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评价电视剧《风筝》里的袁农?
风筝的成功之处,或者说迟迟上映的主因,就是跨度里有敏感历史时期和承认国共两个阵营的复杂人性,而不是我们小时候形成的那种好人坏人简单化和脸谱化。其实我党在曲折的革命历史道路上,出现过不少信仰始终如一、甚至是狂热的同学,却因为头脑执拗思想偏激反而给革命事业带来损害,袁农大约就是这一类
-
如何评价《风筝》中的韩冰?
用她自己的话说,一个国民党的卧底每天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比共产党还共产党。从这一层说,她尽到了一个高级卧底的思想责任 ,是合格的。正如郑耀先伪装的比军统还要军统一样,打入敌营,就必须如此。在情报工作的敏感度和手法上,也算合格,通过各种渠道和自己的观察获取了不少重要情报,并且
-
为什么现在连载的电视剧网络上找不到全集了?
现在各视频网站竞争激烈是一方面,版权保护加强也是一方面,未经授权或者未购买版权随便上传全集的,后果很严重,很容易被起诉,所以规范了不少,之前是太松了,当然,松的时候我们观众方便。。。
-
看完《风筝》,最后也不明白,韩冰是什么时候以什么途径,怀着什么目的加入军统的?
韩冰是个虚构的人物,也是柳云龙或原作者设计最不准确的角色,虽然为了显示斗争的隐蔽性或留足悬念,但实际上很难禁得住推敲。年龄不符,落实政策都八十年代了,她还没到退休年龄,算起来开始长征时才是个孩子,怎么可能是打进来的潜服特务。身份不符,延安边保处直属领导是李克农和康生,骨干用的都是
-
电视剧拍的时候是在一个场景里拍完所有的戏吗?还是按照剧情换场景拍啊?
当然是按剧情换场景来拍,制作较大的影视剧布景就是很大一笔开销,尤其是历史剧、战争剧和神话剧,反而是现代剧最节约,因为能找到差不多合适的地方清清场就好了。小成本的制作就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尽量内外景数量不能太多。为什么好些地方建影视城呢?比如横店,就是资方可以将许多通用场景建在一起出
-
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滴血验亲”是真实的吗,靠谱不?
当然是不靠谱的。遗传因子的一致性,一直到现代的DNA技术成型才得以解决 ,准确率也不是彻底的百分之百。古代科学技术有限,所谓滴血认亲就是一个说法,我们所听到的,更是一个故事,基本是书籍或者影视剧里的噱头。
-
请推荐一些60.70.80年代的电视剧,例如《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我比较偏爱历史和军事类的影视剧,恐怕不合邀请人的意,这个问题是在邀请暴露年龄吧哈哈。
-
经典电视剧《康熙王朝》皇帝为什么不去接洗马桶被砸死的容妃?
蓉妃也许是个好女人,但是她不懂政治,身处权力中心的皇宫和皇帝周围,下场一定是可悲的,最是无情帝王家。孝庄只怕废了胤礽后兄弟相残,所以临终托蓉妃转达懿旨不可废太子。胤礽二次被废前已经准备谋反了的,父子之间已无退路,康熙必须下手。可是如果承认蓉妃传达的懿旨是真的,那皇帝就是不孝,不遵
-
《风筝》男主郑耀先在剧中受尽了心里的煎熬,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是什么给了他力量?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也有真假之分。考察信仰是否坚定,历史告诉我们几条:身体毅力。长征,苦难,监狱里的严刑拷打,这些能坚持过来的,已属不易。多少变节者曾经也有信仰,但是经不过这一关的考验。心理素质。审问自己的同志,把自己的战友挫骨扬灰,每天与敌人一起生活还不能暴露细节,梦话都不
-
西游记电视剧无法再超越吗?
以现今的科技手段和电脑特效水平,拍这样的神话片当然会超越得很多,但是有几个条件制约着:首先八十年代是我国精神生活比较匮乏的时期,电影电视剧产量有限,所以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可以风靡一时。可现在就难说了,可选择的影视太多,那收视率怎么保证?收益怎么保证?这是现实问题。其次西游记是80后
-
李云龙为什么那么怕陈赓?
首先,李云龙是小说里虚构的人物,亮剑播出后很多人考证过他的原型,有说王近山有说钟伟有说陈锡联的,其实大可不必,李云龙的身上,本就浓缩着解放军若干名将的故事,比如消灭日军华北方面军战地考察团的是王近山中将 、从中原野战军经过中原突围后划归华野指挥的是皮定均中将、东野里敢抗命出击并且
-
同样是造反,《琅琊榜》第一部的誉王和第二的萧元启失败原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造反是个风险系数非常大的技术活,二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告诉我们,造反的成功机率也并不高,上溯至最近的明清六百年,也只有朱棣搞成了。琅琊榜一和二,各有一位皇族谋反,誉王和莱阳王,按传统伦理观电视剧里的人设他们都失败了,比较一下情况,三同三不同。同一,都是龙子龙孙,自认为都有问鼎大宝的资
-
《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是真的吗?
当然是假的。我们民族的苦难和当时的落后,是难以用笔墨形容的。国民党的中央军装备尚可,但是缺乏主动性,对于攻坚更是畏之如虎。陈诚为援助第九战区,曾经指挥六战区绝对优势兵力反攻宜昌 ,血战一周,结果也未能成功。而八路军的装备就更差了,不仅子弹不足,更严重缺乏攻坚所需的火炮。日军之所以
-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萧元启的父亲是谁,莱阳王为何突然暴病而亡?
在琅琊榜2中,这个故事是条隐线,没有正式的介绍, 是通过萧庭生给萧平章说身世时带出来的,算是皇族内部的一桩公案。出于掩盖皇家丑闻等政治原因,只有梁帝长林王少数几个人知道,具体细节脉络如下。一 ,萧元启的父亲是亲王,封号莱阳 ,是前面登上皇位之靖王萧景琰之子。萧景琰选择剧情开始的这
-
琅琊榜二中,为什么元启没有放弃爵位?
莱阳太夫人那是谋逆的罪过,按理应该诛九族的,没有挫骨扬灰就算皇帝开恩了,给萧元启的选择题,是比较轻的,但是元启思考再三,没有接受。首先,放弃爵位换来葬母,看起来孝心可嘉,但也等于萧元启承认母爱大于皇恩,不能够跟咒魇皇帝的母亲划清界线,会显露不臣之心,如此不顾爵位的决断能力,足够引
-
抗日神剧出现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原因倒是挺复杂的,一言难尽。自己也看了不少抗日神剧,没办法吖,喜欢战争片,可能看的大多是神剧。思考了几条,兹当抛砖引玉,大家一起探讨。第一,当下的泛娱乐化,让电视剧的资方、制片人和导演等,盲目迎合观众,什么手撕鬼子,什么裤裆藏雷,怎么雷人怎么拍,只片面追求收视率,而忽略了电视剧本
-
如何解析《和平饭店》中狼人杀的关系?
和平饭店把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用人物做代表体现了出来,首先弄清楚当时的历史环境,然后再理清人物。剧情时间定位于1933--1937之间,东北已被日军侵占成立了以溥仪为“执政”的伪满洲国,按德国反犹推算必须是1933年以后,否则希特勒还没上台,南京政府跟日本没撕破脸皮,就说明全
-
为什么有的人会沉迷于抗日剧无法自拔?
战场上没打过的事,在横店完成。一种YY的自我陶醉感。抗日神剧会毁了一代人的,日本鬼子如果那么好打,分分钟干掉好几十个,我们的先辈何至于十四年苦战? 到冈村宁次签署投降书时,中国派遣军全部兵力(不含关东军)是106万5千人,包括华北方面军,华东13军,华中11军和华南23军等。我们
-
《和平饭店》里,既然王伯仁是虚拟的人物,为什么陈佳影当初订双人房间?
陈佳影是给她去火车站迎接的地下党同志订的,原本二人准备以此为掩护,在和平饭店接头并研究工作,反正新任调查课长野间也不知道王伯仁的具体情况,以南铁人的身份订房,遇到宪兵警察检查,也好应付,否则外来人口在日伪统治时期,查验的非常严格。未料想在火车站广场上,本来去围捕身藏731部队秘密
-
张作霖是怎么从一个“保安队长”成为奉军大帅的?
张作霖虽然是胡子出身,脑袋瓜子是很够用的,政治手腕也颇高明,此人不死,怕是东北历史都得重新写。张作霖从保安队长到东三省抗把子,拢共分四步,每一步都有一副嘴脸。第一步,从胡子到官方认可的地方团队。土匪的历史不多说了,张作霖是土匪火拼的幸存者,否则也没有后面的张大帅了。但是张作霖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