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身边发生的最奇葩的事,是什么?
新婚第三天早上,周敏迷糊中听到婆婆的声音,睁开眼后吓得爬起来,只见婆婆坐在婚床上,抚摸丈夫的脸叫着:“儿子,起床了,上班时间到了。”
周敏回过神来,极其尴尬的催促老公刘辉明:“老公,快起床,妈都叫你起床了”。
刘辉明揉着未睡醒的双眼,见到眼前是母亲,便说:“妈,我想再睡一会”,然后一侧身,就搂着母亲继续睡。
周敏被眼前的一幕惊到了,更加尴尬,继续催促老公起来床,婆婆却说:“阿敏,你先去煮早餐,我陪阿明睡一会。”
周敏听后愣住不动,婆婆说:“叫你去煮早餐你就去,还愣在这里干什么,我陪阿明睡一会有什么问题吗,你不舍得啊。”
周敏支支吾吾说,不是,没有,那我先去煮早餐,然后尴尬的离开婚房,眼前的一幕她实在接受不了。
周敏心情复杂的煮早餐,虽然婚前已经知道老公是单亲家庭,公公早逝后,婆婆没有再嫁,而且十分宠爱老公这个儿子,这她可以理解,但她接受不了婆婆宠爱儿子宠爱到失去了分寸。
吃过早餐后去上班,刚出门,周敏就问老公:“你妈到底想怎样?”
刘辉明没反应过来,反问:“我妈怎么了?”
周敏说,她一大早不敲门就进来,爬上我们的床,她怎么可以这样。
刘辉明说,原本是这事啊,其实呢,我妈已经习惯了,这么多年来她都是这样。
周敏说,可是现在我们已经结婚了,有自己的家庭,你可不可以和你妈说,以后不要再这样了,你知不知道,今天早上我真的吓到了。
刘辉明说,我妈就我一个儿子,你也体谅一下她吧!
周敏说,我体谅不了,在你心里,是我重要,还是你妈重要?
刘辉明说,当然是两个都重要,别生气了,今晚回去我把这事处理好。
见老公答应了,周敏也就不再僵持下去。
下午,周敏下班回来,见婆婆在厨房做晚饭,便主动过去讨好婆婆:“妈,要不让我来煮吧,我会做饭,也知道阿明喜欢吃什么。”
宋娟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解下围裙,让儿媳做饭。
周敏接过围裙,小心翼翼说:“妈,你早上可不可以不要进我们房间叫醒阿明。”
宋娟没有说话,一脸不高兴的离开厨房去在厅里看电视,却烦躁得不停换台,直到儿子回来,才喜笑颜开,准备起身迎接儿子,儿子却往厨房走。
周敏听到老公声音,从厨房走出来和老公打招呼:老公,我煮了很多你喜欢吃的,等下就煮好了。
宋娟见儿媳和儿子很亲密的样子,忍着怒走过去,一把拉走儿子,叫儿媳快点煮,周敏见婆婆这样,尴尬不已。
吃晚饭时,儿媳夹菜给儿子,问儿子好不好吃,儿子边说好吃,边大口吃,宋娟见状,心里很不舒服,“啪”一声放下筷子说,我吃饱了,你们慢慢吃吧,说完头也不回往房里走。
刘辉明知道母亲不高兴,也猜到应该是妻子下班回来忍不住叫母亲以后不要再进房间了,他委婉叫妻子以后有什么事先和他商量再决定,而且由他去处理比较好,母亲始终是长辈,尽量尊重和迁就下她。
周敏见老公没有怪她今天的冲动,惹得婆婆不高兴,同时,也觉得由老公处理比较好,便答应了。
周敏选择理解,但宋娟想法却不同,此时她正在自己房间里,看着桌上那一张张自己与儿子的合照,想到儿媳叫她以后不要再进儿子的房间,想到儿媳和儿子之间亲密的互动,她恶恨恨的说,儿子是我的,任何人都别想抢走他。
第二天,周敏下班回来做晚饭时,想到自己昨天冲动惹得婆婆不高兴,犹豫了许久后,她去厅里向婆婆道歉,叫婆婆不要介意。
宋娟不冷不热的说,你说的对,你们夫妻俩的事我不应该干涉那么多。
周敏说,妈你能理解是最好的,哦,对了,我不太会煮鲫鱼汤,你能不能教下我?
宋娟没有接话,直接进厨房,看了一眼汤锅说,水太少了,要放姜,煮好之后放点芫茜就可以了。
周敏问,妈,那要放多少水和多少姜?
宋娟一听,直接把火关了,怒说,你不想煮,就不要在这里跟我装,问这么多做什么,我们家里不缺你这个煮饭的人,你不想做就不要做,从现在开始,你不许进厨房,阿明吃什么,由我来安排,你马上给我出去。
周敏见婆婆发怒,虽然很难过,但还是对婆婆说,要不我帮你收拾下东西。
宋娟抓起刀,边比划边说,不用了,你走,快走。
周敏见状,吓得赶紧转身走出厨房。
结婚才几天,周敏已经被婆婆吓得不轻,婆婆明显把她当做敌人,这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周敏心情很郁闷,忍不住找闺蜜诉苦。
闺蜜听后分析说,你老公是单亲家庭,他们母子俩关系很好,你们俩刚结婚,婆婆难免会觉得你在跟她抢儿子,她有些情绪也正常。
你想想,你婆婆把一生的心血都放在你老公身上,你们结婚后,你老公对她的关心自然少了,她一时接受不了,当然会有情绪的。
还有,你婆婆不准你进厨房,说不缺你这个煮饭的人,这事就不要告诉你老公了,免得他左右为难,你凡事往好处多想想,你刚结婚没多久,很多事情都需要磨合,你要积极一点,没有什么难关过不了的。
周敏听后,想想也是,不能对婆婆有偏见,毕竟老公婆婆亲手养大的,现在老公把爱都转移到自己身上了,婆婆确实一时接受不了,婆婆是长辈,要多休谅她,能忍就忍。
周敏摆正心态后,接下来几天,婆媳间的关系确实有所好转,然而好景不长。
一天,刘辉明要带朋友回家吃晚饭,周敏便和婆婆去买菜,菜买好后去停车场路上,周敏说,妈,阿明今晚叫很多人来吃饭,要不今晚我和你一起做饭吧。
宋娟说,不用了,你招呼好阿明的朋友就好了,你去前面路口等我,我去拿车。
宋娟刚转身,周敏就接到老公电话,宋娟见儿子打电话给儿媳,不打给自己,又吃酿又不高兴。
宋娟取车后,坐在驾驶室,看着不远处的儿媳,想到儿子结婚后,没以前那么关心自己了,自己也不能进儿子房间了,这都是因为儿媳要把儿子抢走了。
宋娟越想越接受不了,最后一脚踩油门,往儿媳冲去,眼看就要撞到儿媳了,宋娟才刹车。
周敏惊吓得呆在原地,脑大一片空白,手中的菜散落一地。
宋娟下车跑过去假惺惺说,阿敏,没吓到你吧,刚才我想事情,分神了,错把油门当刹车了,对不起,对不起。
周敏惊魂未定的看着婆婆,不敢相信婆婆竟然疯狂到这地步,但见婆婆连说对不起,她也不好说什么。
周敏回家后,因为婆婆之前说过不准她进厨房,以及今晚也不用她帮忙做饭,周敏自然不敢逆婆婆的意,闹不快。
后来,周敏发现婆婆不知什么时候离开家了,饭也不做,她连打几次婆婆的电话,都打不通,在她着急之时,老公带朋友回来了。
刘辉明见还没有做饭,觉得丟了面子,不听周敏解释,生气责备周敏不懂灵活,见母亲不煮,她也不煮。
刘辉明带朋友出去吃饭后,周敏十分委屈和难过,她万万没想到婆婆竟然临时玩失踪,而且不和她打声招呼,搞得老公对她不满。
在周敏满心委屈和难过时,宋娟正在外面边吃东西,想象着儿子回家见饭还没做,一定会对儿媳不满,她越想越得意,忍不住笑了。
晚上,刘辉明和朋友吃饭回来后,还责备周敏,周敏忍不住和刘辉明吵架,说明明是婆婆错,老公却把责任都推给她。
刘辉明说,母亲是长辈,不管怎样,做子女的都要体谅和迁就。
吵架中,周敏提出,我和你已经结婚了,有自己的生活,要搬出去住。
刘辉明拒绝说,搬出去住,我妈怎么办?
周敏说,你妈还年轻,她可以照顾自己,要不就请个保姆照顾她。
刘辉明说,不行,我不能扔下我妈一个人。
周敏气得说,到底是你妈需要你,还是你需要你妈。
刘辉明说,结婚前就说好了,要和我妈一起生活的,你也答应了,现在你又说这种话,你太令我失望了。
吵架过后,周敏冷静下来,觉得她不能让老公失望,她要更加用心去和婆婆相处,相信只要用心,婆媳关系会好起来的。
第二天,周敏主动泡了杯茶拿去给婆婆,宋娟却不领情说,我叫你泡茶了吗,你有什么事就说。
周敏说,妈,我完全能明白你的感受,你花了一辈子的心血在阿明身上,你很爱阿明,阿明娶了我,你觉得我是抢走你的儿子。
宋娟生气说,你乱说些什么?
周敏继续说,我想说的是我跟阿明一直都很尊重你,我也很努力做一个好妻子和一个好儿媳,但是之前我们之间有一些误会。
宋娟说,是你误会的吧,我觉得现在我们挺好的。
周敏说,做人有时候换个角度去想想就好了,比如,你不把我当做儿媳,而是把我你当做女儿。
宋娟说,是哦,我之前一直想有个女儿,我怎么没有想到这点呢,现在有个女儿挺好的,宋娟说着就笑了。
周敏见到婆婆笑了,也答应将她当女儿看待,她很开心,心想今后婆媳间可以好好相处了。
晚上,宋娟允许周敏进厨房做饭,这让周敏更加开心。
刘辉明下班回来见到周敏做饭,很意外,当听到周敏说她已经和母亲解开误会后,更是开心。
这时,宋娟却满脸是泪出现了,她对儿子说,你娶回的这个女人欺负我,今天她威胁我,我不对她好的,她就叫你搬走,永远离开我。
周敏听后又急又气,她万万没想到,下午和婆婆说得好好的,此刻婆婆却换了张可恶脸,造谣中伤她,周敏气得说,你胡说,你颠倒黑白。
宋娟说,阿明,你看看你娶回来的女人就是这样,下午她给我喝的茶里还有毒,她想毒死我。
周敏气得哭了说,你撒谎,你为什么撒谎,你太恶毒了,说着想过去拉扯婆婆。
宋娟说,阿明,你今天要看清这个女人的真面目。
刘辉明叫母亲先回房去,宋娟对周敏露出阴险一笑后转身回房。
周敏挣扎着说,你不许走,不准走。刘辉明情急之下,顺手就打了周敏一巴掌。
周敏捂着脸不敢相信的看着老公说,我永远都不想见你们母子俩了,然后转身开门跑了出去。
刘辉明追了出去,把周敏拦下,又是道歉,又是哄,叫周敏不能因为母亲就和他离婚,周敏嫁的人是他,不是母亲。
最后,周敏同意不离婚,但有个条件,必须搬出去住。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刘辉明不得不同意搬出去住。之后,刘辉明抽空约母亲出去吃饭。
宋娟见儿子约她出去吃饭,高兴得精心打扮一番,然后准时到儿子说的饭店。
吃饭时,宋娟说有儿子陪她出来吃饭,她很开心。
刘辉明对母亲说,妈你开心就好,之前都是我不好,忽略了你的感受,又不懂处理你和阿敏之间的关系,不过这样下去也没办法,加上你现在也要享福,我长大了也要独立,所以我和阿敏决定搬出去住,就住在附近,离你也不远,这样,我们既可以享受下二人世界,平时也方便回去看望你。
宋娟听后很不高兴,这时周敏也到了,宋娟便说要去洗手间,并叫周敏陪她去。
在洗手间里,宋娟直接了当说,我和儿子吃饭,你过来干什么,你不要在我儿子面前搬弄是非,设想一些不可能的事,我是不会让我儿子离开我的。
周敏这一次不再忍让婆婆:是你儿子自己决定要搬走,这都是你咎由自取的。
宋娟见儿媳竟然敢顶她,气得直哆嗦说,你竟然敢这样和我说话。
周敏说,你对我做过什么,你很清楚,之前试图讨好你,对你好,可是你根本就没有把我放在眼里,更加没有把我当做一家人,我在你眼里只不过是要抢走你儿子的敌人。
宋娟说,你没有资格做敌人,在阿明心中,我才是第一位,你什么都不是。
周敏说,你现在是怎么想的都无所谓,我是和阿明结婚,不是和你结婚,既然你对我不仁,别怪我对你不义,我们明天就搬走。
宋娟听后气得举手要打儿媳,却被儿媳抓住手。周敏说,如果你能看清楚现实的话,收剑一下你对阿明泛滥母爱的话,我会考虑一下,劝阿明别搬走。
宋娟说,你竟然敢威胁我。
周敏说,我已经把话说的很清楚了,如果你再继续这样子下去,最终受到伤害的是你的儿子。
周敏说完转身就要走,却被宋娟叫住了。
宋娟说,之前是我太过分了,希望你原谅我,求你别叫阿明搬走了,我只希望一家人能好好的生活在一起,你们搬走,我一个人无依无靠,我活不下去的,是我自作自受,对不起!
周敏结婚以来,婆婆一直很强势,她没想到婆婆竟然会放下姿态向她示弱,还哭着道歉求原谅。
周敏本来就善良和心软,见婆婆如此,心一下子软了下来,甚至想到自己要和老公搬走对婆婆是不是有些残忍了,婆婆再怎么不对也是个长辈以及是老公的母亲,应该得到尊重和照顾,最后,周敏选择原谅婆婆,不再搬走,也憧憬着一家人从此能和睦相处。
然而一天晚上,家里就周敏和婆婆两个人,周敏在房间整理床铺,婆婆来敲门,周敏开门问婆婆有什么事?
脸色阴沉的宋娟一把抓住周敏的头发就往洗手间拖去,洗脸盘已经装满水,周敏拼命的挣扎着,但还是被婆婆往水里按。
宋娟边按边说,我现在让你知道,在这个家是谁在作主,我儿子是我一个人的,没有任何人能跟我抢,你以为你是谁,我今天就给你点颜色看。
周敏极力挣扎着抬起头,又被婆婆狠力按下水中,如此几次后,周敏惊恐和慌乱中,伸手抓到一个牙刷,往后一刺,没想到扎中婆婆的眼睛,婆婆疼得放开手,她才有机会逃过一劫和报警了。
@荷香袭人来:宋娟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她与儿子之间却不避嫌,儿子结婚了,宋娟又觉得儿媳要抢走儿子,与儿媳夺爱,确实奇葩!
宋娟的丈夫早逝,她为了儿子没有再嫁,一手带大儿子,自然不容易,也自然很爱儿子,这些都可以理解,但宋娟爱儿子去爱得失衡了,甚至觉得儿媳要抢走儿子,这就不正常了。正因为宋娟爱儿子爱得失衡了,才会造成婆媳关系紧张,弄得家不宁,最后还造成悲剧发生,实在可悲。
写在最后: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宝贝,一定程度上也是父母的精神寄托,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一直在自己身边,但孩子长大了,都会独立,有自己的爱人,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小家,不能一直呆在自己身边,因此,无论父母再怎么爱孩子,也要学会适当放手,同时,不要过多的掺合到孩子的世界和感情中,只有这样,彼此相处才开心,家庭才和睦。女大避父,儿大避母,父母与子女之间,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你听说过身边发生的最奇葩的事,是什么?
这个奇葩的事儿,发生的时间跨度很长。前后涉及到四代人,至少有四十多年的历史。1975年,村里有一户人家再次分家:当着众人的面,老太太兰氏,指着大儿子白玉盘说:活不用你养活,死不用你葬埋!死了狗儿啃,也用天赐(老太太次子)去唤(狗儿)!玉盘,不用你!村里办事的人们,饶是见多识广,也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打劝之后,老太太兰氏就是不改口。逼得调解、写文书的两个人说:老嫂子!您要是坚持这么写,我俩只能告退。您另请高明吧!这么写分家的文书,有违人伦。传岀去,老寨村的人们,能用唾沫淹死咱们!这才改写成兰氏百年之后,丧葬时白玉盘随心——自己看着办吧。分家后,没过几年,兰氏和天赐两口子也过不到一块儿了。经常吵架。兰氏的长孙金锁从中挑唆,并代写了诉状。以兰氏的名义把天赐告到了法院。就说是天赐夫妻俩个,虐待老人,经常打骂,不给饭吃。要求人民法院给兰氏做主。法庭征求兰氏的意见。兰氏说,天赐一家不孝顺!经常打骂她。根本就过不到一块儿去!现在要求天赐一家,从她这三孔窑洞里全部搬走,不准再住。至于她的养老,由长孙金锁一力承担。百年之后,三孔窑洞归金锁所有。要求法庭写明:从判决下达三天之内,天赐全家搬走。迟搬一天,交纳50元的费用——这可是1984年啊!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中师毕业的,月工资才33.5元。天赐一家五口,只好连夜搬走。住进了快要倒塌的破窑洞里。连周围的人们都替他们担心——原来的住户不敢住人了,才存放了柴草。你们大小五口子,要是窑洞塌了,就全部活埋了!可不能长住!得赶紧想办法呀!一年多以后,天赐通过养鹿卖鹿茸,卖鹿儿,挣了很大一笔钱。一跃成为村里的首富。买了集体的一处场院,盖了六孔新窑洞,围起了一亩多地的一个大院子。正在生活蒸蒸日上的时候,又接到了法院的传票。理由还是天赐不赡养老人兰氏。这下他就纳闷了:怎么又找到我头上来了?按照传票规定的时间,天赐去了法庭。这里的人可不少:有自己的姐夫、二姐夫、舅舅等众多亲戚。当然还有兰氏。唯独不见上次打官司时写状子、帮着兰氏告自己的侄子金锁的影子。但是随同传票一起送达的起诉书,笔迹是金锁的。代书人下面的名字也是他。法官和这些亲戚们坐到一块儿,七嘴八舌。就是让天赐赡养兰氏。天赐掏出上次的判决书,递给法官。法官看都没看,顺手就给了天赐的舅舅。他舅舅口里骂金锁不是个正经东西,为了图他奶奶的三孔窑洞,捏造事实……边骂边揭开炉子,把判决书扔进火里去了。“啥也不用说了!你妈就得你养着!再敢推辞,小心拐杖揍你”!接着不容天赐分辩,姐夫们一通打劝:你妈被金锁哄得昏了头!金锁原来是看见他奶奶年纪大了,伺候上一两年,人就老死了。三孔窑洞就是他的了。没想到兰氏身体棒着呢!集体解散清欠时,兰氏欠着集体七十多块钱。再加上撵走天赐后,没人给钱花了。连盐都吃不起了。问孙子金锁要,他还没钱花呢!逼得金锁没办法了,这才又到法院,把你告下了!我们说金锁:不是你当初提出要养活奶奶,享受家产来?金锁说我奶奶的赡养,是我父亲、二叔、姑姑们的责任!孙子没有赡养的义务!敢情是就看中那三孔窑洞啦?从心里就没有想着怎么赡养奶奶!天赐问兰氏:妈!当初金锁到法院告我不养活你,你为啥和他一绺儿?兰氏说,我又不识字!他写的甚,我又不知道。再也不要说这些事啦!就当我吃上六月里的涩柿子啦……众人哄堂大笑。法官说行啦行啦!你妈都给你道歉啦!你就再也不要追究啦!那三孔窑洞怎么办呢?法官说,根据兰氏和众人的意见,你赡养老人,窑洞就是你的了。没有别人的任何事儿。我们出个调解手续,对这件赡养案就结案了。2017年,类似的情况,又在白玉盘家里岀现了。金锁的儿子看上了爷爷奶奶的十一孔窑洞,以及二叔在城里买的楼房。唆使白玉盘夫妻俩个把二叔一家人赶了岀去——老子不用你养活!这样说话的底气,就是孙子们答应赡养白玉盘夫妇。结果是白妻得了重病,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孙子们算了一下开支:即使把村里的十一孔窑洞全卖了,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这下孙子们不干了:孙女告诉爷爷,她手里没钱了。让爷爷自己想办法。白玉盘就让人给三十多年不说话的弟弟天赐打电话。让他问二儿子(大儿子和女儿都已经过世了)管不管他?要是不管,就让孙子们去法院告二儿子不赡养老人。接着又对孙子们说,要卖了窑洞,救自己的老婆。这下孙子孙女都慌了。赶紧给二叔打电话:我爷爷要卖窑洞了!你快来救我奶奶吧!不然的话,我弟弟和我妈回到村里,就没处住了……二叔说,那你们姐弟们赡养了爷爷奶奶,给看了病,窑洞不就留下了?人家回答:我爷爷奶奶留下的家产,和我奶奶的花销,就不成比例!伺候下来挣不了钱,还得倒贴呢……二儿子刚刚脑梗后出了院。他接手了母亲的看病花费,并支付了以往的全部费用。2018年,两个耄耋老人相继去世,又承担了全部表葬费用。最近不动产登记的时候,金锁的儿子把从来没有分过家的白玉盘的遗产,全部登记到他母亲的名下。理由是他爷爷说都给了他啦。和二叔俩人在电话里吵架:二叔问他谁能证明白玉盘给了你了?分过家还是写过契?还是你们赡养过老人?金锁的儿子则回应:赡养爷爷奶奶,那是金锁和你及姑姑的事情!与我们孙子没有关系!反正是家产我占了,你去法院告我吧!他们父子两代人都这德性。也是够奇葩的了。
你听说过身边发生的最奇葩的事,是什么?
12年前,王大伯的小儿子,在美国肺炎去世,儿媳丢下孙子后失联。艰难培养孙儿考上大学,王大伯却发现小儿子不仅活着,还跟儿媳生下了二胎。
2016年暑假,孙子童童从广州回来,带回了一部手机。王大伯无意间触摸了手机,一张照片跳出来,童童站在中间,抱着个2、3岁的孩子,左右两边的中年人,分明儿子王森和儿媳李慧!
王森还活着!童童刚进屋,看爷爷不对劲,赶忙扶住爷爷。王大伯颤抖着指着照片问:“你爸还活着?”
王大伯永远记得那一天,小儿媳带着童童,捧着王森的骨灰,回到家乡。一见面,小儿媳就嚷嚷:“王森就是被你们害的,要不是你们不停地要钱,我们至于穷得连生病都舍不得去看吗?”
王大伯悲痛又自责,办完葬礼,李慧说有事,留下5万块钱,让王大伯照顾童童一段时间,便失联了。王大伯非但不怪儿媳,还觉得这是儿媳给了他一个赎罪的机会。
年近6旬的王大伯,一边种田,一边收废品捡破烂。他下决心好好养育孙子,不让他受一点委屈。
吃饭是不成问题,可童童上小学后,各种学习用品和兴趣班,让王老伯捉襟见肘。这时,王森的同学雪中送炭,提出每个月资助童童500元,直到大学毕业。
童童很争气,2016年高考,考上上海名校。为了挣学费,他去了广州打暑假工。在那遇到了资助他的叔叔,叔叔带着他见到了父母。
原来,叔叔是受父母所托。父母为了尽快还上外债,才将他交给爷爷照顾。童童心胸开阔,对父母表示理解。
这时,童童电话响了,电话那头,传来王森熟悉的声音,一声声喊着爸爸,解释着什么,王大伯却不愿多说,只让他回来。
然而王大伯在村门口等了一天又一天,王森始终没回来,难道儿子这辈子都不愿意见他了吗?一气之下,王大伯将王森夫妻告上法庭,索要10万带孙费。
1个月后,王森夫妻从国外回来了,王大伯闭门相见。王森只好在法庭上,陈述原由。
王森从小学霸,考上了重点大学,两个哥哥不是读书的料,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
实际上,王森只比哥哥们多花了3年高中的钱。大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王森做家教挣的。
李慧和王森是大学同学,两人同时获得了美国公费读研资格。王森省吃俭用惯了,拿到的奖学金,一部分还能寄回家。
开始,李慧十分支持王森的孝顺,可是渐渐发现,王家就是个无底洞。最让她无法忍受的是,嫂子们的态度,每次要钱都要得那么自信,好像活该欠他们的。
两人在美国工作才半年,国内就打来电话,王母重病,需要一大笔手术费。老大老二一分钱都拿不出来,王大伯借遍了亲朋好友,都没借到几千块。
嫂子们发话了:“三弟读书花了家里那么多钱,该他表现的时候了。”
王森刚工作,哪有什么钱,他跟公司预支半年工资,又跟同学借,才筹到了一笔钱寄回家。手术后,调养也要钱,王森只好让妻子又预支了半年工资。
为了节省开支,两人婚后一直不敢要孩子,后来意外怀孕,才有了童童。生产后,由于经济拮据,李慧营养跟不上,奶水不够,童童的奶粉也差点接不上。
尽管花了很多钱去救治,3年后,王母还是走了。受父亲指示,王森又跟朋友借了一笔钱,给母亲办了一个风光的葬礼。
王森算了一下,为了给母亲治病和举办葬礼,一共花了36万,其中30万是王森借的。
他提出哥哥们一起分摊时,大嫂抱着孩子说:“三弟不在家,都是我们在照顾妈妈,三弟才没有后顾之忧,我们没功劳也有苦劳。再说了,我们在家务农,能有多少收益?”
二嫂也接话:“是呀,三弟是个能人,我们一年到头的收入,还比不上三弟一个月的工资,这要我们平摊,我们这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王大伯沉默许久,说:“三啊,要不等你大哥二哥经济条件好转再说?”又是这句话,王森无比失望,夫妻俩闷闷去了美国,很久不联系王家人。可哥嫂要钱的电话还是不断,不是说父亲感冒了,就是侄子要读书。
2003春节前,王森感冒了,为了省钱,一直拖着,没想到成了重症肺炎。抢救了7天,才转危为安。李慧白天上班,晚上去医院陪床,6岁的儿子童童没人照顾,只好锁在家里。
没两天,童童倒开水被烫伤了,李慧只好把他送到价钱昂贵的托儿所。
就在李慧为之前的债务,王森的医疗费,儿子昂贵的托管焦虑时,王家又打来电话要钱,李慧气得歇斯底里:“王森进了重症监护室,就快不行了,你们别再要钱了!”
说完,李慧悲恸大哭。虚弱的王森看着妻子,心痛又无助。一会,李慧突然停止了哭泣,盯着丈夫说:“老公,我有一个想法……”于是就有了王森“英年早逝”的闹剧。
两人把儿子交给父亲,拼命挣钱,3年后,终于还清了外债。他们托同学打听家里情况,得知老父亲和儿子过得十分艰难,便以同学名义帮忙转钱。
只是两人心有余悸,不敢露面,怕再次卷入债务漩涡。一晃10多年后,两人终于在美国站稳脚跟。2013年回国创业,利用在国外学的技术,在广州开了一家科技公司,还生了二胎。
担心影响孩子学习,等童童考上大学,他们才让同学把跟童童带到广州相认。一跟老父亲通话后,本想第二天就回家时,公司的产品在国外被指控涉嫌侵权。
作为公司负责人,王森去了国外,等处理好此事回国时,却得知被父亲起诉了。
两人感激父亲对童童的付出,愿意支付了10万给王大伯,提了礼物,登门道歉。王大伯其实是太想见儿子了,假装生气,这会借坡下驴,原谅了小儿子,搬去广州跟小儿子家同住。
王森夫妇应该庆幸的是,尽管没有父母陪伴,这位坚韧的老父亲,还是把孙子培养得这样豁达优秀。
一家人,磕磕碰碰,有过误解,有过矛盾,终究父亲还是深爱儿子,儿子也深爱着父亲,13年分离,最终还是团圆了。
如果王森面皮不那么薄,早点把自己的难处跟父母说出来,也许就不用跟父亲和儿子分离那么久。
如果您遇到王森这种情况,您有什么更好的处理办法呢?
你听说过身边发生的最奇葩的事,是什么?
一个老街坊,男的,他为了照顾半身不遂的老爸,40多岁就内退了。据说,前年他爸走了以后,又带着他老妈去了广东,在海边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岛上租了个房子,住了下来。直到今天,还在那边。
对,是个妥妥的大孝子呢。
人总是有好奇心的,我也不例外。
有时候遇到另外的老邻居,也会有意无意地聊起他的话题。
这老街坊年轻时长得很帅,即使到现在年过半百了,身材依然挺拔,气宇轩昂的。
据说他的老婆是某高校的老师,高级知识分子呢。
难道,是那个年代的感情,没有现在的这么现实?
反正,身份不怎么“搭调”的两个人,谈起了恋爱,还顺风顺水地成了家。
那时老街坊只是一个大国企里的工人身份。
不过,据说,那时候,老街坊的父亲是这个国企里的一名中层干部,军队转地方的,级别不算低。
俩人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女才男貌,生活过得也是很惬意的。
故事的转折,是老街坊的父亲中风了。
这老街坊的父亲身板也很魁梧,一般的人还真是抱他不动的。他的老母亲身材娇小,就更无能为力了。
他有个妹妹在上海安了家,当然是鞭长莫及的,何况即使回来了也是侍候不动……
刚开始,他在自己家父母家两头跑。
但这种中风,也会产生“惯性”的?没过几年,他爸爸又一次中风,彻底瘫痪了。
他在父母家的时间,就更长了。
照顾瘫痪的老人太累了,特别是晚上老爷子一会叫一会叫得也不能睡个囫囵觉。
为了“争分夺秒”地休息,他有时一连几天不回家。他感到,妻子有怨气,但也有心无力顾不上了。
接下来,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也为了自己能得到更好的休息,他到单位里申请了“内退”,回家“专职”照顾父亲。
他妻子听说,跑回来理论,一个大男人,连个班都不上了,这算怎么回事?关键是,连一声招呼都不打,眼里还有人吗?!
再说了,就这事,找个保姆回来照顾,不就行了吗?
他就说,合适的人很难找到;再说别个照顾也不放心……“内退”不跟你说是怕你不同意……
他老婆气得,“嘭”地一声,甩上门就走了!
他想去追,但走到门口,又折了回来,他的父亲该上厕所了……
据说,他老婆自从这次来他父母家里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而他,偶尔在父亲状况好一些的时候,抽出身来,匆匆地回自己家去看一眼,有时老婆在家,有时不在家。老婆见了他也不说话,也不看他,跟陌生人似的。
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直至基本上不回去了。
也是奇葩,他老婆一直不理他,也一直没有提过离婚的事。
俩人就好像在平行的两条轨道上行进着,没有了交集……
完全没有交集是不可能的。毕竟他们有共同的孩子。
他在儿子的婚礼上,看到了早生华发的妻子。
不由感慨:人生有几个十年啊?!自己有家,却回不去了?
后来,儿子生了孙子,又见过妻子;
再后来,听说岳母得了阿尔兹海默症,妻子去接来身边照顾了……他提了一大堆东西去看望……
直到前年,老街坊的父亲过世,妻子也没有回来过……
老街坊在父亲去世后,一时之间,不知何去何从?
那个家,自己真的还能回去吗?
紧接着,他发现,不是回不回得去,而是走不走得开了……
以前精力主要在父亲身上,现在父亲走了,他忽然发现80多岁的老母亲,犹如风中之烛,脆弱得好像自己一走开就会……没了。
他什么都不想了,决定继续陪老母亲走过人生的最后一程。
由于母亲有严重的风湿,在温暖的季节,状况就会好一些,因此他带上老母亲在广东的海边的一个小岛上租了个房子住下来,这一住,就是一年多……
也就是说,如今的状况就是,夫妻俩人,“各管各妈”。
至于以后,他说,以后再说吧……
你听说过身边发生的最奇葩的事,是什么?
儿媳妇坐月子吃了12个南瓜,婆婆心疼得直掉眼泪。初看,我以为这婆婆是因家贫,没钱给儿媳妇买鸡,买鸭,吃好的,心疼儿媳妇。
可没想到的是,是我大错特错了,这老太太心疼的是那12个南瓜,这可惊掉了我的下巴,接下来还有更离谱的。
方宝晴与何庆玲结婚后,就一直受到何庆玲一家人的虐待。她在坐月子期间,婆婆就让她自己洗衣服,做饭。
方宝晴受不了这种欺压,逃跑过几次。公公为了防止她逃跑,就逼着她光脚去踩钉子,理由是脚踩伤了,就跑不了了。
虽然方宝晴多次提出要离婚,但是都遭到何庆玲的拒绝。她最后实在无法忍受,就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逃跑了。
她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凌晨两点半,外间的丈夫睡熟了,身边的儿子也已经睡着,她轻轻地起身,吻了吻儿子的面庞,拿起手机和仅有的200元钱,头也不回的消失在夜色中。
之后就认识了现在的男友何定国,可是好景不长,因为两人生了个孩子,暴露了住址,随后就被何庆玲找上了门。
这天何庆玲接到另一个城区妇女主任的电话,告诉了一个让他无比震惊的消息,那就是他的妻子在医院生下了一个女儿。
而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何庆玲变得寝食难安,因为妻子已经离家出走一年半了,可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现在突然生下了一个孩子,孩子的父亲究竟是谁?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何庆玲带着记者找到了当地的计生部门,在这里,他们证实了妻子确实生了一个女儿。随后他们找到生产的医院,被告知方宝晴昨天已经出院了。
在医院的资料上,他们找到了方宝晴的联系方式和住址,在村委的帮助下,找到了何定国的家里。而此时的方宝晴正躺在床上休养。
当何庆玲在妻子现在的家里,看到自己的岳母的时候,骂骂咧咧就要上去打岳母,因为他怪罪岳母知道女儿地址,却瞒着自己。
被随行的记者拦了下来,在众人面前对待岳母就是这样的行为,背地里是如何虐待方宝晴的可想而知。
可当记者采访何庆玲的父母时,他们却不承认虐待儿媳。甚至不承认跟媳妇发生过争吵。公公说:“她不会做饭,都是我们做给她吃的。”
婆婆接着说:“孙子都是我带,吃饭,这么大的罐子要煮几罐子给她吃,坐月子吃南瓜都吃了12个。”说着还心疼得直掉眼泪。
坐月子,吃几罐子饭,12个南瓜,没有见到半点油荤,就心疼成这样,也亏这个婆婆说的出口。
何庆玲的妹妹就更离谱了,说嫂子有精神病,这不是胡扯吗?记者也见过方宝晴,接触过她,从女方的言行举止上来看,根本不可能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尽管心中早有准备,可当何庆玲看到妻子与别人生下的孩子时,他还是激动起来。可面对丈夫的深深控诉,作为妻子的方宝晴却表现得比较淡漠,甚至是一句话都没有回应。
对于丈夫质问她这一年半究竟发生了什么,她同样闭口不言,他们夫妻双方究竟发生了什么,闹到如此地步。
面对记者的询问,方宝晴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她与何庆玲是在打工的过程中认识的,因为初次出门,受到何庆玲的照顾,两人自然而然的谈起了恋爱。
二人结婚后,方宝晴才知道公婆和丈夫一家都特别的重男轻女,第一胎她怀上了个女孩,一家人逼着她打了胎。
随后的几年一直未怀上,她就成了这一家人的出气筒,一直受到何庆玲一家人的虐待。当她与何庆玲,公婆发生争执的时候,他们三个人就一起对付她。
平时她与丈夫发生吵架,不管儿子是对是错,公婆是一定站在丈夫那一边。总认为是她的错。丈夫但凡有点不开心,就对她拳打脚踢,公公常常冷言冷语,婆婆没事儿总找茬,一点点事情看不惯就骂她。
就连已经出嫁的小姑子,每次回来,都会奚落她,一家人都对她都不好。在这些年里,她在他们家,没有受到过丝毫的尊重,还遭受了无数的白眼。
直到两年前,终于怀上了个男孩。这可把公婆高兴坏了,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他们对她的态度,在她怀孕的时候,由于没有饭吃,还是自己的母亲经常给自己送。
就连在做月子期间,婆婆还经常对她进行辱骂,甚至逼她给全家人洗衣服,做饭。所以自己最终才会选择逃离,而当记者听说了她的这种遭遇,表示了同情。
面对婆媳之间的矛盾,作为丈夫的何庆玲,没有做好他们之间的桥梁,反而还无脑,一味听从父母的话,这也难怪妻子会跑。
而相较方宝晴在何定国家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当记着问起抱着女儿的何定国的母亲:“你是这个孩子的奶奶吧,奶奶,你喜欢这个孙女吗?”
他的母亲一脸开心地说:“喜欢啊,我们全家都很喜欢,我家就只有我儿子一个,就一个孙女,我怎么会不喜欢呢?"
当记者问起她对方宝晴有什么看法时,何定国母亲说道:“宝晴是个苦命的女人,我从来没有怪罪过她,都是女人,我能够理解。在我家,我都是当自己的儿媳妇一样看的,比对我女儿都好。”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相较于何庆玲的母亲心疼那12个南瓜,何定国的母亲对于方宝晴却非常疼爱,虽然家里条件也不是特别好。
但给孙女的日常用品却一样都没少,而对方宝晴也甚似亲妈,这也难怪方宝晴不愿意再回到何庆玲了。如今方宝晴表示自己与何庆玲早已没了感情,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离婚。
可何庆玲却不同意,现在问题来了,由于方宝晴和何庆玲没有离婚,如果何庆玲用法律手段来状告方宝晴,那她就是犯了重婚罪。
何庆玲抓住这点,要求妻子进行赔偿,他要求妻子按照儿子上学的费用,分摊一半,每月给儿子1500元的抚养费,直到儿子18岁。
由于自己本身是过错方,方宝晴和母亲,何定国及其母亲,很爽快地答应了,并承诺每月会按时付抚养费。说完就直接在离婚协议上签下了字。
眼看双方就要达成和解,可当何庆玲准备签字的时候,却被父亲突然阻止了,他对儿子说让他去法院起诉,何庆玲听他父亲的话,直接答应了。
想起自己在方家坐月子时公婆,丈夫,小姑子的态度。再想想,处在月子中的自己,何定国家人把自己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今天出门时,何定国和他的母亲,将自己全身包裹的严严实实,才放心的样子,她终于笑了。
此时的方宝晴还是生产的第三天,正在坐月子。面对何庆玲要起诉自己的这个残忍的结果,她和母亲虽然无可奈何,却也只能接受了。
当记者追问方宝晴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否会后悔的时候,她直接摇头说,一辈子都不会后悔。宁愿接受法律的制裁,也不想再过那种日子。
在这段婚姻里,方宝晴的确触犯了婚姻法,是过错方。但法律意识太过淡薄,当面对何庆玲一家人的虐待时,没有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而是逃离,与他人在未离婚的情况下生下一个孩子,导致触犯婚姻法。
原本何庆玲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他却没有好好珍惜,导致妻子在他们家受尽委屈,伤心离去,再不肯回头。
在这段婚姻中,面对方宝晴一直受到婆家一方的排挤,作为丈夫的何庆玲不仅没有去化解矛盾,而是顺从父母,一起对妻子进行家暴,这本身就是不对的。
你听说过身边发生的最奇葩的事,是什么?
富商抛弃妻女30年在外风流,晚年落魄重病住院求妻女赡养。女儿竟然让母亲卖房为他治病。母亲:“都离婚了,与我何干?”女儿:“他都跟你道歉了,你就不能放下恩怨吗?”
64岁的刘富强服刑8年,刚出狱一个月,就被查出患有多种肝病,住进医院治疗。
别的病友都有家属照顾,唯独他挂着呼吸机躺在病床上形单影只,看起来十分凄凉。
就在这时,一个体型微胖的中年女人拎着外卖走进来,冲刘富强叫了一声“爸爸”。
她是刘富强的独生女儿刘萍。
刘萍解释道,原本她在家里为父亲做营养餐,可是母亲李波月以浪费水电为由,将她赶了出去。
情急之下刘萍只能在路边买份外卖给父亲应付下。
刘萍说,父母离婚多年,母亲不愿插手,情有可原。
但是父亲病情严重,一个月内两次住院,已经花光了她全部的积蓄,如今马上要被迫出院。
父亲连落脚之处都没有,希望出院后能重新回归家庭,刘萍也劝说母亲暂时搭把手,母亲却说:“就算他死了也跟我没关系!”
无奈之下,刘萍只能请来记者帮忙,希望母亲能放下当年的恩怨,收留父亲。
当年这对夫妻俩又有何恩怨呢?
刘萍又有什么理由让离婚多年的母亲照顾父亲呢?
一,刘富强年轻时发际,抛弃妻女记者在医院前的马路上见到刘萍的母亲李波月。
老人一头短发,已大半发白,面容苍老,看起来却精干利索。
提起前夫,她率先向记者替女儿打起抱不平:
“女儿小时候他压根没管过死活,我上班都带着女儿,他却在外面花天酒地败光了家产,现在想起来让女儿养他,还有天理吗?”
刘萍站在母亲身旁,急忙解释:“他现在不是走投无路了嘛……”
李波月情绪激动起来:“我才不管他的死活,我来这里,就是想提醒你看清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说起李波月与前夫刘富强的恩怨,已经持续了整整30年。
别看刘富强如今落魄,年轻时也是当地风光一时的富商。
30多年前,他下海经商,创建工厂,生意越做越大。
钱越赚越多,人也越来越飘。
面对外面灯红酒绿的生活,刘富强逐渐迷失,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李波月独自一人带女儿,时间久了,就连邻居也议论纷纷。
有些不怀好意的人,甚至在背地里嘲笑她是“活寡妇”。
“你看,男人挣这么多钱有啥用,给她花一分钱了吗?”
为了给年幼的女儿一个完整的家,李波月忍受着丈夫的风流和身边人的流言蜚语,没想到最后还是等来一纸离婚协议。
女儿8岁那年,李波月和刘富强办理了离婚手续,她净身出户。
前夫刘富强手握大笔财产,在外肆意挥霍,却从没有给过女儿一分钱抚养费。
孤儿寡母,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也有些热心人实在不忍看她太过辛苦,主动帮她张罗对象,李波月怕改嫁后女儿受委屈,一直没有再婚。
这个受到婚姻伤害的女人,在心里暗暗发誓:“凭我一个人,也能把女儿养大!”
如今女儿长大成人,也有了孩子,哪想到消失30年的前夫再次搅乱了她们的生活。
往事历历在目,又让她如何原谅呢?
二,李波月怒斥前夫李波月气归气,还是随女儿一起来到病房。
见到躺在病床上的刘富强,李波月没有丝毫同情,只有愤怒和不耻。
她瞬间将埋藏在心底30多年的怨气全部发泄出来:
“有钱时在外面花天酒地,不管女儿的死活,现在走投无路了又喊女儿养老,你好意思吗?”
面对前妻的指责,刘富强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
刘萍见状,连忙劝解母亲:
“妈,事情都过去30年了,现在他都这样了,算了吧……”
女儿和稀泥的态度,非但没有缓和气氛,反而让李波月越听越气。
30年的恩怨,30年的含辛茹苦,怎能是一句“算了吧”就能放下呢?
她指着前夫,气愤地说:“这就是善恶到头终有报,有因果报应的,你懂吧?”
眼看气氛越来越僵硬,记者也加入劝说的队伍。
“他马上就要露宿街头了……”
“与我何干?”李波月反问道。
“就算看在女儿的面子上,能不能去您那暂时住两天?”
“不行!”
李波月表示她不会干涉女儿尽孝,毕竟刘富强是女儿的父亲,但是她绝对不会出手帮忙。
刘富强此时也满怀愧疚,提起过往,他也哽咽了,自觉对不住前妻和女儿。
当年他没有对女儿尽到父亲的责任,后来离婚后,他的生意却急转直下,最后破产。
破产后又因交友不慎,陷入骗局,被判了8年刑。
在他服刑期间,又错过了女儿的婚姻大事。
“都怪我没给女儿把关,她那个丈夫就不是人,把整个家搞散了……”
提到这件事,李波月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原来刘萍的婚姻并不幸福,女婿游手好闲,后来出了车祸离世。
这些年,刘萍收入不多,李波月帮着带外孙,还时不时贴补一些家用。
李波月说:“我管着女儿,带着外孙,现在她还想让我卖房给他看病,你们不觉得可笑吗?”
说完这些,她转身离去,刘萍站在父亲的病床前,陷入了沉默。
母亲不肯原谅父亲,父亲又马上要出院,该在何处落脚呢?
三,李波月希望女儿不要被愚孝压垮从病房离开,刘萍带记者来到外公以前的单位房。
只见房子年久失修,墙皮脱落,房间内狭小潮湿,摆着一张破旧不堪的床和桌子。
刘萍曾背着母亲,偷偷在这里为父亲做饭,还添置了一台饮水机和一个暖炉。
她想着既然母亲不肯照顾父亲,那就让父亲暂时在这间房子里住下来,那母亲会同意吗?
刘萍回到家中,再次劝说母亲放下恩怨。
“外公在天之灵肯定不想看到你这样,就算为了外公稍微退一步不行吗?
李波月道:“不能退,你不要把这些事强加到我身上!”
“妈,我不想你一辈子活在仇恨中,人总要向前看啊,说实话,我都替你累。”
刘萍试图打感情牌,可是李波月丝毫不为所动:“我本来就累!”
刘萍还想继续打动母亲,李波月却怒气冲冲地再次表明态度:
“我对他已经网开一面了,我没有阻止你尽孝,但是你不能拉上我的晚年!”
故事了解到这里,我相信作为旁观者,都能理解母亲李波月的决定。
于情于理,她都没有照顾前夫的义务。
可是作为李波月一手养大的女儿刘萍,为何就非要将母亲再次拉进漩涡呢?
只见刘萍依旧不死心,企图打动母亲。
第二天,刘萍再次拉着母亲来到病房,想让父亲当面道歉,获得母亲的谅解。
李波月同意前往,却也有自己的目的。
来到医院,刘富强说:“是我对不起你……”
“你不是对不起我,是对不起你女儿!”
“不管哪个我都对不起,我希望你能宽宏大量,让我重新融入这个家庭……”
听到这话,李波月情绪再次激动起来:“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境界,我看到你心里就不舒服!”
女儿刘萍说:“算了吧妈妈,爸爸都已经道歉了。”
李波月反问女儿:“怎么可能算了?”
接着她转头对前夫说:“我也不想用仇恨影响下一代,但是你们父女之间的事,不要扯上我。”
面对前夫的道歉,女儿的说和,李波月依旧没有动容。
30多年的艰辛与挣扎,她始终无法释怀,而眼下她更为不解的,是女儿的行为。
在她看来,女儿有赡养父亲的义务,但是就算闹到公堂,法院也会根据个人能力判决。
“你明明没有这个能力,干嘛非要打肿脸充胖子呢?”
事到如今,李波月只希望刘富强能够明白,女儿刘萍实在是能力有限。
她更希望女儿能及时清醒过来,不要被愚孝压垮。
那刘萍又该如何安置父亲呢?
四,求助社区母女俩离开病房后,李波月陪同女儿来到社区。
了解到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说,会尽快帮刘富强申请低保。
还有一笔1500元的临时救助,近几日就会打到刘富强的账户上。
听到这个消息,刘萍脸上的神情放松起来,接着她请求社区帮助刘富强租房。
可是社区认为,刘萍是刘富强的赡养主体人,房子问题应该由她自己解决。
和女儿从社区出来,李波月主动提出陪女儿看房。
她知道哪怕几百元的中介费,对女儿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所以早在几天前,李波月就在朋友的帮助下,联系了几套房源。
这个倔强的母亲,不管心中有多大怨气,始终在想办法为女儿分忧。
母女俩一连看了两套房,居住环境都比外公那套单位房好很多,可是刘萍始终不满意。
李波月说:“这个时候就不要太苛求条件了,能有个住的地方就行。”
刘萍却说:“再看看吧。”
在看了第三套房之后,她终于满意。
最后刘萍表示等补助款发下来,会和房东签订租房合同,将父亲接过来。
结语刘富强年轻有钱时,只顾自己风流快活,晚年重病缠身,却又求助女儿和前妻。
刘萍见到父亲落难,义无反顾前去照顾,毕竟是父女亲情一场,她的行为无可厚非。
可是,她有什么权利拉上母亲呢?
与刘富强的不负责任相比,刘萍的迂腐和愚孝更让人觉得奇葩,气愤至极。
当她口口声声劝说母亲要“放下恩怨向前看”时,有没有想到自己的逻辑有问题?
就算李波月放下了恩怨,前夫与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再说了,刘萍有什么资格让母亲放下呢?
又有什么资格,让晚年还在为她操劳的母亲,去照顾一个伤她一生的男人呢?
所有的行为,我只想用母亲李波月的一句话形容:可笑!
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我是米粥的阅读时光,热爱阅读,随时分享人生百态,欢迎关注!
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您的喜欢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