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成长?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作为一个入职已有6年的高校教师,自己也经历了从初为人师的青涩到现在逐渐成熟的过程。新教师如何成长呢?我想这是每一个新教师都很关注的问题。结合自身工作体会,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尽快站稳讲台向老教师请教向书本学习撰写教学和工作笔记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用心探索和实践

01、尽快站稳讲台

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快站稳讲台。这是你在学校立足的根本。

02、向老教师请教

作为一名新老师,往往都面临着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经验不足,我们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教学方面:可以多听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一些教学方法和授课经验;学生管理方面:多向老教师取经,看看他们在班级管理上面有哪些好的做法等。老教师经验丰富,多向他们请教,会让年轻老师少走不少弯路,减少自己摸索的时间成本

03、向书本学习

新老师一定要多向书本学习。既包括所任教学科的教材、教辅和教参等;也要广泛涉猎其他书籍,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管理学等。一个热爱读书和阅读的老师一定会成长的更快

04、撰写教学和工作笔记

作为一个新老师,要养成撰写教学和工作笔记的习惯。无论是课后的教学反思还是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心得和经验总结,撰写这些内容的同时也是自我提炼和提高的过程。

05、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用心探索和实践

新老师的成长有一个过程,最主要的还是要自己用心探索和实践。每个老师都是这样过来的,只有做到用心,才会逐渐有所收获;要真正的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只有这样,才会成长的更快。

结束语

新教师的成长有一个过程,每个老师都会经历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尽快站稳讲台向老教师请教向书本学习撰写教学和工作笔记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用心探索和实践

朋友们怎么看待这一问题?欢迎留言分享交流。

我是高校教师,关注教育领域话题,也时常爱分享对教育领域相关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如果您也喜欢,请关注我。我相信总有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期待共同交流。

新教师如何成长?

新教师要想在工作中成长的话,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努力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二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三要多听多看,多请教,多学习。最好是多去听优秀教师的课。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这样踢开起来比较快。

四要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师如何成长?

题主的这个话题,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我初中毕业下放农村,当了十四年农民,恢复高考时我已经三十岁,有幸录取上了师范学院。

毕业实习的时候,我的实习指导老师不敢进课堂听我的课,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怕我紧张,硬是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听了我两节课。

一毕业就到一所农村高中,带毕业班,78个人的大班,还让我担任班主任。

课怎么上,高考考什么,怎么组织复习备考,班怎么带,怎么组织班级,怎么指导各类学生学习,等等,等等,一堆问题困扰着我。

两眼一抹黑,没有人教我,没人指导我,学校也只是负责对教师教学的管理,不负责“培养”,全靠自己去思考,摸索,琢磨,反省,总结!

这一路走来,一上高三(包括复读班),就是三十余年,积累了一些思考,供题主参考。

一、教学方面:

(一)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必须扎实而系统,不翻书,不看资料,能将任一章节的内容梳理清楚。专业功底扎实深厚,这自不待言。

(二)锤炼教育教学语言。教师的教育教学语言,是工作语言,不能等同于平时说话,语言要规范,精炼,“干净”,富有节奏感。

记得毕业前教学实习的时候,我的指导老师就特别强调这个问题,不要成为“一下子”教师,他模仿着说——“我们首先把上节课的内容复习一下子,再提两个问题,请你们思考一下子,回去要先复习一下子,遇到难题,要认真思考一下子。”

这就是我的老师所说的“一下子”老师。

应当根据学生听课时的表现,语言上,掌握好恰当的抑扬顿挫,语言的节奏和内容推进节奏。

(三)备课时一定要有“板书设计”,讲课时的板书,应当与讲授同步,字迹清楚,条理清晰,要点突出,整洁美观,一堂课(包括连堂)下来,不用黑板揩,更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四)授课时,层次清楚,条理清晰,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自然结合,注意与学生表情和眼神的交流。讲课应当充满激情,不能“念经”。

讲课的时候,除了语文英语的朗读之外,不要将课本或教案拿在手上,要给学生“胸有成竹”的形象,也传递给学生自信。教师自信,学生才能自信。

(五)注意积累教学方法,比如新课的讲授法,讲析法,问题法,讨论法,实验法,等等。还有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比如概念课,习题课,讲评课,理论课,实践课,复习课,等等。

(六)注重提高自己处理教材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找准切入点的能力,确定重点难点的能力,课堂上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能力,设计课堂提问的能力,等等。

(七)处理课堂上临时问题的能力,比如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回答不准确,不正确时,如何自然而巧妙地“峰回路转”。

(八)挑选和组织习题,试题的能力。

二,教育方面:

(一)熟悉教育学各学派的基本理论和短长,兼收并蓄,并能逐步运用到学生教育的实践中。

(二)熟练掌握普通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向性”心理学,情感心理学,少儿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学科心理学的理论,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而不断积累自己的案例和经验,加强学生教育(包括学生的学习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了解管理学,管理心理学,领导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提高班级组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的引路人。

(五)处理好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诚心诚意向老教师学习,向同行请教,多和他们交谈,交流,且在“无行”之中。不要轻易向老师提出“听课”的要求,在学校里,除了学校活教研组安排的公开课,老师一般不太愿意让别的老师听自己的课。

记得我大学毕业前夕,老师就对我们说过,大学里一个像样的师范毕业生,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

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教师,需要特别告诫的是,1,要多读书。2,不要忘记了自己在学校里学习过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一门心思只顾钻研教材,在看教材,备课的时候,应当灵活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和理论。3,就学生而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作为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将注意力放在思维训练上,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其逻辑思维,逻辑分析能力,“思维是一切学习的根”!

4,不要给学生讲“套路”,对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应当适时,适当,不应过于强化,从而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靠“方法”读书的学生,即使方法掌握得滚瓜乱熟,运用得炉火纯青,也最多只能成为二流学生,决做不了一流。靠聪明读书,而不愿意下扎实功的学生,也只能做三流学生!

成长之路,是辛苦的,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尤其辛苦,但是,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

新教师如何成长?

我认为新教师首先要学会站稳讲台,能流利地把知识传达出去,不怯场。钻研教材,向老教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少走弯路。

新教师如何成长?

新教师要成长为优秀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经历以下的几个过程:

一、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知识、新理念;

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跟上新时代的节奏,把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观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把新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

三、认真研究自己的学生,学生个体千差万别,掌握他们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工作;

四、在教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不耻下问,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

五、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不断探索,及时总结,记好日记,形成书面记录,积累教学经验;

六、最重要的是,主动请学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老教师多听自己上课,及时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己明确短板,迅速补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快速成长。

七、通过学习、探索、积累、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这样你离名师不远矣!

新教师如何成长?

作为一名从教近三十年的教师,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简单谈几点建议。

要制订自己的生涯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进入教育界成为一名教师后,要对自已未来职业生涯进行深入的思考:打算一辈子从教吗?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如何不断提升自身的从教能力?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位、职称?如何与学生相处等等。只有目标确定了,以后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动力十足。

要熟悉所在学校的环境。这包括软环境与硬环境。就前者来说,它包括学校发展定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机构设置及职能,教学对象,人际环境等;硬环境则相对简单,指的是工作与生活场所在的位置及基本情况等等。相比而言,软环境更重要。

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索与研究教育规律,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规律,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办学规律等,只有把握了这些规律,才能保障教育工作的方向;二是熟练掌握教学的方法、技能、流程等。在信息化时代,老师更要不断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为此,新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向他人请教,尽快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要热爱学生,真心与其交朋友,赢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新教师虽有经验不足的劣势,但也有易与学生沟通的优势,新教师应利用好这一点,从关爱学生出发,力争尽快融入学生。信其道的前提是信其人,这是新教师成功的必经之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