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与匈奴女生了个混血儿是真的吗?此子命运如何?
谢谢邀请,苏武的这个儿子,叫做苏通国。
苏通国出生在匈奴,他娘是匈奴的女子,详情不明,但估计地位不会太高,最多也就是个普通人,甚至有可能是女奴。当年单于想逼迫苏武投降,就把他关在大地窖内,不给他吃喝。天下雪,苏武卧著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几日不死——这个时候,匈奴不可能给他娶老婆。
而后匈奴人将苏武迁至北海,让他放公羊,说等公羊生小羊才可归汉——也就在此时期,给他安排了一个匈奴妻子。显然,这意思很明确,老苏,别回去了,在这里安居乐业吧,瞧你在这里有工作(牧羊)有老婆,有啥不好呢?
此后,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的时候,苏武会编打猎的网,矫正弓弩,于靬王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物。三年多过后,于靬王大病,赐给苏武马匹、牲畜、服匿、穹庐——也就是说,苏武在这个时候成了匈奴的富人,自然和老婆过起了颇为安乐的生活——估计,就是这个时候生下了苏通国。
但随后于靬王死了,苏武没人罩了,丁灵人又偷走了苏武的牛羊,换句话说:苏武又回到了穷人状态——这便是苏通国的少年。
等到汉昭帝即位,汉匈达成和议,汉朝派人来找苏武,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这九人中,却没有苏武的老婆和儿子,因为按照匈奴的规矩,女人虽然嫁给了你,却还是匈奴的女人,不是你的。儿子虽然是你生的,却也是匈奴的娃,不是你的。
所以,苏武回国,儿子和老婆都留在了匈奴。
而苏武,在出国之前就是有老婆儿子的,他的这个儿子叫做苏元。仅仅在苏武回国的第二年,苏元却因为牵扯到上官桀、桑弘羊、刘旦等人谋反的案子,被处死。
苏武的儿子为什么要造反?据说是因为儿子认为,老爹出使匈奴,二十年都没有投降,结果回国之后,只做了一个负责外交接待礼仪的小官(典属国),而霍光的一个小小秘书长,却能升官做管理粮食储备的官(即搜粟都尉,相对前者而言,更有实权有福利),所以愤愤不平。
当时的霍光,大权在握,以这个理由搞死苏武,分分钟的事——但是你想一想,苏武在敌国匈奴被押了二十年都没死,回国才两年就因为牵扯到权力斗争被搞死,这个你让国人怎么想?
所以,霍光轻轻放过,只罢了苏武的官。
而稍后,汉宣帝即位,霍光时代结束,苏武便被视为“霍氏专制”的受害者,得到特别的补偿,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在这个时候,皇帝就想:苏武年纪已经大了,别的事都不在乎,没有儿子是最难受的。可是苏元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补偿他呢?
这个时候,有人就告诉皇帝,苏武在匈奴还有一个儿子,如果皇帝允许,是否可以派使者送金银丝绸去匈奴,把他给赎回来。
汉宣帝一拍大腿,有这等事,还不快去办?
于是在苏武回国七年后,苏通国也来到了中原,被任命为郎官,即皇帝的侍从官——在汉朝,很多人以郎官为起点,获得了很好的前程,可是苏通国并没有。可见他在匈奴太久,对汉朝的文化和官场的种种实在没有什么概念,估计也只能勉强适应,然后朝廷也没拿他当有本事的人来看。
所以,最终,苏武的匈奴儿子,没有任何成绩。
苏武与匈奴女生了个混血儿是真的吗?此子命运如何?
写历史,许多时候写的是当下的心境,很想借这个问题来写一写黑哥心中的苏武。
羁胡十五载,夜夜梦汉关。
苦难的背后是对恩义的铭记。
在苏武心目中,大汉朝对苏家是有恩的。苏武的父亲苏建,随卫青出征时曾因失军依律当斩,是汉武帝宽恕了他,只将他赎为庶民,后来又重新启用为代郡太守。
大汉朝沿袭古制,凡二千石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其子弟中有一人可以任为郎官,这叫“任子”。苏武正是得益于这项恩惠,以“任子”资格入宫当的郎官。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匈奴刚继位的且鞮侯单于把大汉天子比作父亲,自称儿子,并遣使示好。作为回应,汉武帝在天汉元年春天,特别提拔苏武为“中郎将”,出使匈奴,一起出使的还有副中郎将张胜、假使常惠以及随员百余人。
苏武一行人到了匈奴,很快发现匈奴单于此前的谦卑求和,并非真心,而是躲避汉威的权宜之计。面对匈奴人的倨傲无礼,苏武行事处处维护大汉威严,一心想完成使命,回朝复命。
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苏武事先并不知晓的大事。
匈奴缑王(昆邪王姐姐的儿子,曾与昆邪王一同降汉,后随汉军出击匈奴,兵败后又归顺了匈奴)和汉人虞常(曾担任长水校尉,出击匈奴被俘,被迫投降了匈奴),想联合卫律(原为汉使,投降匈奴后受到重用)身边的十几个汉人属吏,劫持且鞮侯单于的母亲大阏氏,重新归汉。
正准备动手,刚好碰上苏武一行人到来,巧的是准备谋反的虞常跟副使张胜是老相识。
虞常为了向大汉表明心志,解救母亲、弟弟,秘密地找到了张胜。
虞常对张胜说,听说皇上最痛恨卫律,我会想方设法埋伏弓箭手射杀他,事成后有老足下代为奏闻皇上,请求法外开恩饶恕我的母亲和弟弟。他们如能得到厚待,我自感激不尽。
张胜听了很兴奋,当即答应并拿了一些财物给虞常。
按说,这么重大的一件事,张胜作为副使应当立即上报主使苏武,不知是害怕苏武会因此责备他擅作主张,还是想事成之后邀功,张胜竟将这事彻底隐瞒了下来。
一个月后,谋反者认为的良机出现了,且鞮侯单于带着大队人马外出行猎,王庭后宫只有单于的母亲和几个弟弟。
然而,就在准备动手时,消息却不慎走漏了,单于子弟带兵扑来,结果缑王战死,虞常被活捉。
且鞮侯单于听闻发生了谋反案,立即从猎场赶回,并急令汉人卫律彻查此案。
这时候,事先知道内情并且暗中给了资助的张胜害怕了,不得不向苏武说出了实情。苏武的头脑很清醒,一听此事,大惊而言,如果虞常将此事供出,卫律必会传讯到我。我堂堂持节汉使,若对簿虏庭,岂非有辱大汉天子!罢了,罢了,不如早为自决!
话刚说到这里,苏武就要拔剑自刎,张胜等人赶紧上前,夺剑力阻。
事态的发展果如苏武所料,虞常很快将张胜供出,且鞮侯单于勃然大怒,扬言要杀尽汉使,这时众臣上前劝阻说,激怒汉廷不如羞辱汉廷,与其杀尽,不如使其投降。
且鞮侯单于接受了建言,随即任命汉人卫律为主审官,将苏武、张胜等人召到王庭审问。
苏武视气节如白羽,不容一点玷污。
被召到王庭后,苏武始终拒绝供述一词。他对张胜等人说,我若屈节辱命,还有何面目与公等一同归汉!
说完,拿起佩刀就朝自己的脖子猛刺。
卫律见状大骇,奔过去一把将苏武抱住,然而刀尖此时已经深深地刺进了苏武的喉咙,鲜血四溅,苏武近死。
据《汉书·苏武传》记载,紧急赶来的匈奴医官用一种十分神奇的医术将苏武抢救了过来——“凿地为坎,置微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苏武气绝,半日复息。”
匈奴单于很佩服苏武身上所迸发出的大丈夫气节,但越是这样,他越是想降服这个刚毅似烈火的汉人。
待苏武的伤势有所好转后,匈奴人开始了第二轮劝降,这一次他们用的是以死相逼。卫律特意将苏武、张胜、虞常押在一起,然后一剑斩杀了虞常。
之后卫律将滴血的剑抵住张胜的咽喉,厉声逼迫,降还是不降?
张胜的意志彻底垮掉了,他懦弱地回答了一个字,降。
一死一降后,卫律再进一步,又将滴血的剑逼向苏武,副使有罪,主使连坐。张胜已降,君有何说?
苏武当即怒怼,本无同谋,又非亲属,何来连坐?
卫律一时语塞,大怒之下,他猛然举剑想劈吓苏武,然而苏武却凛然不动,根本不鸟他。
硬的不行,卫律只好再来软的,说什么只要归降,保你能封号称王,拥众数万,牛羊满山,富贵无比。否则你只能落个枉死绝域,与草木同枯,这是何苦呢!
这时候,苏武掷地有声地说出了一段大义威严之辞:你不顾恩义,叛主背亲;我为汉使,何故尚要见你!我不降胡已明,要杀变杀,何必多言!我告诉你,杀汉使者,今已有三,南越杀汉使,灭为九郡;宛王杀汉使,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即时诛灭。如今设若再加上一个匈奴,我死便罢,只怕匈奴从此难逃三王厄运,至于你这样卖主求荣之徒更是休想幸免!
这一席话骂的卫律彻底败下阵来,又不敢擅杀,只好回去如实禀告匈奴主子。
面对这样的对手,匈奴单于仇恨的同时却也越发地钦佩。为了消磨苏武的意志,之后匈奴人将苏武扔进地窖里,任由寒风吹,雨雪淋,不给吃食。
挺起脊梁,人的意志力是难以想象的。面对这等卑鄙狠毒的摧残,苏武没有垮掉,靠着吃雪,吃毛毡,他硬是挺过来了。人一旦将活着活成了奇迹,即便是敌人,也只能仰视。
过了许多天,匈奴人见苏武居然还活着,惊诧之余已不由地将这个汉人当成了天神。
因为敬畏,此时的匈奴单于已不忍杀死苏武,但愤怒又让他无法释怀,于是苏武被匈奴单于流放到了如今的贝加尔湖,当时叫北海的荒寒绝地,去牧羊,而且牧的全是公羊。
匈奴单于放话说,等到那些公羊产了崽,下了乳,再放这个汉人回来。
苏武漫长而苦难的流放生涯就这么开始了,在与世隔绝的荒寒绝地,无法想象,他是如何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的挺过来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便生存的条件不如兽类,但苏武依旧活出了人的尊严,活出了大汉使臣的威仪。
牧羊时,他决不会忘记执持那支象征尊严与荣誉的符节。
这是心中有光明,胸中有信仰啊!人世间最震撼人心的即是这种,不管如何绝望,也不管如何痛苦,绝不轻易地死去,一定要坚强地、有尊严地活着。苏武仗节牧羊,向后世彰显了一个真理:这世间没有哪一种苦难,可以击垮一个真正具有人的尊严的人。
在苏武被匈奴流放的最初十年,大汉向匈奴先后又发动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进攻,但都没有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因而没能救回苏武。
在荒寒绝地,苏武后来虽然获得了匈奴人的尊重,匈奴女子甚至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但匈奴人依旧没有放弃摧毁他的尊严与意志。
后来,他们将劝降苏武的希望寄托在了李陵身上。
第一次来劝降苏武时,李陵告诉故友,你的母亲在我离开长安前几日就去世了,你的妻子早已改嫁他人。你那两个在宫中任职的弟弟也相继因罪自杀身亡了——如今皇上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无罪而被夷灭者不在少数——如今汉家天子对你已恩断义绝,故国对你也无可留恋。古人有言人命如朝露,日出露即晞,你又何苦长久在此受苦呢?
苏武回答李陵,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子为父死,无有所恨!
李陵不愿放弃,与苏武又饮谈数日,极力相劝。
最终苏武断然而言,自分已死久矣!(匈奴)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李陵长叹一声,义士!
挥泪而去。
几年后,李陵再次来到北海,告诉苏武,有人看到汉境官吏都穿上了白服,皇上已经驾崩了。
听此噩耗,苏武面南号哭,呕血不止,依旧不降。
叫人欣慰的是,苍天终究没有辜负苏武。汉武帝驾崩,刘弗陵即位后,大汉与匈奴恢复和亲,要求放回苏武。
匈奴人诡称苏武已经死了。
幸好此时常惠还在,一次汉使来到匈奴,常惠买通看守,拜见汉使,说出了苏武还在北海牧羊的真相。
为了营救苏武,常惠与汉使一同编造了一个“著名”的故事——说有一天汉家天子在上林射猎,获得一雁,雁足上系有一信,展开一看,竟是苏武从北海遥寄天子的。
匈奴人见瞒不住,只好答应放回苏武。
苏武壮年出使,归来已是满鬓白发。
昭帝刘弗陵拜苏武为典属国,掌管诸蛮夷归顺者,秩中两千石。
对这样的封赏,苏武内心是何感受,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苏武的儿子苏元却觉得当今皇上寡恩,他的父亲羁胡十九载,为大汉尊严受尽苦难,理应等到更大的封赏。
因为耿耿于怀,苏武归来后的第二年,苏元参与了一起谋反事件,事败后被杀,苏武因受牵连也丢了典属国这个官位。
但昭帝刘弗陵对苏武还是很有人情味的,苏元被杀后,听说苏武在北海时曾与一匈奴女子生有一子,名叫通国,昭帝随即命人用金帛将其赎回,并任为郎官。
这是苏武暮年得到的最大安慰。
也许是吉人天相吧!宣帝继昭帝即位后,不仅给苏武复了官,而且还封给了关内侯,并加号“祭酒”,以示优尊。
说来很不可思议,受尽十九年非人之苦的苏武居然活到了八十有余的高寿,于宣帝神爵二年因病与世长辞。
宣帝内心很感念苏武,苏武去世后九年,他的画像与霍光等十位大臣的画像一起,挂上了大汉麒麟阁。
苏武,一个能够震撼所有人心灵的千年传奇。
而苏武牧羊更是早已成为苦难与尊严的象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存下来——生活不易,但不易的生活不是龌龊的借口,在有志者那里,苦难不易从来都是坚强的根基。
—
苏武与匈奴女生了个混血儿是真的吗?此子命运如何?
当初苏武被匈奴人押送到北海无人区去放一群公羊,而单于则承诺苏武,什么时候公羊生下了小羊,什么时候苏武就可以回到汉朝,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单于的真实目的就是逼着苏武投降匈奴,但是苏武宁愿在苦寒之地与一群公羊生活,也不肯投降。不过公羊虽然一直没有生下小羊,但是苏武却和匈奴女子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苏通国,后来苏通国归汉,成为汉宣帝时期众多郎中的一员,也算是朝廷对苏武的特别恩典。
说起来,苏武其实挺倒霉的,本来以中郎将的身份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但是到了匈奴正好遇到匈奴的内乱,苏武又被手底下猪一样的队友给坑了,于是苏武一行被扣押在了匈奴。单于一直致力于说服苏武投降,但是苏武一直油盐不进,说什么也不肯投降,单于费了很多心思,想了很多招数,但是到了苏武这里,就是一句话:“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鬼。”
而苏武越是坚持不投降,单于越是想要让苏武投降,单于见好话歹话都说服不了苏武,于是将苏武扔进一个没有任何食物的大窖中,窖中很冷,而且苏武想要逃出来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苏武也没有屈服,外部恶劣的生存条件完全浇灭不了苏武内心的火热。
没有食物,他就就着雪吃毡毛,只要能活下去,苏武吃了任何能吃的东西,独自在这个大窖中生活了数天,这让单于对苏武刮目相看,但越是这样,单于越是不肯放苏武回汉。
紧接着,单于又想到了一个招数,他将苏武流放到北海苦寒之地,给了苏武一群公羊,让苏武在北海放羊,等到公羊能够生出小羊的时候,单于就放苏武回汉,这样的命令虽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苏武也不能拒绝,因为他根本就没得选,于是就到了北海放羊。
在最初的几年里,苏武只能自食其力,单于依旧不肯提供给苏武食物,因此苏武只能见到什么吃什么。什么能填饱肚子就吃什么,倒是也安然无恙的过了几年,即便生活困苦,但是苏武依旧时时刻刻拿着汉节,矢志不渝。
后来等苏武适应了北海的生活,又遇到了到北海打猎的单于弟弟于靬王,于靬王很赏识苏武,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于靬王提供给苏武食物和衣服,倒是给了苏武一个相对舒服的生活环境,有于靬王这个大腿可以抱,苏武的生活还是不错的,但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太久,三年后,于靬王去世,苏武又回到了原先的生活状态,不,比以前还要糟糕。
苏武的牛羊很快就被盗了不少,他在北海的生活更加艰难,这个时候,晚苏武一年来到匈奴地界的李陵奉命劝服苏武,也是从李陵那里,苏武知道了他被匈奴扣押之后的一些情况,比如他的妻子已经改嫁,苏家只有苏武的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当然,时过境迁,李陵来见苏武的时候,距离他离开大汉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早已是物是人非。
听到自己的妻子改嫁,苏武或许也并没有太难过,毕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回到汉朝。所以后来他在北海又娶了一个匈奴妻子,然后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在苏武的心中,他是绝对不会背叛大汉的,并且他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回到汉朝的,但是就算是在北海待一辈子,他也心甘情愿,不会投降匈奴。
或许上天也被苏武给感动了,公元前87年,当时的大汉皇帝已经是汉昭帝,即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刘弗陵,说起来,汉武帝去世的消息还是李陵告诉苏武的,而苏武听到后吐血,并大哭了数月。这份臣子之心也确实感人。刘弗陵继位之后,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缓和,并达成了一定的协议,匈奴这边开始放人。
后来苏武还活着的消息也被汉人查知,终于在公元前81年,苏武回到了大汉,十九年后重回故土,心中的激动自然是无与伦比的。苏武归汉的时候,并没有带上他的匈奴妻子以及儿子,即便他想带,匈奴那边也并没有立刻放人,因此大汉这边并不知道这件事。
苏武的回归是很受重视的,汉昭帝甚至让苏武拜谒汉武帝的园庙,苏武被授予典属国,钱、田、宅都赐了下来。但是也就是在苏武归汉的第二年,他的儿子苏元就因为参与一桩谋反案,然后被处死。而苏武也被牵连丢了官职。
直到汉宣帝刘病已继位,苏武重新被重视,当时的苏武已经是年近七十,被赐关内侯,成为右曹典属国。当时的苏武在汉朝已经没有了儿子,相当于是无后,汉宣帝看着年迈的苏武很是感慨,就问了身边的人:“难道苏武在匈奴多年,就没有子嗣吗?”这个时候,苏武才敢将自己在匈奴娶妻生子的事情说给汉宣帝的岳父平恩侯听。
平恩侯就将这件事又告诉了汉宣帝,说匈奴那边愿意将苏武的儿子放回大汉,只需要送去一些金银和丝绸就可以,汉宣帝并没有多想就直接同意了这种交换,终于将苏武的儿子苏通国赎回了大汉和苏武团聚。苏通国归汉后被汉宣帝任命为郎,这就是关于苏通国的全部记载,仅仅是一句话交代,并没有说明苏通国后来怎么样了,所以这里也不好去猜测。
苏武与匈奴女生了个混血儿是真的吗?此子命运如何?
答:现代人说起苏武,脑海里首先就是出现一幅冰天雪地的画面,然后有一个衣衫褴褛、胡子花白,满脸病容的老头子,佝偻着身子,孤苦伶仃,搂着几个瘦骨嶙峋的山羊在取暖的景象。
按说,这幅画面也没毛病,史书上就那样记载的。
苏武的确以这种姿态出现在他牧羊的现场。
但,这并不是苏武在北海生活的常态。
有几个细节得说明一下。
苏武出生于公元前140,他出使匈奴时是公元前100年,即被罚到北海牧羊时,才四十岁出头。
而单于给他放牧的,全是公羊。
单于冷冷地对他说:“什么时候有小羊出生了,你的牧羊生活就算圆满结束。”
这明摆着是在耍苏武。
全是公羊,怎么生小羊呢?
所以,苏武没有必要按照单于说的去做,那些羊,估计没几天就被他宰杀吃了。
羊肉可以打牙祭,羊皮、羊毛可以做毡衣御寒。
可能有人会说,苏武一个人多可怜,他宰杀了羊,不就更孤独寂寞了吗?
但是,不要忘了,苏武牧羊的北海,可是现在的贝加尔湖。
班固写《汉书》,把贝加尔湖描写成一个鸟不拉屎、生存环境残酷恶劣的死地。
但这只是班固的想象。
实际上,贝加尔湖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单动物论,就有长尾黄鼠、贝加尔湖黑貂、淡水海豹、鲟鱼、鲑鱼等2500多种动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书》记:苏武初到北海,没有食物,不得不“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这段记载,可能是苏武归国后曾和别人谈论过的。
但班固应该没料到,苏武吃的野鼠和草实可是高级营养品。
现在探索贝加尔湖,可知该地区大量繁殖有一种叫奥尔洪山地田鼠的物种。
这些山地田鼠喜欢搜干燥的草本植物和果实,比如雪松、偃松之类坚果,搬运入自己用石头块筑成的巢穴。
这些坚果在西伯利亚是一种普遍易得的高油脂食物。
除了坚果还有浆果。
该地区常见浆果有蔓越莓、蓝莓、沙棘果、黑果越橘、黑醋栗等,这些东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抗坏血酸、大量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B,还含有丰富的丹宁——就因为苏武经常食用,所以身体极其健壮,不但在无病无灾地在贝加尔湖生活了十九年,回国后又健康地度过了二十一年,一直到八十岁高龄地安然谢世。
此外,湖边也有大量的杏鲍菇、牛肝菌,单凭苏武一个人,根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苏武一开始是孤独寂寞冷的。
但是,匈奴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后来就带领了大队人马来北海狩猎。
于靬王对苏武的生活羡慕忌妒恨。
他认为,苏武过的根本就是世外神仙般的生活,隆重地和苏武交上了朋友。
这时的苏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不但会编织打渔的网,还会制作打猎的弓箭,还——这说明,苏武已经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渔夫和猎和,野外生存能力极强,自得天然之趣。
于靬王供给苏武衣服、食物,甚至赏赐给他仆人、妻子。
于靬王在贝加尔湖畔一呆就是三年,天天跟着苏武的屁股,在湖边林间转悠,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真的,以我们平常人的眼光看,苏武的生活很苦。
但是,于靬王却认为苏武的生活是最幸福的。
苏武自己可能也不觉得有多苦——能在有生之年回归汉地当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回,估计他也感到很满足。
毕竟,老婆孩子热炕头——他已有了匈奴老婆,还有仆人,还生下了儿子苏通国,又有林间湖畔数不尽、且唾手可得的山珍海味,这又何尝不是一个世间极乐?
后来,投降了匈奴的李陵来探望他,又送给他美酒、歌舞表演和牛羊数十头。
这日子,实在过得惬意。
所以说,作为汉朝官员,苏武被放逐到北海牧羊,应该是不幸的。
但,并不意味着苏武在被放逐的十九年时间里,天天都是愁眉苦脸的。
相反,他应该是有许多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的。
至少,他有大把的时光和匈奴老婆相厮守,有大把的时光带领儿子苏通国在湖畔钓鱼、在林中射鸟……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儿子苏通国的生活更加快乐。
这不,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得归国了。
苏武归国后的第二年,就卷到一场政治斗争中,被罢了官。他出使匈奴前生的儿子甚至被处死了,惨。
一直到了公元前61年汉宣帝即位,宣帝同情他,给他平反,听说他在匈奴生有儿子苏通国,才派人给匈奴单于送去金银、丝绸,把苏通国赎回来,让他们父子重聚。
苏武于公元前60年病亡,汉宣帝让苏通国做了郎官——总的来说,苏通国的命运是不错的。
苏武与匈奴女生了个混血儿是真的吗?此子命运如何?
苏武与匈奴女子生的“混血儿”名叫苏通国。“通国”即通往祖国,意思就是苏武希望回到自己的祖国汉朝,所以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在此之前,苏武在汉朝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名叫苏元。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被匈奴囚禁达19年之久的苏武被匈奴单于放回汉朝,而他与匈奴女子所生的孩子苏通国并没有回到汉朝。
苏武回到汉朝后,他的儿子苏元因为参与燕王刘旦的谋反案被处死,苏武虽然十分痛苦,但是也无能为力。
直到公元前74年,西汉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继皇帝位。刘询是汉武帝与卫皇后的废太子刘据的曾孙,自幼流落民间,深知民间疾苦,也非常同情苏武的遭遇。由于苏武曾经参与过拥立汉宣帝继位,所以汉宣帝非常感激他。
苏武的长子苏元在汉昭帝时期被处死,所以汉宣帝便询问近臣:“苏武在匈奴有19年了,可有留下过一个子嗣?”近臣回答说:“苏武与胡妇(匈奴女)育有一子,名为苏通国,可以用金银珠宝向匈奴人买回来”。
汉宣帝同意了近臣的建议,花费重金将苏武的儿子苏通国从匈奴买了回来,并赐予郎中这样的官职,当时苏通国的年纪还不到成年,因为父亲苏武的缘故受到汉朝特别照顾。苏武死后,他的儿子苏通国一直生活在汉朝娶妻生子,一直到去世。
《汉书》记载,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与汉朝因为长期的战争十分疲惫,于是相互罢兵,汉武帝派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希望通好双方的关系。
可是到了匈奴后,苏武身边的副官张胜卷入了匈奴的内乱中,结果牵扯到苏武本人。匈奴的君主且鞮侯单于下令扣留下苏武,让部下去威胁苏武投降,不然就要杀了他。可是苏武却不肯屈服地反驳地说:从前,南越国、卫氏朝鲜、大宛国都曾经杀害汉朝使臣,结果南越国变成了汉朝的九个郡,卫氏朝鲜亡国灭种,而大宛国的国王头颅被挂在城门上。匈奴人只是还没有遭到这样的厄运罢了。
匈奴人不给苏武吃东西,苏武饥饿的时候只能吃毡毛和雪水,但还是不肯投降。匈奴人又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贝加尔湖)牧羊,扬言说要等公羊下崽才能放他回汉朝。
谁曾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武真的就在匈奴放牧了19年的牛羊。他每天杵着汉朝大臣的持节牧羊,始终没有背叛汉朝,让匈奴人也愈发敬重他。在匈奴生活的岁月里,只有一位匈奴的女子陪着苏武,后来给苏武生下了一个男孩子。
苏武过于思念祖国与旧友,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汉朝,于是用汉人的方式给这个孩子命名叫做“苏通国”。可能是上天眷顾苏武,真的让他等到了这一天。公元前81年,苏武得以回到汉朝,此时他已经59岁了,面目沧桑、须发尽白。然而就在第2年,苏武的长子苏元就因为卷入谋反罪而被诛杀,而他另外的一个儿子苏通国还留在匈奴生活。
苏武留在匈奴的岁月里,家里经历了母亲去世、妻子改嫁、父兄因罪自杀等变故,所以苏武回到汉朝时已经是孤家寡人了,现在长子苏元也被诛杀,苏武非常悲痛。
汉昭帝死后,汉宣帝继位。宣帝为了让人给苏武养老送终,派人去匈奴把苏武的儿子苏通国接回了汉朝生活。这样一来,苏武的晚年也不算太凄凉。苏武回到汉朝后生活了21年,直到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因病去世,时年80岁。
苏武与匈奴女生了个混血儿是真的吗?此子命运如何?
“苏武牧羊”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但具体苏武是什么朝代的人,他在匈奴经历了什么事,在匈奴的儿子命运如何这些细节,大家又是否知道呢?
1、苏武出使匈奴牵扯匈奴内乱,被囚禁北海放羊
苏武出生在公元前140年,是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苏武的父亲是跟随过卫青打匈奴的将领苏建,他与一兄一弟苏嘉和苏贤一起官拜郎中。
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经常和匈奴交战,双方都扣留了不少使臣,等到匈奴的且鞮侯单于继位,他怕汉朝攻打他们,就把汉朝的使臣还回来了很多。
汉武帝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就让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带着财物去出使。
苏武和副中郎将张胜一起出使匈奴,正巧碰到缑王与虞常在匈奴谋反,他们想要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投奔大汉朝。
而密谋此事的虞常和张胜认识,虞常把要投靠汉朝的事告诉张胜,张胜答应他们并送给他很多财物。
内乱爆发前事情败露,缑王在战乱中死去,虞常被抓,虞常把张胜供了出来,张胜向单于投降,而单于派人劝降苏武,苏武却不为所动。
单于将苏武囚禁起来,不让他吃喝,天下大雪,苏武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子,熬了好几天都没死。
这样都没办法让苏武投降,单于就将他赶到北海,让他到无人区去放羊,并且说只有等他让公羊生出小羊才放他回去,意思很明确了,就是不会放他回去了。
2、苏武放羊条件艰苦,李陵劝降却坚守对汉朝的衷心
苏武在北海放羊,条件非常艰苦。
放了几年羊,遇到了前来北海打猎的单于的弟弟于靬王,于靬王看中苏武,给了他很多食物、衣服和牲畜,苏武的日子这才好起来。
可三年后于靬王去世,丁灵人前来抢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变得很穷。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向匈奴投降,他劝苏武也投降,对他说既然已经回不去了,再怎么表达自己对汉朝的衷心也没有用。
可是苏武却依旧不愿意,后来李陵给苏武带去汉武帝去世的消息,苏武听了当即崩溃大哭,并且吐血。
苏武被困在匈奴19年,到公元前81年才回到汉朝。
苏武的匈奴老婆应该就是在这段时间有的,并且为他生下了一个匈奴儿子,叫苏通国。
苏武回汉,老婆儿子却没跟他走,留在了匈奴。
3、苏武儿子苏元参与阴谋被处死,晚年匈奴儿子被接到身边
苏武好容易回到汉朝,但是他在汉的儿子苏元,却因为参与了骠骑将军上官安父子、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刘旦、鄂邑公主的谋反案而被处死,这件事核心是燕王刘旦和大司马霍光争权。
按理说儿子参与党派纷争,苏武也会被连累,但是霍光却放了苏武一马。
宣帝继位后,宣帝赐苏武爵位关内侯。
苏武成为了朝堂上德高望重的老臣,但是他却把得到的赏赐都给了自己的弟弟和邻居。宣帝问,苏武在匈奴那么久,有自己的子嗣吗?
身边的人说,苏武在匈奴的时候,有个匈奴女人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叫苏通国。
宣帝听到后,就让使者准备了金银和丝绸去把苏通国接了回来。
苏通国来到汉朝后,宣帝封他为郎官。苏武在儿子的陪伴下,一直活到了80岁,也算是享受到了天伦之乐,结局还不错。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了,希望大家能满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