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什么取了个日本名字?
郑成功,原名郑森。南明隆武帝朱聿键,看这个帅小伙年轻有为,因此赐他国姓“朱”,赐名“成功”,因此又名朱成功。
所以说,我们习惯称呼的“郑成功”,其实并不准确。我们可以称呼他为郑森,或者朱成功,或者国姓爷。这都不打紧,怎么习惯怎么叫。
关键是,郑成功的胞弟,为何叫“田川七左卫门”呢?这不是个正儿八经的日本人的名字吗?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那是个正儿八经的中国人,当时应该叫大明人。他老家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不过郑成功的母亲,却是个日本人。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算起来应该还是日本贵族的后裔。因为在明治维新之前,普通日本人,是不配拥有姓氏的,田川松有姓氏,可见她的出身并不一般。
不过田川松早年丧父,和寡居的母亲一起生活。后来田川松的母亲改嫁给了福建泉州人翁翊皇,因此田川松也就跟着母亲到继父家生活了。
所以说,田川松又被大家称之为翁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汉族姓氏。不过说到底,她毕竟是日本贵族后裔,家族背景在那里摆着,这是无法挣脱的。
一、“海王”郑芝龙,和田川松生下了田川七左卫门。郑芝龙这个猛男,很难想象他是靠什么起家的。当时倭寇已经在嘉靖时期被打击得无路可去了。因此他们形成了另外一股势力,那就是海盗。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登陆大明朝陆地的那帮人叫倭寇。没有登陆的那帮人就是海盗。而郑芝龙,靠自身的努力,居然成为了这支海盗军队的老大。
那时候荷兰殖民者在东南亚已经十分猖獗了,但是他们遇到郑芝龙的舰队,还是得乖乖退避三舍。没办法,郑芝龙的海盗集团,实在是太强了。
那时候,但凡想要在东南亚的海上做生意,就必须要给郑芝龙的海盗集团缴纳保护费。可以说,郑芝龙是继郑和以后200年来,东南亚海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
粗略估计,当时郑芝龙集团拥有3000多艘战船,20万多名打手。这俨然成了一个海上帝国了。
大明朝为了稳住东南沿海,因此拉拢郑芝龙到大明朝做官,直接给了他一个福建总兵的位置。啥也不说了,有了正式编制,将来活动起来就更加方便了。郑芝龙就这么成了大明朝的官员。
这买卖划算啊,郑芝龙在海上再怎么牛,哪里比得上拥有自己的根据地更重要的呢?如今明朝直接把福建给郑芝龙做了根据地,只不过是让他接受一个福建总兵的头衔而已,要多划算就有多划算。
彼时,郑芝龙和妻子田川松,已经生下了郑成功和田川七左卫门。田川七左卫门,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郑宗明。
那么为什么哥俩的姓氏分道扬镳了呢?原因很简单,郑芝龙将次子田川七左卫门,过继给了妻子的娘家,等于说让他在日本,延续了田川氏的香火。
关于田川氏的背景有多深厚,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能让郑芝龙如此看重妻子的娘家,可见田川氏家族一定不简单。
二、田川七左卫门,成了郑氏集团在日本的重要买办。虽然姓氏不同,可郑成功和田川七左卫门,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那感情自然是杠杠的。两人常常互相通信,成为了良好的合作伙伴。
早在1645年,郑芝龙就把田川七左卫门留在了日本的田川家,他带着妻子田川松回到了中国。可这个时候的明朝已经崩溃了,郑芝龙还打算扶持隆武帝朱聿键,继续在福建抗清,顺便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按照洪承畴的说法,明朝已经给了郑芝龙福建总兵的头衔,那清朝如果想要让郑芝龙投降,肯定会给他沿海三省的王爵。
洪承畴这家伙的嘴,就没有个把门的,你怎么不说清朝给郑芝龙半壁江山呢?不管怎么说,郑芝龙这回是真的爱了。
他居然相信了洪承畴的鬼话,打算卖掉隆武帝朱聿键,换取三省王爵的称号。结果麻烦来了,清军那边看郑芝龙没有带自己的兵马前来投降,认为他没有诚意,果断将其给扣押了。
郑芝龙算是完了,可怜田川松,刚被接来中国,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清军就杀来了。据史料记载,田川松遭到了清军的侮辱,此后不堪受辱选择自尽。
母亲和郑成功的关系别提多好了,得知这一消息的郑成功,自此发誓,与清军势不两立。他夺回母亲的尸体以后,将肠子拉出来洗干净,再塞回去缝好安葬,以此洗涤母亲身上的污垢,从此踏上了反清之路。
实际上,当时15岁的田川七左卫门,也很想跟着母亲回到中国。可那时候日本的德川幕府却对此百般阻挠,并且强烈要求田川松将田川七左卫门留在日本。
日本的理由是:我们国家没有放女人出海的先例。实际上,是为了留住他们母子俩做人质,以后好跟郑芝龙谈判。
就这样,母子二人自此天各一方,谁知道这一别,就是永别呢?16岁的田川七左卫门,在日本得知母亲遇害的消息,又不知道会哭成什么样呢?
从此以后,田川七左卫门,就成了郑氏家族在日本的代表。可以说,当时中日之间的海上贸易,主要是通过田川七左卫门达成的。由此可见,这位老兄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了。
三、幕府锁国之前,田川七左卫门一直在支持兄长。田川七左卫门在得知母亲遇害以后,曾经多次写信给郑成功,希望回到中国,和哥哥并肩作战,一起抗清。
只可惜这事儿是很难达成的。
- 首先,当时的日本是不会放田川七左卫门离开日本的,他是中日贸易的重要枢纽,也是郑氏集团留下的人质,他走了以后,日本需要重新建立中日贸易枢纽。
- 其次,田川七左卫门在日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的所有资源都在那边,回到中国来,反倒是会一筹莫展。
- 再者,郑成功那时候所处的环境也不是很好,他不仅要收拾父亲留下的烂摊子,还要对付清军,还得给自己找根据地,可谓是前途未卜。
那时候郑芝龙投降清朝,这给郑氏集团一记重拳。郑芝龙被抓了以后,郑氏集团内部并不团结,郑芝龙的族弟郑彩在厦门自成一派,而且支持鲁监国朱以海,反对已经驾崩的隆武帝。
因此郑成功还得想法子收拾了郑彩,兼并他的部队。这个时候,田川七左卫门,一直在向哥哥输送各种人力物力,但凡能帮到的地方,一点儿也不含糊。
在困难面前,哥俩始终是一条心。不过很可惜的是,德川幕府实在是不能忍了啊,你田川七左卫门可是日本人,怎么可以不断对外输出资源呢?这有什么好处吗?
因此,德川幕府借着闭关锁国的国策,彻底中断了田川七左卫门对郑成功的资助。但是兄弟俩之间的情谊,却没那么容易中断。
结局:田川七左卫门的儿子,就恢复了郑姓。田川七左卫门的儿子,恢复“郑”姓,取名道周。这么一来郑道周这一脉,就在日本长久流传下来了。
此后他们家的人,要么在日本从事对外贸易工作,要么就加入了外交工作。总之一直都是日本有权有势的家族。
值得一提的是,郑成功成为了中日两国共同的民族英雄。日本常常纪念郑成功,毕竟他是为数不多,在那个年代击退西方殖民者的强人。
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什么取了个日本名字?
郑成功的胞弟叫田川七左卫门,这是一个典型的日本名字。田川七左卫门作为郑氏家族的代表,一生从未离开过日本,不过他一直在背后支持大哥郑成功的抗清复明大业。
一奶同胞的兄弟,为何会分隔两国,一个起了中国名字,一个却起了个日本名字?原来田川七左卫门的父亲郑芝龙是明末东南沿海有名的海商,郑芝龙经商来到日本平户藩,娶了好友的养女田川松为妻,田川氏为郑芝龙生下了两个儿子,即长子郑成功和次子田川七左卫门。之所以两个儿子两个姓,是因为郑芝龙将次子过继给了妻子田川氏的娘家,取名为七左卫门。
田川七左卫门一生都未和大哥郑成功见面
明崇祯三年(1630年),七岁的郑成功随前来迎接的堂叔父郑芝鹗乘船回国,当时母亲田川氏已经有孕在身,但日本德川幕府极力阻扰田川氏回中国,以“日女不入中原”的荒唐理由迫使田川氏留在日本,年底田川氏生下了次子七左卫门。
就这样,田川氏留在日本抚养次子七左卫门值到他十五岁成年,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郑芝龙再一次派人到平户藩接田川氏母子回国,这一次德川幕府没有阻止田川氏回国,但要求留下七左卫门,企图以田川氏舔犊情深难以割舍儿子迫使她打消回中国的念头。田川氏权衡利弊,思虑再三,想起丈夫及儿子的事业尚在开辟之际,在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决定以大局为重,忍痛割爱,只身前往中国。
田川七左卫门与母亲这一别,便是永别,他一生都未与父亲、母亲、大哥团聚。
田川七左卫门作为郑氏海上贸易集团的代表,在日本得到了重视。田川七左卫门一直从事中日海上贸易,不久,随着南明隆武政权覆灭,父亲郑芝龙决意降清,清军顺利进入福建,母亲田川氏在南安老家不敢受辱,自尽保节。当母亲田川氏殉节和哥哥郑成功起兵抗清的消息传至日本的时候,田川七左卫门与悲愤之中,激昂涤荡,奋笔给郑成功写信,请求回国与兄长并肩作战参加抗清,史载:“七左卫门诣扛户,请赴明戮力成功,灭清以报仇”,但是由于郑氏在日海上贸易对于郑成功在闽海持续抗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郑成功拒绝了弟弟回国的请求,即便如此,田川七左卫门仍不断输送人力、物资供应其兄,并继续维持组织海上贸易命脉,直到德川幕府锁国。
田川七左卫门于1696年病逝在日本,一生都未踏入中国一步,他的儿子孙左卫门恢复了郑姓,算是正式认祖归宗。目前在日本依然生活着不少七左卫门的后代,1988年和1992年,七左卫门的后代郑邦夫分别回中国谒祖并祭扫郑成功陵墓和参加郑成功逝世330周年纪念活动。
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什么取了个日本名字?
没什么奇怪的,一个随爸姓,叫【郑成功】;一个随妈姓,叫【田川次郎七左卫门】。按照古代中国人的偏好,一般子女都要跟父亲的姓氏,除非碰上男子入赘、被人收养、躲避灾祸等万不得已的情况。
田川次郎七左卫门,被父亲【郑芝龙】过继给他人,即母亲【田川松】的娘家。为什么过继?很大的原因在于田川次郎左卫门不能返回中国,当时的日本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允许日本人前往海外,明确拒绝郑芝龙的多次要求。
其实,这只是幕府的借口,有可能在下一盘棋。最明显的证据就是,郑芝龙依靠他的影响力,先是把长子郑成功接回国内,然后把老婆田川松弄出日本,唯有次子田川次郎七左卫门死活离不开日本。
一切都要从郑芝龙说起,他的祖籍在河南,出生在福建,早年的历练让他多才多艺,不仅精通闽南话、粤语、日语、荷兰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多门语言,而且通晓各国剑术,甚至还弹得一手好吉他。
公元1621年,郑芝龙投靠著名海盗李旦,成为后者的重要助手。不久,郑芝龙就在日本迎娶平户藩藩士【田川七左卫门】的女儿,并在1624年生下长子,取小名“福松”,也就是后来的郑成功。
田川次郎七左卫门出生的前一年(1626年),李旦因病去世,郑芝龙接管他的大部分海上生意,逐渐成长东亚的海上霸主。郑芝龙长期在外跑业务,田川松辛苦抚养两个儿子,直到1630年7岁福松被父亲接回福建,恢复中文名字“郑成功”。
鼎盛时期的郑芝龙,手中拥有军队20多万,包括汉人、日本人、东南亚人、非洲黑人等等。他的船队规模超过3000艘,控制着从日本到马六甲的广大海域,连欧洲跑来的荷兰船队也屡次被他打败。
当时,衰败的明朝海防力量,拿郑芝龙也没办法。与其搞对抗,还不如联盟,于是,郑芝龙获得明朝的承认,被封为“海防游击”“五虎游击将军”。到南明的时候,弘光朝廷还封郑芝龙为“伯爵”,主管福建的军事。
1645年,郑芝龙、隆武帝签署6封信件,分别送给日本天皇、幕府将军、长崎奉行。郑芝龙还专门准备2封私信,交给幕府将军、长崎奉行,看得出来颇为用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郑芝龙是向日本方面请求,希望幕府能够特事特办,把老婆和次子放行回中国。
结果,日本人做出回应,给郑芝龙有限的面子,让田川松离开日本去中国,但不放田川次郎七左卫门。尽管田川松来到福建,但是夫妻相聚没多久,一年后的1646年郑芝龙选择投降清军。
由于田川松死活不肯北上,郑芝龙就让她独自留在福建的南安,那时郑成功在金门领兵。没多久,清军攻破南安城池,45岁的田川松选择自尽。至于郑芝龙也没有好下场,1655年关进大牢,1661年被杀,在北京的100多家人也被处死。
留在日本的田川次郎七左卫门,表面上顶着田川的姓氏,事实上为郑氏家族在日本的代理人。他一直支持郑成功的事业,在日本尽可能多采购武士刀及其他军事物资运给兄长,当时的日本幕府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现代日本人似乎更看重郑成功,视他为海上英雄,长崎县还开设有郑成功纪念馆。
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什么取了个日本名字?
现代不少家庭若是有两个子女,也会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郑成功家也是如此。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中国人,但其母田川松是日本女子,郑芝龙与田川松的长子,就是郑成功,次子随其母姓田川,取名田川七左卫门,又名田川次郎左卫门。
一切都要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说起。
郑芝龙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风云人物,他原本是福建人,家里条件很不好,因此从小就去投奔在澳门一带从事海外贸易的舅舅黄程。
由于郑芝龙机灵聪敏为人乖觉,得到了舅舅的重视,他本人也在澳门接受了洗礼,之后在舅舅的引荐之下,前往日本,跟着当时在日本西南纵横一方的华侨首领李旦。
李旦也是个狠角色,虽然表面上是个从事海外贸易的富有商人,实际上也是个实力强悍的大海盗,在日本乃至东亚、小南洋地区都很有影响。
不得不说郑芝龙的确出色,很快又受到了李旦的赏识,由于李旦膝下没有子嗣,因此将产业与其人脉全都交给了郑芝龙,而在郑芝龙的打理之下,势力发展得愈发惊人。
随着郑芝龙实力的上升,日本当时各地的豪强大名都纷纷抛出橄榄枝,希望结交,而郑芝龙最终定居长崎北部的平户藩,当地的藩主松浦氏非常高兴郑重相待。
也就是在平户藩,在松浦氏的安排之下,其家臣田川昱皇将女儿田川松嫁给了郑芝龙,两人婚后不久就生下长子,取名郑森,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郑成功,此后田川松又接连产子。
这里要说个问题,那就是田川松的父亲田川昱皇并没有亲生的子嗣,日本受中原影响,对子嗣香火的绵延也还是很重视的,所以只能过继外子。
就在郑芝龙与田川松生下次子之后不久,应田川昱皇的要求,这个孩子被过继回田川松的娘家田川氏,因此就取名田川七左卫门,作为田川氏的继承人。
郑芝龙一共有七个儿子,只有这一个孩子因为被过继给了田川家而改姓田川,其他六个全都姓郑,而田川七左卫门也有郑姓名字,叫做“郑宗明”。
在郑成功出生后不久,郑芝龙再次出海闯荡,并将郑成功接到了福建,当时郑芝龙想把妻子田川氏也接过去,却被幕府以“日女不入中原”为由拒绝,田川氏留在日本生下了次子。
由于郑芝龙常年在外打拼,因此田川松就带着几个孩子居住在自己的娘家,之所以田川家选中了郑宗明,也是因为田川松的父亲最喜欢这个孩子。
当时中原天下大变,明朝已没,剩下南明小朝廷在江南之地残喘,而日本方面扣下效命南明的郑芝龙妻儿,也是想静观其变,那时的郑芝龙在南明,已经算得上是个权臣。
随着郑芝龙在南明混的风生水起,再次要求接走妻儿,这回幕府松口,允许田川松与其前往福建,但是郑宗明已经改姓田川,已经是日本人,不能离开。
至此,田川七左卫门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与兄弟,就留在了日本,成为郑氏家族在日本的家主,郑芝龙在日本的产业也悉数留给了田川七左卫门。
虽然田川七左卫门从小就没跟郑成功在一起长大,兄弟俩也几乎没有见过面,但是田川七左卫门日后却成为了郑成功的有力后盾,也是郑氏家族在日本的绝对支持者。
南明彻底被灭之后,郑芝龙见风转舵投降满洲,连带着自己的兄弟等人一起,然而郑氏家族之中,唯独郑成功怎么都不肯降清,反而抵抗更加猛烈。
恼羞成怒的清朝,将郑芝龙与其兄弟等悉数诛斩,至于郑芝龙的妻子田川松,其实当年清兵攻打福建洗劫南安的时候,田川松就因为不肯受辱挥剑自刎了。
郑芝龙被斩之后,郑氏家族也就剩下了郑成功与远在日本的田川七左卫门这兄弟俩,田川七左卫门曾要求幕府允许他带部前往福建,帮助哥哥抗清,但幕府并没有允许。
受制于日本德川幕府的约束,田川七左卫门无法离开日本,所以只能让人输送大量物资与财产给郑成功,以此帮他抗清。
顺治年间为打击郑成功,清朝“迁界禁海”,郑成功的船队失去海外贸易的供养陷入困境,也多亏田川七左卫门的帮助,才得以继续支撑,甚至接连组织起三次北伐,兵锋直逼南京。
可以说,当年郑成功的成就,也多亏了这个与其不同姓的亲弟弟,田川七左卫门病逝之后,其子恢复郑姓,取名“道周”,直到如今仍在日本兴盛着,时常回到福建扫墓祭祀。
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什么取了个日本名字?
都别抢,我来答。
郑成功确实还有一个亲弟弟,名字叫田川七左卫门,他两都是郑芝龙的儿子,但是田川被过继给了妻子田川氏的娘家,所以他就跟着娘家姓田川了。
郑成功因为跟着郑芝龙,所以就姓郑了。郑成功的名字挺多的,最开始叫郑森,后来又叫郑福松,接着又被南明隆武帝赐姓为“朱”,又赐名为成功,大概是寓意他能够反抗清军成功。
所以他又叫朱成功,不过虽然皇帝赐姓给他,其实就不一定说他以后就只能叫朱成功,赐姓是皇帝对大臣表示恩宠的一种手段,在古代荣誉确实很高。
所以郑成功又被称之为“国姓爷”,不过可能郑成功并不经常使用朱成功这个名字,后来的史学家也就称他为郑成功,而不是朱成功,就像他虽然是一个中日混血儿,但不一定要有一个日本名字。
不过郑成功弟弟田川七左卫门的后代倒是把自家的姓给改成了郑姓,也许是怀着对郑成功的一种敬仰吧。所以田川七左卫门的儿子这一代就把姓改成了郑姓,
郑成功除了在日本有一个弟弟以外,他还有5个弟弟,分别是郑渡(郑世忠)、郑恩(郑世恩)、郑荫(郑世荫),郑袭(郑世袭)、郑世默。
其中郑成功的弟弟郑世袭在他死后,还和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发生权力争夺,但被郑经打败。
而远在日本的那个郑成功的弟弟,他的后人倒在日本混的不错,从明治维新以后,田川七左卫门的八世孙郑永宁就进入政府担任外务省书记官一职,九世孙郑永昌则曾担任日本驻天津总领事。
这个郑永昌的二弟郑永庆是一个把咖啡引进日本,并在日本开设咖啡馆的商人,后来移居美国。后来这两家人的后裔在台湾举行郑氏宗亲见面会,郑成功自从和自己弟弟田川七左卫门分别后就再也没有见面。
由于日本方面的阻扰,田川七左卫门始终无法离开日本前往中国,但在郑成功反清的过程中,他给郑成功提供了许多帮助。
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什么取了个日本名字?
郑芝龙,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一生有七个儿子,《清史稿》却只记载了六个人,分别是长子郑成功、次子郑渡(《清史稿》作“郑世忠”)、三子郑恩(《清史稿》作“郑世恩”)、四子郑荫(《清史稿》作“郑世荫”)、五子郑袭(《清史稿》作“郑世袭”)、六子郑世默。
被《清史稿》漏掉的那个人是郑芝龙真正的次子、郑成功的弟弟郑宗明。
郑宗明是他的中文名字,他还有个日本名字叫田川七左卫门,因为是郑芝龙次子,又被称为田川次郎左卫门。
为何好好的一个中国人要取个日本人名字呢,而且还没有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之中?
这就不得不提到郑芝龙的经历了。
郑芝龙是明末时期有名的海贼,拥有中国东南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力及商业团队,领导海贼数万人,手下云集日本人、东南亚人、西洋人、非洲人等各国雇佣兵,甚至拥有一支500人的黑人卫队,经营走私与劫掠事业,横行海上。
在日本,郑芝龙结识了早已定居当地的泉州人翁翌皇。
翁翌皇娶日女田川氏寡妇为妻,改用日姓自称田川翌皇,形同招赘,改日本名为田川七左卫门松庵。郑芝龙后来取了田川寡妇的女儿田川松为妻,也就是郑成功的母亲。
嫁给郑芝龙后,田川松先后生下郑成功和郑宗明,也就是田川七左卫门。
因为翁翌皇娶的是寡妇,并没有生下后代,因此郑芝龙将次子郑宗明过继给了田川家,改名田川七左卫门。
过继是一种宗族传承习俗,当一个家庭需要后嗣时,就从宗族或其他亲属中,收养一位子女以维持祭祀香火或男性继承人。即使一名男性无子身亡,家族仍可为其选择一位嗣子,形成亲子关系。过继之后,原则上,被过继的孩子和原家庭就没有了关系,而是成为了过继后的家庭成员。
1630年(明朝崇祯三年),郑成功随前往迎接他的堂叔父郑芝鹗乘船回中国,田川松被日本德川幕府以“日女不入中原”为由而阻留在日本,田川七左卫门也被强行留下。
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郑芝龙再次派人致信请田川松母子来中国与家人团聚,但又遭日方阻挠。田川松据理力争,日方以田川松若欲到中国,其次子七左卫门须留在日本为条件方许成行。田川松权衡利弊后,接受了日本幕府的要求,只身来到了中国和丈夫团聚。
临行时,田川松哭着再三叮嘱与外祖父生活的七左卫门叮咛:“呜呼,吾终舍儿矣!吾怜儿父及儿兄,亦怜儿,当岁以金若干托商船寄儿。呜呼,吾终舍儿矣!虽然,儿勿忘儿父及儿兄,又勿忘今儿母所去之中国。”
田川松来到中国后,田川七左卫门就成为了郑氏家族在日本的代表,从事中日贸易。在郑成功抗清的岁月里,田川七左卫门不断为郑成功输送人力、物资,且维持组织海上贸易命脉,直到德川幕府锁国。
郑氏台湾灭亡后,田川七左卫门的儿子——田川孙左卫门恢复郑姓,取名道周,继续从事和中国的对外贸易。他的后代至今仍在日本生活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