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陆军和海军为什么那么不和?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说实话,一看到这个题目,小编就想乐。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之间,何止是不和两个字可以形容的。

随便举几个例子,您自己吧嗒一个下。

日本海军:“嗯!我们大日本海军一定要造航母,要那种大大的航母!”

日本陆军听见了:“我们也要搞!我们要造属于陆军的航母!”

日本海军要造潜艇,日本陆军表示自己也要造潜艇。

日本陆军要造坦克,日本海军表示他们也需要。

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要生产同一个零件,他们在同一个厂子进行生产,绝对不会在一条生产线,甚至于一个场地生产。必须分成俩个子公司来生产,并有专门的人进行监督。

牛叉不?以至于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个梗,日本海军的螺丝往死拧是向左的,那么日本陆军的螺丝往死了拧那必须是向右的。

哎!您还别乐,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的不和,那都到了需要他们家天皇亲自出面压制的程度,不然双方能吵吵到互相攻击对手为止。

咱别的不说,当日本陆军被美国人揍了,您以为最高兴的是美国人吗?不,最开心的是日本海军,他们会开一个庆祝会,热热闹闹的吃喝一通。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双方互相的骂战,不带重复的,都可以组成一本厚厚的字典去阐述,每一个词的含义,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都相当有意思。

当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日本人的天皇没事干些了一部《昭和天皇独白录》,在这里头就提到了日本失败的一个原因,是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不和导致的

看到这些资料,别说题主您了,小编当时都很好奇,这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咋搞的吗?搞成这么分裂?

所以后来小编专门翻阅了一些资料,总结了一点东西,今天就拿出来和大家伙分享一下,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提出来小编也开开眼,乐呵乐呵。

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不和的开始。

咋说呢?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之间的不和,按照书面的话说,这叫军种对立。

而这种军种对立,他不是一种特例,而是一个普遍想象,每个国家都有。

不说别的,就拿美国人来说事,他们家海军陆战队就被陆军歧视的不要不要的,陆军退役装备都不怎么乐意给海军陆战队使用,以至于美国海军陆战队被称为马润。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对军费的分配,军功的多寡,对于优质武器的争夺,都有。

可见军种对立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之间的对立是最为严重的,而且没有之一。

您要问原因的话,这和日本长久以来的军队形式有很大的关系。

在古代日本的军队体制很特殊,能被招募到军队当做士兵的,只能是中下级武士,而普通百姓是没有当兵的资格。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人的天皇手里是没有相应的军队。

日本天皇想要发动战争,他就必须借兵,从手下各个藩主手里借兵。

说道这里,估计很多小伙伴要说了:“这天皇不就被架空了吗?”

确实如此,被架的除了头上的王冠啥也不剩。

以至于各个藩主对天皇这个职位,都没有太大的兴趣,最终让日本天皇这个职位一直在一个家族里头流行,很长时间就没有变过。

我们知道,走到近代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日本出现了倒幕运动,目标就是掀翻掌握大权的幕府将军。

这个点上,虽然日本的明治天皇亲政了,但根据日本人的规矩,他是不能拥有军队的。

后来日本人的四个藩主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肥前藩达成一致,联合自己手底下军队组成了联合军队,将幕府给推翻了。

倒幕运动成功之后,这四个藩主成为了当时日本明治政府中最强的四个势力。

只不过在随后的竞争中,萨摩藩和长州藩胜出,其余两藩日渐衰弱,最终被被胜出两藩给挤出了日本政坛。

最终日本政府中就形成了这两大势力,他们开始角逐。

其实早在倒幕运动之前,萨摩藩和长州藩就是敌对的,双方的仇恨很深的,那么再加上这种角逐,您就知道这里头的水有多深。

咋说呢?政治这东西背后就是军队,而萨摩藩和长州藩本身的对立矛盾,让他们把手伸向了军队,再加上明治政府实际上就是依靠他们手里的军队掌握实权的。

所以两个藩掌握军队很顺利,其中萨摩藩掌握了海军,而长州藩就掌握了陆军。

这就是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不和的根源,而这个根源又因为日本人对外战争的过程中,不和加剧了。

说道这里,有些小伙伴就会产生疑问,日本人就没发现这种弊端吗?

这事还真就不好说,也许用平衡两个字可以解释的了吧,这事小编不便讨论,咱就不多说了。

当然了,日本人也不会让这两股势力这么野蛮的发展下去,必须有一个能压制他们的势力才成。

当时有一个来自长洲的人叫大村益次郎,他开始对日本人的军制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把军队的管制权收归到天皇的手里。

这人对日本军队的一系列改革,对以后的日本军队的影响那是相当巨大的。

以至于后来的日本人,都把这位叫做军制之父。

那么他这种改革,就会动一些人的蛋糕,所以大村益次郎在一次去大板视察的时候,遭到了袭击,最终因为这次袭击,这位就死了。

这个点上,大村益次郎的很多构想其实都还没能实现。

那么这个挑子又落到了谁的头上了呢?一个叫山县有朋的人,他这人基本上继承了大村益次郎的想法,继续对日本军队进行改革。

而这次改革的一个点,小编就得提出来了,那个点呢?

山县有朋他把控制海军和陆军的兵部省,一下子给撕开了,变成了两半,分别成了陆军省和海军省。

一说到这里,估计您也能看出来了,本来上边还有一个能压制的机构,这一下子分成了两个部分,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算是平级了,完全独立的两个部门,没有机构可以对他们实施压制了。

当然,到这里也不是说没有压制他们的东西,毕竟日本人最高的那个权力者——天皇,还在吗?

说道这里,还得说个事,不然后边有些东西就没法理解了。

话说军队这个系统,他其实可以简单的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军政,另一个是军令。

所谓的军政,就是军队中的政事。而军令呢?就是发布命令的地方。

而各国的军队,对于军政和军事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军政和军事分开各行其是,这叫二元制,另一种军政和军事合到一块安排,这叫一元制。

日本人的军队比较奇葩,他们的海军模仿英国人的军队打造,陆军按照法国人的军队打造。

这本来没啥,这两个国家都采用一元制,后来出了点事,法国人居然被德国打败了。

“呦西!强大的陆军压根就不是法国,原来是德国!”

于是日本陆军甩开法国的路子,按照德国人的路子打造,最终形成了二元制的军队。

从这里,您就能看出了,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的不同之处了吧。

那么到了1871年七月份的时候,日本陆军的陆军省设立了参谋局,这其实就是一个军令部门,说这啥意思呢?

在这里出了一个事,日本又设立了一个叫做参谋本部的机构,这个机构是一个军令部门,他不归属于海军和陆军,而是直接归日本天皇指挥。

看出来了吗?军队的命令系统被天皇通过参谋本部把持着,您要知道参谋本部这个参谋长还确定是必须由皇族担任。

那么这个点上,海军的军令部门是在海军手里,这个点上日本海军的实力还小点。

后来随着海军实力的不断扩充,日本海军虽然是一元制,但他们也想搞一个和日本陆军平级的军令部门,最终海军成立了一个海军军事部,下军令的部门。

而这个海军的军事部,成立之后其实和天皇的参谋本部是平级的,毕竟这个参谋本部下辖只有陆军的参谋局吗?

说道这里,其实很多小伙伴应该猜到了,日本天皇负责的参谋本部能同意这个独立出去的海军军事部门?

那绝对不可能,所以没多久,也就一个来月的时间,参谋本部改组,最终把这个海军军事部给编了进去。

而陆军和海军部长就分别兼任着参谋本部的副部长,这还不算,还明确规定了,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所有的军令都必须统一由参谋本部发出。

说道这里,小编得插一句嘴,二战那会日本人的天皇咋就躲过去了呢?瞅瞅这设置!

本来,日本人的天皇打算利用这个参谋本部控制海军和陆军的,但好日子没熬多长时间,双方的矛盾反而加剧了。

毕竟双方的实力相等,不吵起来都不可能。

最终双方在参谋本部中闹崩了,参谋本部又进行改革,海军和陆军又分开了。

咋说呢?这中间的事,分分合合的闹了好几回,说出来跟那绕口令似的,所以小编这里也不和大家伙扯了。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一个军令部门有啥好掰扯的,分了合,合了又分,有病吧!

这您就不知道了,军令部门之前就解释过了,他是部队的指挥系统。

部队什么重要?他都指挥了,军队能不听吗?

就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他们能听对手的指挥?既然不能听,可不就扯出来了吗?

再加上日本开始了对外战争,那么这个事,哎,就出现了陆主海从,或者海主陆从的思想。

日本是个岛国,他要对外作战离不开海军,但入侵其他国家他离不了陆军。

但他们谁都不服谁,军令机关是并列,还是由谁出头这就重要了。

最终在1893年一月份形成了一个现象,海军在内部设置了一个高等参谋部,而陆军部直接改成了参谋部。

这也没啥,但陆军部改成的参谋部,他的长官就成为了陆海军的参谋总长。

陆军高了海军一头,有乐子可以看了。

双方那叫个打破脑袋的协商,这通忙乎,最终出来一个提案,形式就这么着吧,但没有战事的时候,陆军这个可以管理陆海军的参谋本部,他是管理不了海军的军令部(海军高等参谋部改了一个名)。

那么这事要是到了日本对外战争开始了,那海军就必须听话。

对于这事,海军肯定不乐意了,又吵吵,最终就出现了一个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日本机构,叫大本营,这机构其实就是直属于日本天皇的最高司令部。

这个机构有战争他就在,没有战争就被撤销。

而大本营会议必须由双方最高领导来开,发布的命令以日本天皇的名义发布。

也就是说,统领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军令部的参谋部,它的头上还有一个最高机构,没这个机构发话下边是不能有啥动作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读抗战史料的时候,会发现日本的机构咋就那么麻烦呢?一会大本营,一会参谋本部的,这俩机构是闹几呢?

参谋本部是陆军为主要意见的,大本营是为了压制双方,并安抚海军设立了。

咋说呢?这就是一个形式,小伙伴们经常能听到日本以下克上的事情。

其实就是一方对于自己总体战略的一个纵容,您比方说诺门坎战役。

这其实就是陆军想要北上打苏联,而海军想要南下打东南亚的一个主导思想中,走的一步棋而已。

这是关于军令的。

再有就是经费问题。

日本本来就不大,资源少,而国力也不行,毕竟千百年来日本就没有怎么富裕过。

所以关于经费问题,双方争夺的特别激烈。

您比方说,日本陆军最早想要建设二十五个师团,战争时能调出五十个师团的建设。

可时间走到1911年的时候,日本陆军只有十九个师团。

那么日本海军呢?大家伙都知道当时日本致力于建设八八舰队,军舰这东西更加费钱。

东西不多,双方都盯着那点东西抢,您感觉有善了吗?

当然他们是不能打起来的,至少他们的天皇是不会让这种结果出现,于是倒霉的就是当时日本人的内阁。

在历史上,我们都知道日本人的内阁到了一茬又一茬的,跟个受气包似的,被夹杂在了这两大势力中间了。

陆军提出要求,海军也会提,内阁压住那个,那个发火,给了那个多一点,另一个不高兴。

内阁成了沙包,最终双方的积怨只能是越来越深,也就出现了,你日本海军造个航母,日本陆军就也要造航母的怪事。

咋说呢?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日本陆军是压日本海军一头的。

为什么呢?这就得说日本陆军一开始使用的二元制,他们的军令部是可以拆出来的,可以直接提供给日本天皇使用的。

而日本海军是一元制,可不好拆,所以日本海军在这里输了一筹。

不管怎么说吧,这种对立,慢慢延伸到各个方面,比如钢铁的对立,石油的对立等等。

这种细枝末节的对立多了,双方的结怨就深了。

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二战时日本陆军和海军为什么那么不和?

二战时日本陆军和海军有矛盾那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一件事儿了,其虽然同为日本军队,但俨然是两个团体。

在日本,海军居然要造坦克,而陆军却要造航空母舰,这显然是要把对方给排挤开啊。陆军为了不用低声下气的取求用海军的军舰,就开始自己造。

据统计,整个二战期间,陆军舰船总吨位是210万吨,日本海军都才150万吨,这还是陆军吗?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中国有句老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兄弟内斗很正常,但遇到外人,那至少得一直对外吧?

可日本人不这样。

有一次,海军遭到美国军舰袭击,而他们硬是一声也不吭,导致第二天陆军舰船在相同的区域也遭到了袭击,这不是坑自己人吗?

还有一次,日本陆军引进德国发动机,海军眼馋,也想拿来用。可陆军就是不给,结果海军只能重新找德国人谈,德国人等于赚了双份儿。

希特勒都很纳闷儿:“日本海军和陆军是敌人么?”

至于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原因,海陆军分别代表了不同藩阀的利益。

日本自维新以后才正式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不过维新初期的日本并没有设置内阁和议会,国家的所有权利仍然掌握在各大藩阀手中,而这些藩阀中最有势力的两个就是萨摩藩和长洲藩,维新活动也主要是靠这两股势力而成功的。

而在维新后期,日本需要建设完全属于自己的海陆军队,这两个藩阀觉得这是巩固自己权利的机会,所以他们就分别“承包”了海陆军的建设,由长洲负责陆军建设,而萨摩则负责海军建设,两股势力从这时候起就开始了暗地里竞争的行为。

由于没有议会的控制,这两个藩阀各自都拥有了非常强大的实力,可是日本国内的资源储存量一直都不乐观,而建设军队又需要拿到大量的资源,所以没过多久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能源竞争,尤其是在石油和钢铁的分配问题之上,海军有着“先天性”的废铁废油“特性”,这让陆军感到非常不满意,二者围绕此问题产生了长期的矛盾。

第二点原因,陆海军的侧重势力不同。

在学习方面,陆军主要是学习德法两国,所以他们在战争开始之前也表现除了亲近德法的态度。

而海军则是主要学习英国,所以他们也跟英国建立了很好的关系。由于二者亲近的势力不同,这也导致他们的政治立场完全相反,这种立场的不同直接让陆海军的矛盾来到顶峰。

第三点原因,首相“偏爱”陆军。

在1930年以前,日本的首相还是由海军司令担任的,这个时候陆军的地位还并不是特别突出。

在同年之时,陆军内部产生了分裂现象,他们被分裂成了统治派以及皇道派,而统治派随后发动了陆军兵变,成功掌握了陆军所有的权利,并且其“领导人”东条英机也成功成为新一代首相,这时候的二战已经快要拉开序幕了。

此时的陆军已经明确表示了亲近意德两国,而海军仍然保持着和英美的良好关系, “无奈”的陆军只好对海军进行了持续的打压活动,由于首相是人家陆军阵营的,所以海军最后也只能加入战争。

在战争开始以后,海军主要的战场是在太平洋之上,由于对抗的都是英美等高质量作战群体,所以海军的损失也是远远超过陆军的。

而陆军方面看到这种情况以后,不但没有对海军产生“安慰”,反而责备他们占据了大量资源还干不成什么事情。

海军虽然有意向上级“申冤”,但是所谓的上级却是“地道”的陆军高官,包括首相在内的一众官员都明显偏向陆军势力,所以海军心中的“怨恨”也越来越多,以至于二者的矛盾变得更加激化。

综上所述,日本海陆双军本身就是“独立势力”,他们只不过是政客用来巩固权利的工具罢了,再加上其首相不能“公平”对待双方势力,这也让海陆军的矛盾愈来愈深。

二战时日本陆军和海军为什么那么不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到底,就是对国家权力的争夺。

日本陆军来自于长州藩,日本海军则来自于萨摩藩。

这两个藩历史上有合作,也有战争,总体始终都是竞争的态势。

日本陆军和海军分别成军以后,陆军开始学习法国,后来学习德国;海军则坚定学习英国。

两军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线。

在甲午战争中,海军和陆军联合,打垮了满清,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稍后的日俄战争中,海军也同陆军联手,打垮俄国,继续扩张。

但此时海军和陆军,就存在了激烈的内部斗争。

陆军要求北上,也就是打垮苏联,占领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夺取大量领土和丰富资源。日本陆军为此准备了几十年,陆军学校所有教材都是围绕着苏军进行作战,没有对付英美,更没有对付中国的部分。

海军则要求南下,以打垮英美法,夺取东南亚和太平洋的殖民地。这里有诸如石油在内的宝贵资源,人口也非常密集。

陆军的北上战略,对付苏联基本都是陆战,海军可有可无。

而海军南下政策,主要是同英美法的海军决战。只要海军能够胜利,陆战一般也不成为例,陆军是辅助作用。

简而言之,双方选择的都是自己挑大梁的战略。

其实究其根本,在于两个军种试图控制整个军队,进而控制整个国家。

日本是个小国,军费有限,海军和陆军存在激烈的争夺。

无论建设强大的海军还是陆军,都要消耗巨额军费。

即便苏联、德国这种超级大国,为了发展陆军只能忽视海军。

而传统强国英国的海军世界第一,陆军则弱了很多。

法国兼顾海陆军,结果就是两军都不强。

而海军和陆军为了自己的发展,就试图压倒对方争夺有限的军费。

我们举个例子,为什么二战日本的坦克数量很少,最强的97式中型坦克只建造1000多辆,而苏德美一个类型主战坦克都有上万辆的产量。

不是日本没有这个工业实力,而是工业产能和钢铁都用来造舰去了。

仅仅一艘大和号战列舰的钢铁,能够制造多少量坦克?

就是因为激烈的争夺,才会出现军种之间的激烈竞争。

就海军和陆军来说,也有一些天生的歧视和对抗。

日本海军认为自己实力很强,是世界前三,而且海军官兵是高雅的精英人物,不是陆军那群土包子可以相比的。

相反,陆军认为海军只是陆军的附属,无论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等,如果没有陆军决定性的胜利,海军的胜利是没有意义的。

这就是日本海军和陆军斗争的根源。

二战时日本陆军和海军为什么那么不和?

日本海军和陆军的矛盾渊源很深,明治维新之后就已经萌生了,天皇一度也无法调解。在二战时,海军和陆军不能一致行动,分歧众多,谈几点看法吧:

第一,战略上的对立,1936年,参谋本部战争指导科科长石原莞尔代表陆军部制定了《国防国策大纲》,主张北进,以全部力量击垮苏联,与陆军相反,海军制定了《国策要纲》,主张北守南进,但是最后的广田内阁谁都不敢得罪,制定了《帝国外交方针》,主张南北并进,把美国和苏联列为同等目标。 第二,但是随着张鼓峰、诺门坎战役中的失败,陆军同意暂缓北进,现行实施南进,但就在此时,德国在欧洲战场初期取得了大胜,北进主张又开始兴奋起来。

1941年7月,日军实行全国总动员,准备实施北进,这是海军又反对起来了,其后,德军在苏联遭到重创,陆军的北进开始无限期推迟,南进开始成为了国策,所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第三,在侵华战争的脚步问题上,双方也有分歧,例如陆军主张先控制华北,打持久,海军则主张速战速决,重点进攻上海,在对待青岛的问题上,陆军想让青岛陆军管辖,青岛是日军华北的重要补给基地,而海军则主张把青岛改为海军港口和基地,设立华北海军部。

第四,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对于下一步作战计划,双方又发生了对立,陆军主张应以中国地区为重点,总体上实施防守,保住既得利益,海军则主张在太平洋与美军决战才是重中之重,主张进攻夏威夷和澳大利亚。 第五,中途岛战役失败后,海军颜面尽失,隐瞒战况,把责任推卸给陆军,说他们派出协调作战兵力太少。而且,战争后期,双方互相隐瞒战报。 最后,海军放弃了之前能够确保太平洋岛屿万无一失的豪言壮语,不得不求助陆军,陆军对此很鄙视。

双方还有对军费的争夺,很难想象,陆军抛开海军自己建造航母,自己建造潜艇,自己为岛屿上的守军运输物资弹药,这样的海陆配合,日本能不败吗?特约作者.一碗凉粉。

二战时日本陆军和海军为什么那么不和?

日本是一个陆地少海洋广沿海国家,日本陆军和海军的仇怨最早还要追述到明治维新的时候,当时日本废除幕府组建朝廷的时候,长州藩、萨摩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核心,海军主要将领来源于萨摩藩,而陆军将领则都是来源于长州藩。陆军和海军之间的斗争从那时就开始了,日本的资源导致两支军队在资金上相互竞争,天皇把建设军队的经费,百分之七十投放给了海军,用来建造大量的军舰,只有少部分拨款给陆军,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日本海军实力长期压着陆军。经费问题一直是日本海陆军矛盾围绕的中心。

在二战时期陆军和海军就矛盾不断,日本陆军方面主张学习德国战法,高呼北上攻打俄罗斯,海军方面倾向于太平洋,狂喊南下偷袭美国珍珠港。海陆军斗争只是表象,更深层的祸根在思想上,陆军觉得不能指望海军,于是自己造了舰船。海军觉得陆军的武器不行,于是自己造海兵坦克。海军的飞机拉杆爬升,陆军的飞机就推杆爬升,日本陆军与海军都希望在武器装备上尽可能的实现自己的特色。两方相互指责拖慢了军事装备的研究效率,就这样陆、海两军各有各的战略,各有各的兵工厂,互相不配相互扯皮。

(此图来源于网络)

二战时日本陆军和海军为什么那么不和?

都说兄弟关门打个够,开门亲不够,外人来犯揍个够。文化人说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可是二战时期的日本人不是这样。

旧日本的陆军和海军就像前世有不共戴天之仇,势不两立。不仅在国内一争高下,相互挖墙脚,而且到了海外战场上也是各顾各、见死不救,就差没有在敌人面前相互开火了。

旧日本的陆军海军有多不和?

一、不通婚。

二战日本的海陆军各自来源于幕府时期的长州藩和萨摩藩,这两个地区的军阀本就互相敌对,他们之间的矛盾被完整的继承给了日本陆海军。

长州藩看不起萨摩藩,萨摩藩也瞧不上长州藩,他们见面谁也不搭理谁,到天皇那里开会也是横眉冷对。海军的小伙子不娶陆军的女兵。陆军的小伙子也不娶海军将士家的女儿;两藩通婚就像太阳从西边出来稀罕。

二、打仗不协作。

日俄战争的时候,日本陆军奉命进攻俄罗斯守卫的旅顺港,但是俄国人死命固守,日本陆军久攻不下。

日本海军就在不远处的海面上游弋,只要打个招呼,他们就可以轻松提供火力增援。

可是陆军指挥官不愿意低头,他们前仆后继硬打,也不去找给海军打招呼。而海军眼看陆军遭遇那么大伤亡就是见死不救。最终日本陆军在俄军的机枪前面成批的倒下,而海军乐得见陆军吃瘪,终整场战役结束,海军一炮未发。

三、赌气抢资源。

陆军和海军为了赌气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尤其是抢资源,造武器这些奇葩事,没少发生。

陆军手里的钱不去购买陆军的装备,反而去买舰艇、买航母;而海军造坦克的荒唐事也时有发生。

二战的日本海军,是人类历史上唯一自己研发坦克的海军。而日本陆军也是唯一拥有自己航母的陆军。两支军队各自拥有独立的研发体系,资源技术绝对不会共享,甚至连拧螺丝的方向都特意设置成相反的。

日本原本就是个资源穷国,陆军和海军这么一折腾,就让原本紧缺的资源更艰难了。

四、见死不救。

在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日本进行海上封锁,日本海军的航母没有燃料不能正常行驶,更不能执行作战任务。而日本陆军的货船从东南亚源源不断把燃油运向日本国内,就是不给海军一滴燃油。

想要油?拿钱买!日本陆军给海军提供燃料,从来都是真金白银的卖的,哪怕海军燃料紧缺到火烧眉毛,陆军都绝对不会放水,做到了足金足两,童叟无欺。

有一次陆军的船队遇到美军战机拦截,日本海军舰艇就在几百海里之外,陆军顾不得那么多,立即向海军求救。海军回答道:没油,等吧。船上的陆军官兵气得嗷嗷叫,也无可奈何,等到美军战机把几艘货轮炸沉了,海军舰船才赶去看热闹。

按说日本的陆军和海军都是效忠天皇的,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他们之间到底有多大过节,以至于水火不相容呢?

日本的海陆军来自不同派系和地区。

在日本政体中没有内阁之前,幕府是国家的实权派,天皇是日本的名誉首脑,当然也是国家象征。不过天皇不参与国家国家管理,真正负责的就是幕府将军,而将军也是负责全面工作,真正执行机构是大名,他们才是负责具体事务的实权派。

日本国内长州藩和萨摩藩就是地方上的实力派,可以说他们在日本国内都是举足轻重、一手遮天的势力。

19世纪末,因为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天皇开始了“削藩”也就是限制幕府的权力,在消除割据势力的时候,作为地方实力派,长州藩集团和萨摩藩集团积极支持“中央”决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积极配合、热烈响应。

因此天皇在削藩成功后,论功行赏让他们都升官发财。天皇知道他们有矛盾,就把两家的头目们召集在一起吃饭,也希望他们精诚团结把国家搞好。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的矛盾化解谈何容易。长州藩与萨摩藩有世仇,他们的仇怨可以上溯到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带兵入侵朝鲜的时候,长州蕃已经是文治派的势力范围,而萨摩蕃则成了武断派的势力范围。两派谁也不服谁,矛盾越来越深,最后发展到兵戎相见、大打出手。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后,两家的矛盾不但没有化解,反而越来越深。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开始组建一支适应新形势的军队,其中长州藩派系负责组建控陆军,萨摩藩派系则负责组建日本海军。

海军、陆军组建后,两家的矛盾也带了进来;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矛盾越来越大。

日本陆军和海军就像两头倔驴,一直斗到日本战败才结束。日本战败以后,海军陆军同时完蛋,随着整个日军体系被摧毁,两军之间的拆台也就以同归于尽的结果告终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