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被清朝替代是中国历史的悲哀,文明的倒退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野蛮征服文明的又一个重复罢了。

万幸的是,满清入关以后还不算太夸张,不算太野蛮。

他们不像当年元蒙 蒙古人那样胡来,也学习了之前历代汉人王朝的制度。

但是,由于少数民族特有的危机感,形成了满清统治阶层的“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汉人)”的特殊心理。

满清的一切政策的宗旨,不是对外,就是对内部镇压汉人。

为了对付汉人,满清是不管国家政策对国家民族的未来是否有利的。

随便打一个比方,满清明明知道,如果学习了日本那种君主立宪制,搞资本主义文明,国家和民族会有大发展。

但,满清的旗人都不成器,八旗子弟只会吃国家福利而已。

一旦搞了全面的资产阶级改革,产生了日本那种很多的新兴资本家,必然都是汉人。

那么,这就会从根本上动摇满清的统治基础。

再比如,只要想日本一样开启民智,进行新式文明教育,国家民族必然也会有大发展。

大家看看满清最初一批送到美国留学的孩子,回来以后最差的也是优秀知识分子。

但这就不能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进行愚民控制。高新式文明教育,等于为满清统治者自己掘墓。

事实上,满清也就是被一群海外汉族知识分子为核心的乌合之众推翻的。

因为种种,满清人为的拒绝各种进步,逆世界潮流、历史潮流而动。

我们东邻小国日本起点比我们差的多,但人家愿意改革,愿意发展,不排斥西方先进的东西,无论是洋枪大炮、科学还是制度。

相反,满清就是不改革,不学习,搞个预备立宪搞到满清垮台还没有搞成,这还能不完?

最终不但搞垮了满清王朝自己,也害苦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说白了,毕竟是少数民族鼠目寸光,天生对汉人有恐惧心理。

尤其是满清晚期,他们依赖的八旗子弟都成为饭桶,只能依靠汉人对付汉人,这样导致高度的心虚,就怕汉人发展起来将他们推翻。确实,当时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等,都是极有可能的人。

相反,满清皇族里面自从奕䜣死后,哪里还有什么像样的人。

最有才华的荣禄,充其量也就是个普通大臣而已。

明朝被清朝替代是中国历史的悲哀,文明的倒退吗?

这个的确是文明的倒退,而且是极大地倒退。

大清虽然军事制度比大明的先进,但是从文化到政治,都是明显比大明落后的多。这也是满清入关之后,制度继承明制,文化推崇儒学的原因。

所谓清承明制,实际上是继承的明初的那种高度独裁的政治模式,清朝的内阁的权力起先被议政王会议压着,之后政治权利几乎被军机处悉数夺走,除了留个好名,别的啥用也没有了。而且阁臣多为满洲大臣,此外六部尚书,也尽是满洲大臣,这样的官僚体系,目的就是保证八旗子弟对政权的把握,以防止汉臣有僭越行为。在这样一个独裁的体制下,王朝的进步是缓慢的,政府也没有任何生气(当然乾隆前十三年,大清的政局非常开明),总的来说,中国的政治在清代继元明的后退之后(当然,终明一朝,中国的政治其实是在不断进步的,但是并未赶超到宋代的先进程度),进一步后退了。

在文化上,虽然清政府非常明智的采用了以儒治国的方略,但是又有本事满洲人的文明过于低级,因此在面对高文明程度的汉人时,是有一种文化自卑的心态在作祟。面对人数远多于自己,文化又比自己先进的民族,满洲只能采用高压政策,才能在既保证自己不被同化的前提下,还能控制住全国的老百姓。

清代的文字狱在顺治和乾隆时期格外兴盛,其实整个康乾盛世,全方位的繁盛阶段是在雍正朝和乾隆的前十三年里,这个时期,皇帝尊重文人,文化相对开放,民生重现繁荣。但是乾隆十四年开始,宽厚的仁君变成了一个独断残酷的暴君,高压的民族政策,把老百姓一点一点的弄得半死不活,严格控制文人的思想活跃程度,让整个大清帝国变成了一个可悲的精神和物质匮乏的“饥饿盛世”。

明朝被清朝替代是中国历史的悲哀,文明的倒退吗?

提问者,对于此提问我不给予回答,那么请尔解释一下何为文明?尔发此提问的目的又是什么?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过去的旗人讲礼貌、讲文明、讲规矩,大清是以孝治天下,尊孔敬儒,这是众所周之的,而现在的一些人知道什么是教养,知道什么是礼貌,知道什么是规矩,甚至知道什么是道德吗,知道吗?!一个个还在网上大谈什么文明,还大谈什么中华文明,且问,你们配吗?!我告诉你们,你们不配!

明朝被清朝替代是中国历史的悲哀,文明的倒退吗?

怎么是倒退?是人类文明史的耻辱!任何稍有良知的人都会对满清的暴政感到愤怒:从在辽东屠无谷之尼堪开始, 屠城、圈地、投弃、迁海、逃人法........

就拿屠城来说吧:济南、扬州、昆山、常熟、金华、泾县、赣州、南昌、湘潭、汾州、大同、广州、潮州.................约五千万人,近三分之二的汉人被杀。这个星球上有历史记录以来有比这更残暴的事件吗?

在尸山血海上讨论满清所谓的政绩有意义吗?按鲁迅的说法那就是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明朝被清朝替代是中国历史的悲哀,文明的倒退吗?

任何倒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华文明五千年,每一次的蛮夷统治都是一场巨大灾难,但清朝算是例外。

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在中原大地掀起泼天浩劫,在这场灾难里,人口巨减一半,汉民不但成为被奴役压迫的对象,甚至变成了军粮“两脚羊”,野蛮对文明的践踏让中华文明大幅倒退,其产生的战火及混乱影响直至隋朝建立才逐渐终止。之前有人竟然要将教材中的额五胡乱华改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实属数典忘宗。

两宋的逐渐软弱,让北方民族再次崛起,元朝对汉人的奴役虽然“文明”了一些,但“四等人”的划分制度,让这个朝代只有短短的一瞬,巨大的压迫早就巨大的反抗,仇恨的爆发造就了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一个毫无任何根基的“乞丐皇帝”——朱元璋。

满人入关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清朝王座之下是鲜红的血肉,这也是有淸一代汉人反清复明始终不绝的直接原因,留发不留头给汉人的只有屈辱。

但是,顺治入关后,清王朝的政策制度开始逐渐缓和,满族统治者深谙前代外族统治中国失败的教训,开始吸纳任用汉人,开科取士、六部设立满汉尚书,其实满族能够打下天下靠的是自己的武力,但统治天下,就是从皇太极手下的几个汉人和几本汉书开始的。“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也是清朝统治者的同时。

从康熙开始,更加注重对汉人的信任和安抚,继承并开创了很多清明政令:提倡“地不分南北,人满汉不分”,设“博学鸿儒科”吸引民间汉族大儒,“永不加赋”令百姓感恩戴德。但是,清王朝并没有做到对汉人的一视同仁,“满汉不通婚”直到清末才被废除、“文字狱”一代狠似一代等等。

对汉人的安抚和友善,并不意味着时代没有在清朝逆流而行,中国历史,在一乱一治中从未停歇,文明的发展在清朝确实遭遇了倒退。

首先,抱缺冷兵,军事倒退。在明朝,中国的火器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1547年燧发枪刚刚被发明出来,直到1848年还被欧洲军队普遍装备,而16世纪末的万历年间,可以连续发射的“三眼神铳”已经在李成梁的部队里出现建制部队。若是明朝未被推翻,或许数百年后的外夷的坚船利炮也不敢轻易践踏我华夏大地,灾难从清朝建立伊始就埋下祸根。满人对自己的刀马文明无比信仰,同时努尔哈赤就是因为红夷大炮才伤重不治而亡,清朝的火器的不仅停滞甚至倒退,有数的火枪部队更多担任着贵族的“礼兵”。武器的落后时中华文明倒退的基础原因。

其次,闭关锁国,经济倒退。在明朝中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以小作坊为特征的民间资本兴起。满人入关后,承继明朝的雄厚国力曾一度称雄世界二百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清朝的闭关锁国让资本主义开始倒退,从而逐渐使国力衰落,加上内部的贪腐成风、国库亏空,又偏爱粉饰太平、虚假繁荣,加上后期列强的鸦片输入财富掠夺,日沉西山已经不可阻挡。经济倒退是中华文明倒退的关键原因。

第三,海疆不靖,发展倒退。对海洋的恐惧从明朝开始。朱元璋农民本性让其对海洋充满了恐惧,禁海令只有因为特殊原因的郑和是唯一例外,对海洋军事力量的忽视,是倭寇猖獗的直接原因,也是数百年后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根源。清朝前二百年延续了明朝的海洋方针,直到北洋水师的建立才有了复兴的机会,遗憾的是为时已晚大势已去。忽视海洋是中华文明倒退的直接原因。

最后,愚昧无知,思想倒退。先秦诸子百家、西汉董仲舒、唐宋韩愈朱熹、明代王守仁都是影像时代的思想大家,而在清朝,却没有一个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归于明末,严复、王韬抄袭西洋,一个没有思想的时代是可怕的,愚昧无知只能造成盲目自大,慈禧太后对义和拳的“魔术”崇拜才会向八国宣战,结果是连一个东交民巷都攻不下来。康熙帝说“天下大权,惟一人操之,不可旁落”,文字狱将思想者打下囚牢;明伦堂让民间没有发言自由。愚民禁言的政策没有让皇权时刻在握,反而是最终连统治者自己都相信了自己编造的谎言。思想倒退是中华文明全面倒退的根本原因。

明朝被清朝替代是中国历史的悲哀,文明的倒退吗?

其实都差不多,都不合格。当时中国最需要李世民这样的皇上,但这种皇上可遇不可求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