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互相抱怨推责任,为什么领导一般不出声呢?有什么职场潜规则吗?

这事当年我也琢磨很很久,为啥群里同事们出现矛盾了,领导都不喜欢主动出声?后来我自己当了领导,再出现类似的情形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也和当年自己的领导一样,不喜欢先出声。

你要说是职场潜规则,倒也不算,更多意义上我认为是一种管理的智慧。

就这个话题,我说个人的三点看法。

一、领导不喜欢急着出声,是想先把事实搞明白

群里员工们相互抱怨、推脱,可领导却没有动静。你以为是真的没有动静吗?才不是呢!

领导可能就拿着手机一个人在认真琢磨和思考着:这件事为何会引起员工之间矛盾?到底谁的错?我该如何出面调节?

越是无声,其实领导的内心越是激烈地在思考!

我做员工的时候是想着的是”群里都吵成这样了,领导怎么还能如此淡定呢?“

可我做了领导以后,想着的却是”事情都没有搞明白,我怎么能表明立场呢?太不负责任了!“

站的立场角度不同,对待同样一件事情可能就有完全不同的考虑。也只有你真正做领导遇到了,才有切身体会。

二、领导一旦出声,这事就有初步基调了,之后想再推翻就挺不容易

有些领导碰到此类情况,性子是比较急躁的,比如张三和李四两个员工在群里闹矛盾,领导平时和张三关系好,于是果断帮张三站台,群里其他的员工就看出领导的一个姿态了。

实际上,张三未必就全部有理。而领导这一表态后,就等于事情没了回旋余地。这对另一个当事人李四来说可能心理打击就很大!他会认为领导公开偏袒张三,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很可能李四在以后工作中就不会那么积极做事,乃至离职都有可能。

除了对李四的影响,其他群里的围观同事也会有不同想法,领导个人在他们心目中的管理形象会有所下滑,权威性不但得不到强化反而是弱化了的。

我以前的领导就曾经教过我这一点,他说:你将来自己做领导了,一定要做事公正公平,如果你在下属面前一碗水端不平的,别人肯定不会服你!

后来我牢记了这句话,所以出现群里闹矛盾这种情况,我一般会把事情搞明白,想清楚我该怎么说话,避免伤及无辜的员工,最后再考虑发言。

三、领导不出声,未必代表不处理

其实你看群里一些领导平时不怎么说话,并不代表他不关心群里的事情。也许他是比任何一个员工都更在意。

只不过每个领导处理问题的风格有所不同,一部分领导喜欢群里沟通来解决问题,还有一部分领导喜欢群外单独解决问题的。

我现在公司有个领导就是如此,他平时都是潜水状态,很少在网络上发言表达意见。但他看到问题以后,总还是第一时间联系下属,一般是电话的形式多,问问事情的原委,然后表达下他的一些观点,争取私下把矛盾化解掉。甚至到了公司上班以后,单独把当事人叫到办公室去面谈。

我认为这样的领导其实是有大智慧的,他懂得控制事态的发展,单独沟通来解决问题。

人都是好面子的,作为领导,话语权大,员工们也都期盼着领导袒护自己,所以群里表达意见确实容易说错了话。

处理的手段很多种,润物细无声才是管理的高境界!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者:丁路遥知事,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职业规划师,高级培训师,领英、猎聘、智联、GHR等多家头部平台签约作者。欢迎点击关注我。

同事互相抱怨推责任,为什么领导一般不出声呢?有什么职场潜规则吗?

谢谢相邀!

我认为,这是领导方法使然,与职场潜规则无关。

一、同事在公司工作群里互相抱怨,推卸责任的行为,从主观上来说,就是为了向领导和其他同事表明自己是履职尽责的,工作中的失误是他人造成。希望领导和同事们肯定自己的成绩,纠正他人的不足,或者为自己伸张正义和主持公道。从客观上来说,通过在工作群发泄负面情绪,表达自身诉求,规避失职风险,减免工作责任,缓解其心理压力。

二、对于这些事情,领导们早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之所以没有出声,一是情况不明了,难以下结论。二是公司工作群不是一个解决员工之间矛盾问题的场所。三是解决员工之间的矛盾纠纷和问题,具有专门的工作班子、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方法。即:

同一部门两个员工之间的问题,由部门领导负责解决。两个部门以上员工之间的问题,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部门领导负责解决;两个部门副职之间的问题,由分管人事工作的领导,或者其他分管领导负责解决;两个部门正职之间的问题,根据问题属性,分别由分管组织人事工作和分管业务工作的领导负责解决,解决不了的,由主要领导出面解决。单位两个副职领导之间的问题,由主要领导负责解决,解决不了的,报请上级组织解决。

三、当同事在公司工作群里互相抱怨,推卸责任的行为发生后,涉事员工所在部门的领导、人事部门、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关注。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问题解决在基层(部门和科室),矛盾不上交的原则,在事情发生后,一般由当事员工自行协商解决,解决不了的,由部门领导出面解决,尽量不上升到组织人事部门、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层面来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将管理资源用在抓发展上,尽可能的减少负面影响,维护单位的团结和谐,巩固和提升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本文插图全部来源于《今日头条》)

同事互相抱怨推责任,为什么领导一般不出声呢?有什么职场潜规则吗?

谢谢邀请

我非常乐意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职场中应该没有什么潜规则,毕竟职场只有细微的利益之争。

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潜规则想玩弄的事态有点大了,因为工作群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员工的三观参差不齐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员工的意识混乱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被陷于受打击的员工的特点、弱点以及缺陷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整合一下,来点设计,被整之人将会一直陷于阴谋之中不得而知,直至完全被整倒,当然控制这个局面的一定是控制这个工作群的领导,而这个领导一般不会动用这个潜规则,动用了就是玩火,玩火总有自焚的那一天。

职场不应该有如果,没有如果我们也就来看看员工在工作群里相互抱怨推责任,为什么领导不会出声呢?当然,领导有领导不出声的理由。

一、是员工之间的相互抱怨推责任,没有触及到公司的利益

只要员工相互抱怨推责任,没有触及公司或团队的根本利益,且出发点一直围绕着个人或岗位上的责任议论,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公司的制度在那,公司的职责在那,公司的工作流程在那,越挣只会越明。故,不会出声制止。出声了,反而矛盾上交了,在群里争论,虽有矛盾上交的意思,但毕竟没有上交。事态仍然在控制范围内,只要第二天表扬一下双方虽观点不一,各持己见都是为公司利益着想。重申一下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特别重申工作群的作用,这个问题就能化为无形。

二、让员工在工作群中尽量把问题表现出来,以便于更好的抓好团体建设

虽说工作群不是一个相互抱怨或推责任的地,但是问题毕竟出现了。问题出现了,终究是要解决的。也许领导喝着小酒,目不转睛的盯着工作群内的事态发展。一方面,努力搞清楚事态的来龙去脉;一方面可以清楚的看出争论双方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特点;还有一方面可以比较清楚他们的三观状况。其实这也是一个全面了解员工思想动态的一个绝佳的难得机会,既然是难得的机会,就没有打断员工争论的理由。

三、工作群只是为了工作而设立,不是处理问题的地方

工作群只是为了工作中信息流通而设立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传达上级指令,处理工作中遇见的相关事务,回传工作完成或处理的结果。他不是工作之外的责任反馈、责任分析、责任追究正常的工作流程,关于责任的信息的反馈与处理应该有专门的渠道。因为,责任的反馈、责任的分析、责任的处理比较复杂。必要时,还会通过专题会议方能得以处理。故领导不会打破组织工作流程而在工作群中随意发声。

四、只要不触及公司利益让员工发泄一下也何而不可

有时候,员工在工作群里相互抱怨推责任的行为虽然是不可取的(会影响团队的团结或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那么员工为什么又会在工作群中相互抱怨推责任呢?其实也是大家的觉悟所在。大家都有着不打小报告或不在背后耍阴谋的主观意识上的主动。把问题摆上桌面毕竟是好事,是阳谋。在控制的范围内,适当的议论一下,问题也会越议越明。情绪发泄了一些,道理也明白了一些,何而不可呢?故,领导也不会发声,使其自明,不自明只是嘴上不自明,已经自明了。

五、员工只能靠猜测,领导可能看得到,即使领导看到了,他也会有许多理由说没有看到,因为,工作群没有举报的功能

既然工作群,没有举报功能,领导也就可以依照事态发展可以置之不理,装着没有看见,或装着没有看明白,或装着别的什么事耽搁了,装着没有及时看手机,或手机没电,或手机没信号等等100个理由不知道工作群里面发生的事情。这只是托词,是不想搅于没有结果的矛盾中去,法律层面民事诉讼也会有民不告,官不究的原则,何况我就是一个企业的领导。其实合格的领导一定一直关注着,暗中控制住事态的发展,虽说自己不参入,也不排除在他的授意下的别人参入。

综上所述,领导不在工作群中针对员工相互抱怨推责任而发声,除了工作流程不允许外,也展现出了领导的智慧;领导的艺术;领导的修养以及领导所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领导的作为一定是有效果的作为,没有效果,合格的领导是不会去随意作为的。

个人观点,不到之处请指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你的提问!

我是【昔日的港湾】职场领域创作者,有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师友们可关注我或在下面留言与点评。谢谢大家!各行其道,方才流通
  • 照片来自于手机自拍

同事互相抱怨推责任,为什么领导一般不出声呢?有什么职场潜规则吗?

因为一个合同变更的事,几个同事在群里吵开了。

小张率先抛出问题:“我们的一个交付合同怎么审了这么长时间啊?三天还没走完流程,财务的同事出来说说。”

小李直接发难:“那个合同能怪财务吗?根本就没有按要求填写,好几处有问题,必须打回去重新填写,做事情老是返工,不按要求做,到底是谁耽误时间呢?”

小王也在群里发话了:“我觉得那个合同,填的不好确实有问题,但财务也应该事先有培训,不能发现问题了再让人家退回吧。”

小李不高兴了:“培训?哪一次让你们培训,有几个参加的?我们也通知人事部也安排过啊。”

之后小陈插过话来:“人事部安排过几次呢?我怎么没听说过,根本就没有培训到位。”

人是小黄不开心了,立刻憋不住了:“每次发培训通知你们都不看?再说了,按要求填一个合同评审单是常识,根本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认不认真的问题,是态度有问题。”

……工作群里吵成了一锅粥,吵了半天也没吵出个结果,群主人事经理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问副总:"领导,看您没发话,您看要不要让他们都禁言?这样相互抱怨扯皮的事情,影响不好。"

副总笑了笑,轻描淡写的说:"让他们说,给他们说话的权利,看看会有什么结果。也顺便看这些人是什么心态,哪些人能用。"

“可是……”人事经理还要说什么,副总打断了他,摆摆手让他不要再说了,人事经理只好退出副总的办公室。

没过一会儿,人事经理的电话响了,是总经理打来的,语气里很不开心,他说:“你在群里发一句,有什么事情当面沟通,不要在公司群里发来发去,既耽误时间,也影响不好。"

“刚才问严副总,他说不用管,给大家说话的权利。”人事经理反馈。

总经理更不高兴了:"这叫什么话?都火烧眉毛,不解决问题还在这扯淡,你马上通知大家,就说是我说的!”

人事经理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要马上终止公司群里的抱怨和推诿,不要让这种负能量侵害了公司的工作氛围和文化。

通过以上这个案例,你看到了什么呢?领导不出声的,或许有他的理由,比方说看看谁的表演、谁的表现怎么样?但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是否恰当?这是需要评估的。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对出现相互推诿和抱怨的情况,负责任的管理者应该及时干预,给予引导,而不是不管不问,任由传播和扩散。更重要的是,引导下属团队解决问题,这才是应有的态度!

作者: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关注我了解更多。(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

同事互相抱怨推责任,为什么领导一般不出声呢?有什么职场潜规则吗?

如果员工在工作群里互怂,领导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发表意见的,除非“战局”不可控了,领导才会说一声,领导不发声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工作群里,所有员工都在,领导在没了解真实情况下,无法判定谁是谁非,责任在谁。

2、即使领导知晓责任在谁,也不会在全体员工面前去责骂谁,这也是对员工的一种尊重。

3、领导不轻易流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免引起波动。

至于你说到的潜规则,其实这不能算作潜规则,而是领导的一种工作方法而已。

@晴贵妃与您分享职场故事

同事互相抱怨推责任,为什么领导一般不出声呢?有什么职场潜规则吗?

【沐沐观点】谈不上潜规则,分享一个真实的经历,听完大家就明白了。

老姚是我们的项目经理,干工地出生,脾气火爆。项目上的管理人员,谁敢抱怨推脱,都免不了他一顿骂。后来,项目氛围变得很和谐,各个部门之间没有了抱怨,原因简单,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老姚。每天见面,打招呼就是“今天老姚骂你没?”然后大家一起骂老姚。最后,老姚被公司调走了,大家还在偷着高兴。老姚走后,来了一个新的项目经理,充分吸取了老姚的错误经验,不管底下人怎么吵,他都不出声。就是吵到他面前了,他也是劝大家以和为贵。之后,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大家反而怀念起了老姚在的日子。

那么,老姚和新项目经理,作对了什么?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面对员工的抱怨推诿,领导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一、老姚没有解决矛盾,而是转移了矛盾

敢于发声的领导,我们说他是个好领导,这也是老姚做的正确的地方。但是他采用的方法过于粗暴,并没有真正解决矛盾,而是转移了矛盾。

本来部门之间的矛盾,是需要双方沟通、协调解决,或者通过领导的安排,定规矩、定制度去解决。但老姚采取了更直接的办法,就是开骂,我不和你讲道理,我也不想知道谁对谁错,我告诉你怎么办,就怎么办!

老姚就像一个土皇帝,你们吵,我就一起骂一顿,然后给你个意见,你照办就行。部门矛盾是什么并不重要,正确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也不重要。

所以,老姚将本来大家之间的矛盾,全部转移到了他自己一个人身上。你说老姚错了吗?也不一定,他是严格的结果主义者,一切以结果论成败。而且他的确有担当,大家都恨他他不是不知道,但只要工作能推动,根本不在意大家怎么看他。

就担当这点上,我是佩服他的。

二、新项目经理深谙职场潜规则,但老好人管不好团队

新项目经理姓李,就喊他老李吧。老李就像题主说的大部分领导一样,随便你底下人怎么抱怨推诿,就是装作不知道,不发声,也不解决。

这就是典型的职场老好人,我谁都不得罪,你们吵你们的,吵得太凶了,我就出来当个和事佬,劝大家以和为贵,互相理解。

就这样,生生把一个项目经理干成了闲人马大姐。老李的聪明之处在于,不得罪底下人,但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解决问题,说白了就是没有担当。

你说大家喜欢老李吗?喜欢。老李办公室经常有员工进去和他聊天,聊的内容就是吐槽其他部门。聊完了,感觉领导理解他,心情舒畅了。但是,工作中实际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所以,老李的做法也不对。

三、老姚与老李互补,便是正确的做法

老姚要学习的,是老李对员工的耐心和理解,不要开口就骂,让员工下不来台。老李要学习的,是老姚解决问题的担当精神,不要只调解情绪,不解决问题。

他俩是我遇到比较极端的例子了,大部分的领导,既不会向老姚一样无情,也不会像老李一样多情。而是向题主表述的那样,表面不轻易表态,避免激化和转移矛盾,实则采用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当面协调,或者用制度去明确责权利等。

四、总结

综上,题主说的现象,其实是大部分领导都会表现出的方式,谈不上什么潜规则。并不是说不管,而是不向老姚那样去管。他们会先了解清楚情况,然后采用合适的方式,去协调并解决问题,只要别向老李那样真的不管就好!

我是沐沐君,世界500强企业10年工作经验,获得过市级五一劳动奖章、市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目前属于企业中层管理干部,热爱跑步和写作。喜欢用朴实通用的语言分享职场经验,欢迎大家关注沐沐君,共同交流,一起进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