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是不是要彻底淘汰牵引式加榴炮?

牵引式加榴炮曾一度是战场主角,但随着自行火炮崛起,牵引式加榴炮正日益走向没落。当前我国依旧装备数量可观牵引式加榴炮,甚至有部分新型号服役,这似乎与现代火炮发展潮流格格不入,但是事实上这是我国本土防御特殊需要及周边地缘形势所决定,可以预见相当长时间内牵引式加榴炮对中国还有着相当价值。

相比于自行火炮,牵引式加榴炮十分笨重而且部署速度慢,似乎战场生存能力很差。但是我国西南和西北边陲多山地,高原,即使经过多年现代化交通建设很多地方依旧只有简易公路,这些地方并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纵然双方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也很容易形成山地作战。山地作战中地毯式轰炸与精确制导打击都作用有限,最佳方式为直升机攻击,可是高原地区对直升机作战要求太高,风险系数大,而自行火炮在山地间行动被严重制约,这个时候牵引式加榴炮便显示出优势,它们往往可以借助地势机动部署,定点打击敌方山地间据点或为进攻与防守部队提供定点火力支援,由于体型较小还可以比自行火炮更加适合隐蔽。

此外,战争是一场国力对决,先进武器虽然威力巨大但生产成本太高,一旦被击毁短时间内很难补充,但战场上火力补充非常急迫,这就需要有一些生产简易,价格便宜的重火力武器能被快速制造以缓解前线压力,牵引加榴炮恰有这方面优势。同时,牵引加榴炮拆卸方便,十分耐用,只要稍加保养就不会出现卡壳状况,这在战场上非常重要,保持稳定火力输出可以最大限度为部队减少伤亡。

更重要是牵引式加榴炮炮管和口径大都与主要自行火炮相匹配,紧急时刻还可以用做临时替补零件,而自行火炮一旦车身被损毁可炮管尚可使用情况下也可以紧急改装为牵引火炮,所以说牵引加榴炮还是拥有相当价值,暂时不会被中国陆军淘汰。【小战神】

中国未来是不是要彻底淘汰牵引式加榴炮?

这个事情要看以后中国直升机的发展情况了。

用汽车或者拖拉机牵引火炮,在二战时是机械化军队的重要特征。现在已经是常见情况了,而且在一些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军队中,牵引车除了牵引火炮以外,经常还要干一些杂活,诸如给所属部队拉弹药,运兵什么的,反正是把火炮卸到阵地以后,牵引车就空出来了。

牵引火炮目前主要的牵引动力是用卡车,不过随着法国人首先把火炮直接装上了卡车,牵引火炮和牵引车成为了一个整体,这样一来,牵引火炮的活动空间就变得小了,原来牵引车能开上去的地方,卡车炮肯定能上去,道路太过弯曲,原来牵引火炮拐不过弯的地方,卡车也可以上去。

而且就炮兵而言,由于需要有充足的炮弹供应,所以炮兵阵地都是要选择距离道路不是太远的地方,所以现在卡车炮的应用十分广泛,大有全部淘汰牵引火炮的势头。

卡车炮是这几年非常抢眼的武器。

卡车炮最早就是在火炮上增加一个辅助动力系统,让火炮进出炮阵地容易一点。

不过呢,牵引火炮也不是没有用处,现在使用直升机吊运火炮成为一些难以通行地段部署火炮的主要手段,而限于目前直升机的性能,直升机能够吊运的只有牵引火炮,卡车炮是吊不动,象美军这种直升机满天飞的军队,保留的牵引火炮很多时候都是用直升机吊着飞,而用车拉的时候反而不多了。

现在的牵引火炮,象155毫米的都是准备用直升机吊着跑的。

105炮由于重量轻,可以用重型直升机连车带炮一起吊,但是155毫米炮可没这样的本事,只能是吊炮。

目前,中国的直升机水平还很有效,虽然中国也已经有了超轻型榴弹炮,但是如果是用车辆牵引,这样相对于卡车炮的优点并不大,顶多只是可以用小一点的车辆牵引,但是对于道路的要求并没有降低。所以,这种超轻型榴弹炮最好和直升机配合使用,而没有合适的直升机的话,那么卡车炮就可以取代所有的牵引火炮,不过我倒是觉得可能会保留一些牵引火炮,等中国的直升机🚁能够制造出重型直升机后,这种吊着大炮满天飞的情况也会出现在中国军队中。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未来是不是要彻底淘汰牵引式加榴炮?

因为现在战场雷达包括无人机都很先进,你开炮后只有几分钟就可以探测到你的位置,所以牵引式火炮战场生存能力差,已经不适合现代化战争。

现在各国基本上都是发展榴弹炮,再弄出一个加溜跑的话对后勤也是一种麻烦。不过在低烈度战争的时候还是可以使用。

中国未来是不是要彻底淘汰牵引式加榴炮?

这个不会的,在一定成度还是会保留一些的牵引火炮。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环境都适合自行火炮。比如多山地区自行火炮不能随停随打,必须勾住炮兵阵地,牵引火炮更合适。岛屿防守也是牵引火炮为主,自行火炮没有运动空间。我国的预备役也会在很大程度封存和接收老型号牵引火炮,以防万一。

中国未来是不是要彻底淘汰牵引式加榴炮?

打仗就是烧钱啊,,你愿意一百元一百元烧啊,,,还是十元十元的烧啊,,,,问你,,,

中国未来是不是要彻底淘汰牵引式加榴炮?

不会,因为有一种自带小型动力的牵引炮,很适合直升机或空降快速部署。

中国的轻型牵引155,就有动力版,可以低速机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