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不要买家庭轿车,不划算”你怎么看?

曾经我也觉得轿车非买不可,买了车就十分方便,直到我买了一台十万的车,开了五六后算了一下账,我发现已经花费的钱超出我的想象,买车真的太亏了。如果不是做生意,如果不是年到手百万,真的不建议买车。

2015年底,我拿着工作2年挣的钱,买了一台轿车,牌子就不说了,说起买车这事也是绝对传奇,我没有问任何人,就凭在汽车网站按照价格查了查,然后下班后去汽车4s店转了几天,本来看的是个高配车,问了后发现还要交购置税,保险,这些算下来都快12万了,我可没那么多的钱,于是配置一降再降,最后换了车型,然后直接提车开回上班的地方,抽空练了练感觉差不多,年前就一人开车上高速回家了,在开回去前,父母都不知道我买车了。当然他们见我买车也是非常高兴的还经常给我钱加车油,过年开车带着父母走亲访友别提多舒服了,最主要是真的暖和,我们是秦岭南边的。

第二年才是坑爹的事,我们原来公司因为污染问题搬走到另一个市去了,我没有去,换了公司,我发现问题来了,停车要钱,一天10元,一年得3600 ,虽然后来继续换工作又有地方免费停车,但是开车出去还是得花钱停车,加油一公里5毛,特别是和朋友出去的时候要去接他们又不顺路我得跑好远,唉,每年保险差不多2000,还好开车一直没有违章。

优点非常多,但是缺点也贼多,先说优势:

1方便自己的车只有不限号想去哪就去那,特别是我们山区的路特烂,过年期间你给出租车加钱,最后1公里他们也死活不去,除非你加100,这点自己的车优势就提现出来了。

2舒服,原来我家一辆摩托车,过年出门三个人一辆车,零下的天气,穿着羽绒服,包的严严实实,只有走个半个小时,把你冻的直达寒颤,下车腿都是麻的。

3安全,和原来的摩托车相比,我骑摩托车翻过,骑到河里都有,因为平衡不好掌握,我爸爸也因为突然出现的人急刹车差点翻车。

缺点:1停车不方便,特别是节假日出行,到了目的地没有停车位,停车浪费时间,我老家市里本来路边有停车位,3元1小时,但是今年取消了,我去那边玩就是停路边,看了一下不对,赶紧跑了,现在停车必罚,关键是附近没有地方可以停。

2成本高,油钱1公里6到8毛,高速过路费也贵但不一定非要走高速和油钱基本持平,保险一年2000,一年跑1万公里,成本基本在1万左右。

3汽车是贬值的,出了4S店立刻就只有9.5折了,当然不是说推荐大家去买房子来增值,10万的车现在已经半价了,估计我再开几年就是一文不值了,有人要说我为什么不换?因为我发现买车真不划算。

4开车真累,特别是去不远不近的地方 ,火车没有直达,离车站远,你一个人开车真的累死你。

我们看到许多富豪开着豪车,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车确实是他们一个人开,但是他们开车是不花钱的,甚至可以挣钱,车是公司的,但是却是他一人用的,车可以抵税 ,油也可抵税,过路费还可以抵税,这些花的多了,公司利润低了,最后反而赚了,他们开豪车还可以撑场面,证明实力,而我们普通人这些税都无法抵扣,全是自己的钱,你说我们是不是亏了?富豪开豪车是赚钱,我们开车就是亏钱。

还有网上的网红,他们一部分车是拿来包装的,一部分就是给厂家打广告(车免费开),我们要是学他们天天提车,那不更是给别人送钱?

一辆十万的车,假设开10年 ,每年各种花费1万,10年一共花费了20万,加上利息其实是25万。

我们把这些钱拿来打车,按照开车1万公里,平均每年两万绝对够了,平时近处出门电动车,摩托车就行,然后下雨天打车,急事出门直接加钱,加几个司机微信,平台走不了走线下,出钱到了人可以休息这才是真的香。

“普通人,不要买家庭轿车,不划算”你怎么看?

我25岁那年,攀比心重,身边的朋友、同事都有车,于是我脑袋一热,从父母那借了10万,自己掏了7万,贷款16万,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辆“豪车”,本来是一件喜庆的事,可是后来养车上面的开销让我喘不过气!

大学毕业两年,攒了7万块钱,那时候刚考完驾照,一心就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于是开始天天在网上看车、选车。当时看到很多汽车品牌都推出了“首付50%,三年免息”的购车优惠,我就把目光放在了入门级豪车上,最终选定了宝马3系,于是就约了4S销售看车、试驾。

因为是第一次买车,也没有什么经验,简单的在网上了解了一些注意事项,就奔向了4S店。在4S店销售“洗脑式”地推销下,最终同意了“首付50%,三年免息”的贷款购车方案,接下来就直接进入了付款环节。

第一件后悔的事、踩了“首付50%,三年免息”的雷

当时销售给我推荐了两种付款方案:

第一种、全款购车,4S店只赠送一次免费保养、后备厢隔网和防水垫以及前后排地垫;

第二种、贷款购车,首付50%,三年免息,4S店赠送两次免费保养、全车太阳膜、后备箱防水垫和隔网、方向盘套、座椅套、前后排地胶、地垫以及行车记录仪等等。

接下来我和销售确认了以下相关费用和流程等事项,发现需要缴纳很多不明所以的费用,销售还特意解释说,这些费用无论是贷款还是全款都是要缴纳。我因为是第一次买车,也没有深入了解贷款购车需要缴纳哪些费用,反正觉得30多万的车子都买了,也不差这一两万了,所以就没太在意,而且自己本金只有17万,所以就选择了贷款购车的方案。

接下来就是走流程了,签合同、交定金、办理贷款手续等。4S店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还是可以的,事情办得还算梳理。等到提车的时候,各种“坑”就来了,还有些“坑”是在你买了车之后才会慢慢体会到的。具体如下:

第一个坑、贷款购车需要支付金融服务费,而全款购车不需要求,金融服务费我缴了8000元;

第二个坑、强制要求我安装GPS定位器,花了我1500元;

第三个坑、贷款购车比全款购车多缴纳了一个抵押费,我交了600元;

第四个坑、贷款购车强制要求我在4S店购买全险,比自己买保险要贵上2000元;

第五个坑、车贷还清之后,还缴纳了500元的解除抵押费用。

总的算下来,就算抵扣掉4S店贷款购车赠送的部分服务和礼品,还有3年的利息,实际上我还比全款购车多掏了10000元左右。

第二件后悔的事、买车之后的养成成本压得我喘不了气
  • 第一笔开销、每年的保险费用

1、交强险是国家强制要求缴纳的,否则车辆不能上路,费用是固定的950元/年;

2、江苏省的车船税征收标准是1.6升以上至2.0升(含)排量的360元/年,我的宝马3系排量是2.0T的,所以车船税需要缴纳360元/年;

3、其它一些商业险种,包含了第三者责任险、车损险、不计免赔险等,因为首年是在4S店购买的全险,所以价格在8000元左右,次年之后降低到5000元左右。

总的算下来,一年的保险费用开销约为6310元。

  • 第二笔开销、停车费

我生活在南京,属于一线城市,我生活的小区停车位每个月需要缴纳280元,单位统一租用的停车位每个月220元,再算上平时外出吃饭、看电影、购物啥的,商场的停车费一年大概需要500元左右,所以一年下来的停车费需要缴纳6500元左右,

  • 第三笔开销、汽车的日常维护保养费用

新车第一年是免费保养,因为我是贷款买车,4S店额外又赠送了一年免费保养,所以免了两年的保养费用。大部分私家车都是5000公里或者半年做一次小保养,无非就是更换机油机滤、空调滤芯等等。如果选择在4S店做保养,费用上面会稍微高一点,像工时费、材料费总的算下来大概在500元/次,我的宝马3系则需要大概1000元/次。

然后是每2万公里一次的大保养,需要更换机油机滤、空气滤芯、空调滤清器、刹车油、火花塞等等。普通私家车大概1500元/次,我的宝马3系大概需要3000元/次。

  • 第四笔开销、油费、高速过路费等

普通私家车按照一年行驶1万公里来算,假如加的是92好汽油,目前每升7.11元,百公里油耗按照8L来算,那么一年油费支出大概为5688元。我的宝马3系加的是92号汽油,每升8.3元,百公里油耗在9升左右,一年下来的油费大概需要7470元。

另外还要算上高速过路费,如果一年有20%的路程是在高速上面的,也就是2000公里左右,如果按照0.5元一公里的价格来算,一年大概需要支付1000元的过路费。

综合计算下来,普通私家车一年的开销在6688元至13376元左右(13376元是按照2万公里里程计算出来),我一年的开销则为8470元左右(我一年最多开1万公里,有时候还开不到)。

  • 第五笔开销、交通违章罚单和洗车等综合杂费

不管你技术多好,开车多么小心,一年总是要缴纳几次罚单的,我们就以500元/年来算。此外,还要算上洗车费,假如一个月洗两次,一次费用在30至50元,那么一年下来光洗车就需要720元至1200元,另外还要给车打个蜡、封个釉什么等。总的算下来,违章罚款加上洗车等杂费,一年算下来也要个2000元左右。

综合上面5项开销,普通家用车一年的养车成本大概需要2万元。所以说,车子就是消耗品真是一点都没错,只要你买了汽车,平均每个月就需要支出2000元的养车费,即便是把车子停在家里,每天也至少需要支出1000元左右。像我的我宝马3系一年下来的开销不低于3万元。所以不是有特别需求的,我不建议大家买车子,就算要买,买个10多万的代步车就可以了,每年的养车开销起码能节省一点。

假如你的车子一年开不到3000公里,还么还真的不需要买车

很多人车子买来之后,一年连3000公里都开不到,基本是属于放家里吃灰的状态。

假如一年只开3000公里,一年按照250天工作日来算,那么每天的行驶公里数约为12公里,按照打车费用来算的话,一天的费用大概为30元,那么一年下来的费用大概为7500元。如果选择公交车或者地铁出行的话,费用还能节省不少。这可比汽车一年2万的支出要节省太多了。所以说,如果你一年连3000公里都开不到的话,那么实际上是没必要买车的。

最后,分享6点购车建议

建议一、车子只是一个代步工具,如果你经济条件不允许,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去贷款买车,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让自己背上无法承受的负债。谁都想活得光鲜亮丽有面子,但是面子是靠自己努力挣来的,而不是靠透支虚无缥缈的未来!

建议二、如果确实因为工作需要,或者真的为了日常出行便利性考虑,那么在买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如果只是日常代步用车,那么买个中低配就行了,完全不需要买高配或者顶配车型,这些车型的额外配置很多都是鸡肋、智商税,有些是买来享受的,对于日常用车基本没有什么影响,比如以下一些配置:

  1. 方向盘加热、座椅加热功能:除了冬天能用一用,其它季节根本没用,更别说生活在南方的朋友了。
  2. 记忆座椅:车子基本都是你自己开,座椅调整一次就行了,要记忆干嘛?
  3. 全景天窗:这个如今成了国内豪车的标配,仿佛没有全景天窗的车子就算不上豪车,实际上你一年能开几次?时间久了还容易漏雨。
  4. 前大灯自动清洗功能:首先大灯不容易脏,其次我们洗车的时候也会清洗大灯,最后大灯自动清洗功能对大灯的清洗也不是那么干净,特别是稍微顽固一点的污渍是无法清洗的。而且如果长期不用的话,还会造成故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变成了鸡肋功能。

还有很多高配的鸡肋功能也都是基本用不上的,除非你很有钱,不然我是不建议买高配汽车的。

建议三、如果迫不得已只能贷款买车,那么一定要将销售承诺的一些优惠政策、福利,还有各项费用明细都要写进合同里,千万不要只是口头约定。一旦你交了押金、订金,签了合同之后,那么口头约定的东西,他们就算是抵赖了你也没有办法。

建议四、老话说得好,买东西要“货比三家”。不同渠道、不同的4S店,在裸车售价、贷款优惠政策,还有福利礼品方面都是有点区别的。买车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多跑几家4S店,这样才能做到心里有数,买到性价比最高的车子。

建议五、4S店对新车进行验车的时候,千万不要坐在休息室里吹空调、喝茶,有许多东西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鉴别新车库存时间:大多数的4S店都是将新车停放在一个露天的环境里。这个时候有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千万不要着急洗车,我们可以通过车身上的灰尘、鸟屎以及刹车片的锈蚀程度来判断这台车的库存时间。
  2. 洗车时要监工:洗车的时候,我们最好亲自站在边上观看,因为新车运过来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污损以及小划痕,4S店会进行一些抛光处理。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我们也可以向4S店索要一些礼品作为补偿。
  3. 洗完车之后要检查:新车洗完之后,我们也不要嫌麻烦,我们要对三个地方进行一个着重的检查——大灯灯罩、全车玻璃、雨刮器。因为之前我们的车辆属于一个污损的状态,很多地方我们是没有办法看清楚的。
  4. 交车终检,检查所有功能有无故障:最后交车的时候,销售会陪同我们一起把车里所有的功能都试一遍,这是一次非常好的终检机会。千万不要嫌麻烦,每一个功能都要试过去,如果有一些功能故障没有发现的话,将来维修、索赔都会更加麻烦。

建议六、能全款购车就不要贷款。全款购车流程简单、清晰,贷款购车流程繁琐,还容易被坑。

写在最后

如果你买了车,结果一年连3000公里都行驶不到,那么确实很不划算,因为每年的养车费用都要2万元左右,而且车子每年还会贬值,怎么算都很亏。如果你真的需要用车,那么我建议你购买一辆10多万的车子代步就好,这个价位的车子维护保养费用低,车上的电子配件少,不容易出故障,后续用车更加省心。

“普通人,不要买家庭轿车,不划算”你怎么看?

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像我们这个小县城,骑着自行车转一圈也就2个小时,打个出租车才6块钱,就算是半夜12点以后也就收十块钱。亲戚朋友都住的不远,走路也不过十五分钟。

普通人,真的没有必要买家庭轿车,一个汽车就算不怎么开,也要交各种保险,再加上油钱,一年少说也要花一万块钱。夏天还好说,可以停在外面,可小区里停车位紧张,回来晚了就没有地方停。

冬天零下三十多度,天冷路滑,不经常用车,还得给车租个车库,一个月好几百块钱。再说了亲戚朋友知道你有车不开,有事向你借车,你借还是不借。不借肯定得罪人,借出去又提心吊胆的。

遇到了懂得人情世故的,给你加满了油,车擦的干净的送回来了,遇到了不懂事的人给你车刮的到处都是伤口,油箱里的油都空了,你也是只能生气。

去年冬天就是有一个朋友把车借岀去了,结果喝多了车撞树上了,把人撞伤了。虽然人家的家人没有告他,他还是给人家送了一万块钱,修车花了一万多块钱,修好就卖了,赔了好几万块钱卖了,指天发誓再也不买车了。

“普通人,不要买家庭轿车,不划算”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其实我仔细思考过一阵子!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我的看法。

拿我自己举例好了,我买的车价是11.3万,加上购置税,牌照费(我在上海,牌照比较贵,不过还好拍的早),当年总共花了16万车子落地。我开的不算多,目前为止11年了,也就开了11万公里,年均1万公里。

现在一起来算下,从经济的角度,我到底一共花了多少代价,到底合算不合算?

1)投入的16万,我们也不说当初如果用来买房怎么怎么升值的问题,就说这些钱如果就买买理财,按照年4%的保守投资,如果不买车,这些钱每年至少有6000的收益。算上一定的复利,11年后这笔钱应该也能到25万左右。

2)每年的养车费,由于我开的不算多,保养也马虎,违章也不多,保险也买的不贵,姑且按照10000一年来计算,11年的用车总成本就算11万

3)目前车的残值+上海牌照,主要由于牌照升值,导致目前现金价值还有约11万左右

小结一下:这11年我总得投入+资金成本-残值= 25+11-11万,意味着这11年我整个用车成本为25万元,我总得里程是11万公里,这样算下来,一公里的成本就是2.2块钱左右!

这样算下来,你觉得划算不划算呢?

“普通人,不要买家庭轿车,不划算”你怎么看?

14年的时候,我考了驾照。拿到驾照,手痒痒想开车,但是没钱买新车。思来想去,看见大街上跑的都是轿车,于是拿出积蓄买了一台二手朗逸练手。正是这个决定,才让我真正明白自己买车要的是什么,最需要什么。在买新车的时候,把有限的预算用在刀刃上。

买了车后我发现,发现我对车的要求真不少。第一,要求车质量好,现在补个车胎,贴一块胶皮都要25块钱起步。车若是质量不好,坏了还真的修不起,太贵了。

第二,要求车的养车费用尽可能低一些。其中油耗要低,保养周期要长,单次保养费用要低,还有保险费,车船税等等费用也要尽可能低一些。

第三,要求车的空间大一些。因为我们那地方,普遍一家只有一台车。但是一家人口不少,三个起步。跟父母同住,生了二胎的话,有4-6口人,车小了坐起来不舒服,太挤。

第四,要求车的安全性要好一些。毕竟车里坐的都是妻儿老小,一旦出事简直不敢想象。哪怕自己不去撞别人,但是挡不住别人要来撞自己。

第五,要求车好开。比如跑高速不飘,否则不敢开快。比如过弯不会感觉车子要侧翻了,开起来没自信。比如打方向的时候,转向没有虚位,打多少盘子转多少角度,否则不好掌控。比如刹车要平顺,前松后紧,踩多少刹车有多少刹车力。

第六,要求配置尽可能多。配置越多,车开起来越舒服,越简单。比如倒车影像,倒车雷达,可以避免盲区。定速巡航,全速自适应巡航,可以不用时刻踩着油门。比如电动尾门,手里没空可以用脚踢开门。比如遍布全车的音响,听起来音效更好。

第七,要求车哪里都能去,通过性好,毕竟只有一台车。无论是好路,还是烂路,车都能带着我翻过去。像我外公外婆的家就在大山里面,那边路没有修好,都是石子路,雨水冲刷一下会看见很多大坑。

这些基本的要求,我在开轿车的时候,大部分可以满足,但是还有缺憾。

能够满足的要求,是养车费用。轿车车价低,所以车船税,跟车价挂钩的商业险价格低。轿车比较轻,风阻系数小,所以油耗低。轿车车价低,保养,修车的时候价格也不高;

是配置高。因为轿车车价低,拿有限的预算,就能买到更高的配置;

是车好开。轿车过弯的时候,底盘低,车身低矮,不会有一种车子要侧翻的感觉。刹车的时候,车自重低,惯性能量小,刹车距离更短。停车的时候,轿车体积更小,更好停车。

不能满足的要求,是空间小。我买的是一台二手朗逸。虽然是五座车,但是后排挤的满满当当的,中间还凸起很高,后排不舒服。前排为了迁就后排,只能前移,导致脚都伸不直,也不舒服。最舒服的只有主驾一个位置。说到底,还是空间小。一个人开车,空间没问题。满载的时候,空间一般就是不行。

是安全性低。看见很多车祸,轿车都是吃亏的了。不是被卡车撞成夹心饼,就是被更高的suv,mpv,皮卡骑头,车头撞的稀巴烂。原因也简单,太轻了,也不够硬。

是通过性差。每次开着二手朗逸去我外公外婆家拜年,看见路上的大坑,我只能想办法避开,实在避不开的只能找个人下去指挥,防止拖底。

所以,开过八手朗逸后我发现,我对车的一些基本需求,轿车是无法满足的。后来二手车开了一年多,我准备买新车。当时手里只有一万块钱,东拼西凑凑了十万块多一点,预算极其紧张,必须要选一个能满足基本要求的车。

选来选去,首先剔除了轿车,因为开过,不满意。随后,剔除了mpv,车太大,油耗高,车价贵,操控差,除了空间大了点,几乎没有优点。最后选择了一台国产suv。试驾过后发现,这才是普通人最理想,最划算的代步车,秒杀轿车。

我买的是一台宝骏560,国产suv。买了这车后,各方面我都满意。

我对车第一个基本需求,是质量好。这台国产suv,五菱出品,质量口碑确实不错。虽然后期出了不少小问题,比如后摄像头进水,扰流板暴晒变形,左前门锁块失灵,但是都是小问题,有的在保修期内免费索赔,修好了。有的只是不好看就懒得管了。

在我看来,车的质量好不好,跟你买的是轿车还是SUV没有关系,跟生产车型的品牌有关系。质量口碑好的品牌,无论是轿车,还是SUV或者MPV,甚至硬派越野车质量都比较好。

我对车的第二个需求,是养车费用尽可能低。我买的车虽然是suv,但是作为国产suv,当时裸车价8.88万,还没有一台朗逸值钱。车价低,养车费用也低。每年的保险费加上车船税,只需要不到三千。保养的时候,半年保养一次,一次不到400块钱。油耗跑高速一公里0.45元,国道0.5元,市区0.7-0.8元。作为农村人,跑的都是畅通的国道跟乡道,综合油耗0.5元一公里。

在我看来,虽然SUV比轿车会贵一点,但是这是在同品牌的情况下。若是买国产SUV,那就比合资轿车便宜许多,整体的养车费用也跟合资轿车差不多,现在路上跑的SUV,基本是10来万的国产SUV。

我对车的第三个要求,是空间尽可能大一些。开二手朗逸的时候,空间一般。买了新suv,空间让我很满意。跟轿车比起来,suv底盘高,所以后排中间地板是平的,坐在中间的人不会觉得太难受,不需要抱着腿活着叉开腿坐。

后排空间大了,前排就可以不用迁就后排,坐着能把腿伸直,空间更大。我妈以前坐轿车的时候会晕车,需要吃晕车药。坐了新的SUV后再也不说晕车的事了。按她的话来说坐在新车里感觉车里没有那么压抑,坐得更舒服。说到底,还是空间大带来的好处。

后备箱也是如此,以前二手朗逸的后备箱开口小,能塞的东西必须要控制大小,否则塞不进去。我曾经用二手朗逸拖稻谷,一袋谷子80斤,塞进去必须两个人抬,顶多塞三袋。换了新的su V后,把后排放倒是平的,后备箱开口又大,一个人扛着就能丢进去,可以塞足足12袋。

在我看来,在一个家庭一台车的大环境下。空间够用的轿车,只能应付一些简单的情况。一旦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就没办法了。若是SUV能拉又能坐,用途更加广泛。

我对车的第4个要求,是安全性高。suv相比轿车,自重更大。一旦二车相撞,都是更重的占便宜;车身更宽大,一旦相撞,有更多的溃缩余地;车身更高,跟轿车撞直接骑头。跟suv,mpv,皮卡撞不会被骑头。

在我看来,无数的碰撞测试跟实测对撞都证明SUV的安全性比轿车要高。在车里坐着妻儿老小的情况下,安全性高的suv更加值得选择。至于轿车,每次碰撞都是受伤的一方,再省油,再便宜都不行。省下的那点钱,但凡出点事都不够补的,不划算。

我对车的第五个要求,是要求车好开。轿车确实好开好停,这是真的。但是suv也不是不能开。suv的硬伤的车身高导致的过弯侧倾大,开慢点就行。其他方面,真没有太大的硬伤。像跑高速,suv悬挂都硬,所以跑的更稳。很多轿车跑高速还有些飘,因为悬挂太软。方向盘,刹车看厂家调教,跟车型种类没有关系。就我这台车来说,方向盘没有虚位,刹车也软硬适中。

在我看来,很多人觉得轿车的操控比SUV好,就大力推崇轿车。但是,就咱们普通人的驾车技术来说,SUV的上限完全可以满足,真没必要去追求轿车所谓的操控。在车里坐了妻儿老小的时候,轿车开出了车辆的极限又怎么样?人家只会觉得你开车技术差,开的不够稳,再好的操控都没有安全来的重要。开慢一点,安全第一。

我对车的第6个需求,是配置高。绝大多数国产suv,主打性价比,高配置,配置跟价格差不多的合资轿车齐平,甚至更高。虽然轿车车价低可以拿高配置,却是在同品牌的情况下。选择国产suv,低价也能拿到高配置。

在我看来,轿车低价高配置的优点,已经被国产suv抹平了。

我对车的第7个要求,是全地形通用,通过性好。轿车底盘低,走好路还行。一旦遇到烂路,就生怕磕到底盘,碰着油箱。后来买了suv,轿车能走的路我能走,轿车不能走的路我也能走。

在我看来,城市路面情况确实比较好,买什么车都可以。但是还有很多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他们的路可没有城市里那么好。底盘不够高的轿车开进去比较难搞。

我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发现,为什么普通人不要买家庭轿车?因为家庭轿车有明显得不足之处。相比之下,我更加愿意选择suv这种“多功能城市越野车”。suv没有特别突出的优点,却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缺点,更值得普通人选择。

“普通人,不要买家庭轿车,不划算”你怎么看?

普通人还是要买家用轿车好一些,既然是家用,那么中国的平均家庭购车水平大多在十万元左右,比如销量一直都很好的日系车,卡罗拉,雷凌,轩逸,这都是家用车的首选啊!同样对比十万左右的家用车和二十万的车子!

十万左右车子足以满足家用的动力,空间,国产车的配置相对还会高一些,而且在燃油和保养方面的后续费用也会低一些,就算维修换件也是价格便宜,这种车市场保有量大,新车4s店多,去的话也方便,配件也多!相反价格高一点的二十万左右的B级车,相比之下,不管是车价格,维修,保养,配件,保险,都要多花不少钱,这两种车子的保值率也是大不相同哦,个别的B级车还是要求加95#汽油呢,如果只是家用代步,还是经济实惠毛病少的才是真的好,所以日系车在中国才会卖的这么好,这也正是抓住了国人用车的理念!

家用代步,条件不是特别宽裕的,选择一个十万左右的A级车足够了,现在的国产车也正在崛起阶段,拥有者超高的配置,绚丽的外观,也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对自己和家庭也没那么大压力,条件允许的也是毋庸置疑,二十万的B级车一定会更好一些,但是买车一定是“看预算,去买车。不能先看车后找钱哦!”支持国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