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勤保障部队是兵种吗?
联勤保障部队,其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作为一支独立于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以及战略支援部队的部队,是2016年9月13日成立,属于军委直属的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部队。
目前,又称为“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勤保障部队”,其级别为副战区级大单位,总部设置在有“九省通衢”之称的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的武汉,以此为中心,可以达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
此外,联勤保障部队还拥有郑州、西宁、西安、桂林、无锡等五个联勤保障中心。
联勤保障部队,尽管是一支军中的部队,但却不是一个独立的军种,只能说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补充部分,组建联勤保障基地和联勤保障中心,目的就是为国防建设和军改服务的。
现在,联勤保障部队走的是一条军民融合的路子,推进社会化、集约化保障,优化军队内部的资源配置,提高联勤保障整体效益,即可精简五大战区的后勤保障机构和繁冗的人员。
通过社会渠道集中采购五大战区作战所需的后勤物资补给,包括设置军中医院、疗养院、军需物资仓库、建设部队需的营房等,通过联勤保障部队之手,可以节省军中宝贵的军费等。
由于联勤保障部队的成立,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就不再保留一个军种一个后勤部的模式了,央视军事频道节目中曾经披露,联勤保障部队的成立,就是为了局部战争做准备,此话真的意味深长。
如果以为联勤保障就等于以前其他军种的后勤部,那就大错特错了,联勤并不仅仅提供各军种作战所需的弹药等物资,以一个资深军迷的揣测,应该也包括信息、网络、卫星等通讯保障,重在全方位保障,才真正符合现代战争的需要,为局部战争做准备。
目前,联勤保障部队现任司令员李勇为空军少将军衔,政治委员徐忠波为陆军中将军衔,副司令员白忠斌为 陆军少将军衔,政治部主任谢东辉为陆军少将军衔。
联勤保障部队是兵种吗?
联勤保障部队不是军种,军种部队有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最新的军种还有战略支援部队!
联勤保障部队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到后来的各大军区后勤部,到解放军成立四总部,改成联勤部,主要考虑三军联勤保障。现在的联勤保障部队是2016年军改成立,习主席亲自授旗的一支新的联勤保障部队,隶属于中央军委,总部在武汉,下辖沈阳、无锡、桂林、郑州、西宁联保中心,对应五大战区的联勤保障工作。我曾在沈阳联保中心工作过,联勤保障部队主要以医院、仓库为主体,加以军代处、房管局、疗养院、干休所(已划出)等保障单元,平时独立管理训练,战时配合战区部队作战,联勤保障部队没有单独作战能力,所以,不是军兵种部队。
联勤保障部队是兵种吗?
严格来说,联勤保障部队确实是一个“兵种”,但是比较特殊的性质在于,这支部队为目前我军所有的五大“军种”服务。因为对每一个军种而言,“联勤保障部队”都是该军种的“辎重兵部队”,怎么能说不是一个兵种呢?最简单的理解方式,可以认为是五大军种的该“兵种”被统一整合起来,成为新时代军队建设的产物。
研究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关于“军兵种”的概念,所谓“军种”是根据军队的作战空间、作战使命和武器装备所划分的基本种类。比如我军在红军时期,那就只有陆军一个军种,而蒋军从30年代起,就已经拥有了陆、海、空三个军种的部队,尽管其海空力量并不很强大,可是我军在另外两个军种建设上是“零”,所以这也就是“小米加步枪”俗语的来历。
从历史上看,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发展得最早,比如在二战时期,美国和日本都只有陆、海军两个军种,空军尚未独立成军,而是分属陆海两军。因此准确来说,二战期间的美日空中力量,都属于“兵种”,即一个为陆军航空兵一个为海军航空兵,同一时期的德军则完全拥有了三大军种,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之下设立陆军、海军和空军总司令部。
二战以后不仅各国空军大多都升格为独立的军种,同时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和大杀器的出现,军种数量也逐渐有所增加。比如我军在建国初期只有陆、海、空三个军种,但是后来有了“二炮部队”等新型力量,到军改之后,正式拆分为陆军、海军、空军、战略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共五大军种,而美国人已经正在发展其第六大军种:“太空军”。
那么什么又是“兵种”呢?它是指各军种内部的专业领域划分,比如陆军早期就有步兵、炮兵、工兵、宪兵、通信兵、辎重兵等若干“兵种”,后期随着军事科技的提高,又有了防化兵、装甲兵等等。比如我们熟知的二战日军军装右胸的“M”状条,就是用来显示兵种色的,什么步兵红色、炮兵绿色、宪兵黑色等等。
但是要注意,各军种内部的“兵种”也会因为作战需要而出现重复的可能,比如现在的陆军有“陆军航空兵”(陆航),而海军也有“海军航空兵”(海航),这两个兵种的功能是大同小异的,无非就是装备的机型有一定区别,比如陆航以直升机为主,海航以舰载机为主,另外执行的任务也稍有不同,但是其兵种特点却是一样的:天上飞的。
同理,五大军种的任何一个,也都少不了“辎重兵”这个古老的兵种,不管哪个军种的官兵都离不开后勤支持,要吃要喝要物资,只不过我军通常不称为“辎重兵”,而是以各“后勤单位”的番号存在(对口领导单位为总后勤部),但本质没有变化。要说变化,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后勤部队的任务更加复杂化、提供的保障更多元化,因为现在的许多武器装备,是早年间完全没有的。
那么什么又是“联勤保障部队”呢?它是为了适应新的指挥体制而建立的,由以前的战略后方基地、原各军区后(联)勤分部等后勤力量整合而来,是从各军种独立的后勤、发展到后来的“三军联勤”、再到如今升格而来的联勤保障部队(已经是五军联勤)。建立联勤保障部队以后,大大提高了军队后勤保障的效率,也避免了交叉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是与时俱进的新概念。
联勤保障部队司令部直属于军委,司令员一般为中将军衔,它重点整合了原总后勤部系统的有关保障力量,主要由“一基地、五中心”组成:以武汉联勤保障基地为建制领导,下属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桂林联勤保障中心、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沈阳联勤保障中心、郑州联勤保障中心,以及总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
以前的联勤保障力量主要归各大军(战)区领导,而新组的联勤保障部队具有战略属性,是承担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其目的在于与联合作战相适应,所突出的后勤的跨战区、跨军种的联合保障。这支部队不属于任何军种,但又对各军种都提供保障,换句话说,各军种的通用物资和通用勤务都主要由联勤保障部队统一负责,属于对后勤工作的统一管理。
尽管从体制上看,联勤保障部队拥有了直属军委的司令部,这是纵的方式。但是从横的方式来看,联勤保障部队又分别是各军种的“后勤支持”,仍然是一个兵种的概念,只不过在隶属关系和性质上,赋予了新的含义。
联勤保障部队是兵种吗?
是军种。
联勤保障部队是兵种吗?
我父亲是58年入伍的老兵,他在部队干了一辈子,退休以后最喜欢看的就是新闻联播和军事节目。
去年国庆阅兵的时候,看见联勤保障部队的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还感觉挺纳闷?因为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军种,也不太了解这个部队。为这事请教了一下父亲,他给我普及了一下关于联勤保障部队的知识。
一,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五大兵种
1.海军
2.陆军
3.空军
4.火箭军
5.战略支援部队
这五大兵种里并没有联勤保障部队,因此联勤保障部队肯定不是一个兵种。
二,那么联勤保障部队是什么性质的部队
- 联勤保障部队不是独立兵种,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又称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勤保障部队。是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的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部队,为副战区级大单位。其于2016年9月13日成立,总部机关位于武汉,以武汉联勤保障基地为建制领导,下属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5个联勤保障中心。
- 联勤是指诸军兵种在统一领导下,按统一的制度和标准联合组织实施保障的后勤。军队后勤保障体制的一种类型。通常在战略、战役范围内实行。实行联勤,旨在统一调动和使用后勤力量,就近、就便、就快地保障联合作战部队的需要,避免诸军兵种间的机构重设、设施重建及物资倒流等问题。
三,那么军改后,后勤部与联勤保障部队有什么关系呢?
- 军委后勤保障部(后勤部)不直接接触部队,而是负责顶层的筹划设计,专门进行联战联训联保的课题研究,统管全军后勤保障建设,包括军需、军交、财务、油料和卫生勤务等等;军委联勤保障部队主要负责部队的管理、教育和建设等方面工作。这样,一来分工明确利用管理和工作;二来防止权力集中产生作风方面问题。
联勤保障部队是兵种吗?
联勤保障部队不是兵种,是独立于兵种之外,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一支联合勤务保障部队。
联勤保障部队组建于2016年,由习近平主席亲自授旗并颁发训词,其重要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
联勤保障部队总部没在武汉,并在5大战区各成立一个联勤部障中心,分别为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联勤保障中心。
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强调的是联合和体系作战能力。联合不仅是诸军兵种之间的联合,也是诸多军事要素之间的联合,从而形成强大的体系,联合勤务保障是必要的一环。
在过去大陆军、大军区体制下,虽然也提出了联勤概念,但其实只是陆军的联勤,联勤保障覆盖面窄、手段少、能力弱,已经无法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2015年开始启动的新一轮军改,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次体制性重塑,在这个大背景下,联勤保障部队应时而生,既是军改的正确方向,也是军改的重要成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