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中,卖草鞋的刘备为何能称为老大?
桃园三结义的美誉流传千古,许多英雄豪杰为之倾慕,被后世许多人所模仿,然而一些人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人所耻笑,因此就有一个谚语说“宁学桃园三结义 ,不学瓦岗一炉香”。
那么在这结义的三人中,为何卖草鞋的刘备是老大,不是关羽也不是张飞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细分析。
从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来看桃园三结义的故事首先来源于小说《三国演义》,但是在小说中也只提到刘备的年龄,对于张飞和关羽的年纪却避而不谈。
根据《三国演义》第一回描述: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
这里交代得非常清楚,刘备已经有二十八岁了,推算起来就是公元161年出生。但是对于关羽和张飞却没有提及。在他们出场的时候,只提及了他们的身高和相貌,至于年纪就没有提到。
随后三人一见如故就来到张飞的桃园结起义来,其实这看起来非常唐突,即使再怎么一见如故,也只是短暂交流和相识,怎么就开始烧香结拜呢?确实有些不太通,不合常理。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不一般,实际上应该是相识一段时间了,大家了解比较深,现在准备上战场杀敌立功,为了大家互相有个照应,于是结拜为兄弟。
毕竟他们三人都没有自己的亲兄弟相随,也没有宗族扶持,只能靠朋友帮衬,而朋友有时候又不那么靠谱,于是就依靠这种结义的方式形成纽带。
根据《三国演义》第一回描述: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在小说中直截了当的排好了座次:刘备是老大,关羽次之,接着张飞就是小弟,可见在小说中并没有说三人排座次是按照年纪大小来排定。
从真实的历史角度来看翻遍《三国志》,《三国志集解》和《资治通鉴》都没有谈到三人结拜为兄弟的说法,不过,他们没有烧香结拜并不意味着他们并不是胜似亲兄弟的关系,这点在《三国志》关羽传记载中有提到: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特别好,吃饭睡觉都是在一起,关系好得像亲兄弟一样。其实许多亲兄弟有几人会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特别是成年之后呢?因此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在某总程度上是胜过亲兄弟。
即使如此,也没有提到刘备是老大了,反而在《三国志》张飞传中则提及关羽和张飞的年纪问题:
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在这里明确的提出了关羽比张飞要大几岁,因此张飞按照兄弟的礼节对待关羽。那么刘备和张飞以及关羽,谁的年纪更大一些呢?历史中则没有记载。
那么为何没有出现关羽和张飞的年纪呢?其实原因不外乎有两个:第一,就是关羽和张飞出身比较低。
关羽是在老家河东杀人犯法了,流落到幽州地界逃命而来的。一个到处逃窜的杀人犯的社会地位当然不高,基本上是隐姓埋名才能够逃脱官府的追捕,因此其基本信息也是稀少,即使让人知道,也只有少数人知晓,比如刘备和张飞应该知道,但是鉴于知道的人比较少,因此信息就不容易被史官捕捉,那么就成了不知何年何月出生了。
张飞地位也不高,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是杀猪卖肉的,而在正史则没有记载,但是无论怎么样,其地位和关羽也不相上下。张飞文化水平也不高,识字也不多,出生年月信息也只有关羽以及刘备少数几个人知道,久而久之后的没有人提起,也就没有人知道,因此史官也就无从知晓。
第二就是战乱频繁,信息丢失。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出生是公元多少年,一清二楚。三国时代的人出生都是按照皇帝年号来记载,并且放在族谱里面,要是发生战乱,一把火给烧了,而自己又没有告诉别人记下来,那么就成了一笔糊涂账,那史官也就无从知晓了。
由此可见历史记载中没有出现关羽和张飞的出生年月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愈是战乱年代,信息愈是缺乏,也是可以理解吧。
那么为何刘备是老大而张飞与关羽不是呢?第一, 刘备出生尊贵,而张飞与关羽出身不太好。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文中都说明了刘备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至于是不是当今皇帝皇叔,这个在历史中则没有交代,但是有一点则是比较清楚的就是刘备是皇室后裔。
至于血缘关系和当今天子是近还是远,这个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的血缘是正统的。即使家道中落,家境贫寒,但是其家族地位依然要高于普通百姓,即使是江东孙氏家族也不可比拟。
相对于杀人犯关羽以及在街上混的张飞来说,刘备的社会地位就高太多了。
那么其社会地位相对比较高,因此三人关系中就处于老大的位置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 刘备在遇到张飞和关羽的时候已经当地首领。
根据《三国志》刘备传记载:
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刘备非常喜欢结交豪侠,因此社会上许多少年豪侠都过来投奔他。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帮朋友之后,他隐然是这些人的首领,因此在关羽和张飞投奔之后,理所当然屈居刘备之下,那么就无关年纪的问题,即使刘备小于关羽或者张飞,若论资格,这个时候他们恐怕也只能是老二、老三了。
第三, 才干方面,刘备更胜一筹。
刘备侍从卢植,虽然不甚喜欢学习,但是其才干优于关张二人,这点尤为明显。
根据《三国志》刘备传记载: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中山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长年累月在外面贩马,见识多广,熟知各地人物,能够入他们眼睛的人一定不简单,而他们偏偏看中刘备,甘愿献出财物给刘备,向他投资,可见刘备的才干确实非常。
有了财物作为后盾,那么刘备就更好招募众人合伙干事,由此刘备成为他们中的老大就顺理成章了。
由此可见,在刘关中三人之中,刘备能够成为老大而不是老三或者是老二,是由刘备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人才干决定的,这是一个社会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
一头猛虎率领着一群羊必然可以啸傲山林,如果是一只绵羊带领一群老虎,必然成为饕餮口中餐,因此刘备、关羽以及张飞三人能够走到最后,成就一番霸业,刘备作为老大则功不可没。
桃园三结义中,卖草鞋的刘备为何能称为老大?
刘备张飞关羽是师徒关系。
刘备从师将军卢植,在黄巾农民起义暴乱中,卢植兵败回到家里。他的徒弟刘备抗击黄巾起义农民中立功当了安喜县尉。
因受过累丢职,而张飞是个地主 ,正在招军买马,保家护院.。刘备有专业军事能力,又喜欢结交豪杰,当地豪侠,都在刘备作县尉时都争着依附刘备,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在贩马途中,路过涿郡碰上刘备,也只有献出马匹重金。
而张飞庄院正好成为刘备的队伍基地。
刘关张三人。刘备不论军事势力,能力,谋略还是岁数,都是刘备远远大于关羽张飞势力。刘备带领队伍进到大将军何进派毋丘毅队伍,到下邳打盗贼。成为高唐令,后被黄巾军攻破高唐县。又往奔公孙瓒那里当别部司马。
当时刘备己经是县尉县令出身,而关羽张飞在公孙瓒那里才有官职,比刘备出仕晚了多年。
就势力而言。刘备能让张世平苏双献金送马集结到很多人。是关羽张飞根本办不到事情,在私家军事队伍中,一切全凭打铁就得本身硬,不是岁数关系。
小说中创作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因为刘备岁数大于关张当了老大,历史上一切全凭本事说话,老大是干出来的。
桃园三结义中,卖草鞋的刘备为何能称为老大?
刘备年龄最大,也最有思想智谋,心胸宽广,大家都服,当然是老大。
桃园三结义中,卖草鞋的刘备为何能称为老大?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1、《三国演义》
- 2、真实历史
首先,说明一点,桃园三结义是小说中演绎的情节,真实历史上并不存在。
在《三国演义中》,第一个故事,讲得就是刘关张,在张飞院后桃林中备下杀白马,焚香祭告天地,结拜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一、在演义中,刘备的处境最为不堪,张飞的家境最好。为何刘备做了老大位置呢?我们从书中原文分析:1、刘备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虽然家境贫寒,但交友甚广,朋友圈的层次,也代表了他的地位。郑玄是当世大儒、子弟遍天下;卢植是朝廷重臣,征伐黄巾起义的三大名将之一;公孙瓒已经出人头地,领白马义从在塞外征战鲜卑蛮族。这三位只是刘备众多朋友中的代表,从正史中看,刘备的朋友遍天下,其社交能力特别出众。
2、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与众不同。
黄巾起义,声势浩大,刺史刘焉发榜招军,此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正被同在看榜的张飞听到,甚为不满,厉声喝问:“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刘备凄然答曰:“我乃汉室宗亲,有志杀贼,可惜没有本钱起兵”。张飞听到刘备有皇室血统,立即表态,散卖家资,愿襄助刘备起兵。
光这个皇室的身份就可以唬住很多的豪杰,包括后来的大富商张世平等倾力资助刘备,都是这个原因。
3、年龄原因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个人按年龄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三弟。
二、真实历史在正史《三国志》中,有两段关羽刘关张兄弟情义的描述:
1、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刘备与关张,虽然名义上是君臣关系,实质上是同睡一张床的兄弟,即使没有结义,他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其他人可比的。
2、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年长(张飞)数岁,飞兄事之。三人的年龄,关羽比张飞大几岁,刘备与关羽谁大没有确凿证据,但从“恩犹父子”推测,刘备应该是比关羽大的,这也符合《三国演义》的设定。
实际上,关羽、张飞二人是在刘备刚刚起兵之时,就跟随在刘备身边的心腹,感情绝不是一般的主君与武将的关系,这可以从关羽兵败降曹,在知道了刘备下落之后,始终不离不弃,放弃到手的荣华富贵也要离开曹操的原因。
桃园三结义中,卖草鞋的刘备为何能称为老大?
桃园三结义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真实历史上刘关张三人是否为盟兄弟一直存在争议。正史与所谓桃园三结义相关的记载只有“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的说法,并没有桃园结义之说。换言之,正史只承认了刘关张三人情同兄弟,却从未提及他们曾经结拜。
不过,个人认为,也未必就没有结拜的可能性。换金兰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人物经常用的一种拉拢盟友、下属的手段。远的不说,近代的蒋委员长就经常使用这样的手段,张汉卿、冯焕章等人都曾经是蒋某人的盟兄盟弟!因此,我们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那么,正史为什么没有记载呢?原因也不难理解。刘备后来成了皇帝、是君,君和臣结拜多少是有损形象的!中国古代的史家历来都是为尊者讳,将结拜“春秋”为情同兄弟还是很有可能的。
刘关张结拜,为何刘备居首关于这个问题,小说《三国演义》给出的答案最为“朴实”,刘备年龄居长,自然是大哥!如果真实历史上真有结拜存在,这应该也是主要原因。同样以蒋委员长为例,他与人结拜首先论的也是年龄而不是职位高低。否则,他也不会认冯焕章为盟兄了,不是吗?
当然,如果真实历史上真有刘关张结拜这件事,或许还可能有其他一些原因。无外乎这么几点:
一、史籍记载,关羽、张飞认识在先,二人在结识刘备之前便已经是好友了。黄巾之乱爆发后,刘备在涿郡拉起了一支队伍,准备参与剿灭黄巾之乱,关张闻讯后前往刘备出投效。换言之,从关张认识刘备时起,刘备就是“领导”!如果真要结拜,自然以“领导”为尊。
二、刘备虽然被称为“织席贩履之徒”,但是他却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姓刘!据刘备自己说,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就是汉武帝那位生了一百多个儿女的“种猪”哥哥!虽然是百分之一的后代,而且世系也比较模糊,但刘备是西汉宗室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彼时汉王朝虽然已经内乱迭起,但还没有完全沦为“傀儡”,普通百姓冒充宗室是重罪,恐怕刘备还不敢堂而皇之到处说自己是刘姓宗室,不是吗?那会儿刘备可不是后来的汉中王、皇帝,汉廷要弄死他不比踩死一只蚂蚁困难多少……
可不要小看了这个宗室身份!此前的刘盆子不过就是一个“放牛娃”而已,就因为这个刘姓,居然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了“皇帝”!更始帝刘玄、汉光武帝刘秀,未发迹时也不过就是“一介平民”而已,他们凭什么脱颖而出?就是因为这个刘姓!可见,在那个时代,宗室身份还是相当有号召力的,即便自己没有能力,也很可能会被他人利用来作为“一面大旗”。
刘备虽然已经沦落为了“织席贩履之徒”,但毕竟姓刘、依然是“天潢贵胄”!他有资格跟皇帝攀同宗、跟各地的刘姓割据势力攀“兄弟”,其他人却没有这个条件!后来刘备投荆州刘表、灭益州刘璋,这个宗室身份可是帮了大忙了。因此,刘备利用这个宗室身份招兵买马、剿灭黄巾之时,还是想当占优势的。否则,为什么那么多人招兵买马关张不去,偏偏投入了刘备麾下呢?很显然,就是冲着这个名头去的!
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和刘姓宗室、自己的“领导”结拜,关张恐怕还不敢托大,就算比刘备年长,怕是也得尊刘备一声大哥!更何况,刘备的确比他们年长,认刘备为大哥,理所应当,不是吗?
综上所述,虽然桃园三结义未必真实存在,但是只要刘关张结拜的事实真的存在,那么只能刘备来当这个大哥!且不说刘备的确年龄最长,就算年纪比关张小,也必须是大哥。否则,队伍就很难带了……看看近代东北那旮的冯德麟和张作霖吧,张作霖这个盟弟可是着实多了不少麻烦、多费了不少事儿呢……
桃园三结义中,卖草鞋的刘备为何能称为老大?
刘备的年龄,出身,谋略,性格,都高于关羽和张飞。這几点都让关羽和张飞认可,至于武功,在這里似呼不大重要,所以刘备成为老大是必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