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中国的版图有多大?
从版图面积角度来说,元朝绝对是榜一大哥的地位。可元朝的版图真的有传说中那么大吗?这倒未必。
目前统计来看,元朝巅峰时期的国土面积达到了1372万平方公里。这数据放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傲视群雄的那种水平。
可这个数据跟我们心目中的元朝比起来,似乎有很大的落差。原因很简单,在我们心目中,元朝的版图不是一直延伸到了欧洲吗?不是达到了3000多万平方公里吗?
一、大蒙古国不等于元朝。这就是一个概念性的问题了,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以后,四处征战,向南讨伐金国和西夏,向西讨伐西辽、花剌子模,打下了偌大的江山,但这不是巅峰。
- 第一次蒙古西征,成吉思汗带队灭掉了西辽,将这里赏赐给了自己的二小子察合台,察合台在这里建立了察合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大概有3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 第二次蒙古西征,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带队的。在拔都的带领下,蒙古大军横扫东欧,拿下了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波兰等地的地盘。并且在这里,建立了大蒙古旗下的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钦察汗国大概有6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 第三次蒙古西征,是成吉思汗的另一个孙子旭烈兀带队的。旭烈兀带兵从中亚阿富汗地区进军,先后拿下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地,占领了中东大部分地盘。旭烈兀在这里建立了大蒙古国旗下的伊尔汗国,又称伊利汗国。伊利汗国大概有37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与此同时,在托雷、窝阔台、蒙哥、忽必烈等几位蒙古领袖先后的领导下,大蒙古国的军队横扫汉地,相继灭掉了西夏、金国、大理、南宋等政权。忽必烈更是在汉地建立了元朝。
元朝的面积,大概在1372万平方公里左右。此外窝阔台的孙子海都,也曾经建立了一个窝阔台汗国,不过这个汗国后来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给瓜分了。
按道理来说,元朝也是大蒙古国旗下的一个政权,所以,我们能说大蒙古国累计拥有2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吗?
你可以这么认为,但是元朝和大蒙古国,是无法划等号的。所以说,大蒙古国再大,和元朝其实没有太大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忽必烈称汗,标志着大蒙古国走向分裂。成吉思汗临终前,将大汗的位置传给了第三子窝阔台。不过按照蒙古习俗,幼子守灶,所以成吉思汗80%的军队,都交给了第四子托雷。
这么一来麻烦就来了,谁是汗国未来的掌权者呢?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那必须是窝阔台。可按照军事实力,则必然是托雷。
而且,选拔新任大汗,需要召开忽里台大会,托雷手持军权,担任监国,迟迟不肯召开护理台大会,这一拖就是2年之久。
2年以后,老二察合台看不下去了,强行要求托雷召开忽里台大会,最终选拔窝阔台为蒙古大汗。没多久托雷就离奇去世了,大概率是被窝阔台给害了。
窝阔台掌权以后,各种分化伤害托雷集团,结果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等到窝阔台去世以后,他儿子贵由汗继位。贵由汗和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儿子拔都,关系非常不好,甚至主动带兵,要去讨伐金帐汗国。
这下麻烦大了,就在贵由汗出征的半路上,他忽然就去世了。有人说是拔都派人把他给害死了。不管怎么说,蒙古大汗的位置又空了出来。
这个时候拔都带着10万大军前来,强行要求贵族们选拔托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原因很简单,他认为贵由汗继位并不合法,违背了窝阔台的遗嘱。毕竟窝阔台是要传位给孙子失烈门的。
由于拔都实力强大,大家也只好选择屈服,臣服于蒙哥汗旗下。实际上这个时候大蒙古国的分裂迹象已经很明显了。窝阔台家族和察合台家族,死活不肯参与选举蒙哥为大汗的忽里台大会,就是最好的证明。
蒙哥汗上位以后,让几个弟弟纷纷掌权。其中忽必烈负责漠南地区,阿里不哥负责漠北地区,旭烈兀负责西征中东,自己则带领大军进军南宋。
很明显,托雷家族,已经牢牢掌握住了大蒙古国的权力。而拔都的金帐汗国,从此时开始,事实上已经从大蒙古国分出去单干了,察合台汗国和大蒙古国离心离德,基本上也处于半独立状态了。
蒙哥汗在进攻重庆钓鱼城的时候,忽然就去世了。有人说是杨过用石子打死的,不管怎么说,蒙哥汗一死,大蒙古国又失去了一位大汗。
这个时候,托雷家族的孩子们已经是大汗的主要竞争选手了。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大打出手。
忽必烈先在漠南地区召开了一个小型忽里台大会,在这里称汗。得知消息的阿里不哥,于1个月以后,连忙也选择在漠北称汗。
忽必烈喜欢汉文化,而阿里不哥则崇拜蒙古文化。察合台家族和窝阔台家族,积极支持阿里不哥,他们这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最终,忽必烈击败了阿里不哥,成为了大蒙古国真正意义上的大汗。但是内战的这4年里,大蒙古国的确有2位大汗。而且阿里不哥的汗位更加合法,毕竟得到了大多数蒙古贵族的支持。
忽必烈虽然争夺到了汗位,但为了这个汗位,也将大蒙古国给搞分裂了。当时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正在西征,也打算回来争夺汗位。
这个时候忽必烈承诺,旭烈兀带走的蒙古大军,都归旭烈兀所有,同时打下来的地盘也归旭烈兀。这下旭烈兀没有回去争夺大汗的必要了,自己在中东建立一个汗国不就好了嘛!
因此旭烈兀积极支持忽必烈称汗,而他自己建立的伊尔汗国,表面上虽然臣服于忽必烈,可事实上也处于独立状态了。
也就是说,元朝尚未建立,大蒙古国已经四分五裂了。忽必烈这个大蒙古国的大汗,当时只拥有漠南、漠北以及中原的部分地盘。可以说,当时元朝的地位,和金帐汗国、伊尔汗国、察合台汗国没什么区别。
等到忽必烈灭掉南宋以后,忽必烈手里的地盘,才正式超过了其他汗国。而且这几大汗国,从始至终,并没有真正成为元朝的附庸。大家都是大佬,谁都不愿意做小弟。
总结:元朝的面积,有1372万平方公里就很不错了。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就能看得出,其实元朝压根就没有接近3000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哪怕是大蒙古国,其实也没有这么大。
因为,当蒙古势力达到这个地步的时候,大蒙古国已经走向分裂了。盘子这么大,在冷兵器时代,根本不好管,不分裂才怪。
而元朝,在原本金国、西夏、南宋、大理等国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部分漠西蒙古、吐蕃等地,能维持住这么大的地盘,还想啥呢?
元朝时中国的版图有多大?
中国元朝的疆域包括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不丹,蒙古,俄罗斯,朝鲜,缅甸 ,泰国,朝鲜以及老挝,尼泊尔,巴基斯坦部,
在北方,北到北冰洋;西起今 额尔齐斯河;东至鄂霍次克海。在东部,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在西南,包 括今克什米尔地区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锡金等地,今缅甸东北部和 泰国北部。
(包括现在的蒙古、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越南北部、伊朗东部。忽必烈曾打到多瑙河)元朝总的国土面积达到2122.74万平方公里 。
另外元朝是是以蒙古帝国各汗国的宗主国身份存在的,所以说如果以元朝来代指这个蒙古帝国的话,那他的疆域几乎是在元朝的基础上再扩大一倍,往南包括印度的北部,从西伯利亚往西跨国乌拉尔山进入欧洲,直到多瑙河沿岸,从阿富汗往西直达巴格达,占领巴格达后才在大马士革附近被阿拉伯联军击败。
元朝时中国的版图有多大?
谢邀。
首先,您混淆了元朝和蒙古帝国。
大致来说,蒙古帝国包括元朝和四大汗国。元朝是其正统中央。
其中,元朝包括今日中国大部,蒙古、俄罗斯、朝鲜一部等,面积约1000多万平方公里。
而四大汗国中,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大致包括新疆、中亚等一部,钦察汗国包括今西北亚和东欧一部,伊尔汗国包括今西亚大部和中亚一部,这些加起来差不多有2000万平方公里。
蒙古帝国应该没有占领非洲领土。他们在第三次西征过程中,因为蒙哥战死,导致半途而废。留在西亚的部队,被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击败。
整个来说,元朝+四大汗国包括了今日亚洲大部和欧洲一部,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确实是一个庞然大物,历史上仅次于大英帝国。
不过,这个帝国到后期只是一个松散体,各汗国之间彼此倾轧,也未必服从元朝。而且很短的时间内,汗国内部也开始诸侯分立,陷入崩坏。
元朝时中国的版图有多大?
看了大家的回答,发现元朝的疆域范围被过度的夸大了。有些问题得好好的说一说。
元朝是中国历史一部分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如果让我说铁木真是中国人,那我真不好意思,铁木真一辈子都没把自己当过中国人,他是大蒙古国的成吉思汗。而忽必烈则不同,他建立了元朝,既然称作是元朝,那就是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个朝代。而“中国”里来都不是指哪一个民族,而是指以汉族为主的一个多民族国家。
元朝不等于大蒙古国很多人都喜欢错误的将四大汗国算作元朝的一部分,这是极端错误的。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的大蒙古国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中就已经实际分裂了,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和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这四大汗国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关系。
他们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实际上又各自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四大汗国与元朝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甚至不如一些藩属国亲密。所以说,计算元朝版图的时候是不能将四大汗国统计在内的。
元朝北部边境没有那么北在很多的历史地图上,都将元朝的北部边境直接画到了北冰洋,这点就有点可笑了。至少元朝人没有这么认为。元史对于疆域的记载是“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只说了北逾阴山。可没有说一直到了北面的北冰洋,事实上中国古代历史上就从来没有过北冰洋的记载。
要知道,当时的西伯利亚地区人烟极其稀少,且文明程度很低,根本不知道什么国家统治。一般认为元朝的统治范围最北部也就是到贝加尔湖以北,北纬55°左右而已。
元朝实际疆域范围大元所直接统治区域有中原汉地、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内外蒙古及以北地区、台湾(澎湖地区)和南海诸岛,除中书省直接管辖冀、鲁、晋和内蒙部分地区外,还分设十个行省:
1、陕西行省:辖今陕、甘、蒙(伊盟)部分地区;
2、甘肃行省:辖今甘、宁、及蒙西;
3、辽阳行省:辖今辽、吉、黑及以北地区,包括奴儿干(黑龙江口)和骨嵬(库尔岛)等地;
4、河南江北行省:辖今豫、鄂、皖及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
5、四川行省:辖今湘和川、陕部分地区;
6、云南行省:辖今云、川和桂部分地区以及缅甸北部、泰国、老挝、越南的一些地方;7、江浙行省:辖今苏南和浙、闽等地;
8、江西行省:辖今赣、粤;
9、湖广行省:辖今湘、黔、桂大部和琼及鄂北部分地区;
10、岭北行省:统领北边各地区,包括今蒙古本土及以北所征服地区(包括西至阿勒台山、吉利吉思之北,今尼塞河中下游和今贝加尔湖东西的巴儿忽、火里---秃麻等地)。
此外,宣政院管辖的"吐蕃三道"辖今青、藏、甘及川的一部分,其应算为元朝的第十一个行省。
另元朝在高丽国还设"征东行省",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世袭,辖今朝鲜半岛。
元朝时中国的版图有多大?
看了前面的答案,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那么我说一下几个中国鼎盛时期朝代中国版图的比较。
大家都熟知中国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其实在中国古代,元朝、唐朝、清朝都远超这个数字。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
先说清朝
在1860年的时候,清朝大概拥有1300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沙俄割占160万平方公里,分裂的外蒙古大概也有160万平方公里,西藏被割占的,贝加尔湖等,所以大大小小加起来清朝拥有1400万平方公里。
唐朝是中国鼎盛时期,那么领土自然也不会少。
唐朝在灭掉东西突厥后,北境直抵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中游和安加拉和流域,已经远远超过贝加尔湖,西面最远直达里海,包括整个中亚和阿富汗。所以唐朝时期中国西北方领土远大于清朝,但是没有青藏高原和东北,总得来说,唐朝时期的领土还没有清朝多。
接下来就是元朝,也如题所说,元朝是中国领土最多的朝代。
据说,元朝时期中国北方到达了北冰洋,版图超越2000万平方公里,但是元朝时期还没哟统一新疆地区,也没有越过贝加尔湖,所以元朝时期的领土是最大的,肯定比清朝和唐朝大,但是应该没有2000万平方公里。
元朝时中国的版图有多大?
赞数第一的 @南柯三境 的答案简直没眼看,什么元朝疆域包括两个斯坦和伊朗东部,忽必烈打到了多瑙河等等……估计不是专业学者的答案。
其他一些排名较前的答案写的还算凑合吧,其中@细说细说 的答案算是比较专业了。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一句:
元朝的疆域不是固定不变的
元朝的疆域不是固定不变的
元朝的疆域不是固定不变的
很多答案里已经说明了,元朝是1271年才建立的,跟蒙古国虽然有继承关系,但不是一个东西。元朝的疆域名义上应该包括“大汗之国”和“宗藩之国”,但实际控制区域只有“大汗之国”,也就是元朝政府设置了行省、宣政院等统治机构的地区。
个别答案里也说了,疆域这个东西吧,在古代跟在今天的概念不一样,古代没有那么明确的国境线,也不会明确计算疆域有多少平方公里,那些答案里写明了元朝有1400万平方公里、2122.74万平方公里、2848万平方公里甚或3700万平方公里的答主们,我只能呵呵。
然后针对题主的问题做一点说明。题主问“忽必烈打出的巨大版图,跨越了亚非欧”是不是真的。这可能是把忽必烈和成吉思汗弄混了。当然,成吉思汗也没有跨越亚非欧,基本没有蒙古军队跨进非(一部分马穆鲁克军队的俘虏估计可能进了非),成吉思汗本人也没有跨进欧,但在题主心目中,成吉思汗大概就是所有蒙古将领的总称。所以只能说,蒙古军队攻打下来的地盘横跨欧亚,这个是真的。
回到忽必烈本人,他是没有去过欧的。元朝政府实际控制的区域也都在亚洲。
首先1271-1276年之间,元朝的疆域是不包括南宋的。因为南宋1276年才正式投降,这个理解起来没问题吧。
接下来就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变化了
西北地区因为长期和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打仗,所以边境从喀什到哈密之间来回伸缩。
东部对高丽的政策也比较微妙,为了打日本,在高丽设了一段时间征东行省,也派了达鲁花赤,但其他官署都是高丽国王自设,也不交税,后来征日失败,行省撤了,再后来高丽国王又求着设了征东行省,自己当达鲁花赤,到元朝后期又撤了,所以这个国境线也是很暧昧。
南边吧,为了打占城又设了安南行省,安南设了两个国王,其中一个专门负责对元朝卑躬屈膝,一会儿臣服一会儿偷袭。所以南边也是不清不楚。
看看谭图,全图都得给两张,一张前期,一张后期,最明显的就是西边差好多对不对,东边和高丽接壤处,南边和安南接壤处都不一样对不对
要问元朝疆域到底有多大,首先要厘清疆域的概念,是名义上的?实际控制的(这个实际控制的程度其实也有所不同,譬如是否驻军、是否缴税、是否中央直接派遣官署等)?还是设置了某种机构的就算疆域?
其次要说明时间点,各个皇帝统治时期疆域很可能不一样大,同一个皇帝在位时,前期后期疆域也有可能不一样大。
没有这样的前提,元朝的疆域有多大这个问题真没法回答。当然了,我本人也不是历史地理专业,即使限定了上面两个前提条件,这个问题还得交给专业学者研究上一阵子。能详细说清楚整个元朝的疆域变化情况,那是一本专著好么。老有人觉得人文学科的问题特别简单,谁都能来说两句,其实都不容易(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