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比通灵“金玉初识”是否代表宝玉和宝钗“定情”?

“金玉初识”不是“定情”,“定情”就是“私定终身”了。

黛玉所忌惮的“什么金什么麒麟”就是所谓的“天赐良缘”的可能性,表明两人可能的婚姻缘份,等同于贾母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表达出来的一种模糊的命运交织的可能性。

黛玉担心自己“草本人儿”父母双亡“无人为我主张”,就是担心自己与宝玉虽有“定情”“私定终身”却终将于婚姻无缘,果然宝玉作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而“什么金什么麒麟”未必有“定情”,却可能注定“有缘”有婚姻之份。周汝昌先生认定史湘云为“续弦妻”,就是根据“金麒麟”可能代表的注定有缘而来的。同样“金锁”“金麒麟”代表的并非一定是“定情”“私定终身”,却是“宿命”、是可能有上天注定的“姻缘”,这跟宝钗湘云在婚前与宝玉是否“定情”“私定终身”无关。

宝钗湘云与宝玉的确在婚前是多少是有些“有情”的,但只有宝黛是“定情”“私定终身”然而却是在婚姻上“无缘”。封建包办婚姻大多数是婚前不相识,却在婚姻上“有缘”。宝玉是第一“意淫”情种,作者安排他“私定终身”而“无缘”婚姻的情人黛玉,还安排了他婚前多少“有情”的可能的“宿命”婚姻对象宝钗和湘云。第八回“金玉初识”早于第二十二回宝黛“共读西厢”初定情早三年多时间,清虚观宝玉得到“金麒麟”是在黛玉向宝玉抱怨“什么金什么麒麟”的六天之前,可是说是“什么金什么麒麟”激发了宝黛二人之间的最终“定情”~“诉肺腑”和“赠帕题帕”。

“金玉良缘”是王夫人和薛姨妈两位母亲之间提起过的有待商榷的可能的婚姻之事,“什么金什么麒麟”都是宝钗和湘云大大方方公开戴在身上的祈福的饰品“吉样物”。宝黛“共读西厢”是偷背着所有人看“小黄书、定情信物“赠帕题帕”更是和小红贾芸两个人通过坠儿私相授受的帕子一样的“秘密”的不得见光的“奸淫狗盗”。两百多年前是“儿女私情”“私定终身”违背封建社会主流道德观念的,宝黛的“赠帕题帕”与小红与贾芸的“互赠手帕”、司棋与潘又安的“儿女私情”都是贾母“掰谎”中所说的犯了王法的“贼情”。

贾母“掰谎”就是严正声明任何小儿女之间的私下小动作都是无效的,无论是对宝钗黛玉这样的世家小姐的婚姻,除了完全顺从“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封建包办婚姻制度之外,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超越时代的思想意义之一,就是热情讴歌了为当时以贾母为代表的封建大家族的道德观念所不容的“宝黛爱情”,宝黛二人不畏生死的相知相爱和最终的“人鬼情未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