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晴雯和袭人的关系是水火不容吗?
在文学名著中的读者中,红楼梦的读者尤其有趣,因为有派别。大部分读者喜欢林黛玉,少部分读者喜欢薛宝钗。之所以说有趣是因为黛粉都喜欢攻击薛宝钗,似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都是薛宝钗造成。所以黛粉对于红楼梦中黛党一派的人,都非常宠溺,在黛粉眼中,黛党就没有做过错事,自始至终都是钗党的人在谋害她们,不过最令黛粉的尴尬的是,黛党骨干成员晴雯死后,林黛玉并没有表现出多伤悲,反而说了一些风凉话。当然黛粉对于此,总是不余遗力的为黛玉辩解,因为不允许有任何人说黛玉的坏话,而且在黛粉眼中黛玉几乎没有缺点,即便被人指出一两处缺点,总是会黛粉辩解的干干净净,缺点也不叫缺点。
因为晴雯所以标配版的黛玉,脂砚斋称之为“晴为黛影”,所以晴雯很自然的被认为是黛党成员,甚至认为是黛党的骨干,认为黛玉和晴雯是闺蜜。其实客观的来看红楼梦,黛党的骨干成员只有一个即紫鹃,黛玉的闺蜜也只有一个还是紫鹃。晴雯只不过因为长相和黛玉相似,又为贾宝玉宠爱,关键是命运和黛玉一样,所以她自然而然的被划为黛党一派。而且晴雯和黛玉更为相似的是两个人面临着同一类型的敌人,林黛玉以薛宝钗为情敌,而晴雯以花袭人为死敌。
谈起晴雯和花袭人,给大多数读者的印象:晴雯是一个弱者,遭到花袭人的打击,被袭人打小报告,最后让王夫人撵了出去,含屈而死。所以不少黛粉提起袭人那是恨的牙痒痒的,所以袭人和薛宝钗一样都成了阴谋家,都成为戕害同伴的凶手。对于此我也不想为钗袭辩解,原因很简单,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关于晴雯之死,曹雪芹已经交待的清清楚楚了,就这样还能赖到花袭人的头上,正所谓冤死人不偿命。
晴雯和袭人在一起,晴雯属于咄咄逼人,处于进攻的姿态。因为晴雯的性格非常高傲,她和花袭人同样都是老太太屋里派来的,而晴雯更得老太太的欣赏,这是晴雯最大的背景资源,也正因为此,晴雯觉得花袭人不如自己,但是却成为怡红院首席大丫鬟,自己还要屈居袭人之下,这是晴雯不能容忍的,所以晴雯对花袭人一直挑刺,冷言嘲讽,处处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给袭人起外号“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这就是晴雯起的头,在宝玉屋内,除了晴雯敢挑衅袭人的权威,其她丫鬟不仅不敢,而且非常服从袭人的领导,因为四大丫鬟中除了晴雯外,麝月秋纹都是袭人一手提拔起来的,只有晴雯一人对袭人十分看不惯。
袭人生病时,李嬷嬷来找袭人麻烦,晴雯还故意说风凉话“便得罪了她,就有本事承认,不犯着带累别人!”所以晴雯对袭人从来没有友善过。当晴雯和宝玉吵架的时候,袭人出来劝架,如果是别人还好,偏偏是晴雯,更惹得晴雯火上添油,当即嘲讽二人干的鬼鬼祟祟的事也瞒不过自己去,对袭人更是口无遮拦的羞辱。属于纵观红楼梦前八十回,晴雯对花袭人的态度,基本上一直处于主动攻击的态度。从未见袭人主动招惹过晴雯。特别是袭人生病时,屋里面只有麝月和宝玉,当晴雯拿钱离开时听见宝玉说她磨牙,当即反击说“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等我捞回本儿来再说话”这话表面上是说麝月和宝玉的,实际上是说给袭人听的。因为只有袭人和宝玉有过初试云雨情,这件事的确属于“瞒神弄鬼”所以晴雯只要找准了机会,就会打击花袭人,而且对花袭人的打击不遗余力。直到跟宝玉大闹一回,宝玉要威胁把她撵了出去,最后还是袭人跪下来替晴雯求情,此后晴雯对袭人才没有那么尖酸刻薄,但是找准机会,仍要嘲笑一番。所以晴雯这个人,眼中无人,看不见别人的好处,总以为自己最有才。四处树敌,这才引起贾府婆子们的嫉恨,实际上怡红院的小丫鬟们对晴雯也是惧怕,而非敬服。晴雯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当然贾宝玉要负一些责任,因为他太放纵晴雯,这才导致晴雯恃宠而骄,一味任性。
《红楼梦》中晴雯和袭人的关系是水火不容吗?
天不拘来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1.
许多时候,我们发现宝玉就是一个“大是非坑”。他一句话,就能引发一大堆闲事闲非出来。特别是在和他关系亲密的人之间。
本来,袭人和晴雯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矛盾。可是宝玉一句话,顿时让二人生出嫌隙。
谁都知道,宝玉的奶母李嬷嬷是个最难缠的人。她都已经办理“退休”手续了,可是没事还总是喜欢到宝玉房间来转悠。主要是,这里总有些好吃的让她割舍不下。这不,上次吃了晴雯的豆腐皮包子,喝了宝玉的枫露茶,这次又把袭人的酥酪给吃了。本来,袭人把这事都压下去了,谁知道,第二天一大清早,李嬷嬷又跑来找后账了。
正好宝玉不在家。李嬷嬷破口大骂病中的袭人。她说:“忘了本的小娼妇!我抬举你起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来也不理一理。一心只想装狐媚子哄宝玉,哄的宝玉不理我,听你们的话。你不过是几两臭银子买来的毛丫头,这屋里你就作耗,如何使得!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看你还妖精似的哄宝玉不哄。”
等宝玉回来了,李嬷嬷依然不依不饶。最后还是凤姐用吃的把李嬷嬷给诱走了。
要说这事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吧。结果宝玉叹道:“这又不知是那里的帐,只拣软的排揎。昨儿又不知是那个姑娘得罪了,上在他帐上了。”
一句话,晴雯在旁笑道:“谁又不疯了,得罪他作什么。便得罪了他,就有本事承任,不犯着带累别人。”
结果袭人一面哭,一面拉宝玉道:“为我得罪了一个老奶奶,你这会子又为我得罪这些人。这还不够我受的,还只是拉别人。”
宝玉就这么一句话,让晴雯跟袭人心中就有了嫌隙了。
这件事上,宝玉是怀疑了晴雯。而后来在晴雯被撵的时候,宝玉又匪夷所思地说了另外一番话。他说:“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宝玉这话说得非常明白,麝月跟袭人最好,秋纹虽然牙尖嘴利,但也从不得罪袭人。所以宝玉一句话,就又把袭人和晴雯放在了对立面上。
以上俩个小例子就能看出,真正出事了,宝玉既找不到真相,又不知如何应对,却首先怀疑埋怨自己身边的人。往日的情谊与信任在哪里呢?
晴雯和袭人是他身边的丫鬟,那么探春呢?探春可是他的妹妹哦。
在探春眼里,他跟宝玉的关系是相当不错的。但宝玉也许并不这样认为。
探春曾经让宝玉出去给他买一些外面的东西来。为此她还给宝玉做了一双非常吃功夫的鞋子。
这次,探春又找宝玉来了。还是让他给自己捎点东西回来。结果,宝玉又顺嘴说是非了。
宝玉跟探春说,关于做鞋这件事,赵姨娘气的抱怨的了不得: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的见,且作这些东西。
就这一句话,探春顿时火冒三丈高。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怎么我是该做鞋的人么!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
按理说,这些姐妹中,探春跟宝玉关系算是很好的了。可是,因为一点小事,宝玉居然在黛玉面前也说起探春的坏话来。他说: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
宝玉看起来非常重情重义,可一旦妨碍到自己了瞬间就又很无情。就他刚才说探春的那几句话,如果让探春听到,不知道会有多伤心呢?好在,探春没有听到。
不过,对待自己房里的丫鬟,宝玉就有些无情得毫无顾忌了。最典型的就是给袭人的“窝心脚”。虽然说,宝玉当时不知道开门的是谁,但凭他怜香惜玉的劲儿,他不是拿自己房间里的丫鬟个个都当宝贝吗?所以,还是晴雯一语中的:因为你服侍的好,昨日才挨窝心脚,我们不会服侍的,到明儿还不知是个什么罪呢!
宝玉这一记窝心脚非常之重,导致袭人半夜起来吐血。袭人见到自己这口血,心就凉了半截。
咱们再对比一下晴雯和袭人的反应。袭人的心凉是心寒的那种心凉。俗语讲,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
宝玉这一脚为什么这么重?咱们先想一下,此刻的宝玉多大呢?才13岁。一个13岁的孩子居然出脚如此狠毒。为什么会这样?咱们看看前面发生了什么。
此刻的贾宝玉,正是被马道婆下了魇魔法,用通灵宝玉才救回一命。不过,当时马道婆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大凡那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长下来,暗里便有许多促狭鬼跟着他,得空便拧他一下,或掐他一下,或吃饭时打下他的饭碗来,或走着推他一跤。所以往往的那些大家子孙,多有长不大的。
毕竟这马道婆不是什么好人,她说得这话不可当真。不过,他对宝玉与凤姐下的魇魔法却是非常厉害的,而且给二人各自下了五个小鬼。
通常说,人生善念,吉神随之;人生恶念,恶鬼随之。
那么说,宝玉心中有恶念吗?客观讲,他是有贪念的。当时在太虚幻境的“孽海情天”,有一副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宝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又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
袭人曾经跟他有过一个约法三章:一不要动不动就赌咒发恶誓;二不要总批驳诮谤;三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
这第一条,其实宝玉与黛玉是一个毛病。黛玉也动不动就说死呀活的。记得上次湘云说让她嫁给一个口吃的林姐夫,结果她就说,我要是饶了云儿,今在也不活了。
赌咒起誓,是黛玉与宝玉之间的家常便饭。
袭人的约法三章中的第三条,其实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一定要尊重僧道。
在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治好他和凤姐的病之后,贾母专门吩咐跟宝玉的小厮,以后出门多带些散碎银两,遇到化缘一定要进行布施。
宝玉之所以这样,实在是因为他读书太多而见识太少。
知识从书本上来,见识从经历中找。宝玉整天就呆在大观园里,平时最多是出去跟薛蟠、冯紫英喝点花酒,所以他很少真正接触过真实百姓的生活。唯有那特殊的一次。
2.
那还是在去铁槛寺的路上。大家找了个村庄歇歇脚。
宝玉看见人家放着一架纺车,上去就摇。结果过来一个叫二丫的姑娘就喊:“别动坏了!”
吓得宝玉赶紧住手了。然后二丫头说:“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
等到走的时候,宝玉恋恋不舍。在人群中寻找二丫。看见二丫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
这样的生活才是普通人正常的生活。也正是宝玉向往的生活。可惜,这样的生活不属于他。最起码《红楼梦》前八十回他享受不到。
或许宝玉觉得,大家就在这大观园里长期厮守下去了。还有一个人也是这样想,她就是晴雯。晴雯动不动就说,横竖大家在一起。
袭人看得比晴雯要远一些。所以她才处处留心。可即使如此,还是挨了宝玉一窝心脚。所以她很心凉。她心凉的是宝玉还有房里的这些丫头们都是得过且过,以为这种快乐的日子是天生的、是永久的,没有任何危机感。
真正把这事看透的怡红院里还真有一人,她就是林红玉,后来改名叫小红或者红儿。
林红玉说过一句名言: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话虽很冷,却很现实。事实上,根本就用不了三年五载。
林红玉这个丫头很有点自己的个性。有一件事就能看出来。当时,凤姐让她给自己当跟班,还要认她当干女儿。她就笑了。然后才告诉凤姐:自己的母亲就是她的干女儿,怎么还能认自己做干女儿呢。于是,凤姐这才知道她是林之孝的女儿。
在贾府这些大管事的当中,林之孝是低调的,他女儿也很低调。可即使这样,还被晴雯、秋纹、碧痕等人挤兑。
我们知道,怡红院里的丫鬟们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袭人、晴雯、麝月、秋纹是头一等丫鬟,绮霰、碧痕、紫绡、茜雪(撵走之后空缺一段时间由芳官补上)算二等丫鬟,其他基本都是三等以后了。
红玉只不过给宝玉递过一次茶,就被秋纹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后来,红玉被凤姐抓了差去办事。回来恰好遇上了晴雯等人。
晴雯说:“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烧,就在外头逛。”
结果红玉说:“昨儿二爷说了,今儿不用浇花,过一日浇一回罢。我喂雀儿的时候,姐姐还睡觉呢。”碧痕道:“茶炉子呢?”红玉道:“今儿不该我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
要说这红玉的确挺伶牙俐齿的。红玉说过一段著名的绕口令叫做《奶奶令》:
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
真真是《红楼梦》一品好舌头。
红玉口齿伶俐,关键是条理清晰还有理有据。
气得晴雯说:“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
事实上,红玉确实顺利离开了怡红院。不久,晴雯因为查抄大观园被赶出去并病死。袭人最后也出了大观园。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宝玉整天跟这群丫鬟打打闹闹,没有一点规矩,也没有一点长远打算。要说起来,袭人被踹,直接跟晴雯是有关系的。晴雯太任性,因为不开门得罪了黛玉,黛玉告诉了宝玉,说他这些丫鬟们也确实该管管了,宝玉心里就一直窝了火。
那天恰好又是晴雯率领着一群丫鬟在院里疯,居然把宝玉关外边了。结果袭人去开门,挨了窝心脚。追究起来,晴雯的确难逃其咎。不过,宝玉的责任也不小。
是非曲直,都有因果在其中。回想起来,袭人始终都在规劝宝玉。所以最后他出了大观园,嫁给蒋玉菡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倒是晴雯因为太过任性居然断送了自己性命,堪称红颜薄命。
文:风林秀
参考文献:《红楼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红楼梦》中晴雯和袭人的关系是水火不容吗?
袭人和晴雯的关系不是水火不容。
在工作上,晴雯是袭人的帮手,但从利益上来说,晴雯是袭人的心腹大患,袭人是容不得晴雯在宝玉身边的,而晴雯性格虽然暴躁,但心思太过单纯,最终还是被袭人算计了去。
1、帮手晴雯为什么说晴雯是袭人工作上的帮手,因为晴雯这丫头实在是能干,她以前是服侍贾母的大丫头,贾母这样眼界高的人也对她赞许有加,说她针线活非常好,这一点从勇晴雯为宝玉补雀金裘就可以看出,这活儿只有她能干,别人干不了。晴雯还有一个长处,就是嘴巴厉害。大观园是什么地方,大小丫鬟,奶妈婆子,没有一张伶俐的嘴,少不得吃亏。袭人性子温和,在管教怡红院里的小丫头上,晴雯倒是一把好手。
2、对手晴雯袭人和晴雯在明面上只有一次激烈的冲突,就是当着宝玉和袭人的面揭了他们两人的丑事,也就是所谓的“云雨情”,这话一说出来,袭人可谓是心里大惊。书里是这样写的:“晴雯听他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醋意,因冷笑几声道"我到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哪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来?"袭人羞得脸紫胀起来,想一想,原是自己把话说错了”。被人这样拿住了把柄羞辱,袭人心里怎能容下晴雯。
其次,宝玉非常喜爱晴雯,一是因为晴雯长得标致,在丫鬟里是拔尖儿的,二是晴雯心思单纯,性子直爽,贾宝玉对她很是钟爱,从撕扇子这一节就可以看出。
第三,晴雯是贾母给宝玉准备的姨娘人选,贾母是这样评价晴雯的:“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所以袭人怕晴雯威胁到她姨娘的地位,暗地里跟王夫人告黑状,下了很多坏话,不得不说袭人是一下子就摸到了王夫人的命脉,话都说得在点子上,让王夫人下决心要把晴雯赶出大观园。
再反过来看晴雯,本来就长得好,又能干,但不知收敛,在大观园这样的环境中,吃亏是迟早的事情。被赶出大观园之后,宝玉去看她,她说:“只有一件我死了不甘心的,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大不服。今日既已耽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怨无处诉。”她知道是别人诬陷暗害了她,但是心里也明白一切都晚了。
《红楼梦》中,袭人和晴雯的这条线,或明或暗,是相当精彩的,但也让人感叹,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