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是个怎样的国家?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战乱、贫穷、无政府状态是黎巴嫩的代名词。黎巴嫩,地处西亚地中海沿岸,全称为黎巴嫩共和国,1943年获得独立,人口约600万,面积1.04万平方公里,在西亚属于不起眼的一个国家。

黎巴嫩自1943年建国初期,也有过几任总统,几十年来,国内政局还算稳定,百姓也能够吃饱饭。但自1975年4月13日,由于宗教原因,黎巴嫩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自此拉开了内战的序幕,至今国内还是一片混乱。由于国内各大势力关系错综复杂,一个不服一个,派系裂痕很大。因此黎巴嫩每年都会进行总统大选,有时候一年还要搞几次大选。黎巴嫩宪法规定,总统必须获得三分之二的选民支持,因此四十多年里硬是没选出一个被各派公认的总统。既然没有公认的总统,自然就没有统一的政府,使黎巴嫩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许多国家建设项目无法开展,各项事业发展缓慢。在2008年5月,在阿盟等八国调解斡旋下,黎各派达成“多哈协议”,选举前武装部队总司令米歇尔·苏莱曼为总统,从此内战才算尘埃落定。

谈到黎巴嫩的经济,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基本上就靠旅游业生活。黎巴嫩国内有许多古代存在的名胜古迹,由于经济不发达、城市建设差,这些名胜古迹倒是保存完好,别有一派原始纯朴风情。首都贝鲁特则有“中东小巴黎”的美誉。

黎巴嫩是个怎样的国家?

每次去黎巴嫩就感觉是拿命在换钱,去一次就得签一次遗书。2020年是我职业生涯最后一次,也是这个国家欢迎我的最后一次。每一次去都有新发现,每一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是一名远洋船员,黎巴嫩贝鲁特港口是我去得最多的一个港口,这个港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这里的引航员水平真是太次了,不过人挺不错的。

2018年经历了一次惊险的一幕,当时我们船排队靠码头,前面一条船是一条客轮,长达189米,和我们船一样高,靠完他们的码头就来靠我们的船,我们的船218米,而这个港池的旋回半径是130米,也就是说直径只有260米的宽度,为了能够顺利的把船调转一个方向,当时贝鲁特派遣了比客轮还多的引航员来船上,协助船舶顺利靠码头。

危险的一幕还是发生了,当时,那条客轮上的乘客纷纷来到外层甲板看我们船靠码头,这是所有人都很少看真实的船舶靠码头的样子,但是这次靠码头并不是很顺利。

由于引航员能力有限,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整个船舶调转过快,而且船舶后退速度偏快,导致整个船冲向了客轮,当时,在场看我们靠码头的客轮上的游客吓得惊慌失措,眼看就要撞上客轮,还好船长当机立断果断全速加车,最后才把我们船的船尾距离停在了那条客轮的船首距离仅仅只有1米的位置。

如果当时船长没有及时全速向前加车,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不仅损坏了两条船,而且可能对乘客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胁,最严重的损失估计是几个亿。

当时,难以想象驾驶台三个引航员的职业能力,甚至其中两个引航员都竖起大拇指称赞船长的能力,其实他们也被当时的场景吓到了。

那么我又为何提到2020年是我职业生涯去这个国家的最后一次,也是他们国家最后一次欢迎我呢?

这一次,我又算是拿命在换钱,2020年的8月4日上午我们完成了这个港口的卸货工作,来这个国家靠码头的时间是2020年的8月3日下去三点多,靠好码头开始卸货时间是晚上六点,持续作业到第二天的下午三点,一千多辆的新车从这个港口卸下去,整个卸货过程还算安全。

我们在2020年的8月4日下午三点收到代理工作人员的告知是下午四点离码头,大约在下午四点十分的时候引航员来到船上,因为这个港池小,离开出了防波提就是地中海,几乎引航员上来就是凑人数赚钱的,但这是国家规定你必须让他们上来。

一次引航时间就是十分钟,一次引航的费用就是一万美元,这是主权国家的规定,你只能遵守,并不是像有些国家可以自己引航离开,这个国家不行。大约在下午的四点二十五分引航员离开了我们船,我们在四点五十分出了这个黎巴嫩的水域,下午五点十分定速前往下一个港,塞浦路斯港,这个港离黎巴嫩很近,因为下一个港靠码头时间是第三天的中午,船长通过计算,只需要10节的船速就能够顺利的到达。

定速后,船长离开了驾驶台,大约时间是五点二十分,外面的天气也是风和日丽。在晚上晚饭时间大约进行到6点左右的时候,整个船突然被一阵冲击波击中的感觉,整条船抖动得厉害,船长还以为驾驶员撞到船了,匆匆跑到驾驶台询问驾驶员,驾驶员的回复也是让船长生气,驾驶员告知船长他也不知道为何刚刚会抖动。

船长来到船舷边往后看,才知道不远的天空上乌云密布,炮火冲天,船长赶紧去了驾驶台拿了望远镜往黎巴嫩的方向望去,才知道黎巴嫩遭遇战争,当时我们船离黎巴嫩有17公里左右。

当时船长还惊叹自己的命像捡回来的,要是再慢一两个小时离开,可能就要遭遇炮火的攻击,生命可能就不保了。

当时整个海平面还引发了一阵小浪冲击,船舶摇晃了半个小时,大约在七点的时候,船舶也不摇晃了,船长在手机上也立马看到了黎巴嫩的新闻,这才知道是黎巴嫩码头发生了巨大爆炸,爆炸的原因是贝鲁特港口12号仓库的2750吨的硝酸铵发生爆炸。

此次爆炸导致多栋房屋受损,玻璃震碎,天上都是爆炸的烟火,严重的导致几百人的死亡,上千人的受伤。

我算是幸运的,这次的遗书差点就生效了。黎巴嫩是一个常年存在战争的国家,我们每次去,公司都要提前给我们发前往的生死函,每个船员都要在上面签字,签字就表示船员都愿意去这个国家,并接受这个危险。

十年前,这个国家的战争频发,我们船员去一次就拒签一次,后来公司见船员都不肯去,船长也不敢把船开进去,公司于是给每个船员加补助5000美元一个人,这才纷纷有人签字,再到后来,这个国家慢慢趋于稳定,公司又把这个补助政策给取消了,船员对这个公司是有怨言的,很多人就为此离开了这个公司,但我没有离开,依然在这个公司服役。

2020年是我第13次去这个国家,也是最后一次去这个国家。当时的爆炸导致港口炸毁,码头上的集装箱被摧毁,码头边上我们刚卸下去的小车全部成了车壳,整个场面一片狼藉,整个贝鲁特进入紧急状态,这个港口从此封了起来,不在向外开放。贝鲁特的噩梦之旅终于因为这次爆炸再也没有去,公司也取消了这个国家的业务,我们船也没有去这个国家的航线计划。

这次的事件虽然给贝鲁特带去了巨大的损失,但是给我们这些处在危险位置的船员带来了利好,再也不用去这个国家了。

那么黎巴嫩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根据本人十几次去这个国家去当地游玩带来的体验和大家科普下。

简要说说黎巴嫩的概况

黎巴嫩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地中海的东部,在它的东部和北部是叙利亚,南部是以色列,整个国家的海岸线长达两百多公里,其首都是贝鲁特。这个国家的工业很落后,主导的经济来源是旅游业,所以这个国家的旅游业是非常不错的,每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前来打卡,而且这个国家的美女非常多,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美女

当时,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的时候是夏天,去了当地的街上,满大街的美女,皮肤细嫩,小嘴大眼睛,长发飘飘,身材妖娆,凹凸有致,高鼻尖脸。整个女人的特点非常有我们东方人的气质感,又有着欧洲人的性感和大胆。

在这个国家,只要天气变暖简直就是女人的天堂,难怪这里有着“黎巴嫩美女之都”的称呼,走在街上,你能看到当地的女孩一个个穿着简短,通透见底,非常的性感,而且这里的人都喜欢戴着墨镜,再加上舞动的身姿,特别诱人。

而且贝鲁特是这个国家的首都,更是全国美女的集中地,随处可见的美女,足以让你大饱眼福,垂涎三尺。这个国家的美女闻名遐迩,是全世界出超模最多的国家。

没去之前,同事提醒我千万不要迷恋上黎巴嫩美女,否则无法自拔,去了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同事的用意,这里的美女确实伤不起,要不是有一定资本的男人根本吃不消。

美食

来这个国家,肯定少不了尝尝这个国家的美食,这个国家主要以豆类、谷物、和蔬菜为主要食物,而这里的肉类仅仅是菜品的点缀之物,正如中国人做菜时喜欢放葱姜蒜是一个意思。

我喜欢吃这里的千层饼,他们在千层饼里主要就是放蔬菜和果酱,这里的果酱是全世界最好吃的,不仅甜而且还香,有着花香扑鼻的果酱让你食欲满满。

当时我们来到这个国家的时候,正好遇上了这个国家的斋戒日,要知道黎巴嫩是以伊斯兰教为主导的宗教国家,斋戒日又是他们一个重要的节日,当地人在这一天,白天是不能吃东西的,当你这一天来到街上,你仿佛去了一座废弃的空城,街道上会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些人都睡觉去了,他们黑白颠倒,把白天当成了晚上,把晚上当成了白天。毕竟在这一天,白天是不能吃东西的,所以这里的人干脆都睡觉去,等到五六点,这里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晚上的五六点他们起来吃早饭,午夜吃中午饭,凌晨吃晚饭,很有趣的一个节日,那么他们通常都是吃些什么呢?

奶油煎包,这可是这一天最好吃的东西,外酥里嫩,味道十足,他们会在外面撒上果酱,坚果碎,清香可口,这是当地有名的早餐,只有这一天能吃上,平时是没有卖的。

鹰嘴豆泥酱,这道菜也是这里的特色,喜欢吃的人一定不要错过,主要就是以鹰嘴豆为主要食物,将鹰嘴豆捣成泥,然后在上面加芝麻酱,蒜泥,橄榄油和柠檬汁,要知道,这个国家的人都认为柠檬汁是最好的东西,不仅能够去除腥味,而且能够增加菜品的可口度,一份鹰嘴泥大碗的需要约人民币35元,价格还算能接受,我和同事两个人分着吃,因为味道比较怪,第一次吃所以以尝鲜为主。

阿拉伯经典特色菜,炒鸡肝,这个菜就有意思了,他们主要是在爆炒鸡肝后,放上孜然,蒜泥,和果酱,这种菜非常的开胃,要是在中午的饭前吃,一定能够让你多吃两碗饭。

物价

说完吃,我不得不说说这里的物价,这里的物价堪称迪拜,这里的物价受到外界的干扰很严重,不稳定的物价持续走高。

当时我们在一家超市买了不少蔬菜和肉食,为船员的日常供应准备。

一公斤土豆28元,一公斤西红柿30元,一公斤大蒜50元,一公斤大白菜18元,一公斤苹果40元,一公斤南瓜35元,一公斤进口梨50元,一个大西瓜大约4斤花了60元。

这里的肉当地人吃得少,肉的品种也比较少,一公斤羊肉80元,一公斤牛肉110元,一只鸡处理好的60元,这样的物价,赶得上在迪拜的消费,一般人真心消费不起。

整体的物价一直不稳定,只要有任务外界的干扰,就会持续上升,比如战争。

我印象很深,当地工人告诉我,我们运来的豪车都是为那些官员使用的,这个国家的官员都很有钱,就拿一个引航员工资来说,这个小车的费用并不会很高。一辆德国的宝马出口到当地也就是20多万元,也许这是距离,税低的原因,否则同一辆车来到中国就可能是60万。

上文我有说到,这个国家支柱型产业就是当地的旅游业,这个国家的景点美吸引了全世界的人,那么有哪些景点值得去逛逛呢?

第一:鸽子岩

这可是贝鲁特的标志性景点,这里的海水非常蓝,岩石上不断有海水冲刷,形成亮丽的小条纹拍打在海面上。整体的景点就是围绕着这个石头,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在石头的点缀下给了地中海美妙的感觉。

第二:星星广场

当时我们来到星星广场的时候,感觉自己回到了古代,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很有历史的厚重感,而且在这个建筑下你能买到很多的奢侈品,不过我个人建议还是不要买摊上的东西,很多东西是假的,当然,你可以买一些小饰品,很好看。

第三:贝鲁特蓝色清真寺

清真寺是贝鲁特地标性建筑,结构优美,还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进入这个建筑,一定要记得拖鞋哦,女孩子要记得戴头巾,如果没有可以在外面买一条,价格大约在10美元的样子。

写在最后

这个国家,除了穷就是战乱,来这个国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当然,局势安定的情况下,可以去好好地逛逛旅游景点。

黎巴嫩是个怎样的国家?

谢邀。很多人对于黎巴嫩的印象,应该只有战乱、贫穷,然而这个中东国家,其主体居民最初是信仰基督教的,日子也还过得去。如今因为内部矛盾和各方利益冲突,黎巴嫩虽然几乎年年大选,但却连选一个能获得公认的总统都做不到,而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四十多年,国家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

▲地中海沿岸的黎巴嫩

这个国家就是位于西亚的黎巴嫩共和国。说起来,黎巴嫩共和国早在1943年就获得独立,人口约有400多万,面积不是很大,虽然国家不算很富,但也不算很穷,在西亚属于不起眼的一个国家,真要管理起来应该也不算太困难。事实上,黎巴嫩建国初期,也有过几任总统,几十年来虽然没能把它发展成像阿联酋那种超级富裕的地方,但是国内政局还算稳定,百姓也吃得饱。

▲废墟之上的黎巴嫩人

然而在1975年4月13日,由于宗教原因,黎巴嫩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自此拉开了内战序幕,国内陷入一片混乱。由于各大势力关系错综复杂,打来打去谁也不服谁,因此虽然每年都会进行总统大选,有时候一年还要选好几次,但是由于各派系裂痕巨大,黎巴嫩宪法又规定总统必须要获得三分之二的选民支持,因此四十多年里硬是没选出一个被各派公认的总统,比如勒内·穆阿瓦德当了17天总统就下台,紧接着的代总统萨利姆·胡斯甚至只“代”了2天。更有意思的是,宪法还规定总统只能由基督教马龙派担任,总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担任,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担任。

▲黎巴嫩举行对话会讨论总统选举

没有各界公认的总统,自然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正规政府,国防事务尚且能由议会代为执行,而那些攸关民生的大规模的国家建设项目就没法开展了,这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慢慢的,黎巴嫩人只能自行筹钱在生活区域建设供电系统、修路,毕竟不管怎么样,也得把日子过下去。再加上这么多年各派混战,三天两头换总统的事也习以为常,于是人们也就不再那么在乎这件事了。直到2008年5月,在阿盟和卡塔尔等八国外长组成的阿国调解委员会共同斡旋下,黎各派才达成“多哈协议”,选举前武装部队总司令米歇尔·苏莱曼为总统,至此终于尘埃落定。

▲黎巴嫩巴勒贝克-巴克斯神庙

说起来,如今黎巴嫩基本就靠旅游业过活。在古代,这里是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数个大帝国的疆域,留存了不少名胜古迹,再加上因为经济不发达、城市建设比较差,倒是很好地保留了这些古迹,甚至还有一种原始纯朴的气息,与周边国家相比别有一派风情。此外,黎巴嫩当地的阿拉伯美女也是一道靓丽风景,首都贝鲁特更是有“中东小巴黎”的美誉。因此近几年,许多中国人到这里来旅游或是购买一些非常有地域特色的产品。作为旅游大国和消费大国,中国非常受当地人欢迎,而黎巴嫩经济也逐渐对中国产生依赖。

参考文献:

《列国志:黎巴嫩》

黎巴嫩是个怎样的国家?

黎巴嫩,最近几天成了中东地区新闻关注的焦点,甚至都成了世界各国关心的话题。

黎巴嫩地图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十七个国家之一,虽然是中东地区的小国,但是与其他的中东国家相比有它的独特性。其主要表现在:

1,地理位置和人口构成。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部,属于西亚国家之一。其具体地理位置处于地中海东岸,北、东部与叙利亚陆地上接壤,南部与以色列陆地相连,西部面临地中海。

首都贝鲁特

面积只有1.O452平方千米。首都贝鲁特,有中东小巴黎之称,是中东地区商业,金融,交通,旅游,新闻中心。

黎巴嫩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十分重要,从古至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黎巴嫩国旗

人口大约623万,主要以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与欧洲人混血儿为主,是在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中,阿拉伯人最西方化的典型代表。无论在外貌长相、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还是在建筑风格、衣着打扮,时尚追求,都与欧洲人相差不多。

尤其是黎巴嫩中部和北部比较安全,是欧洲各国游客旅游、度假的理想地之一。

黎巴嫩国徽

2,政治体制和宗教派别。

黎巴嫩由宪法规定,选择的政治体制是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制度。黎巴嫩的主要政党有:黎巴社会进步党;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基督教黎巴嫩阵线;黎巴嫩力量;自由民主党;真主党;黎巴嫩共产党等,黎巴嫩党派林立,矛盾众多。

黎巴嫩总统奥恩

黎巴嫩从1943年11月22日建国时,通过各党派和各宗教派别激烈的讨价还价,经过协商最终达成权力分配协议决定(《黎巴嫩宪法》规定):

总理哈里里

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现任总统是米歇米*奥恩;总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人士担任,现任总理是萨阿德*啥里里;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人士担任,现任议长是纳比*贝里。

黎巴嫩这种权力分配制度由《宪法》具体规定,在中东地区及世界范围内也是极其少有的。

议长贝里

3,历史悠久和内战不断。

黎巴嫩有许多文明古迹和考古发现,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中东地区国家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二千多年前,腓尼基人就在此生活定居下来,在《圣经》中的〈旧约〉中有大量的记载。

比布鲁斯古城(世界文化遗产)

从公元前64年开始,先后受到古罗马帝国,古埃及,波斯帝国,亚述帝国,巴比伦王国,奥特曼帝国,阿拉伯帝国等的侵略和占领。

第一世界大战以后,从1920年开始成了法国的委任统治国。直到1943年黎巴嫩建国前和以后,仍受到了英国,法国,土耳其,埃及,美国,叙利亚,以色列的侵略和占领。

黎巴嫩内战

黎巴嫩从古至今,都是世界大国和强国、中东地区的大国和强国博弈的牺牲品,饱受战火和战争的摧残。

尤其是建国以后,从1975年开始爆发长达16年的基督教长枪党与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的内战。

在内战中,黎巴嫩真主党领导的军事武装快速壮大,在黎国内政治,军事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真主党武装

以及在1978年、1982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阿拉法特领导的法塔赫),利用黎巴嫩内战之际,多次向以色列北部发动袭击,以色列先后两次占领了黎巴嫩南部地区。

最终在1982年法塔赫被黎巴嫩驱逐出境,2OOO年以色列遵守联合国425号决议撒出了黎南部。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了黎南部。

联合国维和部队

总之,黎巴嫩从建国以后,因为宗教派别内部争斗,宗教派别之间的夺权,被中东地区大国之间的利用,被迫卷入世界强国之间的博弈。黎巴嫩成了这些国家的牺牲品。

黎巴嫩美女

从本世纪初到今天,有了十多年的相对稳定发展期。

黎巴嫩今天能否再次成为沙特与伊朗、俄罗斯与美国、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等宗教和大国地缘政治的牺牲品,让我们试目以待。

黎巴嫩是个怎样的国家?

最近这段时间东亚和中东大事太多,以至于像5月初黎巴嫩这样的“小国”举行的大选受到的关注较少。其实,黎巴嫩国家虽小,却可以说是中东纷争的一个高度浓缩。 这个国家可以用“矛盾的统一体”来概括。

面积只有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6百多万,却有着丰富的地形地貌和多姿的自然风光,人均8千多美元的gdp在中东算是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从整个中东范围来看,黎巴嫩是相对而言文化程度和民主化程度都比较高的。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国家的宗教派系十分繁多。54%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又细分为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其中包括了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虽然这么多宗教,但另一方面,黎巴嫩却比较开放,穆斯林女性也不需要身着传统装束。

黎巴嫩甚至以法律的形式来规定由哪一宗教派别担当哪一个重要的政治职位。比如,规定128个议席的议会由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平分,总理必须由逊尼派出任。 在刚刚结束的选举中,黎巴嫩真主党及其盟友赢得议会的过半数。众多周知,真主党是伊朗的拥趸。这样的结果也将给受到沙特支持的现任总理、逊尼派哈里里在施政和外交时构成一定的掣肘。但这就是黎巴嫩,一个神奇的对立统一体的存在。

黎巴嫩是个怎样的国家?

黎巴嫩是中东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黎巴嫩的人口主要是阿拉伯人,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马龙派。马龙派历史悠久,在伊斯兰教占主导地位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一直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备受欺凌。近代以来法国人来到中东后,面对穆斯林占多数的社会文化环境,刻意扶持有共同宗教渊源的马龙派。1943年,法国人一手策划了黎巴嫩的独立,把大量马龙派基督徒划到这个新国家里面,导致马龙派占了全国总人口的近60%,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黎巴嫩的权力结构,把总统和军队总司令这两个最重要的职位留给了马龙派,议长和总理则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则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这种权力分配模式以人口比例为基础,但穆斯林的出生率高,人口不断增加;而基督徒生育率低,而且大量迁居国外,这使得黎巴嫩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有利于穆斯林的变化,穆斯林要求对权力重新分配,马龙派当然不干,这导致内政难以稳定。另一方面,这种四分五裂的政治结构也给外国势力插手干涉提供了方便,多年来,黎各派别背后都有相应的国际地区势力支持,对黎巴嫩造成重大伤害的一系列事件:1975年开始长达15年的内战、2006年与以色列的正面冲突、2008年真主党武装与政府军的武力对抗等,背后都有外国势力的影子。而近年来,除了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朗等传统外国势力之外,沙特也在把手伸到了这里。黎巴嫩总理哈里里日前在访问沙特时忽然辞职,背后当然离不开沙特的影响。这使得黎巴嫩局势很容易受到国际和地区局势变化的影响。

而以基督教为底色的文化背景,导致黎巴嫩成了中东最世俗化和最开放的地方,没有其他地方那么多清规戒律,那里的穆斯林女性多数是不包头的,男女之间可以握手并正常接触。人们的衣着也比较西化,首都贝鲁特被认为是中东最时尚的地方,著名礼服品牌Elie Saab,婚纱品牌Reem Acra的设计师都是黎巴嫩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