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视的《燕云台》是在为大辽翻案还是抹黑大宋?

我看豆瓣上针对《燕云台》的评论,有太多人不看剧,单纯因为所谓"历史原因"直接打一星,真是能把人看笑。

关于辽宋之争,需要明确几个事实:

1、辽国也是中国王朝,契丹也是中国民族。

《辽史》位列中国二十四史之一,是毫无争议的中国正统王朝。契丹民族发源于今天的内蒙古,辽国五个都城全部位于今天我国境内,宋辽时期其实是我国第二个南北朝时期,北边南边都是中国。

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之初,问群臣辽国该祭祀哪些圣贤?有臣子说该祭祀佛祖,阿保机脱口而出:"佛非中国教。""佛不是中国的宗教",言下之意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祭祀中国人自己的圣贤。

辽国施行一国两制制度,用汉法统治汉人,契丹旧制统治契丹人,拒绝民族压迫政策,汉人也不用仿照契丹人剃发易服。

后来耶律大石统治中亚,汉语仍然是官方语言之一,施仁政,传文教,将中原文明远播欧洲,直到今日俄语乌克兰语仍然称呼中国为"契丹"。

2、说说燕云十六州问题。

没错,燕云地区是汉人久居之地,但辽国手里的燕云十六州可不是从北宋手里抢的,而是五代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送给契丹的。

站在辽国的角度去考虑,他们显然也迫切需要适合农耕的土地,需要发展农业,因此不会轻易放弃燕云地区。更何况在辽国人看来,燕云本就不是北宋领土,完全没有归还的道理。

3、说说宋辽战争。

北宋可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孱弱,宋辽战争初期可是北宋主攻,辽国主守的,宋太宗先后两次发动北伐,辽国随后报复性南下。

至于杨家将的故事,大部分都是假的,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杨家将只有杨业、杨延玉、杨延昭和杨文广,没有佘太君百岁挂帅,没有杨家七将,也没有杨门女将,更没有杨宗保。

杨业和杨延玉在对辽作战中牺牲,杨延昭也在对辽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但他是病死的,不是战死的,杨文广则从来没有和辽军作战过。

《燕云台》这个剧在上述问题上都表达地非常准确,甚至将宋朝改称"南朝",也没提及杨家将之事,显然也是考虑到了今天一些网友的历史观问题。

综上所述,《燕云台》为辽国翻案,抹黑宋朝一说完全是不存在的。相反的,《燕云台》能从一个为传播中华文明做出过伟大贡献的少数民族的角度全程叙述,其历史观是具有突破性的,值得称赞。

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共同创造的历史,而非汉人政权一个人的历史。如今,除少数契丹人演变为达斡尔族外,绝大部分契丹人都已经融入汉族,穿了汉服改了汉姓说了汉语嫁了汉人,切不可再用看待外人的眼光去看待契丹。

北京卫视的《燕云台》是在为大辽翻案还是抹黑大宋?

《燕云台》从2020年11月3日在北京卫视播出开始,已经更新至38集。但是豆瓣口碑一直都没有翻牌。其实更多的可能是观众下意识认为辽朝一直是大宋的“敌对国”,宣扬辽国的功绩就是在给历史翻案。

其实和去年的年末大戏《大明风华》一样,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玛丽苏加大女主戏。但是说实在的,萧燕燕这个角色本身的历史原型其实挺靠谱的,至少比孙若微要真实得多。

但是很多人多对大辽这个朝代有成见的。因为契丹人建立的这个朝代曾经深深刺痛过很多皇汉,特别是失去幽云十六州,中原王朝失去了养马场和北境屏障,使得大宋终朝未能完成统一。

但是很多人其实忽略了一点,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拱手相让,彼时契丹已成气候,完成京城南迁后,就已经逐步汉化了。元朝指的汉人不是指的宋人,而是北方的契丹和金人,在北方同样生活着大量的汉人。

大辽享国218年,共传9帝。他是二十四史中,他是与宋、金共被认可的正统的王朝之一。而且大辽建国要比大宋还要早53年。

历史上的萧燕燕绝对是个见于《辽史》的狠人,挽救大辽于危亡也绝非空穴来风。而关于萧燕燕的很多事情也是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篇》的,还有很多花边新闻也是见于宋人的笔记的。

现在在河北、北京等很多地方都留有萧燕燕的历史遗迹。比如萧太后河、萧太后桥、奉国寺、上谷地花园、萧太后梳妆楼、萧太后城、萧太后井、萧太后坡、萧太后营。

甚至滦河母亲的形象也是以萧燕燕为原型的。所以萧燕燕绝对不输于中原王朝其他的权后。若是颁个什么古代杰出女性的奖项,萧燕燕绝对可以去争一争的。

一部电视剧拿萧燕燕做女主,就引发说为辽朝翻案的话题。其实完全可以看看古人对辽朝萧燕燕的态度。

“萧太后桥”,实际在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修建的,距离萧太后死已经近600年了,万历皇帝曾经赐名为“通运桥”。但是老百姓都称之为“萧太后桥”。明朝算是正儿八经的汉人王朝吧,所以只要优秀的历史人物,不管他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人们都会记得他。

的确曾经大宋因为“雍熙北伐”的失败,燕云十六州,夺回四州,最终又不得不吐出去,丢了《杨家将》中的养老令公杨业,而彻底失去了成为大一统王朝的机会。

但是,“澶渊之盟”之后,辽宋之间,那是兄弟国家。大宋的皇帝过生日,大辽的皇帝也是要出份子钱的。很多人根据影视剧的形象认为辽国人都穿着那狗皮帽子、髡发。

实际上辽国品以上的官员都是穿汉服的,辽朝后期汉化的程度不亚于西夏后期汉化程度。很多辽金时期的墓葬发掘,后期的契丹贵族们的穿着打扮实际和汉人出入不大。辽国灭亡之后,著名的西辽曾经在西域打败众多伊斯兰国家,为儒释道坚守88年之久。

古人都已放下,你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如今的契丹族早已不复存在,除了达斡尔族疑似是契丹的遗存,其他契丹人早就历经历史烟云,融入到汉族中。

北京卫视的《燕云台》是在为大辽翻案还是抹黑大宋?

第一,辽不需要翻案,人家位列二十四史之一,本来就是我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

第二,宋更不需要抹黑,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典型的“战五渣”。

第三,阁下是南方无良文人的那些小说演义的典型毒害者。明朝以后,南方的士大夫集团崛起,开始拼命打压北方,大肆的抹黑辽金,被洗脑了几百年,还没觉悟?

北京卫视的《燕云台》是在为大辽翻案还是抹黑大宋?

辽无须翻案,宋无须抹黑。萧绰萧太后的确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女政治家,她辅佐了景宗耶律贤和圣宗耶律隆绪夫、子两朝天子,而这一时期是辽国最强盛的时期,史称“景圣中兴”。她的丈夫耶律贤身体不是很好,这就给了萧:接触政治的机会,在丈夫中年而逝,儿子还在幼年之时,正是凭着她卓越的政治才能,使辽国国力蒸蒸日上。而且景宗959年登基称帝,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称帝建宋到1004年,辽宋签"澶渊之盟永休刀兵。宋经历了太祖、太宗、真宗三朝,辽经历了景宗、圣宗两朝几十年的兵戎战火,到后来和睦相处,萧少绰是两国中唯一见证和亲历过的主政者。澶渊之盟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怎么吹捧也不为过,他对中国各民族的融合,影响巨大,是奠定今天中华各民族合睦相处的基石之一。但是这个条约对于宋朝?

北京卫视的《燕云台》是在为大辽翻案还是抹黑大宋?

这部剧前面看着比较尬,抠图替身装嫩什么的,但是后面还不错。基本尊重历史,情节也不错。

任何事情站在不同角度看都是不一样的。宋辽同时存在,看地图也都在现在中国的国土上。燕云十六州,自古是汉人的地盘,所以汉人以夺回燕云十六州为终身目的。但石敬塘把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作为契丹人来看当然就是自己的领土,保卫领土没有什么错误,并且是这么重要的城池当然要更加珍惜。所以,各说各有理。

燕云台这部剧还是考虑了汉人情绪,很多著名的交战场面匆匆带过,点到为止。如果不当成偶像剧拍,拍成正史剧也很好的。

如果有人对这个都受不了,那么就想想这几十年来火爆的清宫剧吧,也从来没有人说是外族统治而抵制。并且大清都亡了一百多年了,还有人说自己出身贵族,以八旗子弟后人而骄傲,更可笑的是很多人还很羡慕。

北京卫视的《燕云台》是在为大辽翻案还是抹黑大宋?

是翻案也是抹黑,更是民族虚无主义

  首先不能用千年后民族融合后的眼光来评定历史,而必须根据事实的属性;当时宋朝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辽人铁蹄下被打草谷的汉人不能反抗吗?

  要知道打草谷是契丹军事强大的重要保障,但背后是华北汉族人民的血泪。辽军“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遣其部族酋豪……括借天下钱帛以赏军。胡兵人马不给粮草,遣数千骑分出四野,刼掠人民,号为‘打草穀’。”所过之处比日本人搞三光还狠,一旦百姓反抗即屠城。深州、邢州、德州就曾被辽军疯狂屠城..............这些难道是值得称颂的?这与人类的文明、良知背道而驰!!!

在数千年的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是强势的一方(就跟今天的美帝一样)。据统计,游牧民族每十年便会入侵中国2.52次(结论来自《中国王朝战争年表》)。有史至今共发生草原民族入侵中原事件约370多次,规模或大或小,但从未停止过,一旦中原抵挡不住草原入侵,便会发生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

这一切已经成为历史了,人类也进入了文明时代(至少不是用马刀而是印钞来劫掠)。更进入了多元化、多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包容时代,但是非黑白总得分清吧!

最不可思议的是自诩草原上雄鹰的游牧民族拍部片子歌颂下祖先是正常的。但当年做为两脚羊在打草谷的铁蹄下瑟瑟发抖的农耕民族后代也跟着喝彩就太荒唐了罢!

举个例子;某人站在日本人的视角拍中日之战的片子。他如是日本人是能这样拍,但是如是汉人这样拍就是汉奸!!!

抗击打草谷反侵略是错的吗?现在能代表辽人贬低杨家将,将来也就能代表日本人贬低张自忠!!当历史可以被遗忘或篡改、鲜血或罪恶可以被洗白,那么悲剧就会重演!!

历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积累和传承了文明的轨迹,也传承着一种民族精神。丑化历史人物和英雄、抹杀爱国主义,动摇我们的民族之本。对于这样的言行,我们必须坚决予以反对和抵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