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谢邀
朱元璋一共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因为朱元璋本身就是贫民家庭出身,所以对于自己的亲人并没有太多的猜忌防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都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哥哥姐姐的
一,大哥朱兴隆。
大哥原名叫朱重五,在朱元璋还是放牛娃的时候,因为发生了很严重的旱灾和瘟疫,再加上朝廷贪腐横行,无心赈灾,结果他父母和大哥都先后去世,朱元璋登基后追封大哥为南昌王,值得一提的是朱兴隆有一个很厉害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在朱元璋起兵之后,大嫂王氏便带着朱文正来投奔于他,朱文正跟随朱元璋后便展现出了他极具天赋的军事谋略和胆识,屡立战功,最著名的就是洪都保卫战,以区区四万的兵力抵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85天的疯狂进攻,可以说洪都保卫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守城战,奠定了朱元璋战胜陈友谅,一统天下的基础。可惜的是后期朱文正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欲暗通张士诚密谋,即便如此朱元璋念及亲情和多年来的战功也没有杀他,只是将他软禁,后来还封了他儿子为靖江王,这也是明朝唯一的非朱元璋血统的藩王,可以说朱元璋对他大哥这一脉很厚道。
二,二哥朱兴盛。
二哥原名叫朱重六,在他大哥和父母死后,朱元璋和他二哥将亲人埋葬后,便不得不分开,各自逃生。可惜他二哥命不好,没等到朱元璋称帝那一天便早早去世了,他的儿子朱旺也死的早,后来朱元璋追封二哥为盱眙王,追封侄子为昭信王。
三,三哥朱兴祖。
三哥原名叫朱重七,史书对他的记载几乎空白,从朱元璋和二哥朱兴盛一起埋葬大哥和父母来看,并无三哥朱兴祖的身影,由此可以推测,三哥去世的时间应该比大哥更早,后来朱元璋追封三哥为临淮王。
除了以上三位哥哥以外,朱元璋还有两位姐姐,借这个机会也大体说一说吧!
首先是大姐朱氏,由于大姐出嫁的早,而且性格原因与娘家的往来也很少,朱元璋起兵后曾遭到元军的追杀,被迫逃到大姐家里避难,可是大姐夫妇怕连累到自己所以就没接纳朱元璋,这导致朱元璋后来对此耿耿于怀,一直不肯追封大姐一家,但血浓于水,而且大姐也早已去世,当年的那点怨气也都随着时间消逝了,最后他还是追封了大姐为太原长公主。
而二姐呢,她和大哥一样,也有一个很厉害的儿子李文忠,因为她当年嫁的人家家境还算好一些,所以常常接济朱元璋,朱元璋对此很感激,建国后追封她为曹国长公主,由于二姐去世的也早,朱元璋便把她儿子李文忠收养在身边,教他行军打仗,而李文忠也不负朱元璋的期望,多次领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最后位列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洪武十七年,李文忠去世,被追封为岐阳王,谥号“武靖”,并配享太庙,可惜的是李文忠忠勇一世,却有个不成器的儿子李景隆,靖难之役后李景隆先是葬送朝廷主力大军,再打开城门出卖朱允炆,导致了朱允炆丧失江山,这都是后话了。
我是咸鱼,欢迎大家关注。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于贫农世家,也是出生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底层。朱元璋一共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大哥朱兴隆、二哥朱兴盛、三哥朱兴祖。
- 朱兴隆
朱元璋的大哥原名是朱重五,后朱元璋为大哥改名为朱兴隆,并将大哥追封为南昌王。在公元1344年,淮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瘟疫,朱元璋的大哥和父母都因此先后去世。朱兴隆的妻子带着儿子朱文正逃荒而去。
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以后,朱兴隆的妻子带着儿子朱文正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也视朱文正如自己的儿子,将他带在身边一同领军作战,并屡立战功,被升为枢密院同敛。朱文正英勇善战,洪都之战中坐镇孤城抵挡住了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军功卓越,更被朱元璋所看重。洪都之战后被提升为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可惜后期朱文正对朱元璋的赏赐感到不满,因此暗自私通张士诚密谋。被朱元璋发现后,朱元璋念其军功卓越,又是大哥的儿子,多年来更是把朱文正当自己的儿子对待。因此朱元璋只是免去了他的官职,并将他软禁于桐城,最终郁郁而终。
朱文正死后留下了儿子朱守谦,朱元璋将当时八岁的朱守谦奉为靖江王,这也是非朱元璋儿子的明朝藩王。朱元璋也将大哥的长子朱圣保封为山阳王。
朱兴盛
朱元璋的二哥原名叫朱重六,后来也被朱元璋更名为朱兴盛。在父母和大哥去世之后,二哥也和他分开各自逃命。不过二哥也没有撑到朱元璋称帝的那一天,早早离世,他的儿子朱旺也去世较早。朱元璋称帝后追封二哥朱兴盛为盱眙王,追封其侄子为昭信王,朱兴盛夫妇及其儿子也被安葬与安徽的凤阳明皇陵中。
朱兴祖
朱元璋的三哥,原名朱重七,后改名朱兴祖。朱兴祖在史书中的记载很少,因此推断朱兴祖去世的很早,并且没有子嗣。公元1368年,朱兴祖被追封为临淮王。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还有两个姐姐。大姐被追封为太原长公主;二姐被追封为曹国长公主。并将二姐的儿子李文忠收养在身边,被追封为岐阳王。
朱元璋对待血浓于水的亲人,非常的尊敬和重视。还特意在老家凤阳建造明皇陵,把自己的父母和哥哥们的墓都迁入皇陵,使后人祭拜。
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朱元璋有三个哥哥,分别是大哥朱重五、二哥朱重六、三哥朱重七。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他的原名,并不叫朱元璋,而是叫做朱重八,这个名字与他三个哥哥的名字差不多,唯一区别就是数字不一样,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他们家族的特色,而是在朱元璋小时候,像他们这种穷苦人家,连名字都不配拥有。
元朝末年,只有像当官的或者读书人,才有资格取名字,若是穷苦人家有孩子出生,一般都是找个数字来代替,比如朱元璋的祖父叫做朱初一,父亲叫做朱五四,而他和三个哥哥,就是五六七八。
虽说出身贫穷,但架不住朱元璋逆天改命,硬是从开局一个碗,打到了坐拥天下,成为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既然当年的朱重八都成为皇上,那他的哥哥们是不是也会沾沾光?最起码也弄个王爷来当当?
事实上,朱元璋的这三个哥哥,确实被封为了王爷,不过只是挂名的王爷,因为这三位也是福薄之人,早在朱元璋没当上皇帝之前,三个人就早早去世,对于小老弟朱元璋对自己的封赏,也是无福享受。
之所以朱元璋的三个哥哥死得早,实在是他们家里,曾经真的是太穷了,穷的父母去世都没钱安葬,穷的大哥饿死,二哥远走异乡,三哥当了个倒插门女婿,最终使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弟弟朱元璋,成为了开国之君。
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也是一位多子但少福之人。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向来追求多子多福,认为如果儿子众多的话,就能让日子过得更兴旺,安徽濠州的农民朱五四,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朱五四的祖上,并非安徽濠州人,而是远在江苏的句容人,不过在其年幼时,朱五四的父亲,也就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从句容迁居到了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而在朱初一死后不久,朱五四就又迁居到了安徽濠州。
之所以前后两次迁居,没别的原因,就是为了讨生活,朱五四也没别的什么手艺,但种地是一把好手,但由于天灾和兵祸,原本的天地要么被毁坏,要么被占领,只得寻找能耕种的土地,以此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在安徽濠州安定下来后,朱五四成为了一个合格的佃户,为地主刘德家种地,每日里辛勤劳作,虽说大部分收成都交给了刘德,但也勉强能养活自己的一家老小。
朱元璋和他的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日子虽然清贫,但家有父母,自己和哥哥们也逐渐长大,日子还是很有奔头的。
假设没有意外,想必朱元璋和哥哥们日后会继续他父亲朱五四的老路,成为一个合格的佃户,娶妻生子,重复劳作,过完这一生。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安徽多地发生大旱,其中濠州最为明显,大旱导致庄稼颗粒无收,农民无以为继,被饿死的不计其数,此时又正值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元政府自保尚且十分困难,更别说赈灾了。
因此,朱五四一家,终于在这场天灾前没能扛过去,当年四月,先是朱五四在初六那天被饿死,紧接着,朱元璋的大哥朱重五在初九那天也被饿死,大哥没死多久,其长子也被饿死,到了当月二十二,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在放心不下这个家的不舍中,也撒手人寰。
一个月之间,朱元璋失去了多个亲人,这种惨状,在现在是无法想象的,但都真实的发生在小小的朱元璋面前。
即使是十分悲痛,但日子还要过,首当其冲的,就是想办法将父母亲人安葬,为此,朱元璋求爷爷告奶奶,想给父母找一块坟地,本想地主刘德会大发善心,结果被一顿臭骂,赶了出来。
最终,还是同村人刘继祖看朱元璋可怜,于心不忍,将自家的一块闲地赠与他,方才解决了朱元璋安葬父母的事情。
因为三哥朱重七早就“倒插门”,大姐和二姐也已嫁人,因此,在安葬完父母后,朱家就仅剩朱元璋和他的二哥朱重六,为了活下去,二哥远走他乡,自此杳无音信,而朱元璋则成为了皇觉寺的一个小沙弥。
皇觉寺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最起码有口饭吃,可没过几年,时局更乱,各地起义暴动频发,而朱元璋幼时的小伙伴汤和,在参加红巾军后,就写信邀请朱元璋一同前来。
这封信,差点要了朱元璋的命,但也改变了朱元璋的命运。
在接到信最初,朱元璋本无意前去,毕竟他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会怕死,看过信之后,犹豫良久,想着从长计议再说,谁知道,这件事被庙里的几个和尚得知,便要前去官府举报朱元璋与义军来往。
幸亏一个与朱元璋关系较好的和尚,偷偷将情况告诉他,朱元璋被逼无奈之下,将信烧毁,连夜就前往濠州城里,投奔驻扎在此的红巾军郭子兴。
自此,朱元璋算是正式的走上了反抗元朝的道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与南京称帝,年号洪武,建立大明,是为明太祖。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年的穷小子朱重八,如今成了一国之君,那么作为他的直系亲属,也自然成为了皇亲国戚,估计朱五四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家有一天会和“皇”字有关系。
但即使成为了皇族,朱元璋的亲人们也基本上无福享受,因为大多数已经不在人世,饿死或者病死,总之,朱家基本上没什么人了,虽然朱元璋将三个哥哥以及父母均进行了追封,但这也改变亲人不在的事实。
那么,朱元璋是怎样追封他三个已经死去的哥哥呢?
大哥朱重五
朱重五,又名朱兴隆,不过这个名字,是朱元璋当皇帝之后,嫌大哥之前的那个名字老土,因此就把大哥的名字改为朱兴隆。
朱重五死的时候,父亲朱五四刚死不久,两个人相隔也就三四天,一个是四月初六,一个是四月初九,死因均是饿死。
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追封大哥朱重五为南昌王,朱重五有两个儿子,长子也在当年饿死,只有次子活了下来。
说到这个次子,也算是大大有名,他就是在洪都保卫战中一战成名的朱文正,也就是说,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子。
洪都保卫战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一场较为关键的战役,守将朱文正在兵力极少的情况下,硬抗陈友谅数十万大军近三个月,创造了历史上保卫战的经典案例,也为当时的朱元璋争取了很大的时间。
不过,这个原本应该一飞冲天的军事奇才,却在后期骄横跋扈,因为封赏问题,与朱元璋闹不和,以至于想投靠张士诚,气的老朱几乎杀了他,念及他是大哥唯一的后人,最终将他幽禁,朱文正也因此郁郁而终。
二哥朱重六
朱重六是在朱家人都去世后,唯一和朱元璋相依为命的亲人,其父母就是他和朱元璋一同安葬的,但在安葬完父母后,为了讨生活,朱重六远走他乡,而朱元璋则参加了起义军,之后兄弟二人再无消息。
直到朱元璋当了吴王之后,自己的二姐夫李贞带着儿子李文忠前来投奔,朱元璋从李贞的嘴里才知道,二哥朱重六早就病逝在异乡,曾经也有个儿子,叫做朱旺,不过因为营养不良,也早早夭折。
所以,朱重六也是没能熬到自己弟弟当皇帝的那一天,为此,朱元璋也是十分唏嘘,将二哥朱重六改名为朱兴盛,追封其为盱眙王,将自己那个早夭的侄子追封为绍信王。
三哥朱重七
朱重七在史料中记载很少,包括在朱五四夫妇埋葬时,也没有他的身影,应该是在父母尚在时,因为家境贫寒,当了上门女婿。
不过,既然在父母去世时都没有出现,想必朱重七应该也是在当时的天灾人祸中或是饿死或是病死,总之,他也没能看到自己弟弟登基称帝。
朱元璋登基后,将三哥朱重七改名为朱兴祖,追封其为临淮王。
朱元璋还有两个姐姐,虽然同样是朱元璋的至亲,但是在朱元璋当皇帝后,待遇确实差别极大。
大姐早早的就出嫁,嫁给了邻村一个叫做王七一的男人,不过婚后因为日子也过得很艰难,因此也很少顾及娘家,毕竟当时谁都过得不容易。
但最让朱元璋记恨的,是他在参加起义军后,某次被敌兵追赶,想逃到大姐家寻求暂时的庇护,但大姐和大姐夫却因为怕连累自己,直接拒绝了他,虽说最后朱元璋也逃出生天,但也因此对大姐极为恼火,并在和二姐相认后,将二姐称为大姐。
大姐没有子嗣,朱元璋登基后,也没有对大姐追封,直到侄子李文忠,也就是二姐的儿子有次回乡祭祖,百般哀求之下,朱元璋才极不情愿的追封大姐为太原长公主。
而朱元璋的二姐,明显就和朱元璋的感情好多了。
二姐名为朱佛女,嫁给了盱眙人李贞,李贞和朱佛女夫妇,对娘家十分的照顾,虽然都是穷苦人家,但也竭尽所能的进行帮助,因此,小时候的朱元璋就十分喜欢二姐夫妇二人。
不过二姐也是一个无福之人,在生下儿子李文忠不久,便因病去世,享年36岁。
朱元璋称帝后,先是追封二姐为孝亲公主,之后又改封为陇西长公主,最后因李文忠被封曹国公,又将二姐改封为曹国长公主。
二姐夫李贞,在朱元璋还没当上皇帝时就前来投奔,其子李文忠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成为了大明的开国功臣,位列国公,而李贞却没有太大志向,当了个闲散的公爵,后半生逍遥富贵,得了善终。
小结:
朱元璋可以说是历朝历代的帝王中,起点最低的一个,与他类似的,也就是汉高祖刘邦,但刘邦大小还是个亭长,而朱元璋却家里人几乎死绝了,正是因为他品尝过亲人离去的痛苦,才会在当皇帝之后,对自己的至亲非常好,但虽说一个个封侯拜相,却也不能让他们起死回生,也是心里安慰罢了。
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父亲名叫朱五四,朱元璋发迹后,将他父亲的名字改为朱世珍,母亲陈氏。朱世珍夫妻俩一生共生育了子女6人,其中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大儿子朱重五,后更名为朱兴隆,娶妻王氏,育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朱圣保,次子朱文正。
二儿子朱重六,后改名为朱兴盛,妻子姓名不详,有一个儿子朱旺,但很早就去世了。
三儿子朱重七,后更名为朱兴祖,过世较早,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大女儿嫁给了佃户王七一,但没有生育就去世了。
二女儿嫁给了李贞,儿子李文忠。在李文忠5岁时,其母去世。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25岁参加参加郭子兴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红巾军,改名为朱元璋。
(朱元璋像)
从朱元璋一家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的确出生贫苦百姓家庭,甚至都没法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所以只能以兄弟的排行,或者出生的年月为名。
但朱元璋似乎注定非凡,从他出生时就发生了一连串奇异的事件。
传说朱元璋出生于农历八月初八,佃户朱世珍夫妻俩正在东家刘德的田地里忙活。妻子陈氏只觉得肚子一阵绞痛,赶忙起身往家赶,但还没有回到家,就在途中的二郎庙里生产了。当晚,朱元璋家的茅草棚里突然冒出红光,众乡邻以为朱家失火,纷纷赶来相救,却虚惊一场。
朱元璋生下后不会吸奶,肚胀如球。朱世珍非常着急,但无钱延请医生,只好将他抱到附近的寺庙,求和尚施以援手。但和尚却笑呵呵地说,今晚子时前,此子自会吸奶,肚胀也会消失。
果不其然,到晚上时,朱元璋居然张嘴吃奶了,几天后,腹胀也痊愈了。
公元1368年,40岁的朱元璋经过十多年的南征北战,终于将统治了中原近一个世纪的蒙元人赶回了草原,建立了明朝,在南京登基,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为了巩固大明江山,大肆屠杀功臣,造成了很多的悲剧。那么,他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呢?
(朱元璋起义图)
实际上,朱元璋的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没能活到他即位的那一天。
大哥朱兴隆死于1344年,因旱灾和大面积的蝗灾,导致瘟疫流行。朱兴隆和父母都没能挺过来,先后离世。朱元璋和二哥向邻居刘继祖要了一块地安葬了父母后,就各自逃命去了,嫂子王氏也带着年幼的侄儿朱文正亡命天涯。
朱元璋在称帝后,于洪武元年追封朱兴隆为南昌王。当年因灾失散的嫂子和侄儿后来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视朱文正为己出,将他留在身边,多有照顾和培养。
朱文正后来成为了朱元璋的左膀右臂,任职大都督,节制所有军事,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朱元璋。尤其是在和陈友谅的洪都大战中,以区区4万兵力坚守洪都85天,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为朱元璋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时间。
但在此次战役之后,朱文正认为朱元璋赏罚不公,投靠了张士诚,被朱元璋提前获知,遭软禁,在牢里郁郁而终,年仅29岁。朱文正死后,其子朱守谦被朱元璋封为靖江王。
(朱文正剧照)
二哥朱兴盛被朱元璋追封为盱眙王,其子朱旺被追封为昭信王。同时,诏令专人将朱兴盛一家的遗骨,葬入了位于安徽凤阳的明皇陵中。
三哥朱兴祖被朱元璋追封为临淮王。
朱元璋的大姐后来虽然被封为太原公主,但传说当年朱元璋被元军追杀时,大姐见死不救,朱元璋心生怨恨,本不打算追封。直到洪武三年,李文忠回乡祭母,发现其姨母夫妇的坟墓早年被人糟蹋,已惨不忍睹。朱元璋迫于压力,才对大姐夫妇予以追封,封姐夫王七一为驸马都尉。
二姐虽早逝,但留下了儿子李文忠,父亲李贞带着他历经颠沛流离,才在滁州找到了已是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后来,朱元璋一直将李文忠带在身边,着力培养。李文忠最终成为了明朝有名的开国功臣,官至大都督府都督、荣禄大夫,兼主管国子监,被封为曹国公。
1384年,李文忠病逝,朱元璋追封其为岐阳王,配享太庙,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
纵观朱元璋一生,杀伐不断,以冷血残酷著称。但他对待手足还算不错,充满了仁慈之心。
(参考资料:《明史》)
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明太祖朱元璋的老爹朱五四,一生有4个儿子2个女儿。4个儿子分别是:
老大朱重四,后来改名为朱兴隆。
老二朱重六,后来改名为朱兴盛。
老三朱重七,后来改名为朱兴祖。
老四朱重八,也就是后来的朱元璋。
2个女儿分别是:太原长公主和曹国长公主。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草根皇帝,以前家里穷得叮当响,他还甚至做过和尚讨过饭,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逆袭。
那么问题来了,等到朱元璋兴旺发达以后,他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哥哥和姐姐的呢?其实朱元璋建国后,能够善待的哥哥和姐姐已经不多了。
一、朱元璋的三个哥哥,早就全都去世了。朱元璋家庭太可怜了,父母和大哥先后去世,当时负责埋葬他们的正是老二朱重六和老四朱重八两个人,老三朱兴盛可能死更早,压根就没有踪影。
由此可见,朱元璋建国的时候,大哥、三哥都已经去世了。那么二哥朱重六去哪儿了呢?对不起,朱重六虽然当时活了下来,可是他和朱重八分道扬镳,各自寻找生路。
朱重八到了寺庙做和尚,勉强活了下来,而朱重六当时虽然也活了下来,却没能熬到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
因此朱元璋在建国的时候,他的3个哥哥全部都去世了。这么一来他想要对哥哥好一点,似乎也没有机会了。所以他只好将对哥哥的爱,转嫁到侄子身上了。
- 1、大哥朱重四的儿子朱文正。
一提到朱文正,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洪都保卫战的大英雄嘛!这孩子其实就是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的儿子。
朱重四去世很早,因此朱元璋手里有点权力以后,便将朱重四的儿子朱文正带在了身边。 这也是朱文正能够大展身手的重要前提。
朱文正在朱元璋的教导之下,在军事上有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因此他在朱元璋的军队里,不断立下各种战功。
其中名留青史的就是洪都保卫战,这一战也是朱文正的成名之战。当时的朱文正才不过28岁,他带领着4万守军,在南昌挡住陈友谅60万大军足足85天时间。
这85天时间,对朱元璋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在打造战船,没有这85天,陈友谅肯定直接挥师东进,朱元璋压根就没有足以抵挡的水军力量。
所以说朱文正在一定程度上,为朱元璋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后期朱文正却有些狂躁,他觉得朱元璋封赏不公平,甚至跑去跟张士诚联络。
眼看着这哥们想要自己做大了,朱元璋作为一代枭雄哪里忍得了?所以将朱文正给一撸到底,幽禁了起来。洪都保卫战两年后,朱文正在幽禁中郁郁而终。
这么来看,朱元璋有点对不起他的大哥,毕竟大哥就这么一棵独苗。而且当年是大嫂带着孩子来投奔朱元璋的,朱元璋没理由不善待他们俩。结果却差点搞得大哥断子绝孙。
好在朱文正去世前,就已经有了儿子朱守谦,所以朱元璋念及对大哥的亲情和对朱文正的功劳,便将朱守谦册封为靖江王,封地就在南昌,也就是洪都保卫战之地。
- 2、二哥朱重六的儿子朱旺。
二哥朱重六是唯一和朱元璋曾经相依为命的兄弟。可见朱重六对朱元璋其实是比较重要的。可惜的是朱重六早逝,没能享受到朱元璋的回馈。
那么朱重六的儿子呢?朱重六有个儿子叫朱旺,不过很可惜的是,朱旺也在明朝建立之前就去世了,因此也没有享受到他四叔的恩惠。
等到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追封自己的二哥为盱眙王,追封朱旺为昭信王,把他们迁葬凤阳明皇陵。也算是聊表寸心了。
- 3、三哥朱重七没有儿子。
三哥朱重七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大哥虽然早逝,但是好歹有个儿子朱文正,二哥虽然也早逝,但毕竟跟朱元璋相依为命了一段时间,还合葬了父母和大哥。
可是三哥朱重七,在史料里压根就没有什么记载。因此很可能的是,朱重七在大哥朱重四之前就已经去世了。
由于去世的时间太早,所以朱重七估摸着都没能娶上媳妇儿,因此也就没有后代了。朱元璋称帝以后,追封他为临淮王。
二、朱元璋对两个姐姐的态度完全不同。除了三个哥哥以外,朱元璋还有俩姐姐。虽然都是至亲,但是朱元璋对待她们的态度是不同的,因为她们当年对待朱元璋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 1、大姐太原长公主。
大姐年纪比较大,嫁给了王七一。由于出嫁的时间比较早,而且估计家里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所以大姐对朱五四家没有什么帮助,这或许是朱元璋对其冷淡的原因之一。
毕竟当初朱五四下葬的时候,连安葬费都没有,也没见大姐出面摆平这件事。可见人情淡薄到了何种境界。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说朱元璋起兵后被元军追杀,本打算躲到大姐家,结果大姐和姐夫却担心自己受到牵连,所以就没留朱元璋。我认为这种可能的可信度不高,毕竟朱元璋起义以后,四处征战,咋能那么巧就躲到大姐那儿去呢?
总之朱元璋不喜欢大姐,大姐去世很早,而且也没生个儿子,所以朱元璋只是勉强追封她为太原长公主,连个名字也没赐一个。而且还是外甥李文忠找到太原长公主灵柩后,朱元璋才勉强追封的。
- 2、二姐曹国长公主朱佛女。
二姐就完全不一样了,她出嫁时间比较晚,而且长期资助朱五四他们家。因此朱元璋深深地记住了二姐和二姐夫他们的恩情。
其实二姐沾光的地方是嫁了个好人家,姐夫李贞家在当时能够吃饱饭,这是什么概念?那必须是地主阶级的人啊!毕竟当时天灾不断,大部分人都跟朱元璋他们家一样。
因此等到朱元璋称帝以后,便加封二姐夫李贞为恩亲侯,驸马都尉。而二姐也被追封为曹国长公主。姐夫李贞死后,更是被追封为陇西王,赠三世王爵。
此外李贞和朱佛女还有个儿子叫李文忠,那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早年被朱元璋收为义子,文武兼备,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被赐姓为朱,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
总结:朱元璋的至亲,基本没享受到什么荣光。朱元璋的三个哥哥都早逝了,大姐也早逝了,二姐其实也没能活到朱元璋建国。所以他们家六个兄弟姐妹中,除了朱元璋以外,全都没能享受到荣华富贵。
也正是感念于这件事,所以朱元璋后来对自己活着的那些亲人是倍儿好的。尤其是对他的那二十多个儿子,全部都被封为有实权的地方藩王,结果导致了后来的靖难之役。
参考资料:《明史》
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从名字来看很多人认为他是八月初八生的,毕竟当时元朝那些没有读过书的农民,他们取名不是以父母年龄相加就是以出生的日期进行命名。其实朱重八之名是因为他有七个哥哥,自然不全是亲哥哥,古代排行是依据家族来的。朱元璋的爷爷朱初一,生有两个儿子朱五一和朱五四,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爸爸。他的伯伯朱五一生有重一、重二、重三、重四;朱元璋有重五、重六、重七三位哥哥。元朝末年,元顺帝昏庸,朝政混乱,另外蒙古人对汉人实行不平等待遇,赋税极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都是人祸,更还有天灾黄河改道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瘟疫横行;淮河沿岸也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元至正四年(1344年)是朱重八一家甚至是无数家庭的灾难年,四月初六父亲朱五四饿死,初九大哥朱重五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朱圣保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陈氏饿死。短短十二天就失去四位亲人,而且当时朱重八兄弟还找不到一块地给父母安葬,好在有好心的地主刘继祖给了一小块地让其父母入土为安。安葬完父母,朱重八为了有口饭吃不得不出家为僧,为僧没多久又不得不出门化缘,化缘游历的这段日子是磨练他让他成长的日子,二十五岁的时候投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由于能力强,郭子兴将义女马氏嫁给他,他改名朱兴宗,后来又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经过多年的奋斗,朱元璋终于扫平其他各路起义军,最终推翻蒙元统治,恢复中华。而此时他直属亲戚基本上完全凋零了,只剩下侄儿朱文正(朱重五的次子)、大哥的女儿和堂兄朱重四的女儿。朱元璋称帝后,不但对父亲和兄弟进行了追封,还给他们取了正式的名字。父亲朱五四为明仁祖淳皇帝朱世珍,大哥朱重五为南昌王朱兴隆,二哥朱重六为盱眙王朱兴盛,三哥朱重七为临淮王朱兴祖。朱元璋取名是有一套的,父子的派行连起来是“世兴”,兄弟几人则是“隆盛祖宗”,寓意都是极其好的。对于伯父和堂兄弟也进行了追封,朱五一为寿春王,朱重一为霍丘王、朱重二为下蔡王、朱重三为安丰王、朱重四为蒙城王。朱重一的儿子朱铁哥为宝应王,朱重三四子分别为六安王朱转、来安王朱记、都梁王朱臊、英山王朱润。有人会觉得朱元璋追封自己的父祖兄弟为帝为王有什么意义呢?一来是一种常例,自古开国皇帝都会追封自己的父祖为帝,也想让祖先得到这份荣耀;二来就是古代讲究“孝道”,《论语》有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追封这也是孝道的一种体现,让百姓能体会到“孝”的重要,更能笼络人心。朱元璋其实对自己的侄子朱文正不算是特别的好,朱元璋为吴王时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可见对朱文正的器重和信任,后来又让朱文正镇守洪都(今南昌),屏翰西南。朱文正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在洪都保卫战中以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这样的战绩算得上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不过战后朱元璋居然对朱文正没多大封赏,朱文正怀恨在心,放肆部下肆意妄为,甚至还私通张士诚,后被朱元璋软禁,郁郁而终。朱元璋也觉得对朱文正有亏欠,在洪武三年(1370)封朱文正八岁的儿子朱守谦为靖江王,就藩桂林,世代罔替。朱元璋对自己的两个侄女还是很不错的,依例皇侄女一般封郡主,但是朱元璋念及自己自己只有两个侄女是最亲的亲人了,在称帝后封大哥的女儿为福成公主,堂兄朱重四的女儿为庆阳公主,二人的丈夫均是驸马都尉。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