方孟韦为特别党员?
历史上的特别党员都有哪些人?宋庆龄、阎宝航、杨度、周之友(周佛海之子)等等,传说中张学良也是,只是无从考证。在革命战争时期,特别党员的发展范围是: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公开机构取得一定领导地位的人物,包括政府官吏、军队高级军官、资本家、社会名流及中上层社会地位关联人等,即首先要具
-
李云龙全歼日军观摩团,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六名大佐,为什么不活捉他们?
你仔细研究下抗日战争史,在日本投降之前,可有被活捉的日本少将么?一个都没有,淞沪抗战(1932年)时国军俘虏了一个叫空闲升的少佐,停战后释放了回去,这厮感觉无地自容,跑到江湾曾经的战场自杀了。车桥战役中,粟裕指挥新四军连续击溃了日军五批援兵,战斗中抓获一名日军大佐,还是重伤以后抬
-
《亮剑》里的386旅到底有多少兵力?为什么战斗力非常强悍?
第386旅被誉为“抗战第一旅”,时任美国驻华使馆武官的卡尔逊少校曾前往考察,连赞:“386旅,是中国最好的旅”。直观描述一下吧,陈赓的第386旅从1940年起兼“太岳军区”,这是129师机关所兼“晋冀鲁豫军区”下属的二级军区,陈赓任司令员。到抗日战争中期,太岳军区部队一共下辖四个
-
《亮剑》中7000人的独立团为何是八个营?
别困惑,独立团编八个营都弄少了,应该还是李大脑袋团长不好意思搞太多营级建制,否则按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正常营级兵力计算,李云龙这7000人足足可以编成十个营、外加团直属队若干个连,其实《亮剑》编剧还真不是顺嘴胡咧咧,一定参考了李云龙所在部队的兵力数据。根据史料,独立团所在的八路军
-
《亮剑》中有哪些隐藏的大神?和丁伟一起提纵队司令的陈大麻子历史原型到底是谁?
《亮剑》是个浓缩人民军队战史和风云人物的虚构故事,主角李云龙身上就有好几位开国名将的原型,比如王近山、皮定均等等,而丁伟的原型有四野名将钟伟将军的影子。既然回顾战史,免不了涉及上级和战友,在剧中都模糊处理了,倒是可以理解,其实剧中不具真实姓名的大神真的很多。八路军在改编时几乎把所
-
《雪豹》中的周卫国,算是个完美的军人,但为何最后只当个团长呢?
一个黄埔九期的毕业生,在抗日战争初期能当多大的官呢?其实《雪豹》中周卫国留德归来仅参加完淞沪会战,就能成为中央军德械部队上校团长这个事,本来就不太靠谱,已经是高配或者是“拔苗助长”了,或者说是剧中不太严谨之处。周卫国毕业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中央军校,这是国民党定都南京
-
亮剑里的国民党暂七师战斗力真的那么不堪吗?
淮海战役中邱清泉第二兵团是没有“暂编师”番号的,唯一拨给他指挥的一个暂编师也被合并给了第5军第46师,所以《亮剑》这一段是不符合历史的。但是,邱兵团确有几个师是由“暂编师”转正而来的部队,比如第72军238师、第116军的第287师和288师,其中287师、288师分由暂编第53
-
《人间正道是沧桑》瞿恩、杨立青、董建昌和杨立仁的原型分别都是谁或谁们?
瞿恩和杨立青的历史原型已经讨论和回答过,基本就是总理和瞿秋白、陈赓和杨至诚,立仁是围绕立青杜撰出来的中统骨干,因为他做过的一些反谍和情报工作,都是军统曾经所为,比如智斗日本大特务,比如在浦东抗日等等,本篇重点评介下张志坚老师扮演的董建昌。董建昌有如下的人设:广州革命政府军界元老、
-
《亮剑》里打山崎大队时独立团这么厉害,为什么还抢不到主攻?
一个772团后面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军甚至更多,而独立团最多可以壮大成师,这就是老部队和新部队的区别,关键时刻,首长自然而然先想起这样的队伍。事实上,陈赓的386旅第771团在1939年就调出组建新区了,他手中掌握的虽然多达10个团兵力,真正的老红军底子只有772团。回顾八路军战史的
-
在电视剧《潜伏》中,戴局长的飞机失踪,吴站长为什么惊慌,然后马上去重庆?
国民党败亡大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派系倾轧,不仅几百万军队内部派系林立,特务组织里也充满了争权夺利的内斗,军统局内部就存在着浙江系、广东系和湖南系三大势力,在戴笠之下的三个地方势力代表则毛人凤、郑介民和唐纵。凭借蒋介石的绝对信任,戴笠在世期间,军统局在他的绝对掌控之下,内部各派系
-
《亮剑》中谢宝庆的部下杀死了和尚,他怎么做才可以全身而退呢?
黑云寨二当家山猫子杀死魏大勇之后,谢宝庆的反应非常迟钝,他几乎是在山寨里坐以待毙,令人费解。大家都是在晋西北混世界,老谢对李云龙的行事风格和脾气属性或多或少都应该有所了解,不想办法解决问题,坐等独立团兵临寨下,这不像是个老山賊的作风。如果想全身而退,摆在谢宝庆面前的有几条路呢?第
-
《亮剑》五师师长是李栗,为啥李云龙开口喊老张?背后另有其意?
这肯定不是台词背忘了,字幕那是给观众看的,李云龙也是说给观众听的,因为李云龙根本不认识李栗!华东野战军是1947年才由“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而来的,到淮海战役期间,各纵队司令之间肯定熟悉了,几十个师长互相未必相识,尤其是李云龙还是个初来乍到的“外来户”。穿黄绿色军装的
-
《亮剑》中降为营长的李云龙,一直在独立团当老大,总部首长们为何不管此事?你怎么看?
第二次长沙会战因情报泄露,第九战区第10军遭敌伏击伤亡惨重,战后军长李玉堂被撤职,三个师长均遭处分。军事委员会选任的新军长是同为黄埔一期的钟彬,但钟彬深知李玉堂在第10军的威望和事出有因,借故拖延不肯赴任。两个月后日寇再犯长沙,薛岳只好保举李玉堂官复原职,李还拿捏着不肯买帐,后来
-
电视剧《亮剑》李云龙的部队为何一挺马克沁重机枪都没有?
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独立二团,直到1945年才拥有了第一挺重机枪,还是1939年在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老宅里挖出来的,由于水冷套是用黄铜制作的,被干部战士爱称为“老黄牛”,这已经是山东八路军宝贝一般的重武器了,战功赫赫。到日本投降后,该团才又分配到一挺九二重机枪,算是有条件成立了“重机
-
《亮剑》中身为师长的李云龙,为何敢“顶撞”王副军长?
钟伟将军出身于新四军第3师系统,解放战争期间从旅长直接提升为二纵5师师长,四野组建第12纵队时林总的原意是由他出任副司令员,结果钟伟不干:“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于是被破格任命为纵队司令员。“军事主官”可不是资历足够就可以担任的,关乎成千上万战士的生命,所以,各野战军头等主力师的师
-
《亮剑》中同样是日军,为何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立马下令撤退?
《亮剑》里满满的都是军事知识,老兵能在战场上生存得更久,靠的就是作战经验丰富。李云龙从山下鬼子行军的鞋底上看出异常,情知绝不是虎亭据点驻防的日军,事出蹊跷必有妖,出于战场直觉立即命令打埋伏的一营撤退,这叫敏锐,但是已经撤不下来了。这里没有关东军什么事,华北日军为了给“战地观摩团”
-
于震是不是抗日神剧代表人物?
第一次对于震的抗日剧有印象,是十多年的一部《中国兄弟连》,名字大约仿自二战美军的空降兵连续剧“兄弟连”。讲述的是抗战初期,一支由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连队、一个国民党正规军连队并肩作战的故事,于震出演新四军连长曲虎。那会抗日神剧还没有过度泛滥,《中国兄弟连》里出场日军、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