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缺粮食的年代都是纯粮食酒,而现在粮食过剩反而没有纯粮食酒了?
这个题无数次从眼前飘过,都没搭理。这次给个回答,不为别的,只是不想再看见。
不是烦这个问题,而是对白酒市场的这个畸形现象实在无力吐槽,不想说。
谁都知道本题答案,以前缺粮食的年代,没有酒精勾兑,即所谓的“新工艺”白酒。现在粮食过剩了,粮食做酒太麻烦,时间长,用工多,利润还少。三精一水勾兑白酒,成本低到每斤两块钱,要多少就可以随时出多少。只要吆喝忽悠卖的出去,等于捡钱一样。利润太高,赚钱太容易。所以啊,谁还去傻乎乎的做粮食酒啊?
不说喝酒人倒了血霉,喝不到真酒。但说做酒人也是哭天无泪,满肚子委屈没地方说。我千辛万苦,秉承祖训做出美酒,愣是没人信了,远不如酒精酒好卖,还没酒精酒价格高。关键是没人信你的是真酒,没人买,说你便宜没好货。
按说酒精酒应该是好酒,歪果仁喝得最多的就是。可不是崇洋媚外,看人家的酒精酒,可以干喝,可以兑各种饮料和水,各种酒也一样的互相兑,而且每种兑法都有不同风味。我们的酒就不能兑,特别是酒精酒,一兑就露馅,直接倒掉算了,一股劣质酒精味,难以入口。
问题出在哪里?很简单,集中在三个方面:
⒈没有严密的执行规范,譬如酒精质量就没有明确的标准。想想吧,汽车尾气排放都有标准,不达标不准上路。酒精可是进口的饮料,只有个工业和食用的粗线条分类怎么行?所以,番薯秸秆甘蔗渣做出酒精,再劣质,都可以用来兑酒。我们的酒精酒用的酒精,因为最便宜,几千元一吨。各种杂质都在里面,没有得到过滤,所以喝了会各种不舒服,头痛恶心。真正够标准的酒精,是完全干净过滤的纯酒精,没有任何杂质,要几万块一吨。
⒉各种香精糖精胡求怼。酒精酒里兑香精糖精,是我们的首创,原创,不过没有别的国家愿意学,而且反对,因为这些添加剂对人体不好,直接影响健康。我们为什么要兑进各种香精糖精呢?为了造假,把假酒做出真粮食酒的味道,道理就这简单。
⒊部分生产企业的无良疯狂。酒精酒本来应该是很好的饮料酒,就像威士忌,伏特加,其实做到真的不难,只要一个标准,就是“纯”酒精,不含任何杂质的酒精和纯净水兑出来。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不是做不到,是没谁愿意做。因为这样做,成本几乎和酿造酒差不多。如今这样做多好啊,三精一水,还是自来水,一斤成本两块钱,完全不愁卖不掉,关键没谁管,想怎么兑就怎么兑,比抢钱还来的得快。
为什么以前缺粮食的年代都是纯粮食酒,而现在粮食过剩反而没有纯粮食酒了?
“冒烟酒”不是你想喝就能喝到的!“纯粮食酒”和粮食多没有一毛钱联系!利润和生存才是纯粮食酒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
其实,每一个酒厂都把这事情说清楚。可是谁又愿意说呢?我从一个局外人给大家说简单说下我所知道的。看看为什么粮食多了,纯粮酒却少了!不是没有了。
按道理说酒的售价去掉各种成本和税费就是利润,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对与一个没有知名度、没有销售渠道和没有强大广告推广的酒厂来说,生产的酒根本就销售不出去,就算你有知名度,有渠道,有广告推广,你也未必能生存下来,因为现在不是卖方市场的时代了,酒的市场已经饱和了。想买就得想办法。
第一、成产成本问题
成本就是第一大问题。粮食酒行业里叫“冒烟酒”,就是用粮食酿制的酒,这种的酒需要人工多,工艺复杂,生产时间长。比起用酒精勾兑部分粮食酒在添加香料的酒成本就大多了,等你的纯粮食酒放置几年淳化成好酒,人家用勾兑酒再添加各种添加剂形成假淳化酒早就卖了好几轮了。在生产的第一个环节你就比别人成本高,时间比别人长,等酒到消费者手中,价格就要扩大好多倍了。(除非你是茅台,有人排队等着买),在消费者没有办法分辨酒的品质情况下,就算你的酒和别人的酒卖一样,你赚的钱也比别人少得多。如果挑起打起价格战,失去成本价格优势的一方,很快陷入恶性循环。离破产就不远了。
所以,你家旁边如果酒厂,你不妨看下烟囱是不是冒烟,如果不冒烟还能大量出酒,你就给大家传播一下吧。
第二、竞争销售问题
当前的白酒的市场已经饱和,已经不是增量市场。想把j酒卖出去,就得有竞争力,渠道、广告、营销都是竞争力,但是渠道需要费用(经销商需要看厂家广告投入大小,给的利润空间大小,销售回款政策优厚情况),宣传需要费用,营销需要费用,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加在一起就推高了酒的总价。如果还要有价格优势,就只能压缩能控制的成本,而用于营销渠道广告的费用是硬成本,控制下来很难,所以控制来控去,就只能从源头自己那里下手,这纯粮食酒就越来越少了。
第三、利润和利益问题
中国白酒的生产都是地方企业,酒厂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市场压力这么大就需要地方的保护。既然大家都一样的方法生产酒能赚钱,那谁还会冒险成产纯粮食酒。整个行业标准都是各个酒厂组成的行业协会制定的。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你说这事能说的明白吗!
你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白酒的国家标准。
GBT10781-2006:固态发白酒的执行标准,纯粹粮食为原料,用经固态发酵生产的白酒,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纯粮食酒;
GBT20822-2077:固液结合法白酒的执行标准,就是一部分粮食酒加一部分酒精酒组成的酒;
GBT20821-2007:纯酒精酒的执行标准,这种完全是由酒精勾兑而成。
为什么以前缺粮食的年代都是纯粮食酒,而现在粮食过剩反而没有纯粮食酒了?
是的,缺粮食的年代,最低劣的酒也是粮食来烤。那时烤酒主要以粘米、糯米、玉米、高粱、小麦为主要原料,可以是单种粮食,也可混合来烤。若以经济价值来算,一斤粮食可出酒三两多点,也就是三毛钱,如以现在市场上的价格,可值三元钱。一斤粮食烤出来的酒,也就是它的价值本身,谁还会做亏本生意?
我是农村人,只对农村烤坊了解,农村人主要买散酒喝,至于包装上市等系列问题一概不知。那时农村烤酒,除了卖酒外,还自己发展养殖业,主要就是利用酒糟喂养牲口,这样,多少有些利润。据我了解,农村作坊烤酒应该是二零零年那段时间结束的。以后,这些烤酒业的人员也转入到勾兑行业里来。说是做“勾兑酒”,实质是做假酒。这种假酒,以甲醇和凉开水等酒精剂按比例混合,少喝,无所谓,对身体产生的危害也不太严重;但若喝多了,会上头,疼得要命。甚至会产生死亡。
假酒在农村兴盛已多年,就是因为它能基本代替粮食酒,而还有市场。假酒的利润是粮食酒的五倍以上,所以做的人还是很多的。这就是“粮食过剩”反而没有纯粮食酒的真正原因。
要想喝真正的粮食酒,只有到山区的布依族、苗族、侗族人家来,因为他们喝的酒,是全粮食烤出来的。
为什么以前缺粮食的年代都是纯粮食酒,而现在粮食过剩反而没有纯粮食酒了?
以前没有粮食的时候,到处卖的都是纯粮食酒;现在粮食非常富裕了,反而到处都找不到纯粮食酒。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真实而又特别尴尬的事实。对于这种状况,作为一个专业从事纯粮米酒酿制的从业者来说,米酒小哥希望能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对于以前粮食很少,却有纯粮食酒卖。这要归结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先前的科学技术不发达,酿酒的水平也不高。因此,要想有酒喝,当时的人们只能采用传统工艺利用纯粮食进行酿造,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第二、以前的人都比较单纯,道德在人们的心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的人是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做一些伤害道德,甚至是违法乱纪的事情的。因此,就算能够制造假酒,也没有几个人敢去做。 在这两种条件的制约下,纯粮食酒当然是大行其道,而不是纯粮食酿造的假酒自然是没有市场和地位的。
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粮食早已不再是稀罕之物,可市场上的纯粮食酒反而成了稀罕之物,这主要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新工艺酿酒技术的诞生,传统的酿酒工艺就成了一项投入大产出低,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很多酒厂都纷纷采用新工艺制造白酒。甚至一些小作坊也纷纷模仿(按照国家规定,这些小作坊是没有资格生产的),这样一来,市场上的纯粮食酒就越来越少了。而事实上,人们对纯粮食酒的需求却越来越大,使得纯粮食酒便成了众人追捧的香饽饽。
我是米酒小哥,品酒论酒,让我们成为朋友。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以前缺粮食的年代都是纯粮食酒,而现在粮食过剩反而没有纯粮食酒了?
这和白酒的销售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它和粮食多少关系不大。
这都是八十年代盛行的吃喝风造成的丰功伟绩,从哪时起才有了无烟酒厂,是孔府家酒厂开了先例。
无烟酒成本低,产品周期短,资金回笼快,利润可观,所以现在才有了大量的无烟酒厂,他们不用发酵,不用蒸溜,不用窖藏,直接勾兑就是成品,就可以销售,这样既方便又快捷,又赚钱还省力,酒厂的老板们何乐而不为呢?
纯粮酒生产周期太长:制曲,拌料,入池发酵,蒸溜,窖藏,麻烦的很,而且口感不如勾兑酒好。
环境保护还找麻烦!
所以,,,,,,,
为什么以前缺粮食的年代都是纯粮食酒,而现在粮食过剩反而没有纯粮食酒了?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主要是经济利益驱动在作崇。
现在有粮食而缺乏纯粮食酒主要是粮食酒成本高,生产一公斤白酒如果价格不高赚不到多少钱,而且自然发酵酿酒时间长,产量也会受到影响,就是产量上不去,从经济角度看,就是不合算。这就是不缺粮时代缺乏纯粮食的根本原因。
而如果是用酒精勾兑白酒,据业内专家反映,酒精加上香精等等,每吨成本不高,而能勾兑出来的酒产量相当高,且能大量、快速地生产,保持足够高的产量,这为各种赚快钱的黑心商人提供了制假白酒、贩假白酒的极大方便,生产酒成本低而获利高,还有谁愿意去用粮食酿造纯粮食酒,这就是有粮食的时代缺少有商业品德的酿酒者。
这也导致了当下白酒市场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局面,很多人喝了勾兑的白酒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的危险。广大酒友一定要擦亮眼睛,喝酒还是不要贪图便宜,而还是要选择买真酒,哪怕价格高一点都值得,这是保护身体的最有效措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