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羽在败走麦城时刘封和孟达不救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是不救,是没法救,也救不了。
诚然,当时孟达、刘封所在的上庸,是距离关于最近的蜀军城市。
但这并不意味着,孟达、刘封有可能营救关羽。
当时关羽大败,退守麦城。
东吴的军队不但奇袭荆州成功,还率军占据了南郡西边的宜都郡的秭归夷道,驻扎在夷陵,封锁了蜀军可能沿着长江南下增援荆州的路线。
关羽万般无奈下,只能向上庸的孟达、刘封求救。
但上庸三郡就是今天的湖北省竹山县一带,当年非常荒凉偏僻。
从上庸到达当阳麦城,只有水路和陆路两条路。
但陆路要穿越神农架原始森林东边,要走长达500华里。
就算孟达立即出兵,等大军走到麦城,关羽早就完蛋了。
水路则根本走不通,因为必须经过曹军控制的襄樊。
曹军能够放你这么多军队随便通过?根本就是白日做梦。
另外,孟达、刘封也没有营救关羽的实力。
东吴为了对付关羽,使用了数万主力部队。
而孟达、刘封驻守上庸,历史记载兵力只有3000多人,而地方豪强武装和少数民族武装也有数千人,随时可能造反(后来也确实反了,打垮了刘封)。
换句话说,孟达、刘封的几千兵力,自保尚且勉强,何谈救人。
就算孟达、刘封不顾一切带着几千人赶到了,恐怕还不够东吴一口吃掉的。
而孟达本来就是军阀,是刘璋的部下,投靠刘备没有几年,根本不是刘备的心腹。刘备派刘封去就是监视孟达的。
但刘封自己也不傻。他如果胡乱去增援关羽,很有可能把自己的性命都送掉,而且孟达说不定也会窝里反,杀死刘封投靠东吴或者曹魏。刘封也不愿意去冒险。
说白了,这一切都是关羽搞砸的,不能责怪孟达和刘封。
为什么关羽在败走麦城时刘封和孟达不救他?
这问题本身就有个严重错误。刘封和孟达不是在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见死不救(没人报信,他们也根本料不到关羽遇险),只是在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不出兵助战而已,这有本质区别。其实他们根本算不上有什么错,相反,如果真的助阵了,出了事反而有严重的责任。
必须再次强调一点,三国演义中关羽被困麦城,廖化突围去上庸找刘封孟达发兵救援的情节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这个情节也根本不合乎逻辑。试想,如果廖化可以突围,为什么关羽不可以?就算关羽的外形特征太明显也可以乔装改扮由众人互送杀出重围啊。事实上当时关羽绝对是被包围得死死的,一个士兵都别想逃出去。真实历史上的廖化是在关羽被擒杀后被困东吴,一年多以后才逃出。既然没人能逃出去报信,那刘封孟达也就不可能知道关羽遇险。因为关羽败走麦城并被擒杀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而短短几个月前,八月,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十月,关羽收在洛阳附近作乱的陆浑民孙狼等为部属,威震华夏,声望达到顶点。谁能料到这么短时间内就急转直下立刻败亡?没人能料到的事,怪罪刘封孟达显然是不公平的。
那刘封孟达拒绝出兵的事情有没有呢?确实是有的,不过不是关羽麦城被围时,而是关羽在围攻襄樊时,拒绝出兵助战。《三国志•刘封传》记载: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这就很清楚了,是关羽攻打襄阳、樊城时,多次让刘封孟达出兵协助自己。刘封孟达表示山郡(指东三郡:上庸、房陵、西城)刚刚打下,立足未稳,不能轻易离开,拒绝出兵。
那刘封孟达有没有错呢?其实真的说不上错。因为关羽地位虽然高于二人,却非二人直接上司。刘备入蜀时,留关羽全权处理荆州事务。但刘封孟达所在的东三郡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属于益州。而此二人刘封是跟随刘备入蜀后在汉中之战立下赫赫战功,孟达是原属刘璋后归顺刘备,他们都不是刘备留给关羽镇守荆州的部下,不听从关羽的调遣并没有什么错。而且,他们拒绝出兵的理由也是合情合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是在汉中之战后刘封孟达刚刚打下来的,确实立足未稳,此时抽调兵马援助关羽,如果真的导致三郡丢失,那才是刘封孟达的大罪过。所以,他们不出兵情有可原。
有人可能会说,刘备后来杀了刘封呀,是不是证明刘封的罪呢?恰恰相反,刘备杀刘封面上的罪名是他后来欺凌孟达,导致孟达反叛投降曹魏,东三郡被曹魏所夺(当然深层原因是诸葛亮担心刘禅继位后刘封成为不稳定因素),这个罪名也正好证明了,刘封孟达的任务是镇守东三郡,东三郡丢失是罪,所以他们不能轻易出兵。至于没有助战关羽而导致刘备恨刘封,那只能算是一种迁怒而已,要是没有后来丢失三郡,刘备连给刘封治罪的理由都没有。
综上,刘封孟达不是不救麦城被围困的关羽,他们也根本不知道关羽被围困在麦城。他们是没有在关羽打襄樊的时候助阵。这一点,无论他们二人私心如何,从保证东三郡稳定这一点来说,刘封孟达不算做错。
为什么关羽在败走麦城时刘封和孟达不救他?
公元219年5月,曹操放弃汉中北还,历时2年的汉中之战终于以刘备的胜利结束,刘备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又乘胜派遣宜都太守孟达率军进攻房陵郡,孟达很快攻破郡城,擒斩魏国房龄郡守蒯祺(诸葛亮的姐夫),但是刘备终究没有完全信任降将孟达,又派遣其义子刘封前往接管孟达的军队,孟达则沦为刘封的副将。刘封接管孟达的军队以后,与孟达一起率军进攻上庸郡,魏国上庸郡守申耽,西城郡守申仪投降魏国,自此,刘备集团夺取魏国东三郡,打通了荆州与益州的联系,东三郡与荆州江陵城互为犄角,相互呼应,对曹操集团在荆州的军事重地樊城、襄阳照成很大威胁。
同年七月,刘备进位汉中王,自此,刘备集团拥有益州全境与荆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基本上实现了“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但是,为了完全实现“跨有荆、益”,还必须将曹操势力彻底赶出荆州,为了将曹操势力彻底赶出荆州,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同时,关羽发动樊襄战役,前期进展顺利,因为东吴背盟,吕蒙白衣渡而江败走麦城,关羽在败退途中,多次派人去东三郡找刘封、孟达求援,然而刘封、孟达却以“山郡初附,人心未定”为理由,拒绝发兵救援关羽。
据《魏略》记载:达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馀家归魏。也就是说孟达投降魏国之时直接带走了四千部曲,这四千部曲每家出一个男丁也能凑齐4000兵马,孟达还只是刘封的部将,刘封既然能够压制孟达,手下的兵力不会低于孟达,再加上东三郡原先的郡兵,刘封、孟达在东三郡的总兵力应该在万人以上。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人口稀少,不像《三国演义》那样说的动辄数十万大军,在演义中刘备伐吴出动了七十余万大军,实际上只有4万大军而已,演义中官渡之战袁绍八十三万大军实际上只有10万而已,演义中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万大军实际上只有23万。
关羽发动樊襄战役,尽起荆州三郡之兵也不过3万人,因此,东三郡这1万大军兵力并不少,假如刘封孟达率兵万人救援关羽是有可能挡住吴军追兵救下关羽的。那么,刘封。孟达在有能力救下关羽的情况下,为何见死不救?
其一:孟达害怕承担丢失东三郡的责任;东三郡中,只有房陵郡是孟达武力夺取的,其他二郡都是直接投降的。刘备集团在东三郡的统治是很脆弱的,申耽、申仪只是迫于形势才被迫投降刘备,并非真心投靠,从后来形势不对着这两个立即又投靠曹魏可以看出,这两个就是墙头草,一旦东三郡兵力空虚,他们随时可能叛变。一旦东三郡失守,孟达肯定要承担丢失三郡的责任。刘封是刘备义子,关羽和刘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这两个就算丧师失地,刘备都不一定会怪罪他们,而孟达不同,他是降将本来就被排挤,又不受刘备信任,再加上他把诸葛亮姐夫杀了,成都的诸葛亮巴不得找理由杀了他呢。
其二:刘封不敢擅做主张;刘封奉刘备之命镇守东三郡,而关羽奉命镇守荆州三郡,实际上刘封与关羽应该处于互不统属的平级关系,在没有得到刘备出兵许可之下,刘封也不敢擅做主张,冒着丢失三郡的风险去救援关羽,其实当时关羽败局已定,即使刘封率军救援,可能只是徒增伤亡,三郡又因此失守,这是得不偿失的。
参考文献:
《三国志》
《魏略》
为什么关羽在败走麦城时刘封和孟达不救他?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唯一有可能救援他的,就是当时正在东三郡也即房陵、上庸和西城的刘封、孟达。此时,因为吕蒙偷袭荆州得手后,陆逊率军沿江而上,先后攻占了秭归和巫县,已经遮断了关羽经宜都退往益州的通道,也不可能沿江西进退入益州,所以,唯一能够救援关羽的,就只有刘封、孟达所部。但奇怪的是,刘封、孟达并未救援。事后,孟达自知罪责难逃,率军降魏,刘封则在退回益州之后,回到成都,被刘备下令诛杀。
那么,刘封、孟达作为蜀军将领,为什么不救援同僚关羽呢?
孟达是益州豪强,刘备入川时,刘璋派法正和孟达各率两千部曲迎接刘备。刘备将法正和孟达的部曲合并,交由孟达率领,驻扎在江陵,法正则随刘备入川。江陵在刘表时期,就是后勤基地,囤积了大量粮草。赤壁之战前,曹操南下后,刘琮投降,刘备南奔,曹操怕刘备逃入江陵,亲率五千精骑追击。江陵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刘备在荆州站住脚后,江陵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刘备让刚投降的孟达驻扎在江陵,以示推诚之意。
孟达驻扎在江陵之后,归属于荆州指挥。刘备入川不利,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率军西进支援,关羽留守,孟达成为关羽下属。张飞本来是宜都太守,张飞入川后,关羽进行了调整,孟达改为驻守江陵上游的宜都,治所在秭归。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襄樊时,孟达也奉命从秭归北伐房陵,攻杀房陵太守蒯祺,占领房陵。刘备则命刘封从汉中沿沔水而下,与孟达汇合,进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投降,东三郡遂属刘备。
房陵、上庸和西城虽然地理上很接近荆州,但在汉朝时还只是县,属于益州刺史部下属的汉中郡。从东三郡的山路可以直达秭归,再沿江而上,进入益州。但更多的时候,东三郡与益州的联系主要还是通过汉中进行。汉末天下大乱,刘焉刘璋父子相继割据益州,张鲁占领汉中,刘表此时则派人占领了房陵,并将房陵设为郡。孟达进攻房陵时所攻杀的蒯祺,虽然史无明文,但推测应当出自荆州大姓蒯氏。
刘琮投降曹操后,蒯祺也投降了曹操,东三郡也就同时归降了曹操。之后,刘备占领荆州一部分,但房陵因为地理上靠近襄阳,而襄阳此时尚在曹操手中,所以并未攻占。一直到关羽北伐,曹仁已经被压制在樊城的时候,孟达才从秭归北上,进攻房陵。房陵在上庸、西城与襄阳之间,所以,孟达占领了房陵之后,西城和上庸就孤立无援了。刘备再派刘封从汉中到上庸,西城和上庸走投无路,就投降了刘备。
《三国志·刘封传》注引《魏略》交代了这次投降刘备的申耽申仪兄弟:
申仪兄名耽,字义举。初在西平、上庸间聚众数千家,后与张鲁通,又遣使诣曹公,曹公加其号为将军,因使领上庸都尉。至建安末,为蜀所攻,以其郡西属。按田余庆先生在《秦汉魏晋史探微》一书中的考订,东三郡在战国时期属于秦楚交界地区,人口稀少。汉朝建立之后,不断迁徙罪人之家到这里,人口才逐渐多起来,但经济始终不算发达。而且,当地山区多有蛮族,是为荆蛮。而申耽申仪兄弟是当地豪强,汉末大乱时,他们聚众自保,先通张鲁,是因为前面说过的,本来这里属于汉中辖区,曹操占领襄樊之后,他们才投降曹操。而曹操任命申耽为上庸都尉,也是因为当地对曹魏而言,算西南边境地带,汉夷杂居,所以郡不设太守,只设都尉,以为镇抚。
孟达北上攻占房陵之后,申耽、申仪投降刘备,为了表示诚意归降,申耽并且“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也就是派遣任子,好让刘备放心。刘备则投桃报李,任命申耽继续担任上庸太守,任命申仪为西城太守,孟达则担任房陵太守,刘封被晋升为副军将军,成为东三郡地区的最高军政负责人。不过,从后来的事态发展看,刘封驻地并不在孟达占领的房陵,而在东三郡中距离汉中更近的西城,也就是申仪担任太守的这个郡。
刘封从汉中到上庸时,似乎并未代领军队。《三国志·刘封传》称:“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也就是说,刘封去上庸,就是要统帅其军队的。虽然陈寿在这里写的是“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但按照田余庆先生的看法,这只是表面的理由,刘备还有另一层未说出的理由,就是刘备内心对孟达其实是并不完全信任的,所以才派了跟随他时间更长,而且又是他的义子的刘封去“统达军”。
同样,这也是造成刘封与孟达关系紧张的原因,而刘封在平定东三郡之后,敢于夺孟达“鼓吹”,同样是有这个背景。因为“鼓吹”是大将才能有的,刘封衔命而来,是主将,为主将配备的鼓吹待遇,刘封自然也要夺走。所以刘封要夺走孟达鼓吹,就是要公然宣示自己在东三郡的地位。
关羽围困襄樊之后,虽然困曹仁、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但随着曹操不断调遣援兵前来,关羽前线兵力不足,要求刘封、孟达出兵相助,参加襄樊战役。刘封、孟达表示拒绝,理由是“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之后,关羽兵败身死,直到最后时刻,距离关羽最近的蜀汉将领孟达也仍然没有丝毫加以援手,哪怕是关羽已经兵败逃亡的时候,他也没有派兵接应一下,而关羽的逃亡目的地正是房陵。所以,事后孟达惧罪而投降曹操。
《刘封传》在解释孟达投降时提到了刘封夺孟达鼓吹一事,意在渲染刘封与孟达关系紧张,加上孟达害怕刘备追究不救援关羽的责任,才断然降魏。但按照田余庆先生的解释,孟达投降曹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从刘备派刘封前来统军一事中感受到刘备对自己的信任是有限度的,从而断定自己在刘备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这对“恃才自高”的孟达来说,难以接受,从而转投曹魏。
但以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陈寿记载刘封、孟达拒绝出兵支援关羽的理由“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似乎并不完全是假话。东三郡刚才占领不久,恩信未立,人心未定,只有孟达带来的四千部曲镇抚,而当地豪强申耽、申仪聚众数千家,实力也不弱,以孟达的兵力镇抚似乎旗鼓相当。所以,如果刘封、孟达救援关羽,出兵少了未必能有实际意义,如果出兵多了,全军出动,身后的申耽、申仪如果有什么小动作,他们就和关羽一样,完全陷入困局了,进退两难。所以,他们选择了坐观成败。
孟达投降曹魏之后,曹丕大喜过望,对孟达封官许愿,合并东三郡为新城郡,以孟达为太守,并派驻宛城的征南将军夏侯尚和时在襄樊前线刚追击过关羽的徐晃协助孟达,进攻刘封——这也可以反证,孟达驻在房陵,而刘封驻在西城。孟达写信给刘封,劝刘封投降,刘封不听,准备抗战。但刘封如前所述,此时似乎没有自己的亲信军队,只能依赖西城太守申仪,而申仪选择了投降曹魏,刘封只能突围出逃,回到成都。
为什么关羽在败走麦城时刘封和孟达不救他?
刘备收养刘封到建安十二年刘禅出生,数年间,刘封是唯一继承刘备位子的人,在这短时间内,刘封身为刘备义子,对其极尽心力,尽忠尽责,早新野之战与赤壁之战中,战功赫赫。刘备攻打汉中之时,刘封率兵接应黄忠。之后,又跟随刘备抵御曹操,与徐晃交战,诈败而走,与曹彰单挑,三合大败。这也是刘封在刘备内部地位最为尊贵的时期,同时也得到了刘备的认真培养与娇惯,养成了刘封的“刚猛”骄纵成性的性格。
襄樊之战后,关羽被困麦城,派廖化求援刘封、孟达,刘封误听孟达离间之言,不发兵救援,导致关羽被孙权所杀。刘备为此感到非常愤恨,孟达畏罪投降曹魏,与徐晃将兵伐上庸,并修书刘封劝降。刘封大怒,扯书斩使,与孟达交战,三合击败孟达,但旋即遭到徐晃、夏侯尚等围攻,损兵折将,丢失上庸,逃奔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但刘备随后听说刘封扯书斩使之事,心中颇为后悔杀了刘封。
为什么说刘封、孟达不救关羽呢? 其实刘封听信孟达谗言才不救关羽的,这说法是在《三国演义》中这么讲的。而在真正的历史上,当时关羽向刘封请求出兵的时候还是关羽围困襄樊的时候,当时关羽未显劣势,而上庸还是刚占据不久,上庸的世家豪族虽然降了但是并没有真的臣服,而且上庸的兵力很少要是刘封贸然支援关羽,可能前脚走后脚上庸就变成别人的了,所以说刘封不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上庸和麦城相聚甚远,虽然能够顺水前去,但是上庸兵少一旦去了也很难救下关羽,而上庸确实必然会失去,这样未必有功一定有过的。刘封也是三国历史上有名人物,战功赫赫。没什么兵权,最后被刘备赐死。
为什么关羽在败走麦城时刘封和孟达不救他?
孟达不救关羽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孟达本来是刘璋的手下,之所以会投降刘备,不能说不是自己的选择,但是也是在法正和张松的怂恿之下,才会有这种举动的。那么,作为第一批投降刘备的人员,张松被刘璋杀死,而法正则得到了刘备的重用。反过来再看孟达,不仅得不到和法正一样的待遇,反而因为被猜忌,被诸葛亮和刘备送到了偏远的荆州。
这样一来,孟达的心里就开始不平衡了。孟达认为,自己投降刘备是有功的,却在关羽这里受窝囊气,心里已经产生了背叛的念头。而孟达的背叛,则代表了原本蜀中人员的心理。说的简单点,就是刘备虽然占领了蜀中,但是人心并不都是向着刘备的,也就是说,从孟达的背叛,可以看出刘备阵营的不稳定。
刘封不救关羽的原因。其实,刘封的背叛,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刘封名义上,是刘备的儿子,但是说到底,不是刘备的亲儿子,而是刘备收养的义子。当刘备一开始收养刘封的时候,就受到诸葛亮、关羽等人的反对,这也为后来刘封不去援救关羽埋下了伏笔。
而刘封不去援救关羽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关羽曾反对刘备册封刘封为世子。对此,在书中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达笑曰:“……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
或许,就是关羽的这番举动,彻底导致刘封也不愿出兵救助关羽。但是,实际上,刘封不去援救关羽,体现的是刘备阵营当中,权利斗争的一个缩影。关羽是支持刘禅的,而不是支持刘封的。刘封既然得不到关羽的支持,现在又何必去救他呢?一旦把关羽救了出来,自己不还是得不到重用吗?
所以,从表面上来看,刘封和孟达不去援救关羽,是他们两个害怕关羽惩罚自己。实际上,一个代表了刘备阵营在蜀中的不稳定,一个代表的是刘备立嗣的政权斗争。所以,后来的蜀汉,表面上看,是一团和气,实际上则是暗流涌动。或许,这也是蜀汉最终没有一统天下的根本原因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