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为孔府题词,却故意写错2字,300多年来为何无人能改?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是写在孔府门上的一副对联,据考证,这是清代才子纪昀的作品。不过,我们在纸面上看,这对联并没有什么毛病,仄起平收,对得很工整,上联夸孔府对国家的贡献,以及孔府的兴盛;下联极力夸孔夫子的文章影响之大,这影响甚至是与天同老的。

但是,如果我们去了孔府真正地看一眼,就不难发现,这上面的字,竟然有两个错字!哪两个字写错了?一个是上联的“富”字,这个字上面少了个点;另一个是下联的“章”字,下面的“十”,一路捅破了中间的“日”。

难道是纪晓岚学艺不精,不小心暴露了薄弱的文化功底,直接给写错了?写错是不可能的,孔子的思想,在我国两千年发展历程中,有常人难以想象的作用,历来都是统治者定国、兴国的重要工具。即便是凶残的元人,也多次拨款修缮孔庙。

历史上,这里曾多次被火烧毁,历朝历代加起来,累计对这里大修15次,中修超过30次,小修至少有百次,这里的神圣,不次于皇家的脸面,敢在这上面写错字,恐怕是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这里最后一次失火是在清朝的雍正年间,为了修复这个神圣的地方,前后花去了6年的时间。作为雍正的继承人,乾隆当然不会容忍别人对此地亵渎,更何况他饱读诗书,学的也是孔孟之道,对联这种充作门脸的东西,如果真有错字,他一定是要干涉的。所以,不存在写错的可能,必然是有别的原因。

其实,古代的文人,在写字方面是很有讲究的,字上面有了变化,往往是要表达一种思想的。

那么,“富”少一点,究竟有什么讲究?

纪晓岚在写这副对联的时候,想到了孔子后人传承两千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尊崇。其后人才子辈出,本身家族里也很富有。

在上联里写的就是这么意思,既极力盛赞孔府的富贵,但是又感觉这本身就是人们的共识,他再说一遍也没什么新意,于是就想到,孔家已经传承了这么久,以后也会继续传下去,所以他们的富贵是没有穷尽的,所以聪明的他就把富字上面的点给去掉了。

意思就说“富贵永远没有顶点”。这就是拍马屁之言了,说孔家会用永远昌盛下去。

“章”字又是何解?

章,就是文章的意思,下联也是在夸人家的文章。当然,我们知道他并没有留下什么文章,流传下来的,是其弟子总结的他的思想。他想夸的,其实是文章里思想的影响,但是这样的影响很难表达,于是他就直接把下面的“十”给捅了上去,意思说:这文章太厉害,能够破日冲天!

当然,这些都是后人的揣测,具体什么意思,纪晓岚没有对此做过解释,并且,这幅对联究竟是不是他写的也是个疑问,只是通过考证,最可能是他写上去的而已。究竟其中什么意思,这真的要自由发挥了。

纪晓岚为孔府题词,却故意写错2字,300多年来为何无人能改?

孔府门前的对联是这样的: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据史料考证,这副赞扬孔子功德的作品,是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所著。纪晓岚的才行那是被捧上神坛的,按理来说无论是书法作品的磅礴大气还是对联的工整都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在后人的眼里这副对联却出现了两个错别字。

对联中,上联的“富”字无缘无故少了一点,而下联的“章”字最后一竖却破“日”而出。若是其他平常之辈所写,出错字的几率倒是很大。但是这副对联是纪晓岚所著,而且还从清朝一直被标榜到现在,所以写错的几率几乎为零。

而查阅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书写规则,“富和章”都没有这般的缺胳膊短腿或者画蛇添足,可偏偏纪晓岚是不可能犯如此粗心的书写错误,所以可以推测这副对联纪晓岚是有意而为之。

古人有避讳之说,避讳父母的字或者是君王的名字,通常会换一种字来代替,或者是故意在相同的字上减少笔画,但是观察清朝历史,这两个字并没有触及到清朝某位君主的忌讳。所以排除这一条,那就是纪晓岚本人想要借机做些什么。

因为是题在孔府门前,博学多才如纪晓岚也不敢说文学造诣能比得上孔子他老先生,自然纪晓岚无意之间便会流露出对孔子的膜拜之情。正如这两个字,“富”字少一点寓意孔子“富贵无头”,“章”字最后一笔穿过“日”寓意“文章通天”,这完全是在借机高捧孔子。当然,这也算是古人所玩弄的一种文字游戏,倒是不足为奇。

其次孔子乃是纪晓岚敬佩之人,纪晓岚以“富贵无头、文章冲天”来借喻孔子,可不是也表达自己的宏伟志气。所以既然这首诗既是歌颂孔子功德,又是借此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又怎么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错别字呢?

其次文字的发展历程中,其实出现过“富”字少一点,“章”字一竖冲日的情况,只是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摒弃而已。这种写法为俗体字写法,在《宋四家书法字典》中曾经有15个“富”字,其中八个都是少了一点。可见在当时这种写法在文人之中是极其推崇的。虽是在今日看来像是错别字,但是在古代却是文人之中标新立异的一种书法体。

何况,乾隆皇帝爱慕汉文化,虽然说书法造诣不行,但是对待一些字体的写法也是了解的,其中对待纪晓岚这位大才子也是礼遇有加。纪晓岚能够写出这副作品,想必乾隆皇帝也是知晓的,想必当时的纪晓岚也是多加解释了一番。乾隆皇帝对待这两个堂而皇之的错别字都没有说什么,底下人自然是不敢妄加评论,自然这两个字也就能够流传下来,直至今日都没有人废除。

纪晓岚为孔府题词,却故意写错2字,300多年来为何无人能改?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幅对联是清代大才子纪晓岚为曲阜孔府题写的,极言孔圣人的文章道德和曲阜孔氏的荣华富贵。当然,这幅对联最大的亮点不是对孔圣人的崇敬,而是其中的两个错别字。

富字少一点

首先是上联中的“富”字少了一点,就是宝盖头上的那个点。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富字无头,没有顶点,寓意曲阜孔氏的富贵永久持续下去,没有头没有顶。

不过,从历史上来看,曲阜孔氏还真的是“富贵无头”。虽然孔圣人生前并不得意,政治主张得不到发挥,在秦朝更是被“焚书坑儒”,但自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孔老爷子的孝子贤孙们就开始转运了。

历代统治者,不管是汉人还是外族,都对他们尊敬有加,政治上、经济上优惠多多,曲阜孔氏很快成为一个不劳而获的大地主集团。而孔圣人的后人也很上道,不管谁当权,他们都举双手欢迎,极力配合,面对异族入侵者也毫不犹豫,即便是残忍的日本侵略军也不例外,也难怪曲阜孔氏能“富贵无头”了。

文章破日出

其次是下联中的“章”字,最下面的“十”字向上延长,穿过了上面的“日”字。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文章冲破日头,直冲天际。

我们知道孔子被尊称为“至圣”,他提倡建立的儒家文化体系被后世统治者树立为官方正统思想,他著书立说,诲人不倦,道德文章水平足可与天地齐寿,与日月争光。

到清朝时,我国封建统治达到顶峰,满清统治者为了有效统治汉人,特别推崇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使得曲阜孔氏的地位达到顶峰。作为清朝乾隆皇帝蓄养的“文学优娼”,纪晓岚当然要对孔圣人大力鼓吹,所以才高度推崇孔子及曲阜孔氏的道德文章影响。

纪晓岚这两个刻意的错字寓意深远,十分讨巧,所以后世即便明知错误,也没人指出,更没有纠正,何况书法本无对错,一些文字出现书法变体也是常见之事,反而传为美谈,这也是汉字独特文化魅力的重要体现。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纪晓岚为孔府题词,却故意写错2字,300多年来为何无人能改?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为了纪念孔子,人们建造了孔林、孔庙和孔府。

在孔府的大门上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如图)

据说是清朝大学士纪晓岚亲笔所题,亲们仔细看对联,上联里的“富”字宝盖上少一“点”。下联里的“章”字最后一笔穿过了“日”。(如图)

这两个字我们太熟悉了,显然对联里的这两个写错了,(问题来了)谁也看出了错误,为何上百年来没人改呢?

为了弄清原因,我专门查了字典,“富”和“章”的繁体、简体字都是原型。也就是说不存在着繁体字和简体字区别的问题。剩下的就是书写问题了。

原来是纪晓岚故意这样写的。

“富”字少一点寓意孔子“富贵无头”,“章”字最后一笔穿过“日”寓意“文章通天”。

其实这都是文人玩的文字游戏,不过是制造噱头吸引人的眼球,增加知名度。旅游景点这样的错误比比皆是,各有说道,各有传说,讲起来津津有味,不过是为了吸引游客罢了。

不过在书法艺术中,少一点的“富”字,和穿过日的“章”字也出现过。(如图)

由上面看来,孔府门上的对联“富”和“章”也不能算错字。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网络上让我们看不懂的书法,比如射书。(如图)

比如这位仁兄

也许他们写的有一定的道理。只是我们没有参透其中的奥秘罢了。在我看来,书法界从古至今不缺人才。

文/秉烛读春秋

纪晓岚为孔府题词,却故意写错2字,300多年来为何无人能改?

纪晓岚为孔府题词,却故意写错2字,300多年来为何无人能改?(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在圣人孔子的老家山东曲阜,人们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孔子,先后建立了孔林、孔府和孔庙。其中在孔庙的面前,有着一副十分有名的对联,据说这副对联是清代著名大学士纪晓岚的杰作,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幅对联的书法大气磅礴,与孔府大门正上方的一块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交相辉映,堪称孔府一宝。

但在这幅对联中,上联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中,“富”字宝盖头上少了一点;下联的”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中,“章”字的一竖又写出了头,这两个字现在看来是错别字。按理说堂堂的“河间才子”、一代名士的纪晓岚在写这幅楹联时,肯定不会写错别字的,那他是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到底有什么深意呢?为什么300多年来无人能改?

1、两个错别字的含义解读一。

央视4套“国宝档案”栏目曾播出《走进孔府:富贵无顶》节目,称“为您揭开孔府对联别字之谜”,认为纪晓岚这样书写富有深意——上联“富”字上面少写一点,叫做“富贵无头”,寓意孔府后人只有遵循孔子富而好礼的祖训,才能永享富贵;下联“章”字最后一竖穿破了上面的日字,叫做“文章通天”,比喻孔子的文章破日通天,无与伦比,表达古代知识分子对儒学的推崇。   

但上述解读虽然寓意美好,但是仔细想想,堂堂的“河间才子”、《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晓岚会写错别字吗?更何况还是挂在“天下第一家”衍圣公府的大门两边?

2、两个错别字的含义解读二。

我们知道,纪晓岚是乾隆时的状元,也是学富五斗的才子,并且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恃才傲物,放荡不羁。清代乾隆时期,也是尊孔时期,乾隆指派纪晓岚为孔府书写一幅对联,纪晓岚虽有不满,但也只能隐晦一些真实的看法,故意搞出两个错别字,使得后人浮想联翩,理解不透。

“冨”和“富”的字义上的区别,从另一个字“冢”和“家”的区别中获得提示。冢:冖豕,指死了的豬,“家”:宀豕,指活着的豬。“富”:宀“一口田”,拥有可以耕种一块田,为“富”,“冨”:冖“一口田”,拥有一块不可以耕种的“一块田”为“冨”,显然,不是指“富贵无顶”,其寓意指再富有的家族,也无法超越死亡这一关。这也是纪晓岚对孔子的一生追求地位、浮誉、财富的隐喻的讽刺。

我们知道,孔子的文章中,大多数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的愚民文章。“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孔子从自己母亲颜氏地位卑贱,得出“女人难养”的结论,孔子的学生樊迟问及农事活动,得出“樊迟小人也”的结论。由此可见,孔子的文章根本没有“破日冲天”的气魄。纪晓岚有意把“章”的早字出头,隐喻孔子的文字是遮蔽人们的眼目的糟粕,暗无天日的愚民文章。

这才是纪晓岚真正的寓意,只是乾隆时期,纪晓岚不可能、也不敢直接真正表达讽刺的含义而已。

3、两个错别字的含义解读三。

“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告诫人们,不要为了一时的钱财而做出对不起他人,也对不起自己的内心的事情,同时富贵是没有尽头的,没有必要一心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而打拼,不如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上,并将之做好;“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借此希望所有的孔家学子可以刻苦学习,在文化上面有所突破,最终学有所成。

4、小编认为这两个字都是正确的。

其实在古代,“富”和“章”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就是孔府对联上的写法,第二种就是我们所认知的写法。这两种写法都是规范性书写,它们作为两字的俗字或通字被广泛使用着,只是后来在汉字简化过程中被淘汰掉了。

我们首先看“富”字。在唐代颜元孙的《干禄字书》是收录唐代俗文字的一部字书,每字分俗、通、正三体,对于研究近代汉字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收录了这种不加点的“冨”字,指明为正体“富”的俗字。但在实际使用中,这种俗体写法却颇受青睐。《宋四家书法字典》,在15个“富”字中,不加点的为8个,加点的为7个,不加点的多于加点的。  

 我们再看出头的“章”字。在古代碑帖中,这种写法广泛出现在隶、楷、行诸体中。《干禄字书》中也收录该字,注明为正体“章”的通字。   

另外,历代统治者都非常关注祭孔活动,三孔的匾额楹联这样重要,书写也是最为严格和规范的,所以不可能出现错别字或随意性书写。

正所谓“古人未必然,而今人未必不然”,今天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的时候,常常会犯这种以今度古、以己度人的错误。 所以,小编认为,纪晓岚为孔府题词,是不可能写错的,这也是现代人看来,虽然与我们认知的字不一样,但300多年来为何无人能改的原因了。

纪晓岚为孔府题词,却故意写错2字,300多年来为何无人能改?

纪晓岚为孔府题词是真,而“故意写错2字”却不见得,300年来无人能改是因为无何以改。

纪晓岚的孔府题词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 “衍圣公”是北宋仁宗赐予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当时赐传46代。民国推翻清朝,封建帝制被取消,因此到孔子77代孔德成时,也取消了“衍圣公”封号,改称“奉礼官”,“衍圣公”封号实传32代。“衍圣公”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其府被称为“天下第一家”。孔府大门上方蓝底金字“圣府”二字为明相严嵩手书,而大门两侧楹联就是清代鼎鼎大名的“纪大烟袋”纪晓岚所书。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是否故意题错2字

毫无疑问,楹联中上联“富”字、下联“章”字不符合汉字的规范写法。“富”字少了宝盖头上一点成了“冨”,“章”字下“早”的一竖贯通“日”字成了“童。那么我们试从“是否写错”和“是否“故意”来分析分析。

一、并非写错。我们知道,汉字演变至今历经几千年,秦始皇统一文字使用的是小篆,之前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文字各诸候国均不一样,写法自然不同。小篆之后又经过隶书、魏碑体才发展到楷书,并出现行草书,写法也每有差别,并不完全一致。唐代楷书“四大家”的出现使汉字楷书的写法基本得到统一,但各家书体之间甚至一家书体之中也有很多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如颜真卿颜体“德”字大都有心上一横(见《勤礼碑》),而欧阳询的欧体“德”字却是“徳”,大都没有这一横笔(见《九成宫醴泉铭》)。最典型的是柳公权《神策军碑》中两个“京”字,一个是规范“京”字,一个是“口”变成“日”的“亰"字。

“富”字无点不乏其例。如柳公权《神策军碑》“臻于冨寿”中的富字,就没有那一点。醴陵市城东东富寺寺名匾额“富”不出头,相传东富寺由当地豪绅改建包公庙而成,意在包公庇佑发财,题词人为了惩戒豪绅故意写“富”无点,意思是富不出头。我查了字典:冨,通“富”,原来“冨”是“富”的通假字。

章字通天自古有之。魏碑《李超墓志》“文章高雅”章字竖通贯日(如图)。其实孔庙在唐代就有了这样“章”字的碑刻,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祖述宪章往哲”中的“章”字和纪晓岚的“章”字写法如出一辙。富、章写法还有佐证。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所书《海棠诗卷》中,第一句“江城地瘴蕃草木”,“瘴”里的章字就是竖贯通日;第七句“自然富贵出天姿”中的“富”便无宝盖一点,一部书法字帖同时证实了“富、章”的写法。也就是说,纪晓岚所题2字不是错字,而是自唐代(甚至更早)以来便有的写法。纪晓岚并没有写错。

二、是否故意写的值得商榷。

一种可能是纪晓岚随手写的。纪晓岚是清代大文学家,博览群书,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书法也是当代大家。因此纪晓岚不可能写过这种写法的富和章字,甚至是曾经经常书写的,那么他在为孔府题词时很可能什么也没想,而是按照书写习惯随手而书的。至于“富贵无头、文章通天”,不过是后人附会而已,毕竟“冨”还有“富不出头”的相悖意思,“章”通也只能是通的“曰”,连“日”都不是,更不用说通“天”了。

另一种可能是纪晓岚特意写的。纪晓岚不但是文学家,而且还是有名的对联大师,像“富贵无头、文章通天”这样通过字形暗喻的妙对,以纪大烟袋的聪明脑袋是不会想不到的,于是便在组织这副对联文字时,便巧妙地把这两个字安排进去了,书写当然也是特意安排的写法。

结论

先不管这两个字是不是纪晓岚故意写的,即便是故意写的,“富、章”两字也没有写错。不是错别字,而且引申寓意和联对很妙,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去改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