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倡中老年人学书法?

我觉得这个提问提得好!我今年70岁,从去年开始拿起毛笔写大字。为什么不叫书法呢?因为我是一个普通的书写爱好者,不是从事书法研究,所以本人的作品都应定位在写字这个层面,称不上书法作品!

中老年人学毛笔字首先要克服为难情绪,只要有点文化,能读报纸就可以。我是六七届初中毕业生,实际初三没有读,上山下乡了。不过我们上学的时候国家在小学时就要求写大字,有专门的大字课,就凭这点老底,在去年进行自我练习柳体,没上过一天书法班。开始胳膊,腿,腰都酸痛得比较利害,但坐下来临帖注意力就集中,人的思路跟着字的一笔一划走,疼痛感不那么明显。我一般40分钟到一小时左右,停下来喝点茶,有时抽支烟,非常挟意!

一年多的时间身体比以前好了很多,性格也改变不少,以前有时发脾气,现在没了,不愿发了!家庭比以前更和睦!

遇事不急不燥,大脑比较清析!练字是个整体运动,脑,眼,手,腕,腰全方位都得到锻炼。历史上有很多书画家都长寿!

下图是我练习玄秘塔和手稿

为什么提倡中老年人学书法?

为什么提倡中老年人学习书法,其实内在的答案很现实,就是中老年人学习书法可以活得久点,活得质量好点。当然,你也可以有其他的答案,但是,归根结底最大的目的就是如此。

人一般是缺少什么就追求什么。没有钱,就千方百计地去赚钱,没有爱情就去找寻爱情等等。当一个人到了中老年的时候,这个阶段对他而言最大的追求就是活得久点最好能够无病无灾。而学习书法就是能够实现活得久且活得健康的一件事。

书法的养生

书法的养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其一为身体;其二为精神。

一、身体上

道家养生追求“静”,因而会将其道宫修建在深山老林之中以避免世俗的干扰,书法的学习也追求静,不但要求环境要安静且对心灵静的要求更高些。

道家养生提倡以气养生,有诸多的吐纳之法门,书法的学习过程也讲究呼吸的配合,对于点画的粗细、行笔的快慢、转折的方圆等等都是需要与呼吸相宜。

等等。

如此,以学习书法的这条途径来达到道家养生的目的。这对大部分的中老年人讲是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

二、精神上

前几日在问答中有看到一个问题:“书法到底有什么用?饿了不能当饭吃,渴了不能当水喝,冷了不能当衣穿。”

普通人乍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就是附和,对呀,从这角度来看还真得没有什么作用。但是,不要忘记了一点: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动物,是因为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会思考,懂得什么是美,会去追求美好的东西,而非如其他动物一样生命中只为了解决食物而已。

都说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的,看样子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书法的学习,我们一般是师从古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学习到古人的书法技巧还学习到其那个时代的审美以及背景文化等。随着学习日子的增加,我们的学识也不断地得到积累,加以中老年人的阅历和见解必将在精神上得到一种升华。

综上所述

中老年人学习书法,不但可以达到科学养生的目的,而且在精神上得到一种升华,对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理解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为什么提倡中老年人学书法?

人不免老,但书法是不老的。

不惟不老,还益老,这应是中国文化对老年人生的莫大恩惠。为问何以见得?答日:因为中国棋琴书画四大艺术,只有书法是老人的艺术。为问何以如此?

答日:可以分两说。首先,中国书法史上,列前几位,大多出于老人之手。比如颜真卿的《勤礼碑》、《祭侄稿》;柳公权的《玄秘塔》;欧阳询的《九成宫》等,甚至连书圣王羲之,后人也认为“右军书法晚乃善!”盖因书法较其他艺术,出于实用,简便而抽象,其成就所倚重的往往是一个人的胸襟、学识和境界,而落实到制作,无过日常提笔写字而已。因此,古人认为:非凡之人即有非凡之书。一个人老了,学识比年轻时丰富,胸襟较少时豁达,此为自然之理。

前笔者年轻气盛,当明了书法有这么一种特性时,心里还挺不服气。临帖,创作,投稿,办展览。谢谢几十年折腾下来,总算在书法圈有点儿名闻。然而我知道,自己一笔歪字仍与众前贤书法无法较优劣,凡写得稍耐看点的作品,也在年过五十以后。

其次,如上面所言,书法工具的简单和操作的便捷,也适合老年生活。民国才人李叔同,由杭州虎跑出家,皈依律宗,变成了弘一法师。其在俗时所会的诸般技艺(音乐、绘画,作文)皆与佛法有间而废弃不为。但是书法,却相伴其数十年头陀生涯,从未离身。甚至连他圆寂前的绝笔一“悲欣交集”四字,也为后人所称道。毛泽东主席日理万机,向与书法有不解之缘。晚年眼睛患白内障,以致不能阅读。手术之后,文学老师芦荻去看望他,见他正举着一本草书字帖在赏玩。芦获不解,毛主席用铅笔颤颤巍巍在纸上写了三字“黄鲁直”一唐怀素以后最重要的草书家。毛主席虽困于举笔,但仍不能忘情书法。其实,老人与书法,这个名单可以列得很长,光近现代的,如林则徐、康有为、李瑞清、于右任,沈尹默等,书法对于他们,正所谓“看镜白头知我老,平生青眼为君明”啊!

当然,年老之人若重续书法之好,握管临书,笔者以为也有别于后生。因此,愿就自己心得,列举数端,以待宾朋。

1.据笔者多年观察,业余学书者就情性而言,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类性格儒缓,诚心向道,多醉心于技法,一笔一画,不越雷池;一类则心中有情事,急于要表达,而便利无过举笔挥洒。其所作名为书法实则仍如日常涂抹,只图一快。当然,也有人情性不定,一-会儿专心修艺,一会儿又忙于创作展览,总之,都不出这两类别。准确说,这两类的学习态度都对都好,无可指责。然需提醒的是:前者需知道书法是实用艺术,只有投人使用,比如日常题字、写春联、参展等,才能使毛笔顺溜,性能发挥得更好;后者则应该平抑创作冲动,书之有法,则如人之知礼仪,动辄才能合度。

2.学书法即学古典艺术,如学京昆,类似祭奠,须有诚敬之心。而我辈老人,皆革命时代生长,欲学诚敬,必先遵循应该有程式。因此,认识和了解传统文房具笔墨纸砚,正确使用它们,同样是学书法。另外,操持笔墨纸砚,不仅会使我们重新回味幼年时光,兴许还会带来额外的乐趣一收藏文房具。

3.从师之乐。笔者尝见日本大阪市一书法教室,老师五十来岁,学生数十人。其中有刚上大学的青年学生,也有年过古稀、退休多年的财团法人。笔者对老年学生感到很奇怪,以问老师。老师说:这个学生跟他已经十多年了。而曾见其书法作品,仍在亦步亦趋,无甚长进。但是,后来笔者看见老人乐呵呵为众人打杂,周期性地奔走于课堂,才明白老人得从师之乐,较之于一般人寂寞的退休生活,所得不亦甚巨啊。因此,老人学书法,宜人门问道,谋从师之乐。

4.老人学书法戒贪多务杂。人步人老年,时日精力有限,学习书法,最好选择颜真卿或柳公权等名笔,抱定一家。人门之阶,在乎专一。唐孙过庭说:“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逾妙,学乃少而可勉。’而像颜、柳这样的划时代书法家,不仅其书体遍布名川大山,后来者众,而且还有文集和故事。选择他们为范本,可同时获得探寻的乐趣。

总之,书法之妙一动纤指,举弱管,握纨素,染玄翰;彤管电流,雨下雹散,点驻折拔,掣挫安按;缤纷络绎,纷华灿烂,组蕴卓荦,一何壮观!繁缛成文,又何可玩!书法艺术,是最好的老年伴侣。

为什么提倡中老年人学书法?

大家好,我是项新环。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学书法能让你在大部分时间里,看帖写字,从而能达到心静。这个很重要。心静才能养生。

其次,让你能有一个高雅的爱好,从而提升你的自我认知,产生一种自信。人一自信,身体就好了。

再有,通过学习书法,逐步掌握了一门技能,就等于增加了一项生存保险。多一项本领,总是好事,这会使你有一种生存安全感。

最后,提高你在家人和社会上的形象,会写书法的人,怎么说也是文化人吧。

还有一点,昨天听人说,练书法不得老年痴呆,对于这个事,我没有考证,所以不敢乱说。

但学书法对身体有好处,是确实可信的。很多网上都说过。

当然,作为中老年人学书法,一定要不急不燥,慢慢来,最好别有那么大的功利心。

否则的话,老想出成绩,想得奖,想出名,想参展,想入会,甚至想一字千金。

这样一来,一天天弄的着急上火,对身体很不利,那就适得其反,还真不如不学了。

能够保持平常心,只当个修身养性的爱好,中老年人学书法还是不错的选项。

通过你的努力,让书法又繁荣了一点,也是对传承书法献上一点力量,值得表扬啊。

就说这些吧。祝你快乐幸福,平安吉祥。

为什么提倡中老年人学书法?

为什么提倡中老年人学书法?我本人身份是农民,从学校步入社会,一直酷爱文学。劳动之闲热读四大名著,下棋玩过二胡,看看毛主席的诗词书法,自乐其中。此时,身已暮年更对书法炼字,作词赋诗心有独钟。从我亲身体会到中老年人学习书法的重要在于老有所乐。陶冶情操活的精彩,还能锻炼大脑的灵敏度。此时参加头条对联,交朋好友切磋文墨,相得益彰。太好了!

为什么提倡中老年人学书法?

中老年学书法,1,就养生而言,对练习眼力,脑力,背力(即手劲)都有好处!2,能让老年朋友,有个追求目标,作息有规律,生活有讲究,3,能让老年朋友,可以多交流,多走出屋子,相互之间学习,有利于身心健康!4,最重要,学书法老年朋友都可以做到,既轻松,费用又不太高,还可以打发时间!老有所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