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遭有良知的老师怒怼,你怎么看?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与“课上不讲课下讲”堪称是睁着眼说瞎话的典范!是教育界最大的两个神言论,是对教育的不尊重,也是对全国教师的不尊重,这两句也是老师们最痛恨的两句话,宣扬这样言论的人是现代教育的罪人!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出自老教育家陈鹤琴,陈老是儿童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主要面对的是小学的低年级学生!陈老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断的激励自己,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一点是值得任何一个老师学习的!
本身是激励的一句话,现在却变成了教育界的一颗毒瘤,这句话之所以全国闻名,是因为另一位教育大家---魏书生。魏书生,教师出身,成绩优秀,擅长教“掐尖的”学生,就是把全校最好的学生给他教,他的成绩不错!他因为这些“成绩”而成为名人,然后把陈老的这句座右铭拿出来大肆宣扬,到处演讲,最后这句话全国闻名。各位可以百度一下魏书生,到处都是!
这就是魏书生,语文老师,自创了“六步学习法”,特别擅长演讲,在他的嘴里,处处都能体现出教育的智慧!他甚至要求他的学生每天跑5000米做100个俯卧撑!他的学生都能完成。他把陈鹤琴先生的儿童教育观点推广到全国各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了所有人都知道的名言!对于儿童成立的理论要无限放大!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对不对先不谈,家长们愿意听,不是我的孩子不行,是老师们无能!领导们愿意听,终于找到了管理老师的金科玉律!而实际上,所有的人,无论是领导家长,还是魏书生本人都知道这句话是不科学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前半句反应了教育学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学生,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后半句反应了教师观,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那么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呢?有,而且有很多!
所有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智力,有着不同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现在这些学生坐在同一间教室,有相同的老师教,用着相同的课本,听着相同的课,做着相同的练习,有的学生听一遍就能掌握并灵活运用,有的听三遍才能掌握,而有的听上十遍还是一头雾水,(这时课上不讲课下讲这句名言又来了),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老师们恨不得多讲,甚至早到教室,拖堂,占用音体美课,就是让孩子学的更多,怎么会课上不讲课下讲!有些学生就是魏书生来了也白搭,当然魏专家只擅长教本身就很好不用学都很好的学生,给他一个学困生班试试!
我认为领导要求老师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执业标准,去激励鞭策自己前进,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是可以的,但是一味的去夸大,不考虑现实情况,而把学生学不会的原因一律推给老师,是不对的!
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那么---没有抓不过的小偷,只有不会抓的警察!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这个理论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也是站不住脚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需要行家的指点,而不是外行的指指点点!教育需要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实干家,而不是几天一个神言论博人眼球的专家。关心教育,从让专家们远离教育开始,教育领域不需要专家,只需要默默无闻的实干家!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遭有良知的老师怒怼,你怎么看?
1、这句话的出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出自老教育家陈鹤琴,
陈老师是儿童教育家,主要面对的是小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育!这句话是他自己的座右铭,用来激励自己,改进教学方法,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2、这句话为什么出名
原因是,有个人叫魏书生。
他也是老师,他擅长教“掐尖”学生,创造了“六步学习法”,重点是他特别喜欢演讲,把他自己的教学吹的天花乱坠,他把陈老师的这句话随意传播, 并且只是为了标榜他的成绩,而不是剖析说这句话的情境。
在他不断地走穴演讲的推广下,这句话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都用这句话来说事。把自家娃学不好的原因全用这一句话来搪塞。
3、真实的教育
聪明娃,不用教
聪明的娃是天生聪明,根本不用怎么去教,只需要老师点拨一下,他就能记住,能理解意思,会使用知识点。
普通的娃,需要好好教
普通的学生娃需要老师好好地教,拆解知识点,把其中的道理都讲明白。
笨娃,教不会
有的娃天生就是愚笨,正常的教学手段是点不醒他的,需要棍棒教或者根本就是不开窍,这是天生的,不是说谁好好教一下就能教得好的。
4、家长自己基因很重要
娃的基因来自于家长,好的情况下,娃很多优秀基因来自父母亲,他学的比他的父母好一点点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大多数情况下,能持平就已经烧高香了,不能期望太高,老师进行的是义务教育,普及教育,不是一对一专门给你娃的,所以,在集体学习的时候,不一样的娃,吸收情况不一样是肯定的,除了学生课后自己的努力之外,没有其他法子可以去超过别人。
关注我,直戳你的心窝!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遭有良知的老师怒怼,你怎么看?
好几年前,我不知在什么刊物上就看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了,当时很想说说自已的想法,可是,一个普通的老师那里会有自己说话的地方呢!今天,很感谢“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给了普通人一个说话的平台。我不管“悟空问答”会不会推荐发表我的文章,我都会把藏在心里几年的话说出来,至少了却了我的心愿。
我无能考究这句话是谁说的,如果是一位教育行家说出的话,要么他就是一位教育之“神”,只有他才能把现在困惑普通教师难教的调皮学生一一教好;要么他就是教育行业的……,反正有坑同仁之嫌。如果不是教育行的外行人说出的话,就只能当作是一种鞭策,因为他毕竟不懂教育,但是,还是希望外行人少指点内行事!那么,我为什会对这句话不作正面支持态度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命题是有问题的
1、句子的意思有偏见。从命题的表面看,是指教师只要肯努力去教学生,是能够把学生教好的,但是稍加深思就会发现,实指就是说教师不会教,因为社会的现实确实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不懂规之人,都是教师教出来的,所以完全是教师之过。试问教育学生的事真的完全是教师的事吗?凭什么把社会、家庭教育之过,也强加在教师身上!
2、句子的语气大绝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其意思明显就是,所有学生都能教好,没有例外。“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意思是,任何有缺点的学生,都是因为老师不会教。一个“没有”,一个“只有”,把所有可能都排除了,多么会用词的“专家”。
二、为什命题只适用于教师
如果按句子的逻辑推理,那么很多行业应该适用于此句式,例如,“没有战不败的敌人,只有不会战的军人”,“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没有种不好的地,只有不会种的农民”等等,此句式对其它行业果真能成立吗?如果不能,凭什么此句式就单单强压在教师头顶上?
三、教师是人而不是神
对教师有要求、有鞭策这是必须的。同时我也深信绝大部教师都是尽心尽责的。因为很多教师都会为自己的学生成绩不好而懊恼、自责、反思,并为此去加班、熬夜;也会因为个别学生捣蛋而痛心、流泪;并为此会有无数电话、微信或者跑腿联系家长;还会因为家长的怨言、学校领导的批评而无耐、难过,并会为此变得更坚强、自信。但是,不应该对教师提出超出常人的要求,什么身为教师,要做孩子的榜样,不能吸烟,不能喝酒,不能进KTⅤ等等。教师是人,而不是神,怎么就不能过常人应该过的生活呢?说实话,当教师不仅是身累,更多的是心累。我简单地统计了一个乡镇近三十年来,已去世教师的平均年龄才六十七岁,远低于全国七十四岁的平均年龄,这虽不能代表什么,但至少说明当教师不仅劳身,而且更劳心、损神!
四、多份理解,共同进步
七十二行都应该有行规、行德,不应该只针对教师的“师德”,医生的“医德”,也应该有商人的“商德”,军人的“军德”等等。不管入的是什么行,首先要尽职本行,做好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无法自律的人,又何必去指责他人呢!其实无论做何种职业,都各有各的艰辛,各有各的苦衷。如果各行之间都相互理解,携手和谐共进,这正是大家所追求的!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遭有良知的老师怒怼,你怎么看?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遭有良知的老师怒怼为什?你怎么看。因为这是一句谬论。历代以来,不管是私熟学校还是现在的公立学校都有上中下水平的学生,自始至终都有一些学生天生愚钝,再怎么去教都是收效甚微,确实是难于教好。同一班学生,同一个老师教,为什么有的学生考到100分有的学生考不合格?如果说老师不会教,那100分是怎么来的?有些家长自己没有管教好自己的孩子,把没有学好的责任全部推到老师身上,而不自找原因,是极端错误的。如果用这种方式来说说,能不能把医生和病人说成: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这样能成立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遭有良知的老师怒怼,你怎么看?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不光是有良心的老师怒怼,相信所有有良心良知的人都会怒怼。这就是我个人的看法。至于为什么,请看下面简单分析。
如果是老师,或许可以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尽心尽职,想方设法教好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个学生自己的最大学习潜力。
如果以这句话作为评判老师的标准,则是无稽之谈,是污名化老师,挑起老师与家长、学生、及社会之间的矛盾对立,是别有用心,居心叵测!
首先,每个老师都期望每个学生成才。绝大部分老师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本人曾经从事中学(三年民办教师)大学教学多年,深有体会。老师工作清贫辛苦,他们的最大欣慰就是自己的桃李满天下。
其次,每个人的智力,志向,兴趣和环境条件等都不可能一样,所以,一个班集体的成绩自然就参差不齐。这是不以老师的教学好坏而改变的。这是最基本的,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
学生成绩好坏,是否成才,他(她)本人是关键。也许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类学生:
1. 自成才学生。他(她)们多是智力超群,自制力极强,目标明确,只要提供一定的有利环境,就可以成才。老师不用在他们身上花太多精力。
2. 可教学生。这部分学生智力还不错,理解力比较强,但自觉性不高。在外部教育监督下,可以成才,取得好成绩。
3. 不可教学生。这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学习乐趣,也可能智力确实不高,也可能只专注于自己的一技之长,也可能受社会环境影响大而不愿意学习。因此,无论老师怎么教,也很难让他们成绩优秀。
由此可见,最牛的老师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上等。
其三,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复杂工程。学生本人、家庭父母、社会、和学校都是责任者。
家庭父母应该是主要责任人。这是因为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品性,责任心及兴趣等的形成,而这些因素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学校主要责任是传授知识,老师是知识传授者。当然,学校应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可惜的是,现在学校老师不但教知识,而且还要负责每个学生的一切,把应该属于父母的责任范畴都归结于学校老师。老师的辛勤劳动,不但得不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反而有些人还怨声载道。真的是不可思议。
其四,媒体网络环境对年轻学生影响很大,而且是极其负面的。环境塑造一个人。说一句不好听,但是事实,的话: 很多电视电影宣传豪华享受,崇洋媚外。现在能够找出一部没有包含宣扬美化西方(>95%是美国)的情节的电视剧吗?!,明星公众人物行为不端,男不男女不女,大行其道。他们很多人国内赚钱国外花,移民后长期在国内捞金(建议国家严格禁止),严重毒害年轻一代。还要特别提到的是: 要求全民学英语(现在人换了,希望取消英语地位,废除英语考试科目),耽误了学生很多时间,埋没了很多人才。另外,网络(儿童)游戏充斥暴力,狡诈哄骗。直播NBA、欧洲杯、美洲杯等(赚钱第一,不顾国家利益),对青少年三观影响很大。西方文化入侵无处不在,一些媒体充当代言人传播者。这些都导致很多青少年认为“知识无用,读书无用”。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怎么只要求老师承担教育学生的所有责任呢!
最后,期望学生本人立志,家庭,社会和学校老师相互包容、理解并配合,重知识,重人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遭有良知的老师怒怼,你怎么看?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本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有着“中国幼教之父”美誉的陈鹤琴先生,用来自勉的一句话。
什么意思,很简单,这句话只是教育者对于自己的严格要求,而绝不是什么教育评价标准!
另外,不要忘了,陈老是幼儿教育家,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强调的也是幼儿教育!
陈老
这句话变得广为流传,为众人所熟知,离不开一个人:"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全国各地汇报、经验交流、讲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伴随着魏书生的讲座而“深入人心”,但也随之变了味道!
为什么老马要讲,这句话变了味道?
第一,魏书生在引用陈老这句自勉的时候,是做了自己的解读,甚至说是过度解读的!而且,不要忘了,魏书生在大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时候,除了语文教师这个身份以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学校长,教育系统相关领导!
仔细地去品味这一点,非常有意思。
第二,三字经有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可悲的是,伴随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走红,孩子的教育,似乎都是老师的问题,和做父母的没啥关系。甚至成为少数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推卸自身责任的一种借口和托词,反而是忘掉了自身作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成长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
其实想想也能明白,孩子学得好,这是咱家孩子聪明;孩子没有学好,是因为老师不会教,怪不得做家长的!
多么完美的理由啊!
第三,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被偷换概念,作为一种对于教育、教师的评判标准,一些相关部门的领导,其实是有些乐见其成的。
为什么?
简单的道理,领导就是领导,他们大多不在教学一线。
实事求是地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如果是老师用来自勉,对于自己严格要求,提醒自己在遇到相对“笨一些”的学生的时候,更耐心一些,细心一些,未尝不是好事。
但如果真的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自勉的话,就是一些人口中所谓的“客观事实”,真的是大错特错。
第四,当“教育产业化”明确提出来以后,特别是“教育培训”成为一个利润率惊人的高达几万亿的巨大市场之后,某些教培机构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成为幕后推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好在是“双减”政策出来了。不然,还不知道后续给你搞出来多少幺蛾子呢,比如臭名昭著的“课上不讲课后讲”之类。
老马的疑问在于,孔夫子那么牛:“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那么,按照“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不是应该贤人三千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