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华佗,华佗真得死的很冤吗?
华佗死得真不冤!如果你是曹操,有人在你脑壳疼的时候,说要把你脑袋敲开拿点东西出来,再缝合上,你愿意不?
哪怕是现代医疗条件如此发达,很多人也不会愿意这么干,为啥?因为有风险啊!脑壳疼忍忍还能过,脑袋敲开了,万一出点意外,就直接送走了。
因此在1800多年的三国时期,你提出来要把曹操的脑壳敲开,曹操铁定觉得华佗不是缺心眼,就是有意要害他,这么一来杀掉华佗岂不就很正常了?
首先,作为一名医治天下人的大夫,你是个缺心眼,那不是害人嘛!杀了你,不就可以保证你不会再去害别人了?其次如果你要加害曹操,那就更应该杀了。所以说《三国演义》里的华佗之死不冤枉。那么正史中的华佗呢?
一、正史中华佗死得也不冤枉。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华佗依旧是一代名医,曹操年纪大了以后,这脑袋经常疼。疼起来是真的要人命。
这个时候的华佗跑过来,朝着曹操的脑袋上扎了几针,你别说,曹操的脑壳立刻就不疼了!就问你华佗厉害不厉害?简直是腻害!
可是你不知道的是,如此厉害的华佗,居然很讨厌自己的职业。为啥?因为在古代读书人实在是没办法才去行医,这行业一直遭到世人的鄙视。
抱有这种态度,华佗这心里当然不是滋味。所以在治好曹操的脑袋以后,华佗就回家了。为啥?因为他不喜欢这种被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感觉。
看样子我们的神医华佗,还是个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文艺青年。可是曹操的脑袋疼是个无法根治的毛病,需要华佗隔三岔五去扎两针。
等到这次华佗回家以后,曹操脑袋又疼了,于是派人去请华佗来。华佗很厌烦这种被人呼来喝去的感觉,曹操又不给他一个官做做,这么个使唤法,华佗自然心不甘情不愿。
所以这回华佗说自己的老婆生病了,他必须要回去给媳妇儿治病。这一去就去了很长时间,一再拖延给曹操治病的日期。
你想想,曹操的脑袋整天疼得发晕,这心里能好受吗?于是就派人去华佗家里暗中调查。如果华佗的媳妇儿真的生病了,那就给点粮食他们家。如果没有生病,那就把华佗给拖回来。
结果调查的人跑去一看就傻眼了,华佗的媳妇儿活蹦乱跳,整天嘻嘻哈哈,这要是生病了,那世上可就都是生病的人了!
所以华佗就这么被拖了回来,还没怎么拷打,华佗就全都招了!这还得了?这是欺君之罪有没有(曹操当时已经是魏王了)?
于是乎曹操就把华佗给宰了。你说这里的华佗冤枉不冤枉?肯定不冤枉,当然了换做现在那是罪不至死的,可是在封建时代,欺君之罪就是得杀头。
二、华佗对自己的职业,是又爱又恨。华佗是个充满矛盾的人,他在医术上有高超的能力,但是他本人却和世人一样,压根就瞧不起这个行业。
学而优则仕,在古代人看来,读书认字以后,就应该出来做官。那个时候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所以世上绝大多数都是文盲,你要有个小学毕业的文凭,绝对是县城里顶呱呱的高级人才。
华佗能够学医,自然是饱读诗书了。可惜生逢乱世,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所以为了生存,华佗只好做了医生。
那个年代的医生,是大家瞧不起的对象。真的很不明白古代人的三观,瞧不起有钱的商人也就算了,居然连治病救人的医生,他们也瞧不起。
曹操打算杀掉华佗的时候,荀彧曾经为华佗求过情,他认为华佗医术高明,最好还是留他一条小命。
可是曹操的回答却让人有点咋舌,曹操觉得华佗这家伙就是个无能鼠辈,天下像他这样的人数不胜数。
从曹操的话中,我们也能看得出,曹操是打心眼里瞧不起身为医生的华佗。这是对整个医生行业的鄙视,不单单指的是华佗。
所以啊,大环境如此,你觉得华佗在治病的时候,心里能高兴吗?本来就不太顺心,现在还要被人呼来喝去,有点小脾气的华佗,自然不愿意给曹操卖命了。
不过临死前,华佗还是展现出了他对自己这份职业的喜爱。他在大牢之中,把自己毕生所写的医书交给了狱吏,希望这本书能够流传后世,治病救人。可惜狱吏胆子小,不肯要,华佗无奈之下,含着泪把这本书给烧了。可见华佗是真的喜欢自己的职业,只不过是因为大环境鄙视这份职业,使得华佗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三、华佗有做官的机会,他为何不去?在《三国志》里有这么一段记载: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讲的啥意思呢?华佗这个人读书很厉害,所以沛相陈珪,曾经推举他为孝廉。举孝廉是汉朝做官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华佗第一次有了做官的机会。
不光如此,就连太尉黄琬也曾经邀请华佗出来做官,可是华佗把这两位都给拒绝了。我勒个去,由此可见华佗还是个清高的人啊!
既然是个清高的人,为啥后来又不太喜欢自己的职业呢?我认为,华佗年少的时候,专注于自己的爱好,也就是医术。
这个时候的华佗,没有成家,也没有柴米油盐的压力,只需要好好读书学习就行了。所以他压根就不愿意出来做官,研究研究医术,难道不香吗?
可是愣头青总有被社会啪啪打脸的时候,等到华佗年纪大了一点以后,发现周围的小伙伴都去做官了,自己依旧一事无成,这心里自然不好受。
因此青年、中年时期的华佗,对自己的这份职业,那是瞧不上的。可是到了晚年以后,人生已经走到了风烛残年的最后时刻,华佗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又开始无怨无悔了。谁说人活一辈子,一定要出将入相?一定要荣华富贵?他再次爱上了自己的这个职业。
总结:华佗也是个普通人。华佗的人生经历了这么三个心态转变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喜好医学,瞧不上做官。第二个阶段,崇拜做官,开始鄙视学医。第三个阶段,宠辱不惊,对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
我觉得这是一个人很正常的三个阶段,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也会跟着变化。至于华佗之死,恰好是处于他想不通的第二个阶段。好在华佗在牢里过渡到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也算是没有留下什么遗憾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曹操杀华佗,华佗真得死的很冤吗?
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他完全是自找的,他不听曹操的话,还要挟曹操。
曹操杀华佗
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知名度非常高,所以大多数人了解三国人物知识都是通过这本书籍,在此书中,华佗医术非常之高,最终也确实是因为遭到曹操怀疑,被曹操一怒斩杀的。
当时曹操头风病越来越严重,于是邀请华佗来给他看病。经过一番诊断,华佗给出的治疗方案是给曹操做开颅手术。
原文:操即差人星夜请华佗入内,令诊脉视疾。佗曰:“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某有一法: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操大怒曰:“汝要杀孤耶!”
开颅手术在我们这个时代听起来并不是个多大的事,毕竟现代医疗科技发达,可是在古人的认识中,脑袋被打开就意味着人会死,人都死了还治什么病?所以说曹操非常怀疑华佗的这个治疗方案,再加上华佗曾给关羽刮骨疗伤,和关羽关系不错,于是曹操更加怀疑华佗了,难不成他是来给关羽报仇的?最终曹操一怒之下将华佗给投入了监狱,而华佗最后也死在了监狱。
上面这个故事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带有虚构的成分,并不是非常严谨,那么在正史中华佗又是怎么死的呢?
事实上,在三国正史上,华佗也是被曹操给杀了的,只不过诛杀华佗的理由没有这么玄乎!
曹操身犯头风病,请华佗前来医治,华佗自然不会像演义中那么大胆,直接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而是告诉曹操,你的这个头风病一时半会是无法根治的,只能做到长期调养,减缓痛苦。
由于曹操这病乃是慢性病,需要长久调养,无法根治,所以华佗被留在曹操身边,相当于做了曹操的私人医生。但华佗并不愿成为曹操的“家奴”,只为曹操一人服务,便借口离家太久,想要回家看看。思乡情切,乃是人之常情,所以曹操也没有多加阻拦,准了华佗的探亲假。结果华佗这一去,就再也不愿意回来了。
《三国志》:到家,辞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
曹操这病,本来就需要华佗经常帮着看,所以探亲假的时间到了之后,曹操便催华佗快回来了。结果华佗却以妻子生病需要照顾为由,屡次拒绝,不愿意回归自己的岗位,于是曹操大怒,命手下去查探一下,看看华佗的妻子到底是不是生病了。而这一查,华佗的倒霉日子就来了,因为他的妻子压根就没病。
这一下曹操更加愤怒了,你一个当医生的(那个时候的医生地位并不高),竟然欺骗我曹操,不服从我曹操的命令,拒绝我的征召,这还得了?他当即命手下把华佗给捉回来了,投入监狱。当时的荀彧还劝过曹操,华佗有能耐,不要杀华佗,结果曹操非常生气,他承认华佗有才,但不允许华佗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最终华佗在监狱被拷问而死。
看完正史中华佗的死因,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枉。明明你就是曹操的医生,那你就好好干呗,或者说既然你不想给曹操一个人干活,那你就明说嘛,完全没必要去骗曹操嘛,曹操这种级别的人物,其实最讨厌的就是别人欺骗他了,华佗你明说,还有商量的余地,你要是欺骗他,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了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曹操也得严办你啊,不然手底下人以后都这么干,曹操这个老大还怎么当?
在许昌的监狱,曹操给华佗定的罪名是两个,第一个是欺君之罪,第二个是不从征罪,不过后来曹操又对华佗给出了这番评价:“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曹操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华佗是故意不根治他的病,想要要挟曹操给他升官,所以曹操根本不顾他人劝阻,坚持要诛杀华佗。也就是说,在曹操看来,华佗还有第3条罪名,那就是要挟上官!
结语
曹操冲动之下杀了华佗,因为这三个原因:1、华佗欺骗曹操,2、华佗犯了不从征罪,3、华佗有要挟曹操之意。综合这三个理由来看,华佗之死,其实一点也并不冤枉,他完全是自找的。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三国演义》)
曹操杀华佗,华佗真得死的很冤吗?
华佗医术一直脍炙人口,在东汉时便做过腹腔外科手术,还用针线缝合,和现代医术如出一辙,可谓逆天。我们先看下华佗如何做手术的。“有人病在肠中,便断肠洗涤,缝腹收线,四五曰不痛,即可安养,一月间,平复矣……
这是开膛术。有人病,腹中切痛,十馀日中,眼眉堕落。
佗曰:‘是脾半腐,可刳腹养治。’使饮药令卧,破腹视,脾果半腐坏以刀断之,刮去恶肉,以药敷外疮,饮之以内药,数日平复。”
这是脾脏摘除手术看文献就觉得超越时代足见医术高明。而他所发明“麻沸散”,也是世界第一种纯中药麻醉剂,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关于“麻沸散”功效是这样记录的。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
这药,居然可以让被手术人,在手术过程中如醉死般,对发生事情一无所知。
《三国演义》中,有段刮骨疗毒更神奇关羽襄阳之战中被魏军毒箭射中,请华佗疗伤,华佗说,要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剧毒。关羽说,大丈夫不需麻醉,无需“麻沸散”。就这样手术,手术中还与人下棋,神色不变。
以上是小说杜撰说法:目的是表现关羽武勇和华佗高明,其实并不是真相。如按史实推断,这事应发生在襄阳之战前,而不是《三国演义》中说的在襄阳之战时,那医生也绝不是华佗,而是关羽军中军医。
因为以华佗医术治关羽伤,按之前对他医术描述,应是杀鸡用牛刀绝无问题。《三间演义》中,华佗死因是为生性多疑的曹操治病,需开颅才能治疗,曹操怀疑华佗要谋杀自己于是就杀了他。
其实这也是小说杜撰,真实华佗死于求官心切不择手段。这是个关乎个人追求的问题,华佗其实不是医生出生,而是士人出生。作为读书人的华佗,虽然以以医术精湛名闻天下。但汉代风气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此,华佗其实对自己医生身份一直耿耿于怀。也因此,华佗时刻在寻找走上仕途机会,遗憾的是,所有人都把他看作医生,而不认为他可以从政为官。
华佗从政想法没错,但错就错在,他走上仕途过程中犯了大错,这错误暴露他道德上缺陷,并为此付出生命代价。曹操一直有偏头痛毛病,最后越来越严重。华佗因医术出名。被曹操请来看病,并成为曹操御医,这本是好事情。可是华佗心急,有一次为曹操看病时。
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简单说就是:这个病很难治好,需要很多时间。
这不过是华佗的借口,其实他在为曹操治疗过程中,故意拖延进度,经常翘班回家,回家后又借口妻子病了,拖延回去时间。
他为何这么做,原因简单,就是用自己的医术要挟曹操,以此求官。曹操不是一般人是,不受威胁,就生气的派人去查看华佗到底在干嘛?被查后,发现真相,原来华佗一直在骗自己,什么家里有事,妻子有病都是假的,曹操愤怒了,妈的我每天头疼你居然在家旷工。于是就将华佗下狱,下狱后,曹操手下有人为华佗求情。说,这是天下名医,不能杀啊,要是以后有病,谁可以为大王治疗。
曹操估计也是被气到了,愤怒的说,不担心,天下医生多的很,杀一个不会出问题。这样的人不过是鼠辈,为了求官手段不地道。
这时的曹操对华佗鄙薄之意溢于言表。也是,作为医生,却将为病人治病,作为走上仕途手段,故意拖延,并以此为要挟,此举实在是有损医德,就像现在手术,医生找病人要红包一样,不地道。
曹操虽残暴,但杀华佗其实也是情理之中。没有人可以威胁统治者,就算是华佗也不行。华佗死后,曹操病又犯了,旁人说华佗还在就好了,曹操说,华佗就算在,也不会安心为我治病,他最终目的不过是用医术要挟我,给他官职。如果治好了,他就没要挟手段了,我还是要遭罪。
不知这是不是曹操死鸭子嘴硬,可华佗作为医生医德欠缺是事实。用病人病做要挟,实现自己仕途愿望,最后被杀,还连带“麻沸散”和精湛外科手术失传,对我国医学发展来说,实在是遗憾!如果华佗不死,也许中医就不会仅仅只是吃中药那么简单了。。曹操杀华佗,华佗真得死的很冤吗?
曹操杀华佗这件事,《三国志》中有记载,说的是曹操有头风病,发作起来头晕眼花,心意烦乱,非常痛苦。后来听说华佗医术精湛,有手到病除的本事,所以请他来治病。结果华佗所做所为不能让他满意,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当时,曹操是有办法让华佗心甘情愿给他治病的。什么办法呢?
(曹操剧照)
曹操之所以会找华佗来诊病,是因为华佗的名气很大。
比如,曹操的好朋友广陵太守陈登,一直面色赤红,心烦意乱。有人向他推荐了华佗。华佗给陈登诊病时准备了10几个脸盆,然后经过诊治,陈登当时就吐了10几盆红头的虫子。随后华佗给他开药,并告诉他,这个病是吃生鱼片所得。虽说现在暂时把虫子都逼出来了,但3年后还会复发,到时一定要找他再开一副药,才能根治。
3年后陈登果然旧病复发,于是赶紧去找华佗。遗憾的是华佗出门采药去了,陈登由于没得到及时医治,最终病逝。
汉中太守周泰也曾患重病,都要准备后事了,结果经华佗治疗,竟得到了康复。
因此,曹操把华佗召来,希望他能根治自己的头风病。
华佗经过诊断,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治疗方案。
他认为,曹操的头风病,病根在脑袋里。只有先服食他研制的麻沸散后,再以利斧劈开头,将脑袋里的“风涎”取出,才能根治 。
但这个方案哪怕放到医疗技术非常先进的今天,都有极大风险,更不要说古代医疗水平落后的情况下。因此,曹操听了这个闻所未闻的治疗方案后,第一个念头就想到华佗心怀叵测,有害他之心。
不过曹操并没有马上把华佗抓起来审问,而是让他再考虑其它治疗方案。
于是,华佗便在曹操头痛时施以针灸,解除曹操的头痛。
(华佗剧照)
每次只要针灸后,曹操的头痛应然而解。但华佗却说,这个病难以根治,就算长时间治疗,也只是延长寿命。
华佗这个话让曹操很不满意,毕竟华佗“药到病除”治好的病例有很多起,怎么到他这里,就不能根治了呢?
在曹操看来,华佗医术高明绝不是吹嘘的,而华佗却说自己的病无法根治,肯定有其它原因。
经过暗中调查,还真让曹操找到了原因。
原来,华佗自幼勤学好读,一心想入仕为官,但阴差阳错走了行医的道路。
由于在古代做医生,是非常下贱的行业,说起来只是“方技之术”。因此华佗认为这是不体面的工作,一直心存懊悔。
其实这也不是华佗才这么想,古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李白诗才天下第一,但他从来不把自己的诗才当回事,只希望能做官。道理和华佗是一样的。
曹操知道后,但是并没有给华佗官做,而只是让他留在自己身边。
然而,没过多久,华佗却以家中有事为由,告假回家去了,并且逾期不归。
曹操头风病发作,疼痛不止。数次征召他,他都以“妻子生病”为由不应召。
后来曹操又派当地的官吏到华佗家中去催他,他依然找理由不肯回到曹操府中。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曹操纵有再大的耐心,也要发怒了。不过,他还是很有理性地让人亲自去华佗家验视,看看华佗的妻子是否生病。如果真是生病就赐小豆40斛,并宽限假期;如果没有生病,立刻把华佗押送监牢问审。
结果,华佗的谎言不攻自破。而且曹操使者来看时,华佗也不加掩饰,并没有让妻子装病。
(荀彧剧照)
曹操一怒之下,把华佗收审下狱。
荀彧得知曹操要杀华佗时,曾替华佗求情。希望能看在华佗医术高明,治病救人的情况下,饶他性命。
但曹操不同意,并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于是,一代神医华佗被杀。
不久,曹操也因为头风病发作没人救治去世。
曹操明知道华佗心思是不想当医生,而是想当官。如果曹操给华佗官做,最好是身边的一个高官,这样不是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华佗留在身边了吗?可是曹操偏偏就不这样做。
华佗明知道得罪曹操没有什么好下场,明知道欺骗曹操会很容易被曹操识破,可是他却还要说那样的谎话。其实,华佗要是以出外采药为由,避开曹操,他还不至于被曹操杀。可他偏偏就要故意找借口给曹操看。
由此可见,这两人当时都心中憋着一口气,较上劲了。想想三国时期的人物,真是可叹又可爱。
(参考史料:《三国志》)
曹操杀华佗,华佗真得死的很冤吗?
曹操当年杀华佗真的是因为多疑吗?华佗死的冤不冤?
《三国志》评曰:"华佗之医诊,杜夔之声乐,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昔史迁著扁鹊、仓公、日者之传,所以广异闻而表奇事也。故存录云尔。"
三国的历史当中,除了谋臣武将的职业之外。同时还有另外一种,那便是医者大夫这个行当。古代的名人志士数不胜数,可是出名的大夫并不多见。前有神农尝百草,后有妙手回春之华佗。
华佗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大夫,曾替关公刮骨疗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外科大夫。但就是这位神医,在纵横三国医场多年之后。在给曹操看病的过程中,遭到曹操的怀疑,下狱拷问导致死亡。一代神医,就这样草草落幕。
曹操本身患有头痛,面对神医的治疗,为何曹操会痛下杀手?细品过后才明白,曹操其实也有他自己的考虑。
《三国演义》中,华佗因为曹操疑心被杀华佗的死因,在演义中交代的是因为曹操罹患头风病,华佗本想为曹操做开颅手术,此时曹操的疑心病犯了,一怒之下将华佗下狱,然后拷打致死。其实如果按照这个情节走下去,不管是哪一位大夫,任谁提出开颅手术,曹操肯定会起疑心的。
古代的医术并不同于现代,即使现代的开颅手术,也都是风险最大的手术之一。更何况古代那种环境下进行手术,施救的对象还是权倾三国、以心机见长的曹操。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当时想要谋杀曹操的大有人在,开颅手术这种谋杀方式是曹操最不喜闻乐见的一种,曹操本身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面对华佗关于打开脑袋的这番反常识反智的“疯话”,自然是信不过的。因为知人知面不知心,没有谁能靠得住,一个疯子医生的危害比一个普通疯子还要大得多,华佗的疯狂想法害了自己的性命。
华佗在正史当中,和演义中的角色反差很大《后汉书》当中有过关于华佗的记载: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又去家思归,乃就操求还取方,因托妻疾,数期不反。
后汉书当中所描述的华佗,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正派。在性格方面有缺陷,虽然医术高超,可是在医风医德这方面做得很烂。这也怪不得华佗,在古代的医者行业中,医生的地位十分低下。巫医乐师百工之徒,君子不齿。古代当个医生,会被人所瞧不起,难免华佗会有些抱怨。
另外一点,华佗对于侍奉曹操并不怎么上心,中间请假回家,回家的借口是给自己的妻子看病。可华佗的这个假借口并不怎么高明,竟然被曹操发现了。曹操派人查看一番之后,直接将华佗下狱。更何况曹操本身就患有头风,华佗不能够积极配合曹操治疗。以曹操那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的性格,华佗的人生结局已经预定。
曹操得不到的,只能杀了在三国的争斗当中,医生虽然地位低下,可是治病救人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战场厮杀,负伤是在所难免的。既然华佗不愿意为曹操效力,如果华佗主动将曹操的敌人医好,那么给曹操所带来的损失可以说是极大的。
《后汉书》中记载:荀彧请曰"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操不从,竟杀之。
华佗在为关羽刮骨疗毒之后,关羽随之水淹樊城,威震华夏。曹操迫于关羽的威胁,都已经做好迁都的打算了。这一点对于曹操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说白了,就是这些神医惹出来的祸事。为了能够断绝后患,曹操的做法虽则相当毒辣,但也是人之常情。
在生死之间、曹操做出了权衡曹操请华佗前来医治自己的病情,自然是因为华佗的医术高超。在治病期间,华佗遽然提出做开颅手术,对于汉末的医疗水平,曹操的眼中肯定是不现实的。自己如果同意了这个手术,生死难料,可自己死了,华佗没事,自己侥幸没死,华佗反而还会声名鹊起,岂不是拿我当实验室小白鼠?
曹操一生当中杀过的人不计其数,有恃才傲物的,有居心不良的。这些都成为曹操的刀下亡魂,可曹操杀人,并不是说简单杀掉了,都有他心中的考量。就拿许攸和杨修来说,两个人都是有才之人,终究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道理就是曹操想要借此机会,来威慑那些杨修和许攸所代表的阵营势力,尽心为我服务,我可以好好相待,否则就是被杀的结局。
华佗会不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呢?华佗所属的阶层同样是士人阶层,敲山震虎是震慑别人最好的办法。
假如手术顺利得以实施、华佗能否帮助曹操把病看好不重要,反正是难逃一死的。这不仅是因为曹操的原因,还有华佗本身的不足,才最终导致了这种局面。无论是在演义和正史当中,华佗即使医术高超,出于政治者的长远考虑,有些人是不得不杀。
一个时代只能做一个时代的事,一个人想法太超前了也不好,不会有好下场,华佗之死,一点也不冤。
曹操杀华佗,华佗真得死的很冤吗?
反正如果是我的话,我是不会相信华佗可以做开颅手术的。尽管如今的大小医院里,但凡医术高明者,都打着“在世扁鹊”、“赛华佗”的旗号,当然其中确实不乏医德医术高超者,但若是因此说一千多年前的华佗就可以做一千多年后的医生都做不到的事情,我是不信的。不可否认,华佗确实有悬壶济世之心,救人治病之技,就连现代医学必不可缺少的麻沸散也是华佗发明的。但因此认为华佗在几千年前就有现代医学才拥有的外科手术能力,那未免太夸大其词了。
作为一代枭雄,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都说心宽体胖,大度生津。曹操这个性格,再加上自己的头痛病,简直让他痛不欲生。话说坏事做多了,看谁都觉得想要害自己。最后疼痛难忍之下,有人给他介绍说华佗医术高超,没有治不好的病,曹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来了华佗。哪知华佗刚见曹操,就说这病可治,但是要开颅治疗。这可怎么行,曹操一听这人是不是想害我啊,后来越想越不对,认为华佗一定是受人指使来谋他性命,于是派人杀了华佗。可怜华佗作为一代名医就这样无缘无故的被杀了。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曹操真的是因为猜忌才杀了华佗吗?
我们都知道曹操的那句“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名言,曹操虽然多疑,但他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政治家首先考虑的是利益得失。如果杀一个人对他有利,他会毫不犹豫,相反,如果因为一己之私杀了一个人让他损失很大,他也会克制自己的冲动。如果曹操真的是因为猜忌而杀了华佗,以华佗在民间的威望和名气,曹操必然会受到千夫所指,大失人心,以曹操的精明,曹操断然不会做这种愚蠢的事,但曹操最终还是杀了华佗,可见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历史上的华佗医术高明不假,但华佗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知识分子固有的傲气,华佗自恃有才能,在曹操找他去治病后,华佗说这病不能根治,但可以延缓治疗,于是曹操将华佗留在府上,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因为难以忍受被这样圈禁,于是说家中的妻子病了,要回家。回家后华佗以各种理由不回去,曹操派人去打探,才发现华佗的妻子根本没有生病,曹操最后杀了华佗,就算荀彧求情都没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曹操是一个君王,华佗触犯了律法,就算名气再大也要杀了他,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政治手腕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