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浇水好还是不浇好现在?

大豆浇水与否,主要起决定作用的是看气温与土地的含水量而定。如果气温低含水量高再浇水肯定不好,反之肯定好。

会种庄稼的人都知道!

大豆是浇水好还是不浇好现在?

一方面,相比其他农作物,大豆属于对水需求量比较多的作物类型,它每合成1克干物质需要消耗600-100克的水分,所以,只有生育期保证水分供应充足才能高产。

另一方面,大豆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具有较大的差异,从整个生育期需水总量比例来看,正常情况下,从播种到出苗前需要消耗5%左右的水分,从出苗后到分枝期需要消耗13%左右的水分,从分枝到开花需要消耗17%左右的水分,从开花到鼓励需要消耗45%左右的水分,从鼓励到成熟需要消耗20%左右的水分。

所以,要想大豆健壮、高产,就必须根据它生育期不同阶段对水分的需求规律进行浇水,而不是盲目性的浇水。

1、播种到出苗前

种子需要充分吸水才能正常发芽出苗,此阶段以土壤保湿为主,可以把土壤含水量掌握在50-60%左右,土壤湿度在50%以下就需要及时浇水补施。如果浇水过多,会导致种子沤烂;如果土壤缺水,会导致种子发芽落干,从而造成种子发芽困难甚至难以发芽出苗,及时发芽出苗,也很难做到苗期苗壮,经常会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

2、出苗到分枝

此阶段,大豆处于发根、扎根的关键期,此时应当适度进行控水蹲苗,来健壮植株、发达根系,除了天气长时期不下雨、土壤过度干旱,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可过多的浇水,如果土壤缺水,可以进行隔行浇小水。但如果浇水过多,会导致幼苗旺长纤细、茎秆节间过度伸长、根系入土过浅,在后期容易发生倒伏的现象。

3、分枝到开花前

大豆在此阶段大量生长茎叶和分枝,根系也有横向生长向深扎土的纵向生长,同时花芽大量分化,此时的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对水分的需求量开始慢慢增加,所以,此阶段应当适当增加浇水量,遇到干旱天气时应当及时浇水,但因为大豆的生长基本还是以茎叶生长的营养生长为主,要注意浇水量不可过大,否则容易发生徒旺长的现象,也容易造田间郁闭、通风透光环境变差的问题。

4、开花到鼓粒

此阶段大豆已经完成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茎叶生长基本停止,开花、结荚、鼓粒同时进行,加上此时温度比较高、水分蒸发量比较大,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应。因为此阶段是大豆需水量最大的高峰期,也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水分充足才能确保后期高产!一般情况下,应当保持大豆体内有70-75%左右的水分,当含水量低于65%大豆的叶片在中午就会有萎焉现象,应当及时浇水灌溉,当含水量低于60%以下,大豆就会发生植株凋萎、落花落荚的现象。

如果此阶段大豆缺水,不仅会造成大豆落花、落荚,而且还会造成大豆籽粒干瘪、不饱实,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就像谚语说的:大豆干花湿荚,亩收石八;大豆干荚湿花,有秆无瓜。

5、鼓粒到成熟

此阶段大豆已经完全进入到生殖生长阶段,此时的大豆籽粒继续膨大和积累干物质,虽然需水量不大,但是要保证有足量的水分供应,浇水以小水慢渗入土、地表无流水和积水为佳,浇水既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如果浇水过多会造成大豆贪青晚熟,如果干旱缺水又会导致大豆籽粒干瘪不饱实,而且空粒、秕粒比较多、后期产量比较低。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了解更多新鲜农业种植知识

大豆是浇水好还是不浇好现在?

目前大豆应该多处于鼓粒期,对于这样的大豆田,如果土壤干旱肯定要及时浇水比较好。

大豆鼓粒期,也是需要充足的水分。这样才利于大豆籽粒饱满。如果土壤干旱水分不足,不仅会造成大豆籽粒空瘪,含油率下降,而且叶片也会提前发黄,脱落,植株早衰枯死。会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当然如果土壤湿度过大,根系透气不好,氧气不足,也会容易造成根系早衰,叶片发黄脱落,光合作用降低,同时还会容易造成许多病害发生,使大豆产量下降。因此对于大豆处于鼓粒期的田块。土壤干旱要及时叫跑马水,和水过地皮湿即可。不可大水漫灌,以利减少病害发生,增强根系活力,促进大豆鼓粒成熟,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

不过对于快要成熟收割的大豆,如果土壤有些干旱,还是不浇水为好。这样不仅会方便大豆田间收割,而且快要成熟的大豆,基本不需要更多的水分,反之如果浇水,大豆收割延迟,反而会造成豆荚在田间炸裂,降低产量。

简儿言之,对处于大豆鼓粒期的田块,土壤干旱还宜及时浇水。但是对于快要成熟收割的大豆田,目前不宜浇水为好。

大豆是浇水好还是不浇好现在?

谢谢邀请,不知您是那个地方,我们当地早播的大豆已经成熟,基本是秋收的黄金季节,只有迟播的一小部分大豆处于鼓粒期,现因天气干旱,土壤比较干燥并裂缝,为了防止大豆因缺水引起黄叶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使大豆少熟减产,所以我们当地农户每隔一晚浇水一次,浇水要细雾喷施,保持土壤湿润,直至旱情缓解,如果没有遇上干旱,大豆是不必浇水,大豆在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加强病虫害管理,一定会高产丰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