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五十六在发动珍珠港偷袭时,有没有考虑到美国一旦参战,会让日本陷入危机?

日本如果不发动珍珠港偷袭将要面对的局面

日美之间的差距,任何一个日本人,即使是傻子也知道日本绝非美国的对手,一旦陷入和美国的大规模战争中,日本绝对不是美国的对手,山本五十六作为一个海军出身的人,对此必然十分了解,但是日本的军国大事也并非他一人就能决定的。

发动珍珠港偷袭也是日本破釜沉舟的一次巨大冒险,成功了就干一票大的,还有可能获得彻底的胜利,不发动的话,日本想要破局也很困难。

日本其实一直都是美国经济体系下的一个国家,即使再强也逃脱不了美国的手掌心,单从石油来说,1937年日本进口的石油,80%来自美国,1939年的时候,这一份额变成85%,可见,如果美国切断日本的石油供给,日本立马就会陷入资源枯竭的危险之中。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单独占领中国,与美国在华利益产生分歧,日美矛盾不断加大,日本人最大的担忧就是,美国掐断日本的石油,为此日本始终产生焦虑,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当然,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日本想要建立起在亚洲的霸权就必然侵犯美国的权益,因此到1941年7月23日,苏德战争已经爆发的情况,日本的南进政策也更加明显,日本内部电报显示“我国南进对日美关系的影响正在迅速扩大,已经发展到了断绝外交关系的边缘”。

美国当时把精力主要放在大西洋上,对于太平洋的防范并不多,因此对日本多有忍耐,但是日本提的要求都很无理,要求美国承认其在亚洲的权益,美国要日本撤出中国。

1941 年9 月6日的御前会议上,“帝国国策实施原则”被批准通过,日本决定,如果10 月初以前日本的利益不能被满足,日本将对英、美、印度尼西亚发动进攻。

11月26日,美国国务卿向日本代表递交了《美日协定基本纲要》,要求日本无条件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军等等,实际上日美谈判以来态度最坚决的一次,在接下来的两天,日本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想让日本放弃中国,那还不如直接开战了。

最后美国在对日本石油禁运的情况下,日本被迫发动袭击珍珠港事件。

日本的石油资源短缺是其向外扩张的必然因素

日本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建立起一个霸权主义国家必然需要获得足够的资源,在侵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想要维持战争,必须马上发动另一场战争来掠夺资源。

为此,日本曾制定出一个北上打击苏联的方案,一个南下夺取东南亚等地区资源的方案,经过再三权衡,日本选择了后者。

但是,日本一旦入侵东南亚,那就等同于和美国开战,东南亚是美国重要的势力范围,美国的橡胶和锡有90%都是从东南亚进口的,在1940年美国与亚洲的贸易已经超过了拉美国家贸易总额的一倍,如果美国染指东南亚无疑直接向美国宣战。

为此,日本决定先下手为强,先去偷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日本是一个岛国,在二战之前的侵华战争中,所用的基本都是陆军,深入作战后,更没有海军的事了,在二战初期,日本重金打造全世界排前三的海军一直充当日本的运兵船,想要将海军利用起来,也得让海军漏漏脸。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说不上愚蠢,也谈不上精明,是日本和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为争夺利益所发生的必然冲突,而这次偷袭,更是展现了日本善于偷袭,诡计多端的特性。

这次偷袭,更像是日本为国运进行的一场豪赌,就像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4年的日俄战争,每一次,日本都是豪赌,每一次都大赚特赚。

通过发动偷袭珍珠港,一次性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迫使美国对日本进行妥协,将太平洋的权益让给日本,看起来这并不算过分,也许美国会答应呢!

其实,纵横说句不好听的话,日本之所以会有这种病态的想法,其实都是我们给惯的,对于日本最终挑衅美国的行为,都是我们的过错,是我们让日本都已经找不到北了。

山本五十六在发动珍珠港偷袭时,有没有考虑到美国一旦参战,会让日本陷入危机?

感谢有机会回答:山本五十六在发动偷袭珍珠港时,有没有考虑到美国一旦参战,会让日本陷入危机?

1、日本本是弹丸岛国,土地贫瘠,资源缺乏的国家,为了生存走了军国主义侵略之路。把目标锁定在亚洲的中国,开始长达14年侵华战争。

2、战争资源之中最宝贵的是石油,日本80%石油是依赖以美国进口的,美国是日本最大石油合作伙伴。随着战争的扩大化,日本对石油资源需求更加巨大。

3、随着中日战争的扩大化,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战争资源快速消耗,已经不能支撑全面战争的需求,这时日本必须解决石油问题,加上日本在中国东北未发现有宝贵石油。要是日本石油问题没解决日本相当于战败了,之前一切努力将前功尽弃付之东流,这是日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美国偏偏在日本最需要石油时,开始控制制裁日本,美国控制对日本的石油出口,导致日本更加迫切的面对石油问题的解决。

4、南进和北进中选择生存之路。日本在诺门坎战役中打的日本看清楚自己的实力,而且苏联和德国打的生死存亡关键时刻,也不忘在远东布置百万大军防止日本偷袭苏联。苏联的做法非常正确,把日本逼向美国,日本也意识到苏联已经有所准备,北进和苏联开战将毫无胜算可能把最后的资源消耗掉而已。最终日本选择南进,南进最大的敌人就是美国,要想打败美国不容易。日本也不傻,战争打了那么久国力消耗那么多,这时候和美国开战,简直就是忘火坑里跳。但是没有石油日本难道就真的坐等油尽灯枯吗?日本最后决定南进就是赌上日本最后国运。

5、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此人是亲自制定和指挥偷袭珍美国珠港的。山本五十六世极其反对和美国开战,山本五十六是非常清楚美国综合国力,一旦和美国开战日本将会失败,在日本高层最后决定下,最终山本五十六还是决定偷袭美国珍珠港先下手为强。日本海军曾经在偷袭美国珍珠港时提出:“帝国兴亡,在此一战”,说明日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珍珠港偷袭成功,日本加快对东南亚的侵略,为的是得到宝贵石油,继续支持庞大的战争。

6、美国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的第二天,向德、日、意三国轴心国宣战。美国出台先欧后亚的战略部署,出兵欧洲对付德国,在美国看来日本迟早得完蛋,让日本在多蹦哒几天。

7、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加速了法西斯侵略者灭亡,在欧洲德国投降后。美国调转枪口对付日本时,战争胜负已经明确了,日本战败是迟早的事。在亚洲日本拼死抵抗美军的反攻,最后美国决定奖励日本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最终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迎来结束。

我的总结:可惜山本五十六死的太早,没有看到美国奖励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大爆炸。山本五十六要是看到日本最终结局我想,山本五十六致死都会反对偷袭美国珍珠港。

山本五十六在发动珍珠港偷袭时,有没有考虑到美国一旦参战,会让日本陷入危机?

1941年12月7日,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基地,周末的清晨显得静谧安逸。突然天空中传来隆隆的飞机轰鸣声,美军还在失神错愕中,大量炸弹已经从天而降。原来这就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制定的Z作战计划,出动大量飞机与微型潜艇偷袭珍珠港。

经过两轮轰炸后,毫无防备的珍珠港已一片狼藉,大量舰艇战机被毁,数千名美军士兵丧命,这是美国本土有史以来最惨重伤亡。

美国总统罗斯福面对日本无耻地偷袭行为愤怒异常,次日他就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日”演讲,激起了美国民众狂热的临战情绪。美国随后正式对日宣战,卷入了二战汪洋之中,加速了日本全盘崩溃的速度。

那山本五十六有没有考虑一旦美国参战,会让日本陷入危机呢?且听有书君为你梳理分解。

一,日本陷入战争泥潭,进入两难抉择境地。

日本自卢沟桥事变挑起侵华战争,本想速战速决,可没想到这会是一场持久战。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多年战争消耗促使日本感觉侵华战争已经打不下去了,只得妄想再侵略别国掠夺资源以战养战。

日本原策划了两条线,一是北上苏联,另一个就是南下东南亚。他们先盯上了苏联丰厚资源,本打算侵入苏联占领西伯利亚。可是他们提前试探性与苏蒙联军打了一仗,那次日本输的很惨,自感真的惹不起苏联硬汉,北上计划只得作罢。

日本又将目光聚焦东南亚,可东南亚多属英美势力范围,日本暂时还未敢轻举妄动。随着日美在东南亚利益频繁碰撞,美国就想给日本一点颜色看看,使其收敛一下膨胀的野心,他们突然宣布对日禁运石油,并切断日本海上运输线。

美国本来是日本主要的石油供应商,日本一被美国掐断石油生命线就有些慌神了,其手中储备的石油只能维持短期日常运转,国家机器面临着全面瘫痪。可是与美国开战,日本心中底气又不足,因而日本陷入对美国打还是不打的两难境地。

随着狂热的军国分子东条英机,取代软弱的近卫文麿为日本首相后,日本高层呼吁对美宣战的呼声日益高涨,只是以各种方式与美开战意见不一争论不休。日本高层本计划先打东南亚不动美国,等美国太平洋舰队前来支援时再围点打援。可是山本五十六却提出偷袭珍珠港的大胆设想,而且威胁日本高层如不同意,他就辞职不干撂挑子了。

日本不打美国只有死路一条,如果打美国也许还有一线生机,日本高层只得选择背水一战,同意了由山本制定并指挥偷袭珍珠港计划。

二,山本五十六权衡美国实力,豪赌奇袭珍珠港。

也许有人觉得山本是不是疯掉了?其实山本是个心思缜密的美国通。

他曾留学于美国哈佛大学,后又担任过日本驻美武官,他平时没事时就在美国四处游览。他可不是在看风景,而是实地考察美国各方面实力,因而山本亲眼见证了美国超强实力,自知日本与美国不是一个重量级,实力相差悬殊,如果开战日本必败无疑。

山本五十六原本不同意与强大的美国开战,可是日本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缘,又有日本高层对美宣战的叫嚣,身为军人的山本只有以服从为天职。

他深知像美国必须一次勒死,如果勒不死等美国缓过神来根本没有日本活路,因而他极力反对日本先打东南亚再围点打援的计划,转而寻求勒死美国之法。

当时美国有关岛、珍珠港等几个海军基地,山本之所以将目光盯在珍珠岛,首先因为珍珠岛距离日本本土最远,美国不相信日本有长途奔袭能力,日本可以打美国一个出其不意。

其次珍珠港地处美国夏威夷,在茫茫太平洋中是美国海军中转站,更是太平洋舰队精锐驻扎基地,尤其是美国三艘航空母舰皆驻扎在此。山本偷袭珍珠港就是想将美国太平洋舰队一击到底,令其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实力元气,为日本争取半年甚至一年时间侵占东南亚石油资源,同时尽量逼迫美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山本天性嗜赌如命并赌技精湛,其深知想在赌场胜利一要靠高明演技以迷惑众人,二要有高超判断能力,当然还要有运气。山本将其赌技在战场上亦发挥的淋漓尽致,其偷袭珍珠港就是一场军事豪赌。

日本先派外交官赴美谈判,其实这就是日本迷惑美国的烟雾弹。同时山本对偷袭珍珠港并没有急于求成,他耐心的一边大量收集有关珍珠港各种信息情报,一边制定严密计划然后推盘演练。山本在演练过程发现问题再一点点研究解决问题,比如日本从来没有长途奔袭经验,途中怎样加油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山本确实心思缜密,每一个细小环节都精准判断计算,山本为了减少日本航母在长途奔袭过程中被发现的几率,他不但让日舰分进合击,每艘舰艇都单独走不能无线电联络,而且还要绕行天气寒冷没有多少船只经过的北方航线。

山本知道太平洋海域天气情况恶劣,他又根据天气预报选择太平洋海域天气相对风平浪静的时间段,就将时间定在12月10日之前几天。其最终选择12月7日,是因那天是星期日,山本了解美国人没有周末仍旧工作的习惯,那天应是美国士兵欢度周末,最放松戒备的时间。

山本精心准备了大半年,赌博就要正式开场,赌博玩的就是心跳,他等待着好运气。

三,偷袭珍珠港未达到山本最高目标,终成二战日本完败的转折点。

山本自觉偷袭珍珠港已经时机成熟,其计划准时启动。山本的运气极佳,不但日本舰队未被发现,神不知鬼不觉就到了夏威夷海域,而且那天天气也给力,天气晴朗也为日本战机有效轰炸助力。

当成功偷袭珍珠港消息传来,日本将士欢呼雀跃着,可是山本却陷入了沉思。他心中偷袭珍珠港必须要达成的目标,就是炸毁美国三艘航母。可是那天美国三艘航母,神奇般的未在珍珠港躲过一劫。

还有前线指挥南云忠大将,听说未能炸毁美国航母,其深怕美国航母报复追击,不顾下属要求再继续第三轮轰炸的请求,吓得下令结束战斗返航,就这样南云忠连近在咫尺的美军油库都未炸毁就撤退了。

山本深知南云忠这个猪队友给了美国迅速恢复元气的机会。还有日本驻美外交官在日本偷袭之后,才将日本宣战诏书送给美国政府。山本知道就是这短短几十分钟延误,就给日本贴上了无耻偷袭的标签,这将激起美国民众强烈的反日情绪。

只有山本清醒的透过成功的迷雾,看到了日本必败的未来,他只说了一句日本唤醒了一位巨人。

赌博已开场无法回头,要么全赢,要么输的彻底,山本预感日本末路即将来临,亦只有继续赌下去。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山本五十六在发动珍珠港偷袭时,有没有考虑到美国一旦参战,会让日本陷入危机?

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制定的,但是对美开战这一战略抉择是日本高层做出的,这不是山本五十六能够左右得了的。山本五十六虽然是法西斯战犯,但是他其实是当年的日本军中难得的聪明人,他的战略眼光还是比较长远的。事实上,偷袭珍珠港之前,他就是非常不愿意与美国开战,最终进攻是迫于无奈,日本的国家战略已经定下要对付美国了。

山本五十六早期的思想是不主张对美开战,山本曾在美国当过海军武官,对美国十分了解,很清楚美国的工业实力,他非常明白对美开战的后果,日本不可能有胜算。在山本五十六的眼里,日本和美国国力的差距实在太大,开战之前他就对同僚分析过国力差距,细数了诸如石油、钢铁、橡胶等关键资源的产量,结论是日本和美国开战则必败。

所以,山本不支持对美国开战。但是,日本那时的战略是南进和北上,北上的战略由于与苏联的第一战极大打击了日本自信心,因此他们选择还是南下,向南太平洋下手,而南下就不可避免要与美国作战。

从本职来讲,山本是一个优秀的军人。日本高层做出了这样的国家战略,军人只能尽力而为。山本的想法是在开战初期就尽量重创美国舰队,使得美军暂时难以恢复元气。日本最好的结局,是能够重创美国军事力量,夺得重要的资源产地扩大势力范围,然后就可以依托夺下的地盘,抗拒万里外前来的美军。最终,日本寄希望于能够像日俄战争那样逼和美国,战胜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当然,后面的结局如同山本所担心的一样,日军一年内就丢掉了优势。

山本五十六在发动珍珠港偷袭时,有没有考虑到美国一旦参战,会让日本陷入危机?

日本人偷袭美国的珍珠港,那是迫不得己的下下之策,美国人的太平洋舰队,彻底封锁了日本人的海上运输,至使日本人的战略物资奇缺,航空兵连训练的汽油都无法满足,侵略战争无法在持续下去,所以才发动珍珠港之战。

山本五十六在发动珍珠港偷袭时,有没有考虑到美国一旦参战,会让日本陷入危机?

二战时日本法西斯在亚洲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疯狂行为,那么在战争进入僵持阶段的时候,日本为什么要“作死”,偷袭珍珠港来挑战美国呢?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疑点,二战时期,美国领土孤悬海外。欧洲和亚洲已经打的非常“热闹了”,而美国其实并没有受到波及,在二战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人都扮演着“闷声发大财”的角色。日本本身的兵力就已经不够分配,竟然还在这个时候公然挑起太平洋战争,难道是日本人在“作死”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一下这次偷袭行动的总指挥:山本五十六,此人在战争开始之前是一个地道的赌徒,在生活中不断的跟人打赌,而且非常信守承诺。

当他把这种赌徒精神带到了战场上以后,就变成了他口中关于胜利的解读:“打仗只有两种有意思的结局,要么大赢,要么大输,小输小赢都没什么意思”。那么山本五十六制定这样疯狂的计划,究竟看中了计划背后怎样的“大赢”利益呢?

要说“五十六”完全是凭借运气来做这件事,那也是冤枉了他。在这个计划开始之前,山本就对国际形势以及美国综合国力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考量。山本在开军事会议时说到,美国早晚都会参战,在二战的前一段期,双方势力打的不可开交,美国就借着这个机会大卖军火。

可是现在二战就要“大结局”了,战争双方也都耗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出来给二战画上句号,顺便也拿下对于世界的控制权。

后来的世界格局发展也映证了山本五十六的这番判断。 那么山本明知道美国早晚会参战,为什么还要去激怒他呢?

这里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根据当时的判断,美国就算是参战也不可能加入轴心国集团,那么这个早晚都会跟自己作对的敌人还是早下手为好。那么山本五十六就天真的以为这次的偷袭能把美国怎么滴吗?

虽然他是反派,但是人家不是“白痴”,山本之所以制定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其主要意图是拖延美国的参战时间。 到了战争后期,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整个局势变成了僵持的局面,那么美国如果在此时开战,法西斯势力就彻底玩完了。

可要是进行了对美国珍珠港的军事打击,美国就不得不进行舰队的休整,按照山本五十六的估计,美国最快也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缓过气来。如果在这段时间以内,日本完全控制中国,德国彻底踏平苏联,那么依仗着欧洲和亚洲的所有资源也有跟美国的一战之力。

到时候美国的态度就不那么重要了,弄不好还可以顺道“收拾了”美国,不得不说,山本五十六的这套打算还是非常全面的。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日本偷袭珍珠港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情,但是后来为什么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呢?

这里面的原因扑朔迷离,山本本来想摧毁的是珍珠港中停放的三艘航空母舰,可是在当天三艘航母全部出海,这也是后来美国能用月把时间恢复海军力量的重要因素。更有记载显示,珍珠港被偷袭当天,美国给港湾内多增加了医疗人员,本来该休息的日子船员们也被要求上舰工作。

这种种的迹象都表明,所谓的珍珠港事件,很可能是美国政府为了鼓动全民参战而导演的“苦肉计”。 所以,即使日本不惹事儿,美国也要去找事儿!

不管美国那边怎么样,但是日本却因为这次的行动“摸了老虎的屁股”,预先的战略构想没有达成,还促使美国提前参战,按照中国传统观点来看,这次的弄巧成拙正是法西斯势力“气数将尽”的变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