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山本的特种部队使用的是美式装备,这在当时可能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是不可能的。
抗战前期,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并不好,但还维持了基本的贸易,比如废钢和石油交易。
这些贸易,主要是战略资源,以及日本造不出的机床等。
也有军事交易,但数量有限,没有大规模交易轻武器的记录。
在抗战中,山本特种部队使用美式装备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而山本特种部队原型益子挺进队是伪装成八路军,使用的是八路军的武器,根本就没有冲锋枪。
为什么出现这种离奇的场面,其实很简单,搞不到百式冲锋枪的道具。
百式冲锋枪和少量的MP18、MP28是日军二战中唯一的冲锋枪。
但如果萨沙没猜错,亮剑的作者和导演根本不知道日军用过MP18、MP28。
其实MP18、MP28也就是花机关,在中国实用广泛,是有道具的。
但百式冲锋枪总生产数量只有3万支,基本都部署在太平洋和美军拼命,所以国内搞不到道具。
相反,美军M3冲锋枪,也就是黄油枪的道具是最多的,主要都是当年拍解放战争题材电影留下来的,随处可见。
所以,干脆就让日军用美制M3冲锋枪了。
其实萨沙虽然不算什么抗战专家,至少写过抗战轻武器和抗战重武器的两本书,不会犯这种离奇的错误。
如果以后那个导演想要咨询武器和战史方面问题,直接来问我,不收一分钱,介绍女演员即可。
《亮剑》中山本的特种部队使用的是美式装备,这在当时可能吗?
首先我们来回顾重现一下电视剧《亮剑》中山本特工队的装备——
风镜,夹克,冲锋枪,和李云龙的军队比,仿佛很高级——
但是,分拆开来,就会有一些问题。
首先说钢盔。
二战中各个国家的钢盔都很有特色,一眼就能分辨。
德军的M35,M40,M42,有特有的弧线,只有纳粹德国和仆从国,以及国军使用——
日军的90式钢盔是个标准的乌龟壳——
苏军的SSH 40 是这样的——
和美军的有那么一点点挂像,美军的M1是这样的——
区别在于美军这个要圆一点,靠近耳部的幅度不是那么大。
接下来英军和大多数英联邦国家是炒菜锅MK2——
而英军其实不怎么戴钢盔。
以上这些头盔都有个显著特点,那就是有盔檐。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山本特工队的,恰恰没有——
二战中这种倒扣花盆式样的头盔,只有两个国家有,都用于伞兵,一个是德国M36伞兵盔——
它的特点仔细看,其实就是一个锯掉了耳檐的M35头盔
是不是亮剑里的呢?不是,因为顶部很方,没有那么圆。
而英军的伞兵头盔MK2就正好了
我们来对比一下市场花园计划里的英军伞兵和山本特工队——
电视剧里面说,山本是德国学习归来的,所以应该用德国装备,至少也是德国的M36伞兵盔,但是,在军品里,M36是稀有藏品,在拍摄《亮剑》的年代仿品也不多,大概就拿英军的来顶替一下了。
接下来,身上背的这个夹板——
如果不是小棉袄的话,就只能理解为是防弹钢板了,二战中,只有苏军的突击队,惩戒队,攻坚队才使用这种钢板式防弹衣——
再来看冲锋枪
M3冲锋枪(M3 submachine gun)是通用汽车公司在1942年为美军研发的廉价版冲锋枪,采用了大量冲压技术简化流程,替代昂贵的汤姆森,于1942年12月12日开始服役,由于外型像是替汽车打润滑油(黄油)的润滑油枪,也被称为黄油枪(Grease Gun)。
山本特工队的时代背景应该是晋察冀大扫荡,那就是1941年-1943年左右的事情,从时间线上来说,倒是用得到美军最新生产的M3, 只是美军自己生产这支枪装备部队都吃紧,已经在1941年开始和美国撕得如火如荼的日军是怎样才能搞到这款武器呢?并且就算搞到了,在贫瘠的华东战场上,如何供给.45自动手枪子弹huo或者9毫米鲁格弹弹药?
所以在这里,其实可能想用的是德军的mp 40, mp 40使用9×19毫米鲁格弹,而中国战场上广泛使用的C96(盒子炮)也是这种子弹,至少不存在难以补给的情况。
这两只枪在外形线条上足够像,然而MP40 的真品就很少到达过中国,仿品就更难见。所以道具根本就没这种枪支储备,只能用解放战争里烂大街的M3代替。
原著中说使用的是mp38,也就是mp40的前身。
《亮剑》中山本特工队的打扮,是伞兵的打扮。但是从来没有坐飞机伞降过,都是穿着降落伞背带坐卡车。
而二战时期的日军伞兵建立时间很晚,具体来说1940年才在纳粹德国的帮助下完成建立,1941年9月才开始进行空中训练。
所以这身伞兵打扮和M3冲锋枪一样是穿越的。
而日军伞兵一般用的是短步枪和2式折叠步枪——
实际上日军在二战有自己的冲锋枪——百式
但是战略思想上日军就觉得冲锋枪消耗大,耗不起,所以根本就很少使用。
所以我们看到的山本特工队这身行头,有点万国拼凑的味道,只是为表达他们是很特别,很先进,很凶悍的虎狼之师。
虽然看起来虎狼了,其实实战上并不实用。
二战中,日军真正的敌后特工部队是这样的——
最好的打扮,无异于低调,而最好的装备,无异于20发长弹夹的驳壳枪——
捷克式——
最后放张日军敌后破坏部队的代表图——
不知道这位有没有佩戴双节棍2333......
《亮剑》中山本的特种部队使用的是美式装备,这在当时可能吗?
这个问题还需要深入讨论一下。首先说剧中的M3冲锋枪,该枪实际上是在二战后期才出现的,而且即使是抗战中的中国军队也很少得到,大量进入中国时已经是解放战争了,因此在抗战早期的日军根本不可能获得这样一款穿越的武器。
但是按照美式装备这个设定,在当时的抗战前期(日美尚未开战),山本特攻队完全在当时是可以获得其他冲锋枪等装备的。就拿美式冲锋枪而言,当时美国已经有汤姆逊、雷兴等多款冲锋枪,虽然中日全面开战后日美关系持续下降,美国也对日本采取一系列制裁,但是日本采购或者以其他方式引进一部分冲锋枪这样的轻武器完全是没有问题的。要知道美国1941年才对日禁止出口石油这个战略资源,更不用说冲锋枪这样的东西了。
而实际上考虑到当时的历史事实,山本特攻队最有可能装备的实际上是德式冲锋枪,不过不是著名的MP38/40,而是MP18、MP28等冲锋枪。日本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引进过一部分德式冲锋枪,用于装备试用和参考。后来在中日战争中,日军也缴获有一部分中国军队的德式冲锋枪,在现实中也有装备使用的例子。
因此总而言之,装备穿越的M3冲锋枪是不可能的,购买美式冲锋枪是现实可行的,但是最大的可能则是装备德式冲锋枪。
《亮剑》中山本的特种部队使用的是美式装备,这在当时可能吗?
原著里说山本特攻队装备的是德制MP-38冲锋枪,而电视剧里的山本特攻队拿的是美制M-3冲锋枪。虽然这点小细节,但是热血的剧情和演员们爆表的演技这并不影响观众观看,因为一般人不会有太多的军事知识,并不会纠结日本人用什么枪,但是对于军迷来说看着就比较尴尬。但是对于当年的编剧来说还是情有可原的。
首先德制MP-38和美制M3外形极其相似,因为M-3就是美国看到德国MP-38优良的性能就决定仿造的一款武器。而当年的编剧在拍摄时中国摄影厂估计也找不到MP-38的枪支,而且估计也不会为了拍摄那么一小段而去仿制一批吧。因为早在1937年中国抗战就已经爆发,而MP-38是在1938年才开始装备部队的,而且数量也不是很多,所以基本上不会跑到中国。MP-38冲锋枪M-3冲锋枪
而当年的编剧还是挺良心的,还知道找外形相似的M-3来顶替,因为M-3在国内的摄影厂有大把多,而且在剧中还特地说了是因为和美国交战后缴获的,虽然仔细去看有瑕疵,但是放在神剧满天飞的今天已经算是业界良心了。不信你可以看看以下的例子
《亮剑》中山本的特种部队使用的是美式装备,这在当时可能吗?
1941年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确定了南进的策略,7月24日,日军进军印度支那南部作为南进的桥头堡。对此,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同时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等战略物资。日本是个弹丸小国、资源匮乏,美国对日本的禁运,对于库存石油只够维持一年半战争消耗的日本,是个及其沉重的打击。鉴于日美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先发制人,偷袭美军的“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亮剑》中,山本一木的特种兵使用的是美军11.43毫米口径的M3冲锋枪,该冲锋枪被美军称为“黄油”枪。M3冲锋枪诞生于1942年,批量生产于1943年。因此,山本一木的特种兵是不可能使用美军的武器装备的。小说《亮剑》中,山本特种兵使用的是德国埃而玛兵工厂生产的MP38冲锋枪,由于这种道具比较难找,正好M3的外观和MP38的形状差不多,《亮剑》道具组就将错就错,山本特种兵就用上了美式装备。黄志忠版的《亮剑》,山本一木的特种兵使用的是伯格曼的MP18/28冲锋枪,中国人将此冲锋枪称为“花机关”,在道具方面,新版《亮剑》没有穿帮。
此外,《亮剑》中山本特种兵挂手雷的方式应该是借鉴了朝鲜战争时,美军的马修·李奇微。
《亮剑》中山本的特种部队使用的是美式装备,这在当时可能吗?
亮剑中穿帮的事物太多了,比例李云龙独立团退到晋西北,部队分散到各区,各乡自由发展,多半年部队增至上万人,这纯系不可能的事。晋西北地广人稀,贫瘠,一个县人口也十万,怎能招来上万的兵?即使有兵,有那么多的钱粮供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