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前退休,但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该怎么办?

其实在国企当中,女性作为一个国企中层的存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无论是可操作性以及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执行性来说,都会受到部分质疑,甚至在面临岗位竞争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考量因素参与其中。

压力普遍存在

题主作为一个女性在国企工程当中有压力,甚至压力很大,从一个客观全面的理解认知来看,无论是女性也好还是男性也好,在职场当中都会有很大的压力,而且压力是来自全方位各个角落的,稍不留意就会踩雷。

毕竟现在的岗位责任制往往是竞争上岗,换句话来说谁的能力强谁就有机会去参与这个岗位的竞选,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之下,人的能力往往是会伴随着个人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当中所激发出来的,也就是说人的能力每时每刻都会比原有基础提升一个档次,与此同时所面临的竞争也就会越来越大。

既然竞争大了就会产生很强大的疲惫感,如果能够在疲惫过程中坚持下去,并且坚持到自己离开职场的那一刹那的话,所取得的成就必然是绝大多数人所无法比拟的,当然有很多人因为坚持不下去,选择了中途撤退,也就是提前辞职。

如果提前辞职的话,就面临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那个问题叫做退休金问题,因为你是提前辞职的,无论是退休金还是公司根据你的补偿以及你个人的发展前景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凡你提前辞职,你的退休金必然会大打折扣,可能原先的每月退休金3000到手里能有2000 1000就已经很不错了,更有甚者甚至会直接抹出退休金,由退休金转为另一种方式对你的一种临时性补贴,而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退休所面临的事情则会更多。

没错,这就是事实

提前退休必然有提前退休的难处,当然有提前退休的优势:比如以现有的状态来看四十岁或者五十岁的时候提前退休就能够大把的时光享受美好生活。

换句话来说,年轻的时候拼命赚钱,等到了年老的时候,也需要用自己年轻时拼命赚的钱来更好的享受生活来更好的放松心情。

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提前退休的梦,然而这个梦想能够坚持下去或者能够切实的实现的话,将会面临诸多门槛。只不过在这门槛之外还有一点,是绝大多数人必须面临的,那就是人的本性。

人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考虑周围的所有因素,让所有因素进行一个综合之后,才会为自己的下一步做打算,可是对于职场或者自己人生当中切实体会到的能够影响自己发展的事情,更多的需要考虑自己的本心,如果真的不愿意再从事工作或者从事工作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困扰的话,倒不如索性来个提前退休,然后再好好的游遍一下大江南北。

职场,咱们一直都在!

想提前退休,但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该怎么办?

建议果断做出决定,无需在意别人的看法。毕竟身体垮了,家庭散了,别人是不会管你的。

说说我的经历。我89年大学毕业进入一央企工作,94年就被提拔为中层副职,分别在市场口,客户服务口,党群口,人力口任副经理和经理。期间带出了两个全国先进集体。由于工作能力和责任心超强,上级领导压的担子越来越重,加班加点,早出晚归,熬夜做方案是常态。长期以往,身体上出现了很多毛病: 掉发,眩晕,例假不正常,要么几个月不来,要么一来几个月。所有工作上的压力,时常带回家向亲人发泄。在一次就诊中,医生直接说,你才30多岁,就出现更年期综合症了,再不注意,就有大麻烦了。于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2004年,先后两次递交了要求降职的申请,公司不批。于是递交了辞职申请,这时公司做了挽留,调整到了主管的岗位。原以为主管比部门经理压力会小很多,其实不然,主管不仅要做导师带徒弟 ,而且很多方案都由主管操刀或把关,加上本人工作严谨,责任心强,部门领导往往把很多部门其他同事完成不了或完成不好的工作交给我。有时候是公司领导直接点名要由我来完成,比如撰写年中和年终工作报告,草拟公司重要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等。审计及合同审核管理,纪检监察,总经办秘书,流程及时效管理,招投标管理,法律事务管理等等,这些都是我做主管经历的岗位,压力山大啊。于是在2008年,我又主动递交了降级申请,要求调整为主办岗。工作量减了一些。到了2013年,我所在部门来了一位从外地调来的新领导,一位40多岁精明能干的女性。她通过调看我的简历,以及我平时工作的完成效率和水准,不到三个月,她就找我谈话,说她要跟老总提出,让我做她的副手,就是做部门副经理。当时我很感激她的知遇之恩,但直接拒绝了,并把我的一些经历与她做了真诚地沟通和交流,取得了她的理解。但这位领导还是执意把我的职级又提到了主管,而且也没额外增加工作量。

领导善解人意, 工作内容也变得单纯了,但是每天的工作都需要上下沟通协调,有时候因为理念和理解不同,偶尔也会感觉心情不愉快。于是萌生了提前退休的念头。2018年我递交了要求变更为工人身份,提前5年退休的申请。公司人力部门的同事友情提醒说: “多干5年,你的养老金会多好几千哦。而且你再干一年,工龄就满30年了,熬一熬吧。况且你现在的岗位压力也不算太大。”

但经过权衡利弊,我还是毅然决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退休,而且也如愿了。

当年我要求降职之后,的确有一些势利的同事远离了我,心里也产生过失落,但是身体状况变好了,家庭和谐了,孩子出息了。

现在提前退休了,每年比在职时少了9万多元,比职级相近,但工龄比我长5年的退休的同事每月退休金少近4000元,虽然心里略有不甘,但却不后悔。就像我孩子说的:咱家多这几个钱,生活水准并不会上几个台阶,少这几个钱,也不会去要饭。还是身体要紧。陪伴家人要紧。

想提前退休,但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该怎么办?

从题主的描述中,明显感觉到你心里的天平更倾向于做回普通员工,只是需要克服别人“不理解”甚至“嘲讽”的目光,比如可能有人会说“工作不行,被降级了”这样的语言。

这里提供两个建议:

1.换一种思路:两害相权取其轻。

我们身处物欲横流的社会,既要被他人影响,又经常被欲望左右。能奋斗到企业中层非常了不起,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再进一步更好,即便不能晋升保持现状也是最低要求。自降level,我认为一定是工作压力大到无法忍受。

而做回普通员工又可能会被诟病、质疑自己能力不足,如果是事实那也无话可说,可偏偏并非这样。

我们常规的思路是哪个更好一点选择哪个,所以面对选择经常陷入两难。这时候不妨换一种思路:哪个伤害更小选择哪个。既然注定都不是完美选择,那就两害相权取其轻。继续做中层的压力和作为普通员工被人指点的不爽哪个让你更加痛苦?这个每个人答案不一样,你心中如果有了答案,那就按照你认为伤害更小的那个去选择。

2.换一个新的工作环境。

再说一个技术层面的建议。假设你客服了“心魔”,愿意从中层到普通员工,自甘平凡。那么最好换一个工作环境。试想,假如还是这家公司,原来你的下属现在和你一样有些成为了你的上司,任凭你心理再强大,做好的心理建设也会崩塌,前期的努力就会白费,依然很痛苦,所以为了一次性解决问题,直接辞职换一家单位。

或许你会说,中年女性不好找工作。但是,我认为,只要你不介意收入,找一个普通相对轻松的工作也没那么难。比如普通的文员、行政,既然面子都放下了,那就践行到实践中吧。

所以,回到开始,你一定要做一个比较,那就确认哪个选择伤害小,选择哪个。一旦决定了,那就放下面子,勇敢实施,仅此而已。

我是流沙,更多职场成长建议,欢迎关注流沙言职。

想提前退休,但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该怎么办?

茉莉正是从国企出来的,这个问题深有感触,而且在茉莉辞职之前,我们集团也有两个副总相继辞职。说说感受,还有当时茉莉单位的一个副经理也辞职离开了国企,茉莉也有和他谈过。

实际案例

茉莉当时的一个副经理,辞职的时候35岁,他很早就提拔上中层,后来机构改革,合并了几个单位一起管理,他本身是一个技术型的领导,但是却要管理一堆关系户,吃力不讨好,有时不少工作,茉莉亲眼看着,他宁愿自己做,都不想安排手下的人跟进,他的意思就是心太累。

才35岁,这个领导头发就已经白了一半。后来他提出了辞职,他和茉莉说,其实在他和上级提出要走之前,上级建议他不如降半级,后来他想想,继续做中层实在是太累了。诚如我们当时很多同事说的,发的工资还不够去看病的。除非你心理上能完全不认真工作,要不很多事情,都过不了自己的那一关。最后这个经理还是辞职了。

例如茉莉当时是管理人员,但是茉莉也和领导说过,宁愿做工人算了,压力少一半不止,薪酬差不多,心理压力少,工作量也少,天天打个卡,时间就过去了,但是做管理人员真是各种心累和手脚累。所以茉莉当时是想,如果能做工人,我一定会留下的,但是领导不准,所以茉莉就走了。

所以按照题主的情况,既然有机会能做普通员工,那就做普通员工吧。茉莉下面给一些建议您

第一、身体为重

人生苦短,大家都只是在这里逗留短短几十年,有些人可能会上百年,但是人呐,活得开心和舒适还是最重要的,不是说要偷懒,我们都该努力工作。但是如果明确觉得自己很累,心理压力大,那就真的不适合了。茉莉当时是秘书,试过有段时间,右手完全没有了知觉,茉莉只是认为是自己长期伏案工作引起的,但是后来辞职后,大概半年,虽然也要经常对着电脑,但是手竟然不痛了,颈椎的问题也缓解了很多,所以茉莉归结为,还是心理原因,心理压力造成当初的不适感。

第二,转移注意力

题主很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茉莉明白,特别在国企,一点点小事,不少人都在后面说三道四。茉莉会劝你,立定决心,另外在转成普通员工之前,给自己报几个班,有什么兴趣的,现在就报上,等到真的转成了普通职工了,各种班走起,到时你也会忙的太听不到他们的闲言碎语,还有,当你神清气爽,容光焕发的时候,估计嚼舌头的只能妒忌你了,就让他们羡慕你吧。

想提前退休,但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该怎么办?

你的真实想法是,感觉太累了,压力大,想歇一歇,办理提前退休,但又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我的建议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说怎么办之前,先说一说最近遇见的一件事:

有一个朋友,也是女性,在某国企担任办公室主任。最近突然在朋友圈公告,单位有一个提前退休的机会,她选择提前退休回家。

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多人都很纳闷,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提前退休了。在国企,女性干到中层可不容易,而且国企又是那么稳定,难道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我也很纳闷,直到和她见面后才了解到,朋友的单位和丈夫的单位分别处于城市的东西两头,平时上班俩人很难见面。因为两人都是单位领导,很多时候都是分别在单位附近的房子就住,尽管在同一个城市,过的却是两地分居的生活。

难得这次有机会,可以选择提前退休,于是朋友征得丈夫的同意,立马办理了退休,到丈夫单位附近找了一家公司,干活轻松又能照顾家庭,也没那么大压力。

所以,做这个选择,不在于别人怎么看,而在于你自己真正怎么想,如果你打定主意提前退休,那就做好下面几点:

第一,与家人充分沟通。得到家人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家人的看法和自己的想法才最重要。

第二,改变自己的心态。工作、家庭、自己的身体,谁最重要,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不能因为在乎别人的看法,就罔顾自己最看重的东西。

第三,在一定范围内告知。可以选择在一定范围内通告一下自己的情况,比如说部门聚餐时,或者微信朋友圈,说一说自己的选择,慢慢地大家也就都会知道、理解。

其实,时间会让你的选择让大家慢慢接受。

既然选择提前退休,与日常接触的同事、朋友的联系就会变少,又何必那么在意他们的看法,搞得连退休都要顾虑呢?

想提前退休,但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该怎么办?

(一)女中层的压力源,很可能是这几个方面出了问题

1.性格太要强,事无巨细

题主能够做到国企中层,手上肯定有好几个下属,想必本身就是一个出色人才,毕竟国企事业单位讲究的就是处事和个人能力,一个双方面都拥有的人,肯定做事情很靠谱,但是同时也反映出题主很要强,这种情况就容易出现,什么事情都做完了,自己很累的情况。

2.工作中要兼顾家庭和事业

第二种就是,身为女性,能做到中层估计家庭孩子都有了,在事业上是领导,回家是妈妈是妻子,需要照顾家庭平衡事业,也许有时候无法兼顾,可能这一层面还有家庭的压力让题主心累。

3.事业单位对女领导更苛刻

第三层,在企业里多少对女性领导有些苛刻,比如女性毕竟要经历婚姻和生孩子的阶段,有时候多少会遇到女性职业歧视,想要顾家点,别人会说你怠慢工作,或者工作上别人欺负你是女性,你不好开展工作,这是单位上给予的压力,所以题主想要表现的更好,自己也会更累。

(二)想要提前退休,你需要考虑这几件事

如果想要提前退休,劝题主考虑这2件事

1.事业上,你是否真的舍得放手?

其实能够爬到企业中层,真的很不容易,如果这个时候退休了,题主真的舍得放手吗?毕竟到这一步了,也许在坚持几年,还会有机会到高层的位置。题主思考退休之前要考虑到这一点。

2.国企稳定,你能接受吗?

另外,企业待习惯了,如果突然退休,就会失去安逸稳定按部就班的生活,那题主能转变的了吗?这个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如何安排退休后生活?

如果真的想要退休,那自己的退休生活是否有安排,决定未来做什么,需要合理安排好退休的日子。

(三)怎样做,才能让职场下半生更舒坦?

1.没有想好退休,不如思考如何规划未来

题主如果没有想好是否退休,其实可以规划未来的发展,比如退休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想要旅行的地方走一走,学习自己喜欢的技能,看看自己还有什么想法没有完成,心里有了念想,就不会翔太,人也会更开心。

2.换一个新环境,或退居二线

如果思前想后,题主还是不舍得提前退休,其实可以申请换一个新环境或退居二线。我有个亲戚之前是国企里管财务的,后来升到工会主席,年纪大了不想管太多事,就申请调部门,去了二级单位,每天喝喝茶看看报纸,盖盖文件等待退休,这样人也轻松了,也没有完全脱离企业的氛围。

毕竟身体和心态比事业更重要。

3.凡是切勿较真,多让手下人办事

倘若题主最后打消了提前退休的念头,还想继续拼事业,不凡少点较真、事无巨细,多多利用手下的人办事,一些小事情就让年轻人干,不用事事都过问,只要自己心里有数,看反馈结果就好。要做到关键时刻“紧”一点,其他时间“松”一点的管理方式,松弛有道,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轻松。

4.不要把别人的想法放在心里

其实题主想要退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谁在压力大的环境之下,都不愿意工作,只是不要把别人的想法太过放在心里,人这辈子是为自己活,而不是活在人家的口舌之中,你太过把别人的言语放心里,心态只会越来越差,最后崩盘。

综上,职场下半生心态很重要,无论是否提前退休,都要对以后做好规划,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因为生活是自己的,开心也是自己给的。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加油~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