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曾被热捧的沼气池却“遇冷”?
前几年在我们老家也曾掀起了一股新建沼气池的热潮,几乎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沼气池。但是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绝大部分人家都将自家的沼气池给废弃了。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出气量小且不稳定我们老家在安装沼气池使用以后有一个突出的情况,早起去产出的沼气量不稳定也不够。经常一顿饭没烧完就没气了。所以很多家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不再使用,或者只是用来烧水煮面。因为沼气池里的沼气产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比如说天气高温的时候沼气产生多一些,低温的时候展期产生就会少一些。
原料不足要想沼气池能够持续稳定的输出沼气的话,必须要有充足的原料供应。但是现在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家庭都是分散的小单位,人员比较少,家里养殖的家禽家畜也很少,所以人畜粪便以及农作物残余,难以满足沼气池对于原料的需求。
使用不方便不习惯因为沼气供应不稳定,以及农民传统生活习惯的问题,很多农民更愿意烧柴火灶,而不是烧沼气。一方面沼气灶的灶具比较小,很多农民用惯了大锅土灶,对于用小锅炒菜很不习惯。另外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柴火灶烧出的饭菜比较香,而沼气灶烧出来饭菜没有原来的味道。再加上农村地区烧柴火灶比较方便,所以很多人仍然首选柴火灶。
沼液沼渣处理比较麻烦现在很多农民都不种地了,大部分精壮劳动力都来到城市务工,留守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小孩和妇女。残留在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必须定期清理。这项工作非常繁重,对于老人和妇女来说是一项难以承受的任务。再加上农村地区种地比较少,以及化肥的普遍使用,导致对于农家肥的需求不断减少。所以这些沼液沼渣很难被处理,到最后只好废弃。
沼气池在农村地区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但是现在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逐渐被冷落,这是一种时代发展的潮流,必然的现象。
为什么曾被热捧的沼气池却“遇冷”?
为什么,曾被热捧的沼气池却“遇冷”?这个问题我来答:
各位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可能都见过一种叫沼气池的设施,人们把各种动物排泄的粪便、秸秆、荒草等放入沼气池中发酵,利用粪便发酵产生的可燃气体做饭,照明等,类似于使用煤气罐儿,非常的经济、环保,对于改善农村的能源结构,废物再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国家为了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大力鼓励农民建设沼气池,为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国家为此还提供了大量的补贴,每户建设沼气池的农户都会获得几千元的补贴。
最开始,农民的积极性还是很高,这么好的东西,用它做饭很方便,属于清洁能源,国家还给补助钱,上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去呢?于是,各地的农村掀起了一股建设沼气池的高潮,但是,好景不长,修建沼气池的这股热潮却慢慢降温了,那么,农民对沼气池态度的转变又是因为什么呢?本篇文章,我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沼气使用之前,农村粪便的处理
在探讨沼气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在沼气池发明之前,人们是如何处理这些动物粪便的,我记得我小时候,我家房后有一条马路,隔着马路有一户人家,这家人姓闫,我们总称呼他们为老闫家。
他们家的男人挺有经济头脑,头二十多年以前,人家就在家里盖了几间大猪圈,每年都养几十头猪,这些猪一养不要紧,可把我家给坑苦了,他们家那么多猪,每天得拉多少猪粪啊,这些猪粪他们也没处放,就堆在院墙外面的路边了,冬天还好,粪便都冻得硬邦邦的,到了夏天就坏了,平时我家那一片地方就臭气熏天,苍蝇黑压压的一片,尤其下过雨以后,地上污水横流,我家出门,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我记得小时候上小学,我们学校,总向学生派发任务,什么任务呢?让大家出去检粪,猪粪、牛粪、狗粪,是粪就行,说是让我们接受劳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实,学校真正目的是想积攒动物粪便,然后种庄稼,这样可以省化肥钱。
就见学校的操场上,一个小山一样的大粪堆,下面埋着一个用青砖垒起来的烟道,每天有人在那个粪堆下面烧火,给粪堆加热,那气味儿当然是十分酸爽了。
当时我还不明白是为什么,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是给粪堆加热,为微生物创造滋生的优良环境,通过发酵粪便,使粪便变成农家肥。这些就是农民常用的处理粪便的手段——堆肥。
通过堆肥的方法的确能够解决粪便处理的问题,但是,对环境的污染也是很大的,那些自然发酵的粪便,容易滋生蚊虫,粪便里还含有大量的虫卵,随雨水冲刷,污染蔬菜水果,容易给人们带来疾病。
如果,我们改堆肥发酵处理粪便的方式,改为沼气池发酵处理粪便的方式,那么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沼气池呢?沼气池一般都是在地里建一个大池子,这个池子里可以装猪、牛等动物的粪便、秸秆等用于发酵的原材料,然后控制一定的温湿度和酸碱度,为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让微生物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对这些装料进行发酵分解。
这些材料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就会产生一些可燃性的气体,由于这些气体一般在沼泽,池塘里会出现,所以大家把这些气体叫沼气,这个发酵粪便、秸秆产生沼气的装置就叫沼气池。
那么沼气池分为哪些种类呢?那么,这个沼气池有什么优势吗,为啥,国家这么大力提倡农户修建它呢?这个沼气池还是有许多优点的。
首先,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这种东西能够燃烧,燃烧后就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了。
二氧化碳,我们知道,空气中就有,咱们人呼出的气体里主要是二氧化碳,水更没问题了,人天天都喝,这两样东西对环境是没有任何污染的,对人也没有伤害,所以说这种能源是清洁能源,对环境非常友好。
其次,沼气池的原料是农村养殖动物产生的肥料,和庄稼收获后余下的秸秆,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爱养个猪、牛啥的,养猪和牛后,这些动物每天需要吃喝拉撒,就会产生大量的粪便,久而久之,动物粪便的处理就成为一个大问题。
这些小山一样的动物粪便,堆在房前屋后,气味非常的难闻,弄得一大片地方都臭气熏天的,夏天蚊虫滋生,非常的脏,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沼气池,把这些粪便进行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做饭,发酵后的粪便,那就是优质农家肥,可以用来给庄稼施肥。
庄稼有了农家肥的滋养,自然就不用上太多的化肥了,能够有效缓解土壤的退化,改善土壤肥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最后,就是省钱了,在没有沼气池的时候,农民得烧秸秆,烧煤,烧树枝,非常地费劲不说,也得花钱去买啊,这回有了沼气池,天天可以生产沼气,用沼气来做饭,天长日久,也节省了一笔燃料钱。
农户为何对沼气热情降低?沼气池在兴起了一段时间之后,广大的农户们渐渐地对沼气的热情变低了,以前已经建好的沼气池也慢慢地废弃了,这又是因为什么呢?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其一,沼气池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沼气这种气体,能够燃烧,还有毒,因为使用这种气体做饭必须要用管子把沼气从室外引入室内,所以,一旦出现泄漏的情况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如果严重泄漏,遇明火产生爆炸的话,那就更危险了。
但是因为沼气里面常常混有硫化氢,硫化氢有臭鸡蛋的臭味,所以,如果泄漏一般还容易被发现,能够减少一些严重安全隐患。
其二,沼气池维护起来很费力,沼气池要想持续产生沼气,就要靠人工往里面投料,例如粪便,杂草,秸秆等,这些东西放进沼气池发酵一段时间后,产生沼气的效率就降低了,就得把这些废料从沼气池里面掏出来,然后再重新投入新料,这些可都是体力活儿啊,一般只有男人才能干这些事情。
此外,沼气池的设施维护也得需要专人值守,如果出了一些自己修不好的故障,还得请专人来修理,换各种配件也需要钱,如果正好赶上会维护沼气池的人不在,那么沼气池很难正常工作,就给日常使用造成了障碍。
其三,现在农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对环保要求也很高,广大农村逐渐由一家一户的散户养殖转为规模化养殖,这就使农户的沼气池因为缺少发酵的原料而被废弃,如果大家都去买粪便等原材料,粪便等原料就会不够用,价格也会高,那么成本问题,又会使沼气池失去了经济效益,所以大家只能慢慢地废弃沼气池。
此外,现在农村逐渐出现空心化趋势,青壮年劳动力都去城里打工了,家里都是老人小孩和妇女,这些人要进行日常的田地劳作,根本也没有体力和精力去打理沼气池。
现在,农村的煤气罐已经普及,这种燃料价格不贵,老百姓可以接受,十分地安全可靠,广大农民已经接受了这种燃料,况且,还可以使用电能进行日常做饭,没有必要费那么大的劲,使用沼气池生产沼气。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导致现在的农民对沼气池的热情越来越低,那么,沼气池是不是就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将被时代淘汰了呢?其实也不是,沼气池这种东西还是非常有用的,只是要去它应该去的地方。
比如,农村普通农户维护沼气池有困难,但是,规模养殖场和规模养殖户还是非常适合建设沼气池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场由于生产规模大,每天会产生大量的动物粪便,无法处理,这样,就为沼气池生产沼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由于原材料的量十分巨大,非常适合使用沼气池长期地运行,产生的沼气的量也非常可观,规模养殖场利用这些沼气,可以节省一些能源消耗,多余的沼气还可以用来发电。
其次,国家为了鼓励规模养殖场、养殖户建设沼气池,会提供许多优惠条件,例如大量的补贴,能够减轻大家建设沼气池的负担,鼓励大家都来兴建沼气池。最后,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不缺人才,能够抽调专人对沼气池进行科学维护,为维持沼气池的持续稳定运转提供了人力基础。
听了我上面的介绍,大家一定对沼气池在农村的应用问题,有了一些了解,每种事物都有它存在的条件,条件合适,它就会蓬勃发展,条件失去了,它就会被逐渐抛弃,所以,沼气池虽然被农村的普通农户渐渐抛弃了,但是它还会继续在需要它的地方生根发芽的。
为什么曾被热捧的沼气池却“遇冷”?
我家就有沼气,已经20多年了,我来发一下言,谈谈利弊。
1、对猪粪有要求。我家沼气池主要用的自家的猪粪,猪吃的青饲料,也就是红薯藤、甜菜、四季菜等专门种了喂猪的。特点是产气量比较足。如果直接吃买的袋装饲料,基本没什么气,少的可怜,我一亲戚,同村的,已验证。
2、专用设备不便宜,且不耐久。我家用过沼气灶、沼气蒸饭锅、沼气灯。目前在用的只有沼气饭锅。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一个沼气灯最多用三个月就坏,买灯的钱比用电灯的电费还高。
3、沼气洁净度不高,有一定腐蚀性。沼气灯、沼气灶不耐久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有人说,可以装过滤器,去除杂质和H2S,但是那也是要出钱的,有钱装那个不如直接用液化气了。
4、出渣困难。我认为这是沼气弃用最大的原因。什么渣浆泵、出沼气渣专用泵都是见鬼的。沼气渣沉在池底根本出不来,只能人下去挖,这么大一个粪池子,给再多的钱,也没几个人愿意下去挖啊!况且装沼气都是农村的,为了省钱,这一下省的钱都花出去了,没意义啊!
5、气量不稳定。夏天经常都喷了,一直烧水都用不完,冬天只能煮个饭,别的都干不了。
如果你能接受以上特点,另加至少养一头猪,你就可以选择沼气。
为什么曾被热捧的沼气池却“遇冷”?
在我国,根据我国的发展情况来说,沼气真是一个好东西,如果效果好的沼气池,可以满足一家四五口做饭点灯都没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农民不愿意用,原因总结起来就是以下几点:
一、水泥池子技术不过关。
咱们国家修建的水泥池,废池率太高了,前脚修,后脚就坏了,不能用了。你想想,这种情况下,农民肯定不愿意用。谁愿意费那个劲啊。
二、国债补贴不到位
国家对于修建沼气池是有很多补助的,但是这补助到没到农民手里可就说不好了;
三、替代产品价格太高
现在出来的玻璃钢池子,价格一般比较高;使用沼气的农民本来就不富裕,你还让他掏3000元安个沼气池,肯定他不乐意;
四、配套产品质量差
比如很多管件,甚至是国债配套的产品,质量都不过关,价格贵而且很容易坏,导致漏气,农民没办法使用;
五、维修难 比如出了一些小问题,
农民不会自己维修,想找专业人员也很难,没地方找去;
六、国家、人民认识不够
这个就是一个高度问题了。沼气是可再生能源,如果我们的国家、人民能够再重视一些,可能沼气的普及率也会更高一些。当然了,这不是农民单方面的问题,跟很多其他因素有关。
其实解决上述问题很简单,就是要引起领导决策部门的重视,要有比天燃气还重视的态度,国家应出台沼气的使用标准,制定沼气的标准件,标准产品,标准价格,优化他的设计,使沼气像天燃气一样方便,快捷,高效,更加安全可靠,每家每户还可以发电,用不完的可以并网卖给电力部门,或者村里建设统一的沼气站,这样子最好,农民只负责使用,支付很低的沼气费,沼气站由专人管理,相信缺乏清洁能源的我国会成为沼气能源使用大国的。这一天早晚会来到。
为什么曾被热捧的沼气池却“遇冷”?
为什么曾被热捧的沼气池却“遇冷”?
沼气池,我印象中南方应该在未改革开放的时候就开始兴建了。我记得有个记录邓小平同志的电视剧中还有小平同志用沼气炒菜的镜头,那么为什么沼气池现在不“热”了呢?我来谈下我的看法。
1、煤气罐、电磁炉的应用。沼气池生产的沼气并不稳定,还需要一定的周期和相当数量的基料发酵之后才会产生沼气,远不如煤气罐和电磁炉来的方便、来的快。而且,现在电磁炉的成本和煤气罐的成本相当的低廉,占用一个家庭的生活开资可以说忽略不计,没有必要在建设沼气池并且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基料、搅拌等工作。
2、基料收集的困难。改革开放以前,每家都要养一些牛、猪、家禽等用来耕种以及出售和提供自己食用的肉类蛋白质来源。但是现在农业机械化的兴起,很少有人养大型的耕地用家畜了;而且,只凭借仅有的一些家禽生产的粪便难以构成发酵足够沼气的基料。所以,基料的收集困难也是一个原因。
3、费工、费力。基料发酵并不是倒进沼气池就可以,需要定期的人工搅拌,如果温度低的话发酵时间会更长,在这个期间是没有沼气产生的的。并且,在沼气使用一段时间后发酵比较充分了,还需要将原有的发酵基料捞出来在放入新的基料,是极其耗费人工、精力以及又脏又臭的工作。
4、安全性。沼气能电灯、能炒菜、能供暖,说明沼气的性质是比较活跃的。说白了,沼气就是最初始的未提纯的煤气,有一定的危险性的。通过沼气池的管道将沼气引入农户家,管道线路长,农户没有定期维护的精力和经验,也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5、生活条件的改变。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再去进行沼气的发酵和收集工作。并且让老人和孩子使用这些很多线路裸露在外地的沼气也是很危险的。煤气罐、电磁炉、电饭煲完全可以取代沼气的功能了。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为什么曾被热捧的沼气池却“遇冷”?
华北平原的农村长大的孩子来告诉一些实际使用情况。首先,我们这边搭建的沼气池质量比较好,都是混凝土结构,从来没有见到谁家的沼气池因为质量问题不能用的。其次,沼气池的使用都是猪和人的粪便作为发酵物的来源。
沼气池在最开始的时候确实带来了很多方便,可以用沼气做饭,可以点沼气灯照明,尤其是夏天,沼气多的用不完,可以整晚上的点那个灯照明。
沼气慢慢退出人们视线是在使用了两三年以后,发现,这个东西虽然省钱,但是管理起来太麻烦。 最麻烦的问题就是沼气发酵留下的沼液怎么处理。 随着人畜粪便的增加,沼气池经过两三年使用以后,发现沼液满了。到了夏天,沼气一多,内部压力增大,沼液就从粪便注入口往外溢,你能想象一下屁股下沼液满满如厕的心惊胆战吗?更可怕的是如果太多,甚至都能流到院子里,处理起来超级麻烦。这个时候,只能请人用压力罐把多余的沼液抽出来,放到地里做肥料。这无疑增加了使用成本和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夏天,整晚上的沼气灯都亮着,就是为了不让沼液流出来。
第二个原因是在冬天。冬天华北平原一般温度都在零下,沼气产生的那些厌氧发酵菌类没有多少活动,所以产生的沼气少的可怜。所以这时候,沼气池几乎不能用。冬天不能用,夏天用不完,这是两个极端。更可怕的是冬天入料口是冻着的,上厕所的排泄物都在那里,所以要时不时的用特长的竹竿捅下去,这种事情各位读者想象一下都恶心的不行,何况小时候的我做过很多次。
再以后呢,人们生活提高了,每年用煤气,也就最多几罐,这个沼气能省下的钱有限。并且农村没有自家饲养的猪了,(现在猪的疾病种类太多,各种变异的病毒种类,普通农民用餐余养猪极度不划算)。
而且农村有了新式的环保厕所,排泄物全部化成水,被土壤吸收了。
所以沼气被淘汰了。
沼气池在一个时间段确实带了了很多方便,但是慢慢的,人们发现它带来的额外问题更加棘手,所以逐渐被淘汰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