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
武则天13岁就得到了李世民的宠幸,之后被封为才人,长期在皇宫生活,后来李世民得了背疮,身体大不如前,就赶紧忙着安排高宗李治接班的事,在李世民驾崩前,已经发现了武则天不是个普通女人,也意识到不除掉武则天,将来李唐天下有被窃取的危险,所以就犹豫不决,当时的占卜大师袁天罡告诉李世民,武则天如果被杀,李唐天下的龙脉就断了,根本无法延续千秋万代,如果留下武则天,李唐天下会被窃取,但武则天死后,会归还李唐神器,让李唐天下延续三百年,不知袁天罡这番话是真是假,但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古人都迷信,李世民也不例外,经袁天罡这么一说,李世民就更加犹豫不决,这一来二去,李世民就驾崩了,直到李世民临死前,都没有决定到底要不要杀武则天。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李世民毕竟老了,所谓人老多情,就会心生怜悯,可能认为武则天一介女流之辈,翻不起什么大浪,毕竟武则天是后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女皇帝,而且武则天是李世民的老婆,一夜夫妻百日恩,李世民还是有点人情味。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
武则天原本只是李世民后宫万千佳丽中的一个小小的才人妃子,品阶在后宫非常的低,太宗在离世后,武则天便受迫去了尼姑庙出家,但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武则天竟然成为了千秋万代的女皇帝,李世民为什么不在武则天小时候杀了武则天以绝后患呢?听笔者娓娓道来。
关于其中的原因,据正史和野史的记载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太宗躺着龙床上濒危之时,曾宣召武则天,问:朕自患疾以来,医药无医,恐是命不久矣,汝侍多年,何当自处?能登上皇帝之位的武则天何等的聪明,立时跪下: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一死报德,但圣躬未必不愈,妾亦不敢死,情愿削发披缁,长斋拜佛,为圣上祈求长生,聊表恩宠。就这么一番话,本来是难逃李世民赐的一死,却被轻松化解了,可见此女子,何等厉害。
然而太宗还是太轻视于这个女人了,武则天曾能用铁鞭、铁棍、匕首这三种东西去驯服性情极烈的狮子骢马。献计予太宗时说先用铁鞭抽它,若是马不服就用铁棍打它,若马还是不服就用匕首杀死它。如此难以驯服的马既然难以为自己所用,杀之也不觉得可惜了。这样的驭人心得就在这样一个小女人嘴中轻易地说了出来,就这么一番话,才让太宗临死之前,也不忘试探这个看似与世无争的小小才人武则天了。
第二种,在历史中有记载太宗在位之时,曾经听民间有传言会有武姓之人夺取江山,但是太宗并没有往没女人方面去想,而是认为这个夺位之人会是李君羡(唐朝将领,左武候中郎将,封武连县公,驻守在太极宫玄武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李君羡因“女主武王有天下”的谣言遭到贬官被御史弹劾,后来唐太宗以“欺君压民”的罪名下令处决,这可以说是替武则天挡了一刀。从古至今的男权至上让唐太宗一味觉得这个夺取天下之人一定是男子,根本没有往女人的方向去想,虽然后来也有女子称帝的说法,但太宗还是不予置然,听从太史令的话并没有处置武则天。所以说太宗皇帝,万万是没有料到居然是一个女子颠覆了他守护的大唐。有了自己逾矩弑父得皇位的经历,便盲目认为男子才能主统大局,把大量精力用来防范自己的几个儿子,以至于没有重视武则天。
第三种,便是李治的守护了,武则天还与李世民之子李治在太宗患病期间暗生情愫。可这究竟是两人命中的爱情,还是武则天为了保命以及后来的权利之争所早早埋下的伏笔,想必这除了她本人,其他人无可从知了。俗话说爱情让人盲目,在两人暗生情愫的时候,李治想方设法的保护了武则天。
综上所述,武则天之所以躲过一劫,主要原因是她的女儿身保护了她,李世民没有给予她足够的重视,加上她的用心谋划,这样一位未来的女皇就这样在李世民的眼皮底下活了下来。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
细数中国历史,从古至今最有权力的女子莫过于三人,吕后、武则天、慈禧。吕后和慈禧二人,虽有资格和武则天相提并论,但若论综合能力,她二人还是差武则天不止一点点。单凭“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一头衔和开创的“开元盛世”,就完胜吕后、慈禧二人。
武则天最开始是李世民身边的才人,李世民也很喜欢她。但到了李世民晚年的时候,宫外忽然开始流传“女主武王”的预言,说唐三代之后,当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世民作为一名君王,知道李家江山有可能落入外人之手,于是大肆铲除武姓之人,武则天也差点被杀。可武则天最终逃过一劫,也确实取李家江山而代之。那么英明一世的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呢?
其一:李世民低估了武则天,也忽略了武则天。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六月初,长安城中出现了"太白屡昼见"的天象。太史李淳风占卜得出了"帝传三世,武代李兴"的卜象。再加上之前长安城流传着“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传言,所以李世民极为警惕,秘召李淳风加以垂询。为了确保江山稳固,李世民开始实施"疑似者尽杀之"的想法。李世民也曾怀疑过武则天,但当时武则天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而且李世民并不知道武则天已经和李治已经暗生情愫。所以李世民杀掉一些与传言相关的武姓人员后,也忽略武则天这样一个弱女子和枕边人。
其二:武则天自身冰雪聪明,李世民也心有不忍。流言传开后,李世民一直对武则天存有戒心,武则天也在想求生自救的办法。李世民临死前对武则天说:“你伺候朕这么多年,朕不忍心撇下你。朕死后,你该怎么办?”武则天一听,怕李世民让她殉葬,她知道,如果继续留在宫中,唐太宗迟早要处死她。于是她当即跪下说:“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一死报德,但圣躬未必不愈,妾亦不敢死,情愿削发披缁,长斋拜佛,为圣上祈求长生,聊表恩宠。”李世民本来觉得女子也经不起什么折腾,出家了更没有什么了,就放过了武则天。
其三:李世民听信了李淳风的话。李淳风是一个有本事的人,精于卜算,年级轻轻就成了太史令。他的话,李世民还是很相信的。当时李淳风推算出了一系列的天象,说是大凶之兆,证明预言和流传是一致的。李世民准备把姓武的或者跟武沾边的人统统杀掉,以绝后患。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网。可李淳风说:王者不死。上天既然派这么一个人下来,同样会保护他,不是轻易可以杀掉的,如果逆天而行,恐怕会殃及无辜,上天也会怪罪。退一步说,就算您把他杀了,上天还会再派一个人来。这个人已经在陛下的宫里,现在应该是个成年人,三十年之后就是老年人。老年人心地比较仁慈,可能对陛下的子孙会留有余地。如果您现在把他杀了,上天再派个新的人来,那人三十年之后可是年轻人啊,年轻人心狠,杀起陛下的子孙恐怕就毫不留情了,所以您还是别杀了吧。李世民思来想去,还是听信了李淳风的话,没得再进一步杀人。
总结:帝传三世,武代李兴。这样的卜卦和谶言,都是后人牵强附会的杜撰而已。李淳风也好,袁天罡也罢,他们再厉害,也断然无法推演出这样的结论。这明显就是鬼扯,完全不符合科学。真相只有一个,就是武则天当了皇帝后,那些“事后诸葛亮”们就脑洞大开,把这个故事情节杜撰得有盐有味,极有卖点。
不过,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为尼,历史上确有其事。但这也仅仅只是唐代后宫制度的一个惯例,根本就不是武则天为避免被杀而想出自救的办法。唐朝后宫规定:皇帝去世后,品级较低且无子嗣的妃嫔无须殉葬,可入感业寺为尼。但是,我们也不得不佩服武则天,在李世民即将挂掉的时候,她能够把李治迷得神魂颠倒,足可见她判断时机、创造条件、找准对象的能力和手段是多么的强悍。这是她危局中最关键的一步棋,这一落子盘活了她的整个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
李世民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这从他不杀功臣和谏臣可见一斑,另外,李世民逼武则天出家为尼,他认为按当时风俗武则天己不可为人妇,自己的儿子也不可能违制娶一个尼姑。李世民错就错在没将武则天发配到离京城千里以外的地方去做尼姑,并嘱托当地下属官员或下圣旨让她永远不得还俗。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
李世民的确有所反应了,李君羡就是因此而死。可惜李世民没有找对那个真的“武王”,李君羡可以说是当了武则天的挡箭牌。
话说一代明君李世民在位期间,也曾发生过一件“玄之又玄”的事情,那就是忽然在宫中、长安城中传出“当有女武王者”的声音。这件事情又有一个当时最为权威的确认者,他就是唐朝著名的“大师”李淳风。
面对这种“天象预言”,当时政治朝堂对“天象”之说十分重视,所以李世民显然不可能百无禁忌,即便表面不在意,但实际上,还是放在了心上。
可是要说李世民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矛头指向当时还不是武则天的武媚娘?
那显然不可能,天下姓武的人数都数不过来,而武媚娘只是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小才人,还是李渊功臣武士彠的女儿,李世民不可能通过一则“预言”就无缘无故大肆屠杀武姓之人,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都不需要武主崛起,李世民自己就能把自己的江山毁了。
在《旧唐书》的记载中,贞观年间,太史局的天文工作人员就从天象中看出来:“女三昌”的迹象。这个迹象又是李世民最为敏感的天文现象:太白昼现。也就是大白天的,都可以看到太白金星,而这个天象,正是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前的天象。
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三昌。”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太宗恶之。
本来“太白昼现”就让人宫廷人心惶恐不安,不知不觉中,有人传出“当有女武王者”,这意思就是,有一位“女武王”,她会占据天下大统,再说得简单点,那就是会有女武王当皇帝,把老李家的江山给抢过来。但要注意,一开始都没有说过,是姓武的女子抢夺江山,而是指会有“女武王”抢夺江山。
但是迷信这种事,总比不李世民的功绩来得靠谱。李世民虽然不喜欢这种谣言,但是当时对比他在位的功绩,事实上根本没有人能够动摇他的地位,他不是杨广那种暴君,不仅不是,他还是一个极为得人心的皇帝,自古以来鲜有,试问谁会造李世民的反?所以李世民从来没有刻意大范围地清查此事。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个人撞到了枪口上,他就是李君羡。
李君羡,也是瓦岗寨出身,早间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个猛将。既然说了是个猛将,那么就和李勣、李靖等智勇双全的将军有所不同,什么不同?
猛将真的有造反的风险,因为头脑简单。
有一回,李君羡和李世民在喝酒,喝到了开心的时候,李君羡头脑发热,什么陈芝麻烂谷子事都往外和李世民说,其中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却成为了李君羡“背锅”的死因。
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羡封邑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
是的,李君羡活生生把自己和那个谣言关联到了一起。李君羡本来就是在玄武门看门的,不可能不知道宫中所传的谣言。在喝酒时,大家各自说出自己的小名,李君羡就说自己叫做“五娘子”。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相信当时大家都蒙了,心里想着,找死也没有这么找死的,李君羡你脑子是怎么想的?
但这都不算完,李世民装作镇定,继续打着哈哈说了一句,哪有这么威猛的女子。
李君羡真的是撞到枪口上的古今“第一人”,最重要的是,他一个堂堂大武将的小名字,叫做“五娘子”,如此巧合,换谁都留不得他。后来李世民再仔细一想,给李君羡封的县公,正是“武连县公”,属县的名字里又有“武字”,李世民是越想越不爽。
本来这件事,没有这号人物,李世民肯定不会大动干戈做些什么。但是疑似“谣言的主角”出现了,李世民不可能不杜绝后患。李世民当时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了,气疾反复发作,李世民自知天命。于是在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下令诛杀李君羡,而且还比较残忍,牵连李君羡一家子。
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将为不轨,遂下诏诛之。
诛杀李君羡一事,可谓是李世民一辈子英明之中的一个大污点。但是不可否认,极其迷信天象的隋唐皇族,对这种事情不可能无动于衷,而且李世民的确没有“放过”,就是李君羡倒霉,让李世民杀错罢了。
李君羡死后,次年李世民也驾崩了。这件事情在李世民看来,他其实已经解决了“女武王”的隐患。但话又说回来了,李淳风当年和李世民密聊,其实还聊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王者不死”。
所谓王者不死,那意思就是天命所归,但如果不是你,你怎么杀都杀不掉那个天命之人。
“天之所命,不可废也。王者不死,虽求恐不可得。且据占已长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四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更四十年,亦堪御天下矣。”
其实李淳风这套逻辑,就是我国古代最让人深恶痛绝的“天命观”。
他的意思很简单,上天要派人夺走李唐江山,那么你太宗皇帝就算杀了也没用。而这个“女武王”可能在你的后宫里,受你的眷顾,现在打不过你,等你的子孙后代衰弱不堪了,那么她就会出来占领江山。你现在即便找到她把她杀了,她就会复活,四十年后,天下还是她的。
如果对“宿命论”熟悉的朋友看到这会有一种很清晰的感觉。李淳风的意思就是:
“你李世民干啥也没用,这天下迟早是属于这个女武王的”。
不知道李世民当年信不信李淳风这套理论,这套理论的背后,是对李世民一生功绩的否定。即便你李世民再努力,上天派个人也能把你换掉,这种论点让人听起来就不舒服。但历史证明,李世民没把李淳风这些话当成很严重的事情,因为他终究是没有把宫里有可能和“女武王”沾边的人都杀了。
“王者不死”论,其实已经把这个谣言上升为“不可改变”的扭曲地步。你杀都杀不死,杀了都还会复活,那还反抗个什么劲儿?
但实际上,武则天后来登基做皇帝,这件事不怪什么天命,要怪就怪李治自己失衡了,导致江山易主。
李淳风有一段话还是说对了,这个女武王斗不过李世民,但是她会斗李世民的子孙。很显然,晚年的李治就是被武则天所“裹挟”了,他只是想利用武则天成为政治代理人,但是却不知道武则天是真的会造反,会把章怀太子李贤给逼死。
李治死后,武则天也没有登基。当时李显、李旦也都还当了皇帝,最后武则天实在是没必要再反复操控她俩儿子,才自己改唐为周,当上了皇帝。
这件事让李世民怎么看都看不出来,他不知道这个武则天会进步得这么快,当年还是个“武媚娘”,后来就成为了则天大皇帝。他也没想到,李治竟然会这么天真,李显、李旦会这么懦弱。而李隆基才是符合老李家的血性标准,杀伐果断,再次抢回了李唐的江山。
最后,该说的一点是,其实所谓“天命”这种事情,对李世民的“影响”并不大。李世民是个信自己的人,他既然能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话,就很显然是个唯物主义者,他算是造反起家,造隋朝的反,造老爹的反,要是信天命,他早就回家当一个闲暇的世子了,皇帝可能是窦建德、王世充,但却不是他李世民。
得民心者得天下,李世民深谙此道。
而李君羡只能说是碰上了晚年的李世民,将死的李世民杀了他,也可能是李世民消除内心那一抹淡淡的隐虑罢了。
而女武王即便得了天下,十五载后,依旧要乖乖奉还给李唐家族。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
李世民不是没想过杀武则天,而是被李淳风忽悠了,最后李君羡成了替死鬼。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皇宫中宴请大唐的武将,宴席期间,李世民要求,在场的每个武将说出自己的小名,不少人的名字颇有意思,惹得众人开怀大笑,而轮到武连县公李君羡时,他说出的小名让李世民极为失态。
李君羡的小名,叫做“五娘子”,这和表面看起来膀大腰圆的李君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但这并不是让李世民惊讶的原因,他之所以会失态,是和不久前,宫中的一则谣言有关。
在这个谣言中,提到“唐中弱,有女武代王”,李世民对此还专程找到大名鼎鼎的国师李淳风求证,李淳风得出的结论是,大唐将会出现“女武王者”,并且此人还会诛杀李氏子孙。
对此,李世民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当即就提出了“疑似者尽杀之”的想法,当时还是李世民妃子的武则天首当其冲,但经过李淳风的劝解,最终未能执行,不过宴席上李君羡所言,让李世民再次想起了这件事情,最终,李君羡也因此事被问罪,外放华州后不久,便被李世民诛杀。
对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个谶语,李世民并非没有反应,而是在找李淳风求证后,就有了“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想法,但最终未能成行,究其原因,是李淳风不知出于何种目的,而对李世民的一番忽悠,让武则天逃过一劫,至于李君羡,则成了倒霉的替死鬼。
“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个谶语,在,《旧唐书》中“李君羡传”和“李淳风传”里均有记载。
贞观年间,有一段时间里,太白星(也就是金星)频繁地在白天出现,这其实只是一种正常的天文景象,但在古代封建社会,就意义大不相同,对于这种异象,李世民自然是非关注。
与此同时,负责天文的太史也对此作了占卜,得出的结论是"女主昌",这个结论被唐太宗李世民得知后,十分不悦。
对此,李世民特地找来了大名鼎鼎的李淳风,让其对这个占卜结果再次进行详细讲解,之所以要找李淳风,是因为李淳风在李世民的心中,是天文方面的专业人才。
李淳风生于岐州,在其年少时,就对天文、历法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热情和兴趣,经过数年的钻研,在这个方面,颇有成就。
李淳风九岁时,还曾拜到当时的一位得道高人至元道长门下,专门研究天文历法,直到其十七岁,才回到家乡。
当时的李世民,还是大唐的秦王,经过好友刘文静的推荐,李淳风开始跟随李世民,从一个秦王府记室参军开始,一步步的熬到了专门负责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
在太史局供职期间,李淳风不仅改进了浑天仪,还对古人们留下的关于天文历法等资料加以整理和增补,可以说是极为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封李淳风为太史令,负责整个太史局的全面工作,由此可见,李淳风是当时整个大唐,对天文这个方面,最为专业的人才。
所以,李世民在看到天空异象频现,并在知晓“女主昌"这个预言后,第一时间,找到了李淳风。
而李淳风在和李世民交谈后,对“女主昌"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经过他的推算,这个“女主武者”,将会在几十年后,夺取李唐的天下,并且还会将李家的子孙,诛杀干净。
更重要的是,这个日后的王者,此刻正在李世民的后宫之中。
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旧唐书.李淳风传)
对于李淳风的话,李世民还是比较信任的,同时,好不容易稳定了大唐局势的李世民,为了防患于未然,自然是不能对此视若无睹。
因此,他当即就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杀,但随之而来,就有了新的问题,杀谁呢?
后宫中嫔妃不在少数,没有几千也上上百,总不能都杀光吧?但既然是“女主武者”,就说明和“武”有关系,那只要是把和“武”有关的人杀掉,是不是就可以解决问题?
当时的宫中,确实有一个和”武“有密切关系的妃子,此人正是武则天,不过这个时候,她还被称作武媚娘。
武媚娘原名武瞾,是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在其十四岁那年,唐太宗李世民幸洛阳宫,听闻武则天“容止美”,因此就将其召入宫中,在宠幸后,封她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不过在之后,武则天并没有受到过多的恩宠,而是成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妃子,整日里守着高墙大院,直到这次“女主武者”的谣言传出。
不过,李世民并没有第一时间就联系到武则天,在他看来,既然找起来十分麻烦,就不如干脆直接将“疑似者尽杀之”,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
如果李世民真的这么做的话,恐怕大唐的历史将会改写,武则天肯定会在这场杀戮中丧失性命,这样一来,日后也不会出现她登基为帝的情况,可以说,在当时,武则天几乎是要命丧当场。
不过,最终还是李淳风“救”了她。
李世民的想法告诉李淳风之后,李淳风表示十分不妥,他给出了理由有两点,其一是,一旦杀戮,就会伤及无辜,很多人也会因此丧失性命,“多恐枉及无辜”,这是不应该的;其二,即便是将这个“女主武者”杀掉,日后还会出现另一个或者更多个“女主武者”,到时候另外一个更加年轻和不好对付,可能对李唐子孙下手更狠。
所以,既然这是天意,倒不如顺其自然,说不定这个“女主武者”在几十年后,由于年龄已大,就会仁慈很多,也就有可能不会对李唐子孙下狠手,或者手段温柔一些。
最终,李世民听从了李淳风的建议,没有因此滥杀无辜,而身在宫中的武则天,也因此逃过一劫,至于李淳风为何会极力规劝李世民放弃杀戮的想法,从而侧面的帮助武则天,历史上对此一直是争论不已。
有一种认同程度较高的说法是,李淳风和武则天早就有联系,并关系密切,因此李淳风才会冒着危险,连哄带忽悠,让李世民放弃了杀人的想法,以便让武则天度过这个难关。
当然,具体因为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最终的结果是,武则天躲过了这场灾难,但另一个人,却没有那么幸运。
这个人,就是大唐著名的“倒霉蛋”李君羡。
李君羡是大唐开国的功臣之一,在攻打窦建德、刘黑闼时,凶猛异常,立下了不少功勋,李世民登基后,授李君羡为中郎将,在李君羡攻打突厥大胜后,拜其为武连县公。
占卜事件发生不久后,李世民宴请众多武将来宫中赴宴,宴会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这些南征北战的武将们表示感谢,而李君羡也在其中。
在席间,李世民和武将们聊得很开心,聊着聊着,李世民就提议,在场的每个人将自己的小名说出来,以此助兴,而轮到李君羡时,他的小名着实让李世民迟了一惊。
李君羡的小名为“五娘子”,对这个小名,李君羡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因为他膀大腰圆的形象,再加上他男子的身份,实在是反差太大,这也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不过,李世民在听到李君羡的名字后,再次想起了那个““女主武者”的传言。
“女主武者”,关键信息就是“武”,一切与武有关的都有可能,而李君羡名字为五娘子,其官职为左武卫将军、封号为武连县公、属县则是武安县,这一连串的“武”,顿时让李世民后背发凉。
莫非,那个人就是李君羡?
不过,李世民并没有当场发作,在宴席结束后,他越想越不对,最终决定,无论是与不是,都不能放过李君羡。
没过多久,李世民就找了个借口,将李君羡贬到了华州,之后有御史弹劾李君羡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很快李君羡就被抓捕入狱,遂即被处死。
这件事到此为止,算是告一段落,就在李君羡被处死之后的次年,也就是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于长安含风殿,而“女主武者”真正的主角武则天,不久后成为了唐高宗李治的妃子,并在李治死后,临朝称制,更在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改唐为周,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女皇。
武则天的称帝,对于李唐家族来说是一场灾难,这种结果显然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但当初的谶语中,已经说得十分清楚,未来将会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并且李世民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但最终却还是没能将这个问题一次性的解决掉,以至于让谶语得以实现,自己的子孙也遭到了杀戮,为何李世民没能再坚持执行那个清除方案,以绝后患呢?
首先,李淳风的“忽悠”,让李世民有些犹豫不决。
前文讲过,李淳风在当时,是作为一个极为专业的人出现的,他的专业,决定了李世民对他说的话,会减少大部分的怀疑。
作为太史局的太史令,显然李淳风是当时太史局中,对天文这个领域,研究最深的一个,所以,在他说出那个人就在宫中后,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就相信了。
不仅相信,李世民很快就要解决问题,但就在这个时候,李淳风又提出了另一番言论。
用李淳风的话来说,就是“天命”,那个人的存在和日后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是注定的了,即便是现在将其杀掉,也违背不了天命。
天命这个事情,从古至今都是玄之又玄,而作为李世民,对天命更是有着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这个从他如何得位就会明白。
正是因为地位问题,让李世民对所谓的“天命”十分敏感,因此,在听到李淳风说这是“天命”,已经无法更改后,李世民开始犹豫,而在他听完李淳风的“杀了还会再生”这种理论后,变得更加的举棋不定。
李淳风是出于什么目的,对李世民说这些话已经不可考,但其结果是让李世民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也让武则天暂时度过了危机。
其次,就是李世民本人的顾忌。
李世民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所做的,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如果有任何威胁到统治的因素存在时,李世民绝对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作风,但“女主武者”的传言,还是让李世民有些许顾忌。
他顾忌的不是要不要杀人,而是为何要杀,就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言?
虽然这个传言说的是言之凿凿,但毕竟不是那种真刀真枪的实际案例,并且,传言说的是一个女子会威胁大唐江山,这就更让李世民无从下手。
难不成,真的杀了一众后宫妃子,用这个行为去保住大唐江山吗?这要是传出去,举国上下,无论是群臣还是百姓,会如何看待他们的君王呢?
李世民向来自负,他对自己所治理的大唐也很有自信,这样一个人,让他因为一个传言而去杀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怕是有些困难。
最后,就是李君羡的“恰巧出现”。
李君羡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他的出现,让李世民认为终于找到了正主。
前文讲过,李君羡小名叫做“五娘子”,他当时的官职是左武卫将军,而封号是武连县公、封底则是武安县。
本身对“武”就十分敏感的李世民,让李君羡的一连串“武”给整懵了,同时,李君羡当时正手握实权,相对于后宫的弱女子来说,显然李君羡如果起事,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有兵有权,还善于打仗,这已经具备了起事的先决条件,换谁都相信李君羡比后宫的妃子威胁性更大,加上一连串“武”,活脱脱的就是最大嫌疑人。
总之,李君羡让李世民的怀疑找到了宣泄口,也让李世民认为他才是正主,因此,在对其一贬再贬后,李君羡又与妖人勾结,更让李世民下定决心将其处死。
然后,疑虑顿消,李世民也安心了,武则天也安全了。
小结:
李世民在得知“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个谶语后,并不是没有反应,不仅很快就有了动作,还几乎将武则天杀掉,只不过,因为李淳风的一番话,成功的“忽悠”到了李世民,让其改变了主意,并且,李世民心中有一定自己的顾虑,不愿因此事惹来非议,再加上李君羡“恰如其分”地撞到了枪口上,才会最终造成李君羡成为了替死鬼,而武则天却躲过了这场劫难,最终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女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