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死后,除大将军姜维外,蜀汉还有多少大将?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三国志.魏延传》
魏延是蜀汉大将,深受刘备器重,被封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蜀汉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五虎将,魏延的地位不比五虎将低。蜀汉后期五虎将先后去世,魏延是最出名的大将,屡立战功。魏延虽然忠心耿耿,但是为人骄傲刚矜,诸葛亮死后,魏延与杨仪相斗两人上书说对方谋反,董允、蒋琬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最后马岱斩杀了魏延,随后杨仪诛杀魏延三族。
蜀汉五虎将去世,刘备夷陵之战损失一大批人才,又随着魏延的死,蜀汉后期人才很缺乏,最出名的就是姜维了。除姜维外还是有着一些大将的,不过受三国演义影响大家都不太清楚了。
蜀汉小五虎:王平、马岱、廖化、张翼、张嶷
1.王平
街亭之战时,王平是马谡的先锋,多次劝说马谡舍水上山,马谡不听建议结果被张郃大败。只有王平的人马没有损失,并吓住张郃,随后诸葛亮让王平统领无当飞军。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争斗率军攻打杨仪,王平率兵进攻魏延,魏延军队被王平骂散,魏延逃跑。魏延死后,王平任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曾击退曹爽的十万大军。
2.马岱
马岱是马超堂弟,早年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后随马超投降刘备,是蜀国后期少有的大将之一。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争斗,马岱接受的杨仪的命令斩杀魏延。这时朝廷还没有命令斩杀魏延,这两个人却合谋私自斩杀魏延,马岱斩杀魏延的具体过程不清楚,但是能斩杀魏延应该有实力。再之后,马岱率兵北伐,被牛金所败,再后来就不知所踪了。
3.廖化
俗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是说廖化能力平庸,而是因为蜀汉后期没有大将,只能让年迈的廖化出战。
廖化这个人是个传奇人物。最初是关羽的主薄,所以廖化是文武双全的。关羽被杀后,廖化也到了东吴,因为思念旧主,诈死带着母亲西行返回蜀汉,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直到刘备伐吴才与廖化相遇。刘备也很高兴,封廖化为太守一同伐吴。刘备被陆逊大败,廖化跟随败军退回蜀中。在诸葛亮北伐、姜维北伐中廖化也是屡立战功,时后期主要的将领。老将迟暮时曾希望姜维用兵可以多加收敛,否则日后必会遭到不测,姜维并未采纳这个建议,后来果然被邓艾击败。廖化作为一员名将见证了蜀国的兴衰,年过七十仍带兵为蜀汉尽忠,在刘禅投降后,廖化在去洛阳的途中去世。
4.张翼
张翼曾跟随赵云在汉水之战中击破曹军,诸葛亮死后,张翼升为关内侯,驻守蜀汉的北部边境。张翼是蜀汉朝廷唯一敢当朝和姜维争辩北伐问题的大臣,张翼明确反对姜维北伐,但姜维并没有听从张翼的意见。在姜维取得北伐最大的胜利要乘胜追击时,张翼又反对不让追击。姜维与张翼不和但一直让张翼跟随,刘禅投降后,张翼与姜维一起投降钟会。钟会因为谋反,成都大乱,张翼在乱军中被杀。
5.张嶷
张嶷既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报国义士,他为蜀汉鞠躬尽瘁,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张嶷是靠军功晋升的,用计清剿山贼,随马忠讨伐叛乱的南夷,随后镇守南夷,开发越巂。张嶷在南中十五年后,被朝廷召回,随姜维北伐,这时张嶷已经不能走动,必须依靠拐杖站立,却坚持去前线,最终临阵战死,
6.马忠
刘备伐吴失败后,马忠才被巴西郡太守推荐给刘备,刘备与他交谈后,称赞是贤才。诸葛亮北伐时,马忠曾在军中帮助诸葛亮管理军中的事务。马忠主要的业绩是平定叛乱,镇守南中,蛮夷们都十分敬畏和爱戴他。
7.邓芝
诸葛亮北伐时,邓芝曾与大将赵云佯攻郿城,吸引魏国曹真军主力。后又率军平定涪陵叛乱。当时,马忠在南中,镇守南蛮;邓芝驻守永安,防备东吴;王平在汉中,防备曹魏;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汉变土的平安,平安三侯。
8.向宠
向宠是被刘备称赞的人,诸葛亮北伐时,特意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向宠,向宠也是唯一推荐的一个武将,但是向宠却在讨伐蛮夷时在混战中身亡。
9.宗预
宗预曾跟随张飞平定蜀中诸郡县,后任诸葛亮丞相府主簿,出使东吴,受到孙权称赞。宗预六十多仍统率军队,后又出使东吴,年老的孙权拉住他的手痛哭感叹不能再相见。刘禅投降后,已经七十多的宗预在去洛阳途中去世。
10.夏侯霸
夏侯霸是夏侯渊的儿子,曹爽被司马懿杀死后,夏侯霸投降蜀汉,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夏侯霸是姜维北伐的重要将领,在蜀汉也有着很高的地位。
11.刘邕
刘邕是蜀汉后将军,为人能力出众。
12.句扶
句扶是蜀汉名将,征南伐北多次立下战功,官至左将军。“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可见句扶的地位。
13.诸葛瞻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但是没有诸葛亮的才能,统领朝政后,削夺姜维的兵权。蜀汉和曹魏的最后一战绵竹之战,由于诸葛瞻不听从黄崇建议抢占险要地势,被邓艾大败,诸葛瞻战死。
14.张遵,张飞孙子,张苞儿子,随诸葛瞻抵抗邓艾,战死绵竹。
15.李球,建宁太守李恢侄子,随诸葛瞻抵抗邓艾,战死绵竹。
16.诸葛尚,诸葛瞻的儿子,绵竹之战,诸葛尚率军血战,战死。
17.霍弋,霍弋最初为太子舍人,与刘禅关系极为密切,也是后期的名将。霍弋后因平定叛乱任安南将军,镇守南中,曹魏攻打蜀汉时,霍弋要率军前往成都协助防守,刘禅却没有同意。等到成都失守后,霍弋穿丧痛哭三天,确认刘禅到达洛阳被善待后才投降,仍任原位。
18.阎宇是蜀汉右将军,镇守重镇巴东郡,虽然阎宇与黄皓交好,但是本身还是有才能的,不像小说中那样无能。在魏国攻打蜀汉时,阎宇率兵前去救援,走到半路历史就没有记载了。蜀汉灭亡了,阎宇和他的军队也凭空消失了。
19.罗宪最初也是当太子舍人,因为不肯依附黄皓,被贬到巴东,阎宇对他极为看重,让他领军。阎宇率军支援成都,留下二千兵力令罗宪镇守永安城。蜀汉灭亡后,吴国想要攻击罗宪,罗宪选择投降魏国,并坚守永安,先把吴国步协打得大败,后又抵挡住陆抗六个月的猛攻。
20.姜维
蜀汉后期也并不是没有大将,更难得的是蜀汉的臣子大多都是忠心耿耿。只是朝中黄皓专权,霍弋、罗宪这样的大将在蜀汉没发挥太大的作用。但是蜀汉的气节是值得尊重的。
魏延死后,除大将军姜维外,蜀汉还有多少大将?
魏延死后,除大将军姜维外,蜀汉至少还有这10员大将!
很多人认为,自魏延死后,蜀汉除了大将军姜维之外,已经是没什么大将了,以至于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作“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以此来说明蜀汉人才缺失。而且由于蜀汉灭亡得太过仓促,让人大跌眼镜,所以很多人都坚信这个蜀汉后期没啥大将这个观念。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魏延死后,除大将军姜维外,蜀汉至少还有10员大将,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所以蜀汉才能存续这么多年!
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魏延死后,蜀汉还有哪些大将!
吴懿
自五虎上将去世后,蜀汉最出名的大将非魏延莫属了,魏延攻守兼备,军事才能非常高,深受诸葛亮器重,不过除了魏延,其实还有一人,在当时是和他齐名的,这个人就是吴懿!
吴懿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刘备攻取益州后,为了收买人心,特地迎娶了吴懿的妹妹,拉拢吴懿势力,就这样吴懿变成了国舅,在蜀汉的地位非常高。吴懿这人,不仅身份地位高,军事才能也是不可小觑的,这其实也是刘备拉拢他的原因之一。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开局非常完美,成功的迫降了陇右三个郡,接下来消化掉另外两个郡之后,陇右基本就算是被蜀汉控制了,就在这个时候张郃率军前来增援了,于是诸葛亮准备在街亭这个位置打一场阻击战,延缓张郃前进的步伐,为自己攻占陇右全境争取时间。当时众将推荐去守卫街亭的人,主要是两个人选,一个是魏延,一个则是吴懿。
《三国志》: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懿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
众人认为应该派作战经验丰富的魏延或者吴懿前去守卫街亭,但诸葛亮没有同意,而是选择了马谡,最终街亭失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败。从众将的推荐来看,当时的吴懿应该算是和魏延同一档次的大将,军事才能颇高,如果他去守卫街亭,必定不会有此大败。除此之外,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吴懿和魏延还深入魏境,发动了阳溪之战,大破费曜和郭淮,令人大赞。吴懿更是凭此战功进封高阳乡侯。魏延去世后,吴懿受命为汉中都督,负责汉中的防务。
王平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曹操征汉中张鲁时,王平投靠了曹操,被迁往洛阳。后来汉中之战爆发,王平又跟随曹操重回汉中,在这一场大战役中,王平选择了投靠刘备,这样他就可以离家里更近了。街亭之战时,马谡弃守城池,率军上山,王平进行劝阻,但是马谡不听。后来马谡被张郃击败,抛下军队独自逃离,又是王平收拢溃军,阻击张郃,将大部分军队带回,令众人刮目相看。自此,王平的才能得到了诸葛亮的看重,开始走向大将行列。
王平和名将张郃有过两次交手,一次是在街亭之战中,双方点到即止,王平利用计谋挡住张郃的追击,成功率军而还。一次是在第三次北伐期间,王平成功挡住了张郃的进攻。
《三国志》: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从王平对阵张郃的表现来看,他的军事能力是非常强的,完全可以列入一流名将行列!诸葛亮死后,魏延作乱,想要夺取大军控制权,结果王平一到,轻松遣散了魏延的军队,击败了魏延,令众人大为吃惊,魏延的军事能力多么的强悍,王平能打败他,足见王平是多么的有才。吴懿受命为汉中都督后,王平开始辅助吴懿守卫汉中,吴懿死后,王平进封安汉侯,正式代替吴懿督汉中。也就在王平守卫汉中期间,发生一场惊天大战!
当时魏国大将军曹爽率军十万前来进攻汉中,想要攻下汉中,提升自己在军队和国家中的影响力,借此搬倒司马懿,结果在这次作战中,曹爽遭到了王平的顽强阻击,最终被彻底击败,损兵折将,灰溜溜地逃回了魏国。当时诸将都被魏军吓到了,认为应该避其锋芒,撤退进坚城,等到成都方面的增援部队来了之后再反击,但是王平力排众议,选择了在兴势阻击魏军,最终成功的挡住了魏军的进攻,为后续的成功反击奠定了基础。
对比王平的汉中守卫策略和就姜维的汉中守卫策略,其实可以发现,王平的表现比姜维其实要好得多!
邓芝、马忠
王平、邓芝、马忠被称为蜀汉平安三侯,在蜀汉颇有名气。当时王平驻守在蜀汉北境汉中,防备曹魏;马忠驻守在南中,防备南蛮;邓芝驻守永安,防备东吴。正是因为这三人的全力守卫,才成功的保住了蜀汉的平安。
蜀汉马忠,军事才能非常高,曾被刘备夸赞可以和黄权相提并论。
《三国志》:先主已还永安,见忠与语,谓尚书令刘巴曰:“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
刘备这等枭雄,看人的眼光是非常精准的,马忠后续的表现完全印证了刘备的看法。诸葛亮北伐期间,马忠跟随作战,多次立下大功,后来由于张翼控制不了南中,诸葛亮又派马忠前去,结果马忠去到南中以后,成功的平定了叛乱,并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自此以后,马忠便长期驻守在南中,防备南蛮。
作为平安三侯之一,邓芝的军事才能也是非常强的,他驻守在永安期间,和东吴关系非常好,孙权甚至多次对邓芝馈赠重礼物,可见邓芝这个人,不仅军事强,搞外交也是一把好手。
张翼、廖化
张翼、廖化二人,大家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在三国演义中,他们两个露面次数非常多,而且那句“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实在是太出名了,不过很多人其实理解错了这句话,这句话并不是说廖化的军事能力不行,不能做大将,而是说廖化年纪这么大了都还需要亲自上战场,可见蜀汉后继乏人。事实上,廖化这个人的军事能力虽然不如姜维、魏延,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在诸葛亮北伐之战中,廖化多次随军出战,屡立战功。而诸葛亮去世后,廖化也一直活跃在北伐战场中,直到蜀汉的最后一战,廖化都仍在军中效力,足见其军事能力还是不错的,要不然早就让他下岗了。
张翼在蜀汉也非常出名,在北伐作战中多次立下大功,不过在蜀汉后期,张翼眼见蜀汉国力越来越差,姜维北伐又没有多大的功劳,所以开始反对姜维北伐,但姜维毕竟是大将军,张翼的反对也没有多大的效果。在当时的蜀汉,对于张翼是这样评价的。
《华阳国志》:后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
前有王、句,后有张、廖,足见张翼、廖化的军事能力,是得到了当时众人的认可的。
句扶
“前有王、句,后有张、廖”中的句其实就是指的蜀汉名将句扶,他为人宽厚,有勇有谋,次从征南方、北伐多立下战功,后被封为宕渠侯。只不过史书中对他的记载太过稀少,所以很多人并不认识句扶这个人。
向宠
向宠在历史记载中也不多,所以大多数人对他并不了解,但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对刘禅大力推荐向宠,可见向宠的军事才能,诸葛亮是完全认同的。向宠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个牙门将,但是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各部损失惨重,唯独向宠部完好无损,由此刘备等蜀汉高层开始重视向宠,后来向宠甚至一度做到了中领军,地位非常高。
霍弋
霍弋是霍峻之子,从小和刘禅一起长大,深受刘禅的器重。由于霍弋军事才能非常高,所以刘禅让他镇守南中,防备南蛮。钟会伐蜀时,霍弋凭借敏锐的直觉,感觉这次魏军来势汹汹,曾上书增援成都,但被刘禅拒绝。若是霍弋这个有实战经验的人才到了成都,绵竹之战怎么可能败得那么惨?邓艾怎么可能兵不血刃地拿下成都?最终的战斗很可能是邓艾远道而来,最终被拖死在益州腹地,蜀汉不一定这么快亡国!
罗宪
蜀汉灭亡时,永安城骚乱,罗宪成功平定骚乱,护住了永安的和平,之后开始对接蜀汉,结果却得知了蜀汉灭亡的消息,而且东吴开始向永安进兵,希望从蜀汉的灭亡中分得一杯羹。在这种情况下,正常人都会失去斗志的,毕竟国家亡了,但是罗宪并没有这样,他鼓足精神,整治军队,开始修筑工事防备东吴,希望护住永安的太平。
《晋书》: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降虏乎!”
东吴袭击荆州,击杀关羽乃是整个蜀汉百姓的痛,此时东吴又想着趁火打劫,进攻永安,罗宪自然是不从。在蜀汉灭亡、没有支援的情况下,罗宪带领永安军民守城六个月,成功的抗住了东吴一拨又一拨的进攻,最终成功守住了永安城,令人敬佩!
结语
魏延死后,蜀汉人才并没有完全凋零,蜀汉军中,除了大将军姜维外,至少还有10员大将,他们分别是吴懿、王平、邓芝、马忠、张翼、廖化、句扶、向宠、霍弋、罗宪。正是因为这些人的付出和坚守,蜀汉才能存续这么多年,而且说实话,要不是刘禅指挥失误,就凭借着这些大才,蜀汉完全是可以再多撑几年的!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华阳国志》《晋书》)
魏延死后,除大将军姜维外,蜀汉还有多少大将?
魏延,字文长,是蜀汉除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之外的第六武将,武功高强,奇谋迭出,尤其善于防守。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随后魏延和长史杨仪发生了火并。
魏延斗争失败,被杨仪派出的马岱所杀,蜀汉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有人说,蜀汉自从魏延死后,只有姜维一个大将了,除了姜维之外,便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大将了,还流传说“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传言。真的是这样的吗?
并不是这样的,蜀汉自从魏延死后,除大将军姜维之外,至少还有以下六个大将。
马岱
马岱,是西凉马超的堂弟,也是马超手下与庞德齐名的大将。庞德在归顺曹操后,曾斩杀东吴大将陈武,还在襄樊之战中和关羽一百多回合战成平手。马岱是和庞德齐名的大将,武功也不会太差。
马岱曾两次和魏延交手,魏延都吃了大亏,第二次将魏延斩杀。因此,马岱仗着自己是西凉五虎上将马超的堂弟和斩杀魏延的战绩,蜀汉后期除魏延、姜维之外,不可多得的一员大将。
王平
王平,本是益州人,却是从曹操阵营改换门庭,投奔到刘备阵营的。他和张郃闹翻后,放了一把火,便带着部下归顺了刘备。原属曹操,曹操与刘备争汉中,得以投降刘备。
街亭之战中,马谡擅自改变诸葛亮的当道路口安营扎寨的安排,在山上驻扎,被张郃击败,丢掉街亭。这一战中,王平作为马谡副将,提出了最正确的守法,结果被马谡拒绝。在战后,马谡因丢失街亭,被诸葛亮军法处置,只有王平受到重用,被大力提拔。
此后,王平率领蜀汉的无当飞军,在多次北伐中立下大功。魏延死后,曹魏大将军曹爽曾率领十万大军,发动兴势之战,攻打汉中,被王平成功击退。
罗宪
罗宪,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在亡国前,他镇守永安城。东吴见盟友蜀汉被曹魏所灭,想趁火打劫,分一杯羹。此时,永安城的大都督阎宇带领大军救援成都,只留给罗宪2000士兵。罗宪凭借着2000人,抵挡住东吴数万军队的进攻,长达半年之久。因此,蜀汉虽亡,大将犹在,也不是东吴所能染指的。
马忠
马忠,并不是东吴擒获关羽、射中黄忠的那个马忠,而是蜀汉后期平安三侯之一的大将马忠。公元233年,庲降都督张翼执法太严格,导致南蛮少数民族作乱不断。诸葛亮于是以马忠代张翼为新的庲降都督,前去平叛和治理南蛮。马忠来到南蛮后,不辱使命,击杀叛贼刘胄,平定叛乱。
从此之后,马忠在南蛮扎下了根,多年坐镇南蛮,也多次平叛,深得夷汉两族之心,因功被封为安南将军,后升为镇南大将军。 延熙十二年(249年),马忠死于任上,他的儿子马修继承爵位。因此,马忠也是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
霍弋
霍弋,字绍先,蜀汉大将霍峻之子,蜀汉后期大将。他继承了父亲霍峻的优秀基因,善于防守,坐镇南中,最后一任安南将军。在魏将邓艾偷渡阴平的时候,霍弋向后主刘禅上表,请求驰援成都,但被刘禅拒绝。
不久,后主刘禅投降,霍弋还在坚守,直到确认司马氏善待刘禅后,他才率领南中六郡投降。这样的忠臣,被称作蜀汉后期大将,当之无愧。《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晋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
向宠
向宠,最初为蜀汉牙门将,后逐渐升为大将。刘备夷陵之战被东吴陆逊火烧,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各路军队损失惨重,只有向宠的部队完好无损,得到刘备的称赞,受到重用。
诸葛亮发动北伐前,向刘禅上书《出师表》,其中提到的唯一一个大将就是向宠,说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是一个可以重用的大将。可惜的是,公元240年,向宠率军前往平定少数民族叛乱时,在混战中战死。
结语
以上六人,便是三国后期,魏延死后,除大将军姜维外的蜀汉大将。他们虽然无法和前期的蜀汉五虎上将相提并论,也是当时少有猛将。当然,廖化、张翼、张嶷也是三国后期为数不多的大将,本文由于篇幅有限,不再列举。正是由于以上诸多猛将,构成了蜀汉的铁血长城,蜀汉才能和曹魏分庭抗礼,坚持四十多年。
前往“魁哥说三国”公号,观看更多三国精彩文章。
魏延死后,除大将军姜维外,蜀汉还有多少大将?
魏延,是蜀汉后期不可多得的大将,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可惜的是,在诸葛亮去世后,兵权落在了杨仪的手上。魏延和杨仪本来就有隙,虽然之前得诸葛亮从中周旋,但两人的关系一直闹得很僵。最后,魏延在和杨仪的争斗中,魏延落败,在带兵逃回汉中的时候,被马岱所杀。
魏延被杀后,当时蜀汉的大将一直是青黄不接的局面。姜维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才投降于诸葛亮的,尽管得诸葛亮的看重,但是姜维在蜀汉的根基不深。在蒋琬和费祎等人的面前,姜维当时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二人去世之后,姜维才逐渐称为蜀汉的顶梁柱。
而这个时候的蜀汉,除了大将军姜维之外,还有马岱、吴懿、王平、邓芝、马忠、廖化、罗宪,以及霍戈等大将。
马岱马岱是马超的从弟,在马超率西凉军反抗曹操的时候,马岱随军出征。而后,马超中了曹操的离间计,被曹操大军所败。在马超战败后,马岱随马超反攻陇上。在公元213年,面对杨阜和夏侯渊等人的包围,马超再一次被魏军所败,还未站稳的陇上又被曹魏所夺。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马超和马岱只能投靠汉中的张鲁。但可惜的是,张鲁对马超并不信任。所以,在李恢的劝说下,马超和马岱只好投靠刘备。投靠刘备之后,在反攻成都和汉中之战,以及诸葛亮南征孟获等战役中,马岱都有不俗的表现。
在公元234年,马岱率军斩杀了魏延。到了公元235年的时候,马岱率军北伐,却被魏将牛金所败。
吴懿吴懿原为益州牧刘璋的部将,在刘备入川之后,吴懿投降于刘备。在刘备入主益州后,吴懿把妹妹嫁给了刘备。等到刘备称帝之后,吴懿一跃称为国舅,在蜀汉的地位很高。
吴懿为人高亢强劲,军事谋略和武力都不俗。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吴懿随军出征,曾带兵入羌中,和魏将郭淮,费曜等相遇。吴懿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魏延一起大破郭淮等魏军,被升任为左将军。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吴懿以车骑将军的身份督汉中事,抵御北方的曹魏,直到公元237年,才去世于任上。
王平王平原属曹操,在公元219年的时候,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在曹操被刘备所败后,王平也因此投降于刘备。因为王平熟悉汉中地理,又有军事才能,被刘备所看重,任命为裨将军。
在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王平以副将的身份跟随马谡镇守街亭。但可惜的是,马谡把蜀军营寨安扎在山上,使得街亭各要道无布防,以致魏军轻易的夺取了街亭。在马谡兵败后,王平以疑兵之计使得张郃不敢轻易冒进,减少了蜀汉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王平深得诸葛亮的看重,被诸葛亮拜为参军,更是成为无当飞军的统帅。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王平跟随车骑将军吴懿镇守汉中。等到吴懿去世之后,王平以镇北大将军的身份镇守汉中,是蜀汉的“平安三侯之一”。
邓芝邓芝是东汉名将邓禹之后,在刘备入主益州的时候,邓芝投靠于刘备,被刘备任命为广汉太守,而后又被升任为尚书。
在刘备去世于白帝城之后,因为邓芝出色的口才和过人的胆识,深得诸葛亮的器重。在蜀汉和东吴的多次来往中,邓芝多次以使者的身份出使东吴,很大程度上的缓和了两国的关系。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邓芝以中监军的身份随军出征,曾和赵云以疑兵到箕谷诱敌。
在诸葛亮去世后,邓芝以前将军的身份督江州事,为蜀汉的“平安三侯之一”。
马忠马忠是巴西郡太守阎芝的部将,在公元222年,刘备兵败于猇亭后,阎芝派遣马忠率兵去补充军队的损失。到达永安之后,刘备和马忠进行一番交谈,被刘备认为是贤才,于是留在身边任用。
在刘备去世,诸葛亮开府治事之后,任命马忠为门下督。在公元225年,马忠率军去平定牂牁郡的叛乱,而后出任庲降都督。在治理南中的时候,马忠稳定秩序,处事果断,恩威并立,深受南中百姓的爱戴,为蜀汉的“平安三侯之一”。
廖化廖化以果敢刚直著称,为关羽麾下的主簿。在关羽兵败后,廖化以诈死之计得以回归蜀汉,被刘备任命为宜都太守。
在刘备去世之后,廖化得诸葛亮的器重,被任命为丞相参军。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廖化随军出征,曾击败游奕和王赟等魏军援军,为诸葛亮的北伐赢得先机。在公元249年的时候,廖化随姜维进攻雍州,和邓艾对峙。
在公元264年,刘禅投降,廖化和宗预等人被迁往洛阳。在途中,廖化不幸病逝。
罗宪罗宪是广汉太守罗蒙的儿子,自幼便聪颖,师从谯周。在公元238年的时候,罗宪入仕当太子舍人,为人正直诚实,曾两次出使东吴,深得吴人的称颂。
在公元258年,罗宪以巴东太守的身份领军督江州,为闫宇的副将。在公元259年的时候,闫宇西还,罗宪独自镇守永安城。在刘禅投降,蜀汉灭亡的时候,罗宪还独自镇守永安,抵御东吴的进攻。最后,罗宪归降于司马昭。
霍戈霍戈是梓潼太守霍峻的儿子,霍峻病逝之后,刘备有感霍峻镇守梓潼郡的功劳,便把霍戈留在府上养大。在刘备称帝之后,霍戈为太子舍人。
后来,霍戈担任庲降屯副贰都督闫宇的参军,管理军营的事务。永昌郡发生叛乱的时候,霍戈主动出击,把叛乱的头领都杀掉之后,就平定了永昌郡的叛乱。正因为如此,霍戈被升任为翊军将军,管理南郡政事。
在绵竹之战战败时,霍戈曾向刘禅建议,允许他带兵回援。但可惜的是,刘禅害怕霍戈引军造反,便不同意霍戈的建议。不久,刘禅投降且被司马昭善待之后,霍戈才同意投降于司马昭。
总的来说,在魏延被杀,以及姜维担任大将军之后,蜀汉还是有很多出色的大将的。但可惜的是,刘禅不理政事,庸碌无为,使得这些大将在一定程度上都无发挥之地。在刘禅投降之后,蜀汉的很多大将也因此归降了司马昭。
魏延死后,除大将军姜维外,蜀汉还有多少大将?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前有「五虎上将」,打下蜀汉江山。后有「平安三侯」,拱卫蜀汉安全。
「平安三侯」是蜀汉中后期重要的军事将领,他们的出现与蜀汉政权独特的地缘环境和国防战略有关。
蜀汉立国,三大战略(武侯祠)自关羽失荆州之后,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已然坐作古。蜀汉退守巴蜀,其独特的国防态势也造就了其独特的立国战略。
面对内外三大势力,蜀汉的立国战略就是北拒曹魏,东和孙吴,南抚夷越。这三大战略也造就了蜀汉的「平安三侯」。虎卧北境,抗拒曹魏(安汉侯 王平)北方的曹魏一直是蜀汉最大的敌人,汉中是蜀汉政权的北大门,也是蜀汉北方最重要的军事基地。
「平安三侯」第一侯——王平,长期驻守汉中,官至镇北大将军,汉中太守,因功累封为安汉侯。王平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在街亭之战中保存了蜀汉的实力,不致因马谡失街亭而全军溃败。后在魏延兵乱中与马岱合击魏延,立下功劳。
此后王平长期驻守汉中,抗拒曹魏势力。后曹魏大将军曹爽率兵 10 余万攻击汉中,汉中守军 3 万人,诸将十分惊恐,纷纷要求退守。王平立排众议固守待援,最终击溃曹爽!
驻守永安,东和孙吴(阳武侯 邓芝)孙吴对蜀汉而言,又爱又恨,既是朋友,也是竞争对手。特别是孙吴夺取荆州后,两国关系开始变得脆弱,互相猜疑。
「平安三侯」第二侯邓芝,是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功臣」之首邓禹的后人。官至车骑将军,封阳武侯。刘备兵败去世后,为修补两国关系,奉诸葛亮之命出使东吴,深得孙权器重,后驻守永安联合且防备东吴的势力,多次平定当地叛乱,固守蜀汉东大门。
邓芝十分勤俭,不蓄私财,到他去世时,家中也无余财。且体恤士卒,爱民如子。
镇守南中,威抚夷越(彭乡侯 马忠)除了曹魏和东吴,蜀汉在内部还有一个不安定因素,那就是南方的夷越少数民族。处理好与其的关系,安定内部,对蜀汉政权十分重要。
「平安三侯」第三侯马忠,官至镇南大将军,封彭乡侯。长期驻守南中,威恩并用。马忠多次平叛,稳定了蜀汉南方的局势。马忠去世时,当地百姓纷纷前往灵堂吊唁,深得当地百姓爱戴信任。
安汉侯王平在北,阳武侯邓芝在东,彭乡侯马忠在南,三人各守一方,共同拱卫蜀汉政权。三人分别于公元 248 年, 249 年 ,251 年去世,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十二年后的263年,蜀汉亡国。魏延死后,除大将军姜维外,蜀汉还有多少大将?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魏延与杨仪闹翻,最终被马岱斩杀,而魏延一死,给人的感觉就是蜀国再无可堪重任的大将,即便是姜维也不能与魏延相比,那除姜维之外,还有哪位大将拿得出手呢?
一、王平
说起王平,还是一名魏国的降将,他大字不识几个,却遇事十分用心钻研,不仅精通军事地理,还擅长利用地形作战,准确的来说,若不是王平的阻击,魏军真的通过街亭,可能真的会将直插蜀汉腹地,从而给蜀汉招致灭顶之灾。
魏延死后,王平升任安汉将军,辅佐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此后王平镇守的汉中,给人一种放心的感觉,他甚至抵挡了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的十万大军,得以保蜀汉多年安稳。
不过等到姜维出征北伐的时候,王平年事已高,并没有随其出征。
二、马岱
马岱本是跟随兄长马超一起投奔刘备,马超死的时候,还将马岱托付给刘备照料,而马岱随后也一直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并在诸葛亮死的时候,斩杀魏延。
一年之后,马岱率领众伐魏,最后败退,从此之后历史再无记载,不过,刘禅曾经为其赏赐“南郑侯”。
三、廖化
廖化可以说是见证整个蜀汉的将军,一句“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并不是在贬低他,而恰恰证明他是蜀汉后期的大将之一,廖化随关羽北伐过,关羽被害后,炸死逃过一劫,两年之后才遇到东征的刘备,随刘备参加伐吴之战。
等魏延死后,廖化也成为了蜀汉的大将,多次随姜维北伐,建立功绩,蜀汉后期也流行一句话“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可见廖化也是被十分仰仗的大将,而蜀汉投降之时,年过七十的廖化实在是不能上战场,也只能看着蜀汉灭亡。
四、张翼
说完廖化,必须要说张翼,张翼跟随刘备时间很长,在刘备平定益州之时,张翼就以书佐侍奉刘备,汉中之战时,张翼也随军参战,跟随赵云大败曹操,也因此受到刘备重视。
张翼无论是在诸葛亮时期还是姜维时期,都十分稳健,成为了蜀汉后期的大将之一,张翼始终跟随姜维南征北战,并参与姜维设计的一石二鸟之计,可事情败露,最终在乱军之中被杀,英勇就义。
五、夏侯霸
夏侯霸是夏侯渊的次子,其母亲还是曹操妻室丁夫人的妹妹,而夏侯霸也是夏侯氏一族年轻中的佼佼者,遇事沉著冷静,本人武艺高强,并善于统兵。
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之后,夺取了曹魏的大权,杀掉了魏国掌权的大将军曹爽,夏侯霸作为陇西大将,迟早会祸害上身,于是选择逃入汉中,归降蜀汉,夏侯霸父亲夏侯渊是黄忠所杀,夏侯霸也曾立誓要为父亲报仇,但归降蜀汉实数无奈。
刘禅知道夏侯霸归顺,十分高兴,并向夏侯霸说到:“卿的父亲是自己在交战之中阵亡的,不是我的先辈亲手杀的”,并指着自己的皇后说:“此乃夏侯氏所生”(张飞的妻子是夏侯霸的堂妹,刘禅的皇后是张飞的女儿),夏侯霸在蜀汉受到重用,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成为了蜀汉重要武将之一,跟随姜维南征北战,颇有战功。
总结:其实蜀汉后期的大将很多,但是在“五虎上将”和魏延的光环之下,显得并不耀眼,除上述五人之外,还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比如马忠、张嶷、邓芝、吴懿、罗宪、霍戈、向宠等人,皆是蜀汉重要武将,只不过在对比之下,他们就逊色了很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