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吃过的最难忘的东西是什么?
农村长大的看过来了,这里绝对能勾起你童年的回忆。因为我是广西乡下长大的,所以今天主要说说我们农村以前那些非常好吃的东西,主要分为两大类来说,一种是野菜野果,属于素,另一种是野味,属于荤。
首先说第一种,野菜和野果。
1、蕨菜,蕨菜主要分为山上的蕨菜和小河边的水蕨。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约着一起到山上去采蕨菜,不仅增加童年乐趣,还能节省买菜的钱,还有就是上山砍柴的时候看到蕨菜也会那一把回来,用开水烫一下,晒干之后可以保存很久。另外还可以拿来腌制,做酸蕨菜,当然也可以直接炒新鲜的。水蕨菜的话就是在我们小河边有,平时去小河边打鱼的时候,看到了也会采一把回去炒肉吃,水蕨菜一般都是吃新鲜的。蕨菜吃新鲜的话味道微苦,晒干就没苦味了,而蕨菜炒腊肉是我最喜欢吃的。
2、荚蒾,说荚蒾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啥,看图片你们就知道了,这个野果我们当地方言叫“董边萢”,小时候没啥水果吃,山上大把这个野果,酸酸的,熟透的话也有甜味,抓一把直接放嘴里就吃起来了,都不洗。这个野果不仅可以吃,还可以药用和酿酒呢,而红起来也非常好看,可以作为观赏植物。
3、刺梨子,我们那叫“砂糖果”,外表长得像个梨,只不过呢像刺猬一样浑身长满了刺,这种野果我们那路边有很多,小时候摘来把刺磨掉,然后掰开去掉里面的毛和籽,放嘴里嚼着吃,有甜味,就是吃起来比较麻烦,但是对于小时候来说,即使麻烦点也是乐此不疲的,这个果还可以拿来泡酒。
其次是野味,荤菜。
1、钻木虫,这个是我以前很喜欢吃的,油炸起来非常香,吃起来脆脆粉粉的,非常好吃,只不过呢外表不是很好看,就是一个白色的大虫子,可能有些人还不敢吃呢,这可是高蛋白,非常有营养呢。
2、蚂蚱,每当稻谷收完之后,我们就会到田里去抓蚂蚱,这时候的蚂蚱最肥美,最好吃,拿一个可乐瓶,没多久个功夫就抓得半瓶了,回去先放置一个晚上,让其把排泄物排干净,再把翅膀和蚂蚱腿去掉,洗净油炸,非常的香脆。
3、蛇、小河蟹、河虾、泥鳅,这些都是小时候爱吃的野味,春天耙田的时候下田捉泥鳅,到小溪里去翻螃蟹,到田野里去找蛇,吃蛇肉的话还不能在家里吃,要拿一个锅到外面去吃,相当于野餐了,买上一包泡面来一起煮,那味道真是太难忘了。另外还有河边的鱼,小时候拿上一点盐,带上打鱼的工具,到河里打鱼,得了鱼就直接上岸烤着吃了,也没有其他调料,就只有盐,但是却觉得非常的好吃。
这童年的美食要回忆起来那真是太多了,这里就不全部列举了,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没有吃过我说的这些,或者说分享一下各自的童年美食。
你小时候吃过的最难忘的东西是什么?
说起中秋,从小就知道那是一个节日,嫦娥的故事就是奶奶讲给我们听的,奶奶还说她小时候过中秋节都要吃饼,大人们把饼做的圆圆的,跟中秋的月亮一样圆,大人们还会在中秋的晚上聚在一起,在月亮娘娘下喝着自家酿制的小酒,孩子们拿着月饼在嘻闹……
说真的,那时候我根本就不知什么叫月饼,也没吃过,好像在年情好的时候,或许妈妈会做一顿好吃的,但不知道今年会不会做,过两天就是中秋了,我多么渴望能吃到奶奶讲的圆圆的大饼,但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从来都没见过,更别说谁有吃过,但很喜欢听奶奶讲中秋的故事,圆圆的大饼,还有漂亮的嫦娥姐姐。
那天早上,在家门口奶奶又给我们几个小孩讲故事,突然,一个小伙伴指着天边飘来的几个大汽球(台湾那边飘过来的宣传品)说,那里面有好吃的,他舅舅以前捡到一个,是挂在山上的一棵树上,发现里面有饼干,牛肉干什么的,而且我也听大人们说过。
眼看那几个汽球越来越近,里面点的灯火都可以看到,而且慢慢的不快,奶奶说哪里面可能就有大饼,快中秋了。我听了奶奶的话,眼盯着汽球越来越近,越来越低,可它就是不掉下来,而且掉下来谁捡到都要交给大队,如果不交被举报后就是反革命,要被抓起来游街的。我望着汽球往后山慢慢地飘移,似乎马上就要掉了下来,我情不自禁地跟着汽球,看着它掉又不掉的样子,我一直跟着,希望它能快点掉下来,奶奶说里面有大饼,还有别的好吃的。想想,我心里多希望它快点掉下来,明天就是中秋了,也许真的能捡到,明天不是就有大饼吃了。
我一直跟着汽球,还好汽球好像也通人性,不紧不慢地让我跟着。最后,我不知道跟了多久,终于在山的那边的一棵大树边掉落,我很快地连滚带爬地冲上去,先怕被别人给拿走了似的。还好,山荒野外,似乎没有人看到,我赶快翻开里面的东西,还真有大饼,牛肉干,糖果等东西。我看看四周没人,赶快把衣服脱下包了起来,觉得有好几斤重,我回到家里时,天都快黑了,奶奶在到处找我呢?当奶奶看到我带回的东西时,惊呆了。并很快地把东西藏了起,还说不要告诉妈妈(妈妈是党员),妈妈会拿去充公的。所以我也不敢告诉妈妈,告诉任何人。
中秋节的那天中午,奶奶把这些东西偷偷地卖给邻村一个有钱的人,买回了两斤肉和两斤面,奶奶做起了她说的那种大饼。晚上,妈妈收工回家,看着奶奶做好的肉片汤和大饼问奶奶,奶奶说是爸爸过年回家探亲时给她的压岁钱,她拿出来给孙子们过下中秋,妈妈再也没问啥了,一家人就这样地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中秋饭。
多少年过去了,我这辈子不知道也忘了多少事,但那大大的饼,奶奶亲手做的,我依然记得那好好吃的味道。如今,奶奶早以不在了,但每年的中秋,我都会想起奶奶的故事,和她做的大饼的味道。
你小时候吃过的最难忘的东西是什么?
作为一个贵州人,必须是米粉。现在我在成都生活,很难吃到好吃的米粉,所以每次遇到好吃的米粉,我都会把它记下看,推荐给跟我一样喜欢米粉的人。前不久推荐了一家遵义的羊肉粉,非常棒,在成都的小伙伴可以去试试。
附上原文:
贵州省内,遵义、水城、兴义、毕节的羊肉粉都很有名。但出了省,似乎是遵义羊肉粉的声势要大一些。特别是虾子羊肉粉这个颇为奇怪的名字,让人过目难忘。虾子羊肉粉不是羊肉粉里有虾,虾子其实是遵义市下面的一个镇,特产是辣椒,大约羊肉粉也很不错吧,不然不会有这么多家羊肉粉都用虾子的名号。
今天去的这家遵义师民虾子羊肉粉,位于王府井百货后面的梓潼桥街口,是我在成都吃得最多的一家羊肉粉馆。这家羊肉粉的味道拿到贵阳,也是一流水平,如果是要指出不足,那就是羊肉味儿稍微差了点,估计是因为用的羊种跟贵州不太一样吧。
在这家店吃粉,需要买票之后到窗口自取。去到窗口,看见一大锅飘着红油的羊肉汤,你就知道味道有保证啦,因为羊肉粉好不好吃,关键在汤。通常的吃法,红汤是油辣椒加原汤,清汤是羊油加原汤。但是我一般是要不加油的清汤,吃之前自己加贵州风味的糊辣椒和花椒,这才是最贵州的吃法。
吃羊肉粉,一定要加肉,价目表上加肉是6元,但是你可以加10元,加出来的效果碗口羊肉铺闷,吃的时候绝对是每一口米粉都有肉,这才是吃羊“肉”粉!
你一看他们家的价目表,就知道这是一家很专业的羊肉粉店,价目表上可以加的东西还很多,推荐加羊血,羊蹄也可以试试。
听老板说他是重庆人,但是在贵阳呆了二十多年,比我这个贵州人在贵州呆的时间还长,难怪味道这块确实拿捏得死死的。
这家店是我专程回去吃的店,但如果你对贵州羊肉粉没有我这么大的执念,就趁去到市中心的时候,绕过去试试吧。
地址:梓潼桥西街2号附6号(近地铁3、4号线市二医院A口)
你小时候吃过的最难忘的东西是什么?
我们村边有一条小河,名叫游蜒河,六十年代那时,河水清澈见底,河里的小鲫鱼游来游去自由自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在河边玩。每到夏天,因为上游取河水浇地,河水断流,在低洼地方仍有存水,鲫鱼很好抓,我们一伙小朋友一边在水里玩,一边抓鱼🐠,用一个洗脸盆放点水,把鱼放里边端回去。大人们农活忙,没人管我们。我们也不懂鱼怎么做;就用剪刀把鱼头剪掉,把鱼肚子里的东西挤出来,再把鱼鳞刮干净,洗干净后,就放锅里煮,煮了好长时间,揭开锅一看,只剩下鱼架子了,不见鱼肉,放点盐,就舀那煮鱼的汤喝,特别新鲜,特别香。自那以后,我们好像学会了做鱼汤,一有时间就去抓鱼熬汤。现在想起那汤还能留口水。
你小时候吃过的最难忘的东西是什么?
|在我的童年没什么好吃的,只要一日三餐能吃饱就不得了了。比我上一辈(父辈)更苦。我记得,我村中就有一家由野食冲饥,后父母都相继餓死,姐弟俩只好由我房子后座招婿的伯父领去扶养。到了我辈,最艰苦的是吃食堂介段,大家三餐都是稀饭,几年中从无吃过干饭和其他美餐。到最艰苦时连糖粉都吃,集市上还有卖糠饼,我也吃过几次。后食堂解散,政府有些放宽,开始一家一户找野味吃,我的家也与大家一样,记得有一年,上山挖山大麦(形如麦冬)、山枝硬、泽子、野葛、代粮食吃,到后耒“割资本主义尾巴”这口号不提了,默认了开荒扩种,让人民吃饱肚子。我家比别家好,因为父亲是细木匠,给人家打家俱吃人家饭,粮食也比人家足。过年的另食也以红薯为主体,小孩的口袋里有番莳筋枣、炒花生、炒米糖(番薯做的糖引制作的),主要的以番薯筋枣为主,但在吃食堂期间没什么可吃的,过年如过日,父亲打家俱也没人叫了。改革开放后才慢慢的好起来!!!
你小时候吃过的最难忘的东西是什么?
“爷爷,我要吃红薯”。我们去超市买来红心的,黄心的红薯,煮熟后端上歺桌,看见孙儿大口的吃着,奶奶高兴的笑啦。红薯是一种很营养的辅食,现在价值比大米还要贵。是男,女,老,少均喜爱的食物。身为爷爷的我,由于小时候长期食用,产生一种反感,一闻到那股“薯味”,一股酸水流出口腔,一种“厌恶感”徒然而生…
六十年代中期,那时我还是个刚上小学·的“小俫几”,由于家在农村,当时国家也处于困难时期。人平5分田的稻谷,仅为亩产300市斤/亩,还要上缴国家,征粮统购。每年收割后,必须选最好的,最壮的稻谷,用船从湘江顺流而下,送至距离15华里的镇粮站,年达数千斤。我们生产队只有不到一百亩田,每年的早稻要交300O斤,晚稻要交2000斤。征粮是给军人吃的,免费征·收。统购是给国家的公职人员吃的,收费很低。每年所留稻谷人平不到1OO斤(稻谷碾成大米只有65%,即65斤/一人/一年,每月只有5斤大米/一人)。据老人们说,当时只要有30斤大米,可随便换一栋房子。由于大米珍贵,充饥大部分是靠红薯加野菜。
“民以食为天”,年仅7岁的我,每天早上老妈往我书包里塞2个大红薯,中午又是红薯饭,(8O%的红薯,2O%的大米),晚上则喝红薯汤。每年吃红薯的时间长达10个月,即300天。我们红薯都是剝皮吃,光吃红薯心。当我们吃完后,我的老妈则将桌上的红薯皮,一块一块的夹起,再掺入萝卜菜叶煮熟后则全部吃掉。由于年少不懂事,当时也没有什么感觉。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已长大成年,特别是“为人父母”后,每当回忆那种“红薯”年代,老妈吃着我们丢弃的红薯皮,就会象放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一闪一闪。母亲的形象徒然变得高大伟岸,一股暖流润入心田,二行热泪涌出眼角…由于小时候长期食用红薯,对该食品不由自主产生一种厌恶感。别说是红薯,就是“人参燕窝”让你天天吃,一日三歺,也会吃厌。长达数十年来,我们至今不吃红薯,一看到它就作呕。确实是终生难忘!
(为“527我爱吃”活动作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