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枚原子弹令日本迅速投降,如果没有原子弹盟军将如何对付日本?

原子弹不是单纯用来对付日本的,它是用来对付苏联的武器。美国为了抢在苏联前面掠取战争利益,同时催促日本放弃幻想,赶紧投降,这样才丢下了两颗原子弹。

所以说,一开始这两颗原子弹的政治色彩就比战争能力要强,美军并非没有干掉日本的能力,只是 第一:不愿意浪费时间,让苏联南下抢占更多地盘。 第二:不愿再花费人力物力和生命与日本耗下去。

日本当时已经被逼到了战争的死角,连中国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都开始了大反攻,根据地直接活动到日军炮楼底下,夺取县城无数。东南亚地区的日军基本是彻底完败,卷土重来的麦克阿瑟把山下奉文打下的地盘重新犁了一遍;印度支那的中国远征军一阵赶狗似的狂撵,打得日军上天无路下地无门。

最后日本就剩下个自己的本土在苦苦支撑,经历了冲绳战役的美军大军压境,航母和战列舰围得铁桶一般。天上李梅将军用于火攻的波音B-29轰炸机,将无数的凝固汽油弹和铝热炸弹丢到日本的人口稠密区,东京直接烧成了残垣断壁。

据说美国人还试验了蝗虫生物武器和一些细菌武器,用以毁灭日本的农业以及让粮食更快腐烂。可谓是十八般花活全使到了日本人头上,管你投不投降,死的日本人才是好日本人,没准还能剥点皮子做优质的皮靴。

当时好巧不巧美国的轮椅教父罗斯福总统,在1945年4月12日,因突发脑溢血死亡,这种猝不及防的事件令副总统杜鲁门继位。杜鲁门很希望在罗斯福的政策上做出不一样的安排,但他的威望与做了四届的罗斯福显然是不能比的。

但杜鲁门也不是傻蛋,他隐藏了曼哈顿计划成功的信息,又将原计划准备在盟军会议上透露给世界的原子弹发布继续押后,甚至假惺惺的与盟国还有苏联商议如何“协防占领”日本的责任田计划,最后却在苏联出兵的刹那放了个惊天炮。

杜鲁门此前也不是完全隐瞒了内情,一次会议中专门对斯大林提起“我国新研发了一种摧毁力巨大的先进武器。”然而斯大林压根没当回事,反倒用外交辞令打着官腔:“哦,很高兴听到这件事情,我希望它能好好的对付日本人...”

于是杜鲁门跑去直接威胁日本人,他在7月26日与丘吉尔联名要求日本赶紧投降,但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硬是不冷不热的憋了两天才回复:“二位的声明毫无谈判价值,咱啥也别说了。”

于是杜鲁门也就啥也不说了,接通战略航空兵司令卡尔·安德鲁·斯帕茨的电话:“图伊,把日本南端炸上天吧。”为此杜鲁门还写了一堆为后世洗白自己良心和动机的日记,大致意思是:我也木办法,人不作死就不会死!

日本当时对内隐瞒了消息,只称遭到了“超级爆弹”的袭击,顺便痛骂了一顿盟军丧尽天良。不过这些在日本民众中引起的涟漪很小,一方面日本人已经被美国的轰炸摆弄得彻底麻木,被超级爆弹或者汽油弹炸死没有任何区别。 另一方面,日本人已经到了要死的关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什么都缺,许多人连房子都没了,哪有心情管太多?

因此,虽然有“一亿人玉碎”、“保卫皇统国体”的口号拼命洗脑,被组织起来的日本民众也差不多差不多熬到头了。不少人拒绝为国家去死,甚至还有飞了八九次就是不撞船的神风队员。

像漫画家宫崎骏的父亲宫崎胜治,39年的时候就懂得靠哭上两小时逃避去打仗的命运。1945年7月12日,宫崎骏一家与伯父坐着小卡车逃难,一个抱小孩的妇女求搭车,但宫崎家残忍的拒绝了,那个妇人成了宫崎骏的往后的梦魇,直到50岁的时候才有勇气说出来并面对。

可见美国当年已经把日本人逼到了什么地步。实际上当时的天皇早就想降,只是非常害怕一投降,自己的“国体”就没了。所谓“国体”就是天皇制度,日本的统治者宁可让人民搞“一亿人玉碎”做代价,也不愿轻易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

在当年那个箭在弦上的关头,美国人关心的是却是苏联人的进展,如果苏联夺取了大半个中国,像欧洲那样扶持起自己的范围,对美国战后的利益将是个巨大的损害。最坏的打算是日本久攻不下,苏联人沿着朝鲜半岛蹿上北海道,在东京硬生生玩一出分裂柏林的戏码。

然而没有原子弹的话,美国人确实也只剩下出兵上岸这唯一的方法。此前李梅的大轰炸已经是做到极限。完全不用护航的B-29机群将日本里里外外烧了个遍,还专门找大群的平民和居民区群杀,以彻底消灭日本的战争潜力。可即便如此,日本政府那种拖一天是一天的态度仍然让美军焦躁无比。

要是美国人知道天皇此时关心的只是“国体”的话,估计杜鲁门会吐血三升。日本的官员和将领们其实也一样被蒙了。等到天皇得知美国人将会保存“国体”,很痛快的就“终战诏书”了。这让陆军大臣,三败长沙的阿南惟几大将气得回去就切了腹,连介错也没要。

其实原子弹真正的历史作用就是将相对完好那么一点的广岛和长崎点了两炮,这让日本高层找到了投降的台阶和契机。没有原子弹,美军无非是继续轰炸,采用更血腥的手段逼迫日本投降。如果日本这样还不降的话,那就杀上岸去,指望那些饿殍一样的平民决死队和各怀异心的残兵败将复制个“硫磺岛”那是做梦。

日本当时大多数的房屋都是木质,美军一旦登陆,必然是坦克开道燃油清场,他们不需要浪费时间,更不用怜悯日本人的生命。太平洋战场磨练出的美军精锐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麦克阿瑟连国军部队都准备好了。

反倒是日本还得祈祷美国人快点打完,否则苏联人再上了岸,怕等待他们的只有被毛熊一撕两半的结局。

不过天皇显然还是投降的很积极的,明白其中关窍的他降的异常坚决,甚至在8.15凌晨还挫败了一起“反终战”政变,否则日本真要比原子弹轰炸还惨。只是,如今这些被天皇当年最后一刻保下来的玩意儿们,似乎几十年都没琢磨出那位的良苦用心啊。

两枚原子弹令日本迅速投降,如果没有原子弹盟军将如何对付日本?

两枚原子弹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让日本迅速投降!只是美军顺便看看能不能起效果罢了!

美军既然已经造出原子弹来并且试爆成功了,那就一定要派上用场,不能在家摆放着好看!而怎么用原子弹,美国真是较劲脑汁,通过激烈的争论,决定把剩下的两颗原子弹送给日本。因为把原子弹扔到日本有三个好处。第一,可以减少美军进攻日本本土的伤亡。第二,从心里上打击日本,让他们放弃抵抗。第三,震慑苏联。

现在日本的国民还在给他们的“天皇”庆祝生日。

后来也都知道了到了第二步的时候美军就胜利了,两个原子弹爆炸之后就派飞机去撒传单,怎么样你还嘚瑟不,你在继续嘚瑟也没问题,我们就用原子弹把你们日本从头到尾犁一遍,一遍不舒服就两遍,犁舒服了为止,日本鬼子一看这能经得住人家犁么,别最后死的连渣都没了都没看到美军登陆的影子,一拍大腿,恍然大悟!这还要进行本土一亿屎碎的决战计划?老老实实投降吧!

被原子弹洗礼之后,日本才领悟到深刻的痛。

如果当时美军没有扔原子弹或者日本继续抵抗进行本土一亿屎碎的决战计划,那么美军至少要伤亡20-100万人。这个数字是怎么出来的20万人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瓜岛,冲绳岛等登岛战役的损失数据给出的。100万人则是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直接一口说出来的,要不折一个中那也得损失45十万人。

日本本土除了有380万人的防御部队之外,还动员了2800万“国民义勇战斗队”。

盟军应该怎么进攻日本本土呢,日本本土主要是由四个比较大的岛组成,盟军应该不会四岛一起登陆,还是会集结强大的海空火力逐岛登陆。这样伤亡会比较小,毕竟日本那时候政府已经疯了,逼着自己的国民进行全体屎碎。分散登岛对盟军不利,占领其中一岛之后作为基地,再开始着手对付其他三岛。

盟军最大的伤亡不会出现再主战场,日本已经不是和美军在一个层面上,主要的伤亡应该出现在日本的自杀特攻上。日军有很多的自杀潜艇和特攻飞机,这会给美军带来重大伤亡。再靠近海岸线后,战列舰与舰载机的轰炸会让盟军轻松登陆,日本本土还有大约10000架飞机,其中7000多架是特攻飞机,2000多架是战斗机和轰炸机,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重战车部队。

日本本土的特攻潜艇,飞机。日本本土的一式,三式重战车(日本喜欢叫坦克为战车)以及重自走炮,日本不是没有重装甲部队,而是运不出去,也不敢往外运,外面的海洋世界早就是盟军的了,所以只能留在本土。日本是一个岛国,非常重视海军与空军,直到本土作战计划之前,这些重装甲部队仍然没有被放在心上。

再者,如果美军取得了制空权,那这些东西只能有挨炸的份,被当做一堆废铜烂铁。然后主要伤亡还可能会出现在巷战之中,但是这个也不好说,因为美军可能会动用轰炸机把一座座城市炸的连渣都不剩。。。

以上为个人观点,我是军武奇兵,谢谢你的关注与支持!

两枚原子弹令日本迅速投降,如果没有原子弹盟军将如何对付日本?

日本如果没有投降的话,盟军将实施“没落行动”(Operation Downfall)的日本本土登陆计划。同时苏联也对日本宣战,并从北海道和东北方向登陆。如果行动实施,这将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作战行动。而日本也制定了“决号作战”的防御计划,穷途末路的日本将征兵标准定为148厘米以上,体重45公斤以上,当时全国动员713万人。参照硫磺岛、冲绳岛日本的作战传统,盟军伤亡可达数百万,而日本也将付出更为惨烈的代价。

盟军在制定攻击日本本土计划时,已经预计他们将遭受正规军的抵抗,当然还有狂热的日本民众。而从地貌图上看,日本列岛就没有多少适合登陆的沙滩,仅有两块登陆地位于九州南部和本州岛的关东平原。所以盟军制定了攻占南九州的奥林匹克行动和空中支援的小王冠行动。整个行动以美国陆军发动大规模并突入日本腹地的行动终结整个战争。

图、奥林匹克行动示意图

奥林匹克行动被定于1945年11月1日,盟军将出动24艘航母,24艘战列巡洋舰和400多艘驱逐舰和护卫舰。美军登陆兵力多达14个师,他们以冲绳为基地,目标是九州南部区域。而日本则在本土集结了53个师团、22个独立混成旅团、2个坦克师团、7个独立坦克旅团、4个高射炮师团,陆军达225万,海军多达130万。10余万架飞机中3/4都是自杀机。此外日本还丧心病狂的动员了2800万16-60岁的男性和17-45岁的女性组成“国民义勇战斗队”,组成数以千万计的总特攻。

图、小王冠行动示意图

盟军联合参谋部曾对伤亡进行评估,预计本土攻击中伤亡多达170至400万,美军甚至需要提前制造约50万枚紫心勋章。随着两枚核弹的燃爆,整个战争也随着日本的投降戛然而止。值得一提的是,截止2003年美军仓库中仍有12万枚紫星勋章。

两枚原子弹令日本迅速投降,如果没有原子弹盟军将如何对付日本?

历史上美国军方考虑过日本万一不投降的可能,所以制订了一个进攻日本本土的军事计划——“没落行动”。“没落行动”包括“奥林匹克行动”和“冠冕行动”两个部分。

其中“奥林匹克行动”的目标是占领九州岛南部约三分之一左右的领土,以此作为下一步进攻东京的军事基地。在计划里,“奥林匹克行动”的登陆部队是克鲁格上将指挥的第6集团军,具体部署为:

第1军总兵力9.5万人在宫崎登陆,第11军总兵力11.3万人在有明湾登陆,第5两栖军总兵力9.9万人则在串木野登陆,另外第40步兵师的2.2万人和第158步兵团级战斗单位的7600人负责攻占九州岛附近的近海岛屿,预备队第9军下辖第77、81、98三个步兵师,总兵力7.9万人,而第11空降师的1.5万人则作为集团军直属部队。

“冠冕行动”将在“奥林匹克行动”结束以后展开,进攻目标是关东平原,陆军登陆以后将直接攻击东京。在“冠冕行动”计划里,美军的参战部队多达25个师,此外还有英联邦陆军配合作战,总体规模超过诺曼底登陆。

很可惜,历史上没等美国人展开直接进攻,鬼子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不然我们可以欣赏下血战东京了。

两枚原子弹令日本迅速投降,如果没有原子弹盟军将如何对付日本?

如果没有原子弹的话,那么也就只能用常规作战的方式了,当然即便没有原子弹,所谓的“1亿玉碎”计划也不可能真实上演,那实在是太骇人听闻了,尽管国内也有反对战争的呼吁。但只要日本的“神”——天皇不最终开口,那么东条英机就能把那些停战派压下去。

而盟军之前的计划就是实施登陆作战。在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中,美中英三国的首脑就共同决定在日本实行登陆作战,迫使其投降。但由于美军在像冲绳岛这样的战役中损失过大,所以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认为凭借海上封锁和空中轰炸就足够了,而收复了菲律宾的麦克阿瑟上将则持反对意见,认为应该集中物资从九州岛入手,这个提案得到了马歇尔和尼米兹的同意。

其1945年5月18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首先在日本九州登陆作战,简称“奥林匹克行动”,然后在日本本州关东地区登陆,简称“小王冠战役”,5月25日麦克阿瑟进行奥林匹克战役的准备,预定攻击日期为1945年11月1日。但7月16日那一天爆炸的原子弹改变了这一切的进程。

如果不是原子弹爆炸,凭借日本人对他们天皇的疯狂崇拜,这要超过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很有可能爆发最终比柏林战役更激烈的东京战役,原子弹的出现使得无数军人不必为了胜利再作牺牲,也使得一些日本皇室二战战犯逃脱了公正的审判,如果强攻的话,无论是美国国内对巨大牺牲的舆论还是反法西斯国家的共同仇恨,都不可能让日本在战后过得那么滋润了。

两枚原子弹令日本迅速投降,如果没有原子弹盟军将如何对付日本?

友情提示:本文全文2400余字,阅读全文需时较长。

首先没有原子弹,日本也撑不了几天,根据战后美国披露的资料来看,美国的原子弹仅是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这一进程。根本原因,是想抢在前苏联对日宣战之前,让日本投降,以避免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与斯大林关于前苏联出兵日本谈判时做出的种种让步和条件,为战后美国抢夺远东利益创造有利条件。

而在没有美军原子弹的情况下,日本最迟也不会不超过1945年11月就会投降;

因为在美国对日本空投原子弹之前的1945年2月,盟军就已经开始了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战略轰炸和代号“饥饿战役”的水雷封锁。其中,以“李梅火攻”扬名的柯蒂斯·李梅少将,在发明了“夜间地空投掷燃烧弹”新战术后,美军从1945年3月到1945年7月底,短短四个月时间就出动了各种型号飞机33041架次,其中轰炸机B-29,1.5万架次,投弹16万吨,仅7月对日投弹量就超过了4.27万吨,而后续美军计划在8月的投弹量将超过10万吨。

在这些轰炸中日本有98个城市遭到轰炸,主要大城市的城区被烧毁面积均在50%以上,其中东京、横滨为56%,名古屋为52%,大阪、神户为57%,而在中小城市中,甲府被毁72%、日立被毁71%,福井被毁面积最高,甚至达到了96%。

而在美国的这些空袭行动中,日本的死亡人数更是高达23万人,并且伤47.6万人、失踪2.4万人(这一数字并不比美国扔的两枚原子弹造成的伤亡少),除此之外日本还有244万幢建筑物被毁、800万人无家可归。

特别是1945年3月9日夜间美军对东京的空袭,一个晚上就造成东京10万人的伤亡,比广岛原子弹轰炸的伤亡人数还多。▲著名的东京大轰炸,一夜之间东京基本是一片火海。

美军的大规模空袭行动在带给日本巨大伤亡的同时,又带给日本人极大的恐慌,李梅又结合空袭对日实施心理战,通过空投传单事先告知日本平民将要轰炸的地点和时间,这就更加剧了日本人的恐慌情绪。

在1945年的美军空袭行动中,日本总共有850万城市居民逃往乡村,军事工业中工人的缺勤率在7月达到了50%,再加上工厂在空袭行动中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日本军事工业产能急剧下滑;

其中炼油工业产量下降83%,飞机发动机产量下降75%,飞机机身产量下降60%,电子设备产量下降70%,飞机月产量从1944年的平均2340架下降到1945年7月的200架,降幅高达91%。

而日本本土的石油储备也从1945年3月的四十万吨,直接下降了80%,到1945年8月日本本土的原油储备仅有8万吨,炼油能力也大幅下降了80%,可以明确的说,仅美军对日轰炸这一项就已经断绝了日本继续大规模作战的能力。但美军对日本本土的打击还不止如此,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像橡胶、棉花和羊毛需求的100%,石油需求的92%,铁砂的87%,煤炭的24%(其中焦炭占90%),粮食的20%都需要进口。

所以美军在对日本大规模空袭的同时,又对日本实施“饥饿计划”,在日本周围海域实施大规模布雷,彻底封锁日本港口、航线,断绝日本的海上运输。从1945年3月27日至1945年8月15日,美军共出动B-29轰炸机1528架次,对日本周边布雷12053枚,其中磁性水雷4900枚、音响水雷3500枚、水压水雷2900枚、低频音响水雷700枚。

所布水雷共炸沉、炸伤包括日本“海鹰”号航母在内的65艘军舰和670余艘民用船只,总吨位高达140余万吨,相当于1945年“饥饿计划”战役开始时日本船舶总吨位的75%,几乎彻底切断了日本至关重要的海上运输。

从1945年3月与到1945年8月,日本下关海峡运输量下降了98%,几乎完全中断,濑户内海也只能通行机帆船之类的小型船只,四个半月中进口物资下降90%,维持战争所急需的石油、煤炭、粮食等战略物资供应近乎中断,军工企业原料断绝,大批飞机停飞、舰艇停航,日本军队战斗力大幅下滑。

并且由于航运中断,日本主要的粮食进口被断绝,有250万吨大米堆积在“棒子”港口,日本国内的粮食供应极其困难,在优先保证军队需要的同时,日本普通民众的粮食配给被降到了最低限度,日本普通百姓经常食不果腹。不仅如此,美军甚至一度计划在日本主要粮食主产区关东平原及北海道地区投掷燃烧弹,焚毁稻田,彻底饿死日本人。

战后日本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对那一时期的日本社会民众生活状况做过描述。

所以实际在1945年8月美军对日空投原子弹之前,日本在维持战争的必要物资和粮食储备上就已经处于奔溃的边缘,完全是靠着所谓的“精神”在支撑。

而“一亿玉碎”在面对没物资、没燃料、没粮食的种种困境,和天天受到大规模轰炸的情况下,只不过是一种日本军国主义的妄想而已。所以到了1945年8月的时候,日本人的投降问题仅剩时间问题而已,远超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期间罗斯福对日本本土作战时的设想,当时包括罗斯福在内的绝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随着世界大战的的尾声,最终必然要登陆日本本土作战,而在此之前的“硫磺岛”战役中,美军付出了极大的伤亡,所以拉拢前苏联出兵日本是一个可行的举措,所以在罗斯福与斯大林的谈判中,罗斯福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让步(其中绝大多数是牺牲中国的利益)

但是没成想到了1945年8月,日本竟处在崩溃边缘了,这时候前苏联是否出兵就变得可有可无,美国并且对日空投原子弹还可以震慑其他国家,为战后美国争夺国际话语权提供有利条件,所以日本就挨了两枚原子弹。

所以从这方面看,美国对日空投的两枚原子弹其实并不是在打击日本,而恰恰是救了日本;

如果没有这两枚原子弹,让日本执行什么所谓的“一亿玉碎”,美军都不用登陆日本本土,仅烧光日本粮食主产区的水稻,就能让日本人饿死一半,所以日本人应该感谢这两枚原子弹救了他们,而不是应该像现在这样到处抱怨。

最后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军事小科普”呦,为您带来更多更好的军事资讯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