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红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在村里没什么官职,却深受人们尊重?
因为在农村里的老人相对来说都会比较封建保守和迷信。他们在做事情上会比较讲究一些,尤其是这种红白喜事,生怕出了差错,会影响家里的风气。所以村里边对红白喜事非常的重视,因此也对红白喜事的管事人比较的尊重。农村里红白喜事的管事人在做红白喜事的时候比较有经验。他清楚地知道什么红白喜事。该怎么做?需要什么人做?什么时候做?条理清晰,都是有一套专门的程序。顺理成章的做起来也比较让人放心。同时这样的管事人也是比较有能力和威信的,因为他需要召集很多人来做事,同时也对村里面的人比较了解。所以他在人员的分工上边比较的有条理,而且这种管事人就事论事,做起事情来比较果断和耿直。也可以减少家里边因红白喜事而引起的很多纠纷和矛盾。
为什么农村红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在村里没什么官职,却深受人们尊重?
为什么农村红白喜事的管事人,在村里没什么官职,却深受人们尊重?
在我们地区,这种管事人我们称作“帮工头”,这个帮工头深受人们尊重。说起这个,倒引起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我们村里有几个经常帮忙的年轻人,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帮工头比我们年纪要大一些。
这个帮忙头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首先要有诚信,懂得很多,比较有威望,处理事情比较公平,而且比较理性,农村有的白事处理不当会引起矛盾,帮工头在这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帮工头对帮工的也比较热情随和,所以帮忙的比较听帮工头的。我们的帮工头通常跟我们打成一片。
我们村就两个帮工头,遇到大事通常是两个帮工头,遇到小事就一个,帮工头就是图个帮忙赚名声,有的东家会打赏一点钱,所以不会挣抢这个业务的。
说起这个农村的大事小情,我还真是有很多心里话要说,那个时期真是美好的回忆。我在我们村帮忙有几十年了,几乎大事小情都到场,我们村没有吃流水席的习惯,白事三天,通常是四顿饭,红事两顿饭,帮忙的都在场,而亲戚朋友很多主席以外都散了,副席都是我们在场。
红事一般早晨帮工头安排帮忙的事物。比如谁借桌子按桌子,谁端盘端碗,谁烧火做饭,帮工头安排得很妥当,甚至一桌坐几人,在谁家按桌子,娘家客在哪儿,如果不是轻车熟路一般人会发蒙,帮工头甚至了解很多结婚的一些细节上的事,遇到有的娘家客好闹事的,也是帮工头摆平这件事,因为跟帮工头时间长,有时也替帮工头安排,如果我不出来打工,估计也是个小帮工头了。白事那就麻烦了些,老人在临死前,有些事情都需要提前安排,遇到急死的,不仅帮工头需要迅速处理一些事情,连我们这些帮忙的都不用安排,平时做什么都已经习惯了,比如死人时,我从来都没有拿过花圈或抬桌子之类的,抬棺挖坑埋土等,所以我们这几个帮忙的不怕死人,有一次帮忙竖碑迁坟,冬天凌晨三点,我们四个人挖土取尸骨,所以我从不相信什么鬼怪邪说。
说起来,为什么那么回忆那段时间,主要是因为我爱打麻将,这几个帮忙的包括帮工头也喜欢打麻将,事情忙完了,我们都会大战一场,母亲和妻子特别讨厌我打麻将,也讨厌我抽烟,但这种场合就不会阻拦了,帮工头也会帮我们说话,有时帮工头会把烟给我,他不抽烟,而且他也是麻将好战分子。
提起帮工头想起了这么多事情,想起帮工头和那些麻友,现在年龄大了,有的甚至离开了我们,想起这些不免有些伤感,或许有些过往只能封存在记忆里。
为什么农村红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在村里没什么官职,却深受人们尊重?
这个我太有发言权了,因为我爷爷在农村就做了一辈子的管事人!一直到80多岁,他还在红白喜事上坚守。就连身患癌症,也还做了最后一场。他自己葬礼上所有的挽联,敬词都是自己所写,让人佩服不已!
题主所问,为什么农村红白喜事上的管事人,不是什么官职,却非常受人尊重?
我有几点自己的理解,现在分享给你:
第一,管事人大多是当地一些知识渊博,并且能说会道的人。他们知传统,懂礼节,并且协调组织能力非常好,所以受人尊重!像我爷爷就是如此,他是那个年代里少有爱读书的人。整个阁楼上都藏着是书,都是他多年自己慢慢买回来累积的。
他的出生很苦,只上了几年学。他父亲三十几岁就不幸暴毙了,家里只一个小脚母亲还有三个弟弟。十几岁就成了家中的主心骨,一边干活,一边自学。
虽然小时候的他并没有上多久学,但不妨碍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又很讲礼性,在我们当地很有名,深受尊重!
能够写的一手好字,早些年一到春节,村里家家户户都备上红纸请我爷爷写对联。他做这个管事人,属于无师自通,自己看着看着就会了。管事过程中,各个地方安排的妥妥当当,主人家完全不用操心!他这辈子主管的红白喜事,没有上千场,也有好几百场。
第二:红白喜事管事人一般不索要报酬,属于义务帮忙,不要钱财,所以受人尊重。区别于现在的婚礼策划与主持人之类,其实管事人就相当于把这些都涵盖了。前者起码要大几千的费用,而后者基本是无偿,至少我们当地是如此。无论是生日宴会、结婚、还是白喜事,过去在农村都是要摆几天的酒席,管事人非常辛苦,但却不会要一分钱!
我爷爷不但义务帮忙,还会随礼给主家。不管帮忙几天都不收钱,比较客气的人家会附赠一个猪脚表示感谢。
我爷爷管事能力强,为人又正直,深受人喜欢,所以附近十里八村的红白喜事,都是请他管事。我们当地管这叫“掌喜事”,既要帮主家预算客人数量,以及大致开销,还要写所有的请柬,红联等。(白喜事就是挽联和敬词之类)包括酒席上的安排、接待、陪客、敬酒等等。
第三:管事人一般都是村里比较有威望的人,或者曾经有过公职。并且自己的口碑也比较好,深受村民尊重!我爷爷原先他是有机会跳出农门的,他算账很厉害,打算盘的速度相当之快。以前是没有计算机的,都靠算盘。所以,乡政府还请他去做了好多年的会计!那时候,工资较少,不足以养家糊口。
关键是他们孩子生的太多了,足足七个,(有一个10岁夭折)我奶奶拉扯一群也不能出去做事,全靠我爸和我大姑两个人。我奶奶就拼命要把我爷爷叫回家里种地,因为种地起码个个能吃饱饭。那时候就是这么目光短浅,没有想以后。
回村以后,一边种着地,然后村里又选举他做了很多年的村支书。他为人刚正不阿,处事公平,深受村民拥护和爱戴!从村里退休以后,一直就在做管事人。一辈子都没有收过乡亲们一分钱!
我爷爷在得知自己患癌以后,主管了最后一场喜事,然后收了一个徒弟,倾尽全力教他,从写好毛笔字开始。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淡然的写好了自己丧礼上一切需要的挽联以及吊唁致辞等!不得不说,我爷爷就是个深受人尊重的农村管事人!
综上所述三点,所以我觉得农村管事人虽不是个官职,但一样深受村民尊重以及爱戴!
大家老家的管事人叫什么呢?需要收费吗?欢迎留下您的看法一起交流学习哦!
为什么农村红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在村里没什么官职,却深受人们尊重?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农村的红白喜事是非常严肃的,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环节,不管是各种规矩,还是各种仪式,都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一旦出现差错,主家是要被村里人笑话的。
所以,谁来管这些事,谁来主持这些事就非常重要。
每个村子里都有几个管事的人,他们平时跟普通人没有任何的区别,其实他们也就是普通人,可村里谁家有了事都会把他们找过去,他们负责安排一切事宜,不管是白事还是红事,都有这么几个人。当然了,他们也是分着工的,有一个总管事的人,然后下面还有三到四个分管事的人。
总管事的负责安排各类事项,这些分管事的各管一项,然后汇总向总管事的结合。这里不仅仅是管事,包括经济大权,主家是什么也不管的,所有事都交给了总管事的,而总管事的再向下分派。
比如有人管吃饭喝酒,有人管亲戚朋友,有人管各种礼仪,各司其职,把主家的事给办圆满了。
这类人在农村被普遍叫做管事人,他们平时也是种地打工,但村里人对这些人都挺尊重的。很多人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黑嫂一直在农村生活,而且平时也经常到村里红白事上帮忙,对这件事有些了解,所以咱们今天就说一下这个问题。(图片我自己拍的)
咱们这个问题需要分开来说,首先咱们了解一下管事的都是什么人,因为大多数人对他们是什么人有些误会,然后咱们再说一下他们为什么会受到村民的尊敬。
Ⅰ:管事的都是什么人看到不少人说,在农村管事的大多都是地里比较有威望的,或者是族长,或者是富有什么的,其实这些人对于农村管事人有着严重的误会。
族长这个有些地方的确是这样,而富有就想当这个管事人,则有些想当然了。
在农村,谁来当这个管事人是有严格规定的,并不是你有几块钱就可以当管事人,那么严肃的事,你能办得来吗?这是一件需要协调各方面的事,有几块钱就能协调好吗?
所以,这些都是对管事人的误会。
那么,究竟什么人在农村可以管事呢?各家族的老大挑选一人,这是唯一的标准。
什么叫各家族的老大呢?我们都知道,农村同样一个村,同样一个姓,其实也是分着家族的,有大家族,有小家族。大家族就是全村一个姓的就是一个大家族,小家族就是全村一个姓,大家族中又分出了小家族。
咱们打个简单的比方,某年某月,有弟兄两个搬到了这个村子,从此在这个村子落户,那么,这弟兄两个属于一个大家族,但同时又是两个小家族。
这两个小家族通常会被简单区,有些地方称东院和西院,有些地方称南院和北院,主要是根据当时住的方位来决定的。
而这两个小家族世世代代相传,他们都会有一个同辈中最大的,也就是同辈中的老大,这个老大以后就可以成为村里的管事人。
我们说的是弟兄两个,如果是弟兄四个,那就是四个小家族,总之就是这样传下来的,世世代代,也乱不了。拿我们村来说,当初就是一个大家族,分支成两个小家族,称东院和西院,到现在其实才十七辈人。所以,当一个泼妇站在街里骂街,骂某个人十代祖宗,她是要被全村人教训的,因为这等于是把全村人给骂了进去。
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是各个小家族中的老大来管事呢?主是要怕各小家族中有人找事,老大能压住场子,能镇住他们。
农村人纯朴,但也执着,有时候两人结了仇,会一直记下去,等到某一方家里有事,保不准会去找事,当他去找事时,他家族中的老大在,眉头一皱,张嘴骂两句就骂回去了。
有人可能觉得这个小家族中的老大有这么厉害吗?就是这么厉害,该尊重得尊重,该走的路子要走,要不然你在农村就会成为孤家寡人,以后没人会搭理你。
Ⅱ:这些人为什么会受村民尊重首先,管事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有人说这样能吃点好的,喝点好的。现在谁缺这点好吃的好喝的啊?如果可能,没人乐意当这个管事人,但他们是各小家族中的老大,他们不当也不行。
当管事人特别繁琐,需要处理很多事,同样人找事的倒不太多,可一旦有了,管事人要摆平,摆平的原则是事主最大,就是不管你有什么仇,不管你有什么怨,在这一天,事主是最有理的,是最大的。
比如说甲和乙有仇,甲的父亲去世了,乙想趁着发丧这天来找事,那么管事的是不会答应的,错过了这一天,你们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但是就今天不行,乙你如果非要找事,那么村里人会找你的事。
人家家里有事了,你却又来找事,你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另外就是一些紧急事的处理,小到孝子的孝衣穿戴,大到发丧出殡。红事小到新娘穿的鞋子,大到调度整个婚礼,都是这些管事的人在操办。
人们能不尊重这些人吗?管事人首先有个原则,不能带着情绪去给主家管事,要用心用力去给主家把事情办圆满,管事人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遇到家里条件不好的主家,管事的还要帮着主家省钱,不但是省钱,还要办得尽量有面子。
谁家都会有事,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谁家都要经历,谁家都要用么管事的人,人们又怎么会不尊重他们?
当某个管事的人老了后,他家族中会有另一个老大出来成为管事人,一代一代,农村的事都是这样办下来的。
办事尽心尽力,处事公平,是管事人受人尊重的主要原因。
Ⅲ: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农村的管事人不是乱安排的,也并不是谁想成为管事人就能成为管事人,这里面有严格的规定。
然后就是,这些管事人不但要帮着主家安排所有的事,不管是大事还是琐碎的小事,还要帮主家处理紧急出现的状况,不管是白事还是红事,管事的要保证主家能顺利进行下去,把事情给办圆满了。
他们之所以受人尊重,是因为他们没有私心,为主家尽心尽力。另外,这个在农村是没有钱的,不会说主家给管事的钱,这是不存在的,顶多是亲戚来了,适当拿一些,给这些人买点瓜子糖什么的来意思一下,表示一下心意,意思是他们辛苦了,亲戚感恩啥的。
其实,黑嫂个人认同这种方式,要是没有这些个规矩,某些农村会出现二半吊子,他们发起横来没人能治得住,这些管事的存在,可以快速处理掉这些事,不至于发展成大祸事,这样不是挺好的吗?您说呢?
我是黑嫂,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为什么农村红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在村里没什么官职,却深受人们尊重?
农村红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在农村没什么官职,却深受人们尊重,这是因为这样的管事人(我们那里叫“支客师”)一般在当地威望比较高,口才好,懂礼数,有一定的号召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农村的红白喜事都要办宴席,规模有大有小,席桌有多有少,参加的人数众寡不等。有的家里亲朋好友多,宴席少则几十桌,多则上百桌,事务十分繁杂。哪些人购物,哪些人下厨房,哪些人淘洗菜蔬,哪些人准备桌凳碗筷,哪些人洗碗抹桌,哪些人负责餐后扫尾工作(包括收检餐具、归还桌凳、打扫卫生等)。这些事情都需要管事人统一谋划,全盘考虑,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管是喜事、忧事都尽量做到少出差错,圆满完成,让主人满意。
由此看来,农村红白喜事管事人没有号召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是不行的。除了这些能力外,他还必须精明干练,行事果断,否则事情就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我认为,能够担任这个管事人不简单。他的能力不低于一个村支书或村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对于这样的人,人们自然会尊重他,拥护他。谢谢🙏
为什么农村红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在村里没什么官职,却深受人们尊重?
在农村每一个家族里都有管事人,也就是说农村每一个家庭遇到红白事都离不开管事人。因为农村的红白事需要很多家族里人员帮忙安排,和亲戚朋友来办事的安排,还有很多农村的风俗习惯也需要安排,本主家自己又没时间去处理,就全部上交家族的管事人权权处理。
像这些家族管事人,其实他们在村里没什么官职,就凭他们平常善解人意,爱帮助别人,为人处事能理强 ,自身修养素质高,让人佩服,受人尊敬 。
家族里不管有大事小事,也不管刮风下雨,甚至农活再忙的季节,只要用到他们,他们都是扔下自己的活就过来帮忙办事,所以他们是深受大家尊重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